出品 | 虎嗅汽車組
作者 | 張博文
頭圖 | 自己拍的
兩天前,我到了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加了 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
但實話實說,時隔 3 年,再次參加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移動通信領域大會,真的挺無聊的。
場館面積很大,參展方也不少,展館内也人頭攢動,外國媒體們舉着相機,扛着腳架瘋狂拍攝,但并沒有什麽中國人沒見過的新技術或者新産品。
場館内最受歡迎的展台,基本都是中國品牌,展示的也都是已經在國内發布過的産品。
在消費電子領域,中國市場确實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舉個例子,前段時間 OPPO 在國内發布了 Find N2 Flip 折疊屏手機。在這次 MWC,OPPO 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在歐洲上市這款小折疊手機。
在此之前,國際市場上的小折疊屏手機,隻有三星 Z Flip 這一個系列。
相比于三星,OPPO 的小折疊手機外屏尺寸更大,能承載更多的功能。自然,它在歐洲上市時,引起了相當多海外消費者的關注。
三星這外屏,确實太小了
在意大利米蘭的門店裏,一台 512G 内存的 Find N2 Flip,售價是 1199 歐元,約合 8782 元人民币。
這價格确實不算便宜,畢竟在中國,同樣的配置,售價是 6999 元。
在一家位于意大利米蘭,有各種品牌聚合的電子産品賣場中,有一個 OPPO 門店。在我待了不到半小時的時間裏,一共有十來個消費者進門就奔着 Find N2 Flip 這台小折疊手機把玩體驗,并咨詢正式開售時間,準備下單。
在很長一段時間,對于海外用戶,中國産品最重要的标簽是跟着國際大廠的路線,用中國人最擅長的低成本和規模效應,推出低價高質的 " 複刻品 "。在那時,似乎中國品牌和高端扯不上什麽關系。
但很顯然,事情在發生一些變化。
和 OPPO Find N2 Flip 定位類似的三星小折疊手機,在意大利市場的起售價是 1149 歐元,而 iPhone 這一代的最主流機型 iPhone 14,在意大利市場的售價是 1029 歐元。
在海外市場,中國品牌,終于開始在國際大牌占領的定價區間内,靠産品力進行市場競争。中國硬件公司,也該讓外國人開開眼,看看中國創新的速度有多快。
我 2015 年開始做科技媒體,從 2016 年年初開始,基本上每年美國 CES 和西班牙 MWC 這兩場重要的科技展會都會參加。最開始幾年我還挺興奮,因爲那幾年智能穿戴,AR/VR,都是當時整個行業最明确的技術風口,各家廠商也都在不遺餘力去探索新技術,推出新産品。
但疫情後,随着全球整體經濟下行,智能終端行業也創新乏力,這兩場國際大展會開始逐漸失去吸引力。毫不誇張地說,時隔整整 3 年,當我再一次站在 2023 年 MWC 的展館内,看了幾家展台,我甚至還發現了一些品牌仍然在展出 2019 年 MWC 時展示的技術。
但今年最明顯的趨勢,是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硬件創新乏力的大環境下,開始用自己的快節奏、新産品,和不靠路徑依賴的自主創新,逐漸吸引海外用戶好感,建立品牌認知。
中國品牌的更新節奏有多快?
2021 年,OPPO 發布了第一代 OPPO Air Glass。這是個外觀類似動漫角色超級賽亞人會戴的單目 AR 眼鏡,靠一塊兒小屏幕,在人眼前方投射出一塊兒綠色的畫面。産品形态有點兒像早年間 Google 發布的 Google Glass。
這是個挺酷的産品,但外觀還是太突兀了,沒有人會在公開場合佩戴這樣一款眼鏡,就像沒有人會在大庭廣衆下呼叫自己手機上的語音助手發條微信一樣。
2023 年,也就是前兩天,OPPO 在這次的 MWC 上展示了全新的 OPPO Air Glass 2,時隔不到兩年的時間,OPPO 把同樣的 AR 顯示功能做到了一個外觀無限貼近普通眼鏡的形态中。
這是極大的技術進步,在一個幾十克的眼鏡中塞下顯示單元、處理器、電池和音響,難度可想而知。
雖然這款産品依舊是爲了低功耗隻能顯示綠色,雖然目前的産品,OPPO 隻能解決 AR 眼鏡的顯示問題,還無法做到用戶在現實空間中的手勢交互。
但就算這樣,整套産品也已經足夠驚豔,畢竟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傳聞中蘋果一直在研發的 AR 眼鏡還未發布,Google 早就停止了 AR 眼鏡項目,微軟也暫停了前些年被整個行業寄予厚望的 Hololens,把重心全部放在 ChatGPT 這樣的人工智能風口上。
海外市場上唯一還在活躍布局 VR/AR 領域的公司,隻剩下 Meta 一家。其發布的産品,也隻是 Oculus Quest 這樣的頭戴式 VR 眼鏡。在其後的品牌宣傳中,Meta 套上了元宇宙和虛拟辦公的 " 行業熱詞 ",但想必所有人都清楚,沒人會願意長時間佩戴這樣一個笨重的 VR 設備,太沉也太熱。
OPPO 這家公司也确實本分。盡管可能因爲這款産品功能層面還不太完善,短期内也不準備大批量銷售,所以在自家面積極大的 MWC 展台中,該公司隻給 OPPO Air Glass 2 留了一個不到 5 平米的小房間。
結果,逛展的人在門口排起了長隊,都想上手掂量掂量這 AR 眼鏡有多輕,再戴上看看顯示效果。
你看,隻要中國科技企業做好産品,自然會被關注到。
在和 OPPO 海外銷售與服務總裁張洲川的溝通中,他反複表示,做海外市場,産品競争力才是最有說服力的。
" 我們沒有設定太明确的 benchmark,我們公司其實很簡單,如果産品足夠好、到位了,真的得到什麽成績是随之而來的。我們從來不會設定這個市場今天做到多少,明年做到多少。我們不會設這個目标,哪怕銷售也是怎麽把産品讨論好,你知不知道這個産品的賣點,你知不知道這個消費者帶來什麽價值點,我們在這上面怎麽傳遞到營銷上就到位了,銷量什麽的都是自然來的。到了季度賣完了以後我們再總結一下,這時候得到多少市場份額,我們是這樣。"
做出這種表示,大概率與張洲川的職業經曆有很大關系,在負責海外市場前,張洲川在 OPPO 的開發部,是真正的 " 産品人 "。
" 其實我當時在開發部,是研發出身的。我們 17 年底、18 年就開始做折疊屏的原型機了,四年六代真的是搞了很多。我們爲什麽不發呢?其實我們覺得不到位,不成熟。當時又厚,折痕更厚,那逐代優化啊。
銷售是一個理念,我們想更健康,因爲我們的企業理念是健康長久,我們不希望一下子搞得這麽高,一遇到什麽問題又下來了,我們是穩步向前的,我們不會看到别人發了四代了,可能要怎麽追上,不是的。如果我們是這種理念,可能比他們發布還早。"
其實不光是 OPPO,在這次 MWC 展會上亮相的所有中國廠商,榮耀、小米、聯想等等無一例外,都開始用産品力說話,用最直接的産品體驗,吸引海外媒體的關注和海外消費者的訂單。
在過去幾十年,中國消費者經曆了海外大廠們在中國市場生根發芽,逐漸壯大,而對于中國的科技公司,也是時候,讓外國人開開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