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王媛媛
編 輯丨巫燕玲
在 2022 年 12 月 30 日晚間公告了大額配股募資 280 億後,1 月 3 日新年剛開盤,華泰證券的股價就一度下跌逾 8%,領跌整個券商闆塊。至收盤,華泰證券日内下跌 6.67%,收至 11.89 元 / 股,為 2016 年 3 月以來股價新低。
在今日大盤整體表現積極、送上 " 開門紅 " 的背景下,華泰證券日内大跌顯得頗為異常。
華泰證券 280 億募資引關注
日内,亦有媒體向證監會提問,如何看待近期上市券商公告實施再融資這一事件。
證監會表示,監管一直倡導證券公司自身必須聚焦主責主業,樹牢合規風控意識,堅持穩健經營,走資本節約型、高質量發展的新路,發揮好資本市場 " 看門人 " 作用。作為已上市的證券公司,更應該為市場樹立标杆,提高公司治理質效,結合股東回報和價值創造能力、自身經營狀況、市場發展戰略等合理确定融資計劃及方式,董事會和股東大會要統籌平衡,審慎決策,切實維護各類投資者特别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同時,證監會也會支持證券公司合理融資,更好發揮證券公司對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功能作用。
對于當日股價表現、市場及監管的反饋,華泰證券未做回應。
" 另一方面,由于股價下跌太多,甚至有疑似中小股東給證監會寫‘公開信’,希望監管否決華泰證券的配股提案。證監會的回應雖然表示會支持券商合理融資,但又強調了倡導券商走穩健經營、資本節約型、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所以不排除華泰證券本次配股融資會受到影響的可能。但後續具體論斷還要看官方公告。" 有機構人士表示。
12 月 30 日晚間,華泰證券一連發布多份公告,宣布其配股融資計劃。華泰證券公告稱,拟按照每 10 股配售 3 股的比例向全體 A 股股東配售股份,募資不超 280 億元。
配股預案顯示,拟投入不超過 100 億發展資本中介業務,投入不超過 80 億擴大投資交易業務規模,不超過 50 億增加對子公司的投入,不超過 30 億加強信息技術和内容運營建設,不超過 20 億補充其他營運資金。
上述預案中,資金主要投向的資本中介和投資交易業務,具體分别指代兩融和 FICC 交易業務、權益交易業務、場外衍生品交易業務,後面三項交易業務則一般指向自營(投資)業務——這幾項業務幾乎都是對資金要求比較高的相對重資産業務,與監管回應中的 " 資本節約型 " 不完全一緻。
" 如果華泰證券本次融資進度受影響,對券業來說,至少在融資方面,可能迎來一個分水嶺。" 前述機構人士稱。
巨額融資去了哪?
證券行業發展,或者說融資的上一個分水嶺出現在 2019 年年末。
2019 年 11 月,證監會在答複提案時,提到了要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推動證券行業做大做強。彼時,證監會稱,為推動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将鼓勵和引導證券公司充實資本、豐富服務功能、優化激勵約束機制、加大技術和創新投入、完善國際化布局、加強合規風險管控,積極支持各類國有資本通過認購優先股、普通股、可轉債、次級債等方式注資證券公司,推動證券行業做大做強。
于是從這時候開始," 航母級券商 " 成了證券行業的一個熱詞。直至到 2020 年光大證券接近 10 連闆的史詩級行情,市場也是圍繞 " 航母級券商 " 這個名詞進行熱炒。
而 2020 年上市券商的融資熱情,也到達了空前的高度。
根據 Wind 數據統計,2015 年 -2022 年,上市券商的募資金額分别是 980.75 億、1034.54 億、548.32 億、538.89 億、58.87 億、1766.72 億、689.15 億、855.59 億。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 2019 年,共有 4 家上市券商進行股權融資,融資總額為 58.87 億元,幾乎可以說是到達一個 " 融資冰點 " 的境遇。
随後的 2020 年,共有 26 家上市券商進行股權融資,融資總額為 1766.72 億元。上市券商的融資熱情瞬間從冰點到達沸點。
誠然,2020 年有轟轟烈烈的牛市行情,讓上市券商們的融資積極性大幅提升,但 2019 年全年 A 股的市場整體表現也并不差。這意味着,盡管年度經營業績與市場行情好壞密切挂鈎的上市券商,其是否進行融資,并不是完全受市場行情的影響。
而轟轟烈烈的上市券商融資熱情,在 2020 年時還顯得 " 稍微正常 " 一些,融資的券商們似乎的确在想辦法做大做強。
根據 Wind 數據,2020 年上市券商股權融資中,計劃投入募集資金額超過 50 億元的具體項目,包含了不少收購項目,分别是:國網英大購買英大證券和英大信托股權(143.98 億)、中信證券發行股份購買廣州證券(134.60 億)、湘财股份購買湘财證券股份(106.08 億)。此外,招商證券對子公司增資及多元化布局(105 億)、國投資本向安信證券增資(80 億)、東方财富向東方财富證券補充營運資金(73 億),也涉及了較大的募資金額。
剩下幾項計劃投入募集資金超 50 億元的項目,則均與資本中介(主要是兩融)和投資交易(主要是自營)有關,分别是:海通證券擴大 FICC 投資規模、優化資産負債結構(100 億)、國信證券發展投資于交易業務(60 億)、海通證券發展資本中介業務(60 億)、中信建投發展資本中介業務(55 億)。
而到了 2021 年,這一年上市券商平均的股權融資金額變得更小了一些,但 30 億以上的投資項目幾乎全都是投向了資本中介或投資交易業務。
具體來說,2021 年上市券商股權融資中,募資投向最大的是東方财富補充流動資金(157.80 億),緊随其後的分别是天風證券擴大信用業務規模(49 億)、東吳證券發展投資于交易業務(45 億)、紅塔證券發展 FICC 業務(40 億)、天風證券發展投資與交易業務(38 億)、東興證券擴大投資交易業務(30 億)、東興證券擴大融資融券業務(30 億)、國聯證券擴大固收、權益、股權衍生品等交易業務(30 億)。
到了 2022 年,上市券商的大額募資又多了一些,但依舊将自己的大額投向主要圈定在了兩融與自營業務。
其中,計劃投入 40 億以上的項目包括:中信證券發展資本中介業務(190 億)、興業證券發展融資融券業務(70 億)、東方證券發展投行業務(60 億)、東方證券發展财富管理與證券金融業務(60 億)、長城證券發展資本中介業務(50 億)、中信證券增加對子公司投入(50 億)、興業證券發展投資交易業務(45 億)、财通證券發展投資交易業務(45 億)。
可以看出,這一年,上市券商股權募集的資金中,除了東方證券,其他的大金額投向仍是兩融與自營。
" 這其中的問題在于,兩融雖然是券商利潤非常豐厚的業務,但也是技術含量相對欠缺的業務,并且是高風險高收益的業務。沒爆雷時候大家都好,但是例如碰上 2015 年的極端行情,以及 2018 年的市場環境,對券商帶來的負面沖擊并不小。而自營業務主要還是對權益、債券的投資,業務模式與之相似的資管、公募需要做好服務、投資,才能募到投資者的資金,相較之下,券商自營業務的募資則顯得過于容易了。這樣的募資投向是否真正意義上有利于券商做大做強,值得探讨。" 前述機構人士點評。
E N D
本期編輯 江佩佩 實習生李睿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