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年前,即 1945 年 3 月 4 日,伊 -250 原型機進行首次試飛。

機場上的第一架伊 -250 原型機。
該機就是米格 -13,采用了一個非常獨特的聯合動力裝置。核心爲一台 VK-107 活塞發動機,除了驅動常見的螺旋槳之外,還帶動裝在機身内部的吸氣式發動機的壓縮機葉輪旋轉。

米格 -3 量産型三視圖。
這種獨特的原型機是作爲火箭截擊機的替代品而研制的,因爲火箭截擊機的運行時間非常短。當 1944 年 5 月開始研制伊 -250 時,蘇聯還沒有更高效、更實用、壽命更長的渦輪噴氣發動機。已經研制成功渦輪噴氣發動機的英國人将這種新型發動機提供給美國,蘇聯距離這種發動機還有很遠的距離。

伊 -250 原型機剖面圖。
當然,活塞發動機驅動的噴氣裝置效率相當低,因爲活塞發動機的很大一部分動力都花在了旋轉壓縮機上。然而,它可以讓戰鬥機短暫地将飛行速度提高到 820 千米 / 小時,追上當時最先進的敵方轟炸機。

由上至下:伊 -250/ 米格 -13 第一架、第二架原型機,配備無線電台的量産型。
這明顯高于采用類似功率的傳統活塞式發動機戰鬥機的速度,與英國 " 流星 " 等早期渦輪噴氣式戰鬥機的飛行速度相當。作爲比較,使用相同的 VK-107 發動機的雅克 -9 戰鬥機飛行速度隻有 670 千米 / 小時。

伊 -250 第一架原型機。
但是,伊 -250 的問題在于,它使用的噴氣裝置耗油量相當大,最高飛行速度隻能維持幾分鍾的時間。在大多數時間裏,壓縮機都處于無用狀态。如果不打開噴氣裝置,那麽這架戰鬥機的飛行速度不會超過 620 千米 / 小時,這對于 1945 年的戰鬥機而言,并不是一個理想的指标。同時,在不打開噴氣裝置時,它的爬升率和升限也顯著降低。

請注意,米格 -13 戰鬥機可調節的尾部噴嘴。
伊 -250 因爲獨特的外形,而被測試人員戲稱爲 " 靴子 "。這隻 " 靴子 " 因爲動力裝置的短闆,被認爲沒有什麽前途,但它成功通過了國家測試。盡管結構設計複雜,但在試飛過程中可靠性相當出色。

伊 -250 第二架原型機。
結果,除了兩架原型機之外,1946~1947 年隻生産了 10 架米格 -13(最初訂購了 28 架,但後續訂單被取消),并裝備了位于裏加的波羅的海軍區的一個戰鬥機航空團進行小規模裝備。

試驗台上配備 VK-107 活塞發動機的軸流壓縮機。
1950 年,當渦輪噴氣式戰鬥機已經主宰天空時,所有 10 架試生産型米格 -13 戰鬥機均被報廢。非常遺憾的是,這種極爲有趣的戰鬥機一架都沒有保存下來。當時的蘇聯官員對于這種重要機型并不重視,冷漠地看着它們變成了廢鐵。

伊 -250 壓縮葉輪和噴油裝置。
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蘇聯飛機設計師能夠獨立設計出完全原創、功能齊全且經過測試的動力裝置和飛機,而非隻是仿制國外的成熟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