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樹龍談
看完蘋果發布會,準備買華爲;看完華爲發布會,發現還是蘋果更有性價比。
昨天,蘋果發布了 iPhone 16 系列手機,華爲發布了 Mate XT 非凡大師系列三折疊手機。
不少媒體和網友,一邊批評 iPhone 16" 創新不夠 ",一邊稱贊華爲三折疊 " 巅峰之作 "。
踩歸踩,捧歸捧,真到下單那一刻,用錢投票的時候,相信每個人都會很誠實。
對于華爲的 " 狙擊 ",蘋果眼前不用太過擔心,售價 19999 元起的三折疊手機," 秀肌肉 " 意義大于實際,短期内薅不走太多蘋果的潛在用戶。
但作爲蘋果在中國市場的最大競争對手,華爲的步步緊逼,确實讓蘋果絲毫不敢松懈。
而從 iPhone 16 的功能和定價上,能看到蘋果已經 " 認真 " 了起來。
畢竟,今時不同往日,蘋果在中國市場的處境,已經不允許它繼續躺平。
華爲回歸、蘋果失地
蘋果還是全球手機市場的老大哥。
Canalys 數據顯示,2023 年全球一共賣出 11.42 億台智能手機,其中賣得最多的五家企業分别是:蘋果、三星、小米、OPPO、傳音。
蘋果一年賣出 2.29 億台手機,市場份額高達 20%。
也就是說,拿智能手機的地球人,每 5 個裏面,就有 1 個拿的是蘋果手機。
具體到中國市場,蘋果在 2023 年也是遙遙領先。
Canalys 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一共賣出 2.73 億台智能手機,賣得最多的五家企業分别是:蘋果、vivo、OPPO、榮耀、小米。
蘋果在中國一年賣出 5180 萬台手機,市場份額 19%。
然而,到了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市場前五變成了:vivo、OPPO、榮耀、華爲、小米。
蘋果的排名掉到第六,市場份額縮水到了 14%。
蘋果的用戶被誰搶走了?
不難發現,華爲是最大變量,去年 9 月低調回歸之後,憑借 Mate 及 nova 系列,以及今年 4 月發布的 Pura 70,華爲重新站穩第一陣營。
對蘋果來說,這是個壞消息。
高端市場,肌肉碰撞
有人可能會問,跟 vivo、OPPO、榮耀、小米相比,爲什麽蘋果會更在意華爲?
因爲蘋果主要占據的是智能手機的高端市場,而能在高端市場跟蘋果一較高下的兩家公司是——三星和華爲。
Canalys 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600 美元以上)出貨量排名前五的廠商分别是:蘋果、三星、華爲、小米、vivo。
蘋果雖然以 62% 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但華爲正在以 80% 的增長速度追趕。
在中國市場,蘋果的處境更加不妙。
Canalys 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國高端智能手機市場(600 美元以上)出貨量排名前五的廠商分别是:蘋果、華爲、小米、vivo、榮耀。
蘋果以 52% 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但同比增長是負數,而華爲已經拿下了 30% 的市場份額,同比增長速度高達 82%。
三年前,華爲手機遭遇困境,業界一緻認同 " 華爲跌倒,蘋果吃飽 " ——華爲手機的高端市場被蘋果搶走,中低端市場則讓給了 OPPO、vivo、小米和榮耀。
現在,華爲強勢回歸,蘋果十分被動。
折疊屏,還不是主力
雖然選擇了和 iPhone 16 同一天發布," 狙擊 " 意味明顯,但三折疊手機并不是華爲對戰蘋果的主要武器。
目前,華爲在高端手機市場的銷量功臣,是 Mate 60 系列和 Pura 70 系列。
Mate 60 去年 8 月發布,售價 5499 元起;Pura 70 今年 4 月發布,售價也是 5499 元起。
此前有媒體報道,截至 3 月 1 日,華爲 Mate 60 系列和 Mate X5(折疊屏)兩款機型銷量合計已突破 1000 萬台。其中,Mate 60 系列是主力。
還有機構預測,Pura 70 在 2024 年的出貨量有望超過 1000 萬台。
可以說,Mate 和 Pura 系列才是華爲對決蘋果的主要武器,折疊屏機型還不是。
按照慣例,華爲将在幾個月内發布 Mate 系列的下一個版本 Mate 70,這才是 iPhone 16 要面對的最強對手。
爲什麽短期内折疊屏手機還難當大任?
首先,價格太貴,Mate X5 起售價是 12999 元,Mate XT 非凡大師起售價是 19999 元,比常規高端機型價格高 1-3 倍;
其次,可靠性不夠,因爲技術不夠成熟,碎屏、續航、散熱、壽命等方面的用戶焦慮較多;
第三,軟件生态不夠完善,系統界面和應用程序的适配工作,普通折疊屏手機還沒做到位,三折疊手機更是有着很長的路要走。
這些問題都會反映在銷量上。
IDC 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市場一共賣出 257 萬台折疊屏手機,相較于 7000 多萬台的智能手機出貨總量,滲透率僅爲 3.6%。
在今年第二季度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排名前五的廠商分别是:華爲、vivo、榮耀、OPPO、三星。華爲占比 41.7%。
雖然眼前難堪大任,但折疊屏是手機廠商的競技場,可以展示大家的創新實力和品牌實力。
華爲克服技術難題、率先推出三折疊屏手機,顯示了華爲強大的創新能力。
不過,短期内,售價 19999 元起的三折疊手機,隻能占領一部分商務人士出差或送禮場景。
iPhone,在努力了
外界對蘋果這家公司的要求太高了。
手機行業發展到今天,外觀和硬件上創新的空間已經很小。折疊屏市場未來可能會發展起來,但按照蘋果的一貫風格,一定是等技術、市場都成熟以後才會進入,一上場就推出高水準的産品。
所以,在硬件層面,iPhone 16 系列 " 加量不加價 " 已經顯示出了蘋果争取用戶的誠意。真正意義上的創新,隻能圍繞軟件來做,業界公認的最大方向是 AI。
有人調侃 iPhone 16 隻更新了一個 " 相機按鈕 "。确實,相比其他外觀方面的乏善可陳,相機按鈕的創意還算有點突破。
不過,AI 才是 iPhone 16 的重頭戲。
大模型喊了幾年,落地還得看蘋果。
專門爲 AI 打造的 A18 芯片,爲蘋果 AI 提供了硬件基礎。
應用層面,蘋果展示了許多例子,比如校對潤色文章、根據語言描述生成表情包、通過語言描述特征來找到照片與視頻、郵件 App 使用 AI 生成郵件内容的摘要等等。
還有,用相機控制按鈕啓用蘋果的 " 視覺智能 ",比如用相機控制按鈕拍下一家餐廳的門面,iPhone 就能立刻彈出餐廳的營業時間和評價等信息,還能進一步預訂餐廳;可以識别一輛自行車,并給出售價與購買渠道;識别演唱會門票上的信息,并在日曆中自動添加提醒。
聽起來不是那麽令人震撼,很多功能安卓廠商都先于蘋果推出過,但能把這些功能整合起來提供好的體驗并普及,恐怕還得看蘋果。AI,非常有可能拉開 iPhone 16 和其他手機的體驗差距。
相信,安卓廠商都已經在抓緊參考學習了。
唯一遺憾的是,這些蘋果 AI 要到 2025 年才能逐步支持中文、法語、日語、西班牙語等語言。
中國大陸用戶何時能用上,還不确定。
這也是華爲們的機會。
華爲蘋果,全面競争
蘋果,目前是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市值 3 萬多億美元。
2023 财年(2022 年 10 月 -2023 年 9 月),蘋果營收 3833 億美元,淨利潤 970 億美元。
華爲比蘋果 " 小一号 ",2023 年,華爲營收 7042 億元人民币,淨利潤 870 億元人民币,兩個數據分别是蘋果的 26%、13%。
蘋果以歐美爲主陣地,從營收占比看,美洲占 42%、歐洲占 25%、大中華區占 19%。
華爲以中國爲大本營,從營收占比看,中國占 67%、歐洲和中東非洲占 21%。
蘋果是一家專注消費者業務、toC 爲主的公司,它的營收占比裏,手機貢獻 52%、電腦貢獻 8%、iPad 貢獻 7%、可穿戴設備及家具和配件貢獻 11%、服務貢獻 22%。
華爲是一家 toB 爲主、toC 爲輔的公司,它的營收占比裏,ICT 業務貢獻 49%、終端業務貢獻 34%、雲計算業務貢獻 8%、數字能源業務貢獻 7%、汽車及其他業務貢獻 2%。
蘋果和華爲的競争,主要是在手機、電腦、平闆、可穿戴設備等toC 領域的競争,以手機爲焦點。
此外,随着華爲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的成熟,在軟件生态領域内,二者可能也會短兵相接。
而在智能汽車領域,蘋果已經打了退堂鼓,今年年初宣布放棄造車;而華爲的汽車業務正和合作夥伴一起攻城略地。
今年上半年,華爲鴻蒙智行陣營的銷量達到了 19.4 萬輛,華爲車 BU 也首次實現了盈利。
爲了謀取更大的發展,華爲車 BU 走上了獨立市場化運作的道路,成立了 " 引望公司 ",長安汽車、賽力斯汽車宣布入股,公司整體估值已經超過 1000 億元。
未來,華爲和蘋果的競争,是全方位的,終端、操作系統,競争将會覆蓋各個層面。當然,手機是誰都輸不起的主戰場。
蘋果就像每次考試都能考第一的學霸,而華爲一直緊跟其後、縮小差距,甚至在個别學科上已經超過了蘋果。
華爲很努力,蘋果也在認真了。
它們的競争,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