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1054 年的一天,宋仁宗很不高興地對宰相呂夷簡說:" 我緊急召見你,你卻姗姗來遲,你什麽意思?"
呂夷簡卻說:" 臣是故意這麽做的。"
宋仁宗氣得一個勁兒地咳嗽,大病還在調養之中,可受不了呂夷簡這麽一驚一乍的。
接下來,呂夷簡一番話,讓宋仁宗大爲贊賞。
原來,宋仁宗在這一年生了一場大病,好些日子沒有上班,這一天好不容易身體好一些了,趕忙派太監去召集各路大臣,來宮中彙報一下工作情況。
中書省和樞密院的大臣們一聽,皇帝召見,趕忙快馬加鞭來相見。
不知道内情的人,恐怕還以爲宮中發生了什麽大事,畢竟這麽多重臣,都往宮中趕去。
宰相呂夷簡卻絲毫沒有着急,而是任由馬慢慢地走。
負責給呂夷簡傳達命令的宦官一看急了:" 呂大人,官家急召,您還是快一點吧,不能讓官家久等了!"
呂夷簡卻搖搖頭,反而走得更慢了,随行的宦官也不能催得太狠了,畢竟,呂夷簡這些士大夫可不是好惹的,更不是他一個奴才惹得起的。
就這樣,呂夷簡姗姗來遲。
宋仁宗等得時間有點長了,加上本身身體還沒有完全恢複,身體狀态不是很好,難免會影響到情緒,看到呂夷簡像蝸牛一樣緩緩地走來,宋仁宗沒好氣地說:" 我緊急召見你,你卻姗姗來遲,你什麽意思?"
言外之意,等我咽氣了,你直接來吊唁得了!
呂夷簡卻很出人意料地說:" 臣是故意這麽做的。"
領導召見,他最後一個到,還振振有詞,一點也沒有犯錯的覺悟啊!
宋仁宗有點忍不住了,哭笑不得地問:" 好吧,那你有什麽說法嗎?"
言外之意,今天你不給我一個說法,我就給你一個說法了。
呂夷簡不緩不慢地解釋說:" 官家生病好多天了,本來大家都在關注着您的身體,突然緊急召見大臣,很容易給不明事理的人造成假象和誤會,如果我們這些大臣都騎馬奔馳進宮,難免會引起人心的不安。"
宋仁宗聽了之後,頓時明白了,拍着大腿說:" 呂愛卿真是思慮周全啊!"
想領導之未想,爲領導查漏補缺,這才是領導得力助手的榜樣啊!
不得不說,呂夷簡很會做事,但是,更懂得做人。
有一次,呂夷簡回到家裏,看到夫人正在往匣子裏放白魚,就問:" 夫人這是做什麽?"
呂夫人一看丈夫問起來,趕忙回道:" 昨天跟皇後聊天,皇後說皇上好久沒有吃到白魚了,我準備送進宮裏去。"
呂夷簡一看這麽多,阻止道:" 送兩匣就夠了,不要送這麽多。"
呂夫人有些沒好氣地說:" 你也忒小氣了吧?咱們家放着也吃不完,不如送給皇上,皇上也會很高興的。"
呂夷簡冷冷地說:" 跟你說話怎麽就不聽呢!皇上平時都吃不到的美食,你們這個臣子家居然這麽多,都吃不完。有沒有這樣的道理?你這是給家裏招禍啊!"
呂夫人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宋代皇室有規定,不允許各地進貢土特産給宮裏,而呂夷簡的老家正好是壽州的,身在開封,經常思念家鄉的美食,所以家裏就儲存了一些。
這就是呂夷簡的高明之處,跟領導相處,盡本分,努力做事,做領導的好助手,又懂得做人,不會讓領導不順心,給領導心裏埋釘子。所以,在宋仁宗時期,呂夷簡三度拜相,作爲宋仁宗的宰相長達 21 年,不得不說,人家這才是名相風範。
你覺得是這樣嗎?
關注我,每天爲你分享讀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