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影《滿江紅》火了,
同時将嶽飛以及《滿江紅 · 怒發沖冠》一詞
送上了熱搜頭條。
有很多網友稱
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嶽飛的《滿江紅》
從中學語文教材中删除,
并用秋瑾的《滿江紅》代替。
對此,
1 月 28 日,
知名教育作家、全國百強名校語文教師吳小轶表示,
全國通用的中學語文教材
從未選編過嶽飛的《滿江紅 · 怒發沖冠》。
《滿江紅》是詞牌名,不隻一首
吳小轶表示,
《滿江紅》是一個詞牌名。
詞是一種配合音樂的 " 詩歌 ",
因為比起傳統格律詩,
它在形式上要更自由,
所以又叫作 " 長短句 ",
它的前身是民間小調,
和當時人們的生活有着密切關系。
《滿江紅》作為一個詞牌誰都能用。
比如秋瑾也寫過一首《滿江紅》。
一般而言,
詞牌的産生大約有以下幾種情況:
借用原來的樂府詩題,
唐代教坊樂曲的名稱,
取自某些曆史故事,
或者詞人原創自制。
滿江紅,
這個詞牌名來源說法不一:
有人說它源自于秋冬時節就變紅的水草,
也有人說它源自白居易《憶江南》詞
" 日出江花紅勝火 " 之意等等。
這個詞牌是柳永首創,
它基音較高,
有激越之感。
" 移除課本說 " 不成立
"《滿江紅 · 怒發沖冠》一詞被移除課本 "
這一說,
經吳小轶初步核實,
自 1949 年新中國成立以來,
《滿江紅 · 怒發沖冠》
隻在 1960 年短暫地進入過
當時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編寫的
《九年一貫制試用課本語文》第十四冊,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隻在很小的範圍内
使用了一年就停用了。
除此之外,
全國通用的中學語文教材
從未選編過嶽飛的《滿江紅 · 怒發沖冠》一詞。
(或許有少數地方版本教材選用,
但使用範圍和時間都有限。)
吳小轶表示,
" 初中統編教材用秋瑾的《滿江紅》
代替了嶽飛的《滿江紅》" 的說法
根本不成立。
此外北京一位語文老師也表示,
不僅現在的人教社初中語文教材裡
沒有嶽飛的《滿江紅》,
他查了該出版社此前較多版本的教材,
沒有發現人教社語文課本裡收錄嶽飛的《滿江紅》。
記憶出錯了?
那為何有的網友
有教材裡有《滿江紅 · 怒發沖冠》這樣的 " 記憶 "?
對此,
吳小轶認為,
綜藝節目、影視、流行歌曲
包括曆史教材、思想品德教材裡,
或者個别地方教材以及
拓展閱讀裡會出現這首《滿江紅 · 怒發沖冠》,
所以大家覺得特别熟悉。
吳小轶說,
現行的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
并不缺少民族脊梁之文。
古代及近代作品有《孟子》的
《富貴不能淫》《魚我所欲也》、
《列子》的《愚公移山》、
司馬遷的《周亞夫軍細柳》《陳涉世家》、
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譚嗣同的《潼關》等。
現當代作品有
毛澤東的《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
周定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吳伯箫的《燈籠》等等。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
這方面的選文也有很多,
教材承擔的任務是艱巨、厚重而多元的。
國家語文教材在編寫上
以立德樹人為基石,
充分尊重曆史,
引導學生進行愛國教育。
是誰寫的,重要嗎?
對于《滿江紅 · 怒發沖冠》一詞是不是嶽飛所作,
吳小轶表示,
目前學術界争議比較大。
因為目前
沒有學者發現
這首詞在宋代有作品集收錄,
它基本在明代才開始流傳。
另外,
詞中的賀蘭山在河套以西,
當時屬西夏國,
與宋朝無戰争,
與史實不符。
" 這首詞如果不是嶽飛寫的,
那又是誰寫的呢?
這個沒人考證出來,
但這并不礙于嶽飛作為英雄,
我們去傳承他的精神。"
吳小轶覺得,
對于有争議的篇目收入語文教材
需要十分慎重,
從這點看
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比較嚴謹的。
北京一名教師表示,
"《滿江紅 · 怒發沖冠》是不是嶽飛所寫 " 的讨論,
是多少年來人們在争論的問題。
該詞不管是不是嶽飛寫的,
從學術的角度來說,
值得去探讨一下,
但是從内容本身來說,
探讨的意義和價值不大,
它并不能夠去改變《滿江紅 · 怒發沖冠》本身
作為一首愛國詩詞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