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的屁股有多嬌嫩,媽媽們應該都深有感觸,有時侯一不小心就開始發紅、長疹子。
尤其是某些肛門附近的小鼓包,又紅又腫,很難消退,甚至越變越大,還流膿、一碰就疼……
今天分享一位媽媽的真實經曆,她詳細分享了被自家娃肛門附近的一個包折磨小半年,最後還開了兩次刀的真實經曆,希望讓有需要的媽媽有所參考,讓有相同症狀的寶寶少受罪。
以下是 @ 阿啦蕾啊蕾 的自述:
我家兒子叫緩緩,馬上 1 歲半。
回首當媽的這一年多,真真的身心俱疲。不是因爲睡眠,也不是因爲喂奶,而因爲是寶寶的肛門——因爲肛周膿腫,肛門附近總是起膿包,還因此開了兩次刀。
兒子肛門附近長了個小鼓包
本沒在意,直到突然化膿變大
去年 5 月,兒子剛做完 6 個月體檢沒多久,給他擦屁股的時候,我就發現他肛門旁邊長了一個米粒兒大小的鼓包,摸起來硬硬的。
那時天氣剛開始變熱,我想着可能是個小疹子,尿不濕換得勤一點兒,多洗屁股,應該就沒事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就這樣過了一個多星期,小紅包沒有消失,似乎還在變大。雖然不疼不癢,寶寶沒啥異常反應,但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還是挺擔心的。
本想帶娃直接去醫院,考慮到疫情,決定先在網上查詢。查來查去,感覺兒子的症狀很像「肛周膿腫」:包塊長在肛門附近,摸起來硬硬的且發紅。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 App 孕育百科截圖
還查到:
一旦發現寶寶肛門周圍有膿腫,要盡快前往醫院就診。如果不及時治療,後續的恢複情況不好判斷。
肛門膿腫很容易複發,還可能形成肛瘘,嚴重情況下需要做切除手術。
當時一下子就緊張起來,立馬跟家人商量,準備第二天就去市裏的醫院。
誰知當天晚上,我就發現兒子有點發燒,一測體溫馬上 38 ℃。
本來還以爲是不是感冒了,半夜換尿不濕,孩子大哭的時候,才發現肛門附近的小紅包已經變得像核桃一樣大,裏面明顯有膿水。
兒子屁股上的膿腫,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我吓壞了,怎麽會突然變這麽大!怎麽還發燒了?
趕緊叫醒爸爸,想立馬帶娃去醫院。但當時外面正在下大雨,同時考慮到孩子睡着了,商量後我們決定天一亮,就帶孩子去市人民醫院。
早上帶娃去醫院時,雨還在下,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确診肛周膿腫
兒子的肛門,經曆第一次開刀
到了醫院,直奔肛腸科,很快就輪到了我們。
跟醫生簡單描述後,醫生讓娃脫掉褲子,趴床上檢查,兒子出乎意料地配合。
醫生帶上一次性手套,輕輕戳了一下肛門上的鼓包,診斷是肛周膿腫,說是因爲肛門内部比較深的位置細菌感染,引發肛門周圍組織急性化膿,形成膿腔,然後向肛門周邊皮膚滲透導緻的。
還告訴我們:
現在腫大比較嚴重,膿液較多,而且孩子低燒,已經引發全身症狀,建議直接切開引流。
醫生正在檢查肛門上的鼓包,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我追問,能不能不切排?保守治療可行嗎?
醫生耐心解釋:
現在膿腫比較嚴重,最好能立即切排,把膿液引出去。不然腔内壓力太大,膿液可能會亂竄,導緻病情加劇。
切排是非常簡單的小手術,10 min 就能搞定,不用擔心。
我們也不再猶豫,決定立馬切排。盡管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切排的過程現在想起來都備覺心碎。
整個切排,沒有麻藥,全程靠我跟爸爸生生地按着。
醫生先用刀片劃破兒子屁股上腫大的鼓包,把膿液擠出去後,再用鑷子夾着紗布,捅進膿腔轉一圈清理腐肉和血水,最後扒開傷口,塞入引流條,用于引流後續的膿液,用紗布蓋上。
剛做完切排後的傷口,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用盡全身力氣想要踢腿,想要擺動身體,眼神裏全是驚恐,但我跟爸爸隻能強忍着,強按着,控制着寶寶不能動。
整個過程大概持續了 10 分鍾,兒子把嗓子都哭啞了,我忍不住地掉眼淚,爸爸也悄悄抹眼淚。
直到切排完好久,兒子都在恐懼中,不停地啜泣。
在爸爸的肩膀上哭累後睡着了,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可怕的是,後續要定期去醫院換藥,等于再經曆一遍這個切排過程。每次兒子都哭得撕心裂肺,大人都心疼不已。
有多少張繳費單就換了多少次藥,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肛門處開了刀,有創口,醫生囑咐我們回家護理一定要注意清潔,保持幹燥,避免傷口感染,這着實是個巨大的工作量:
尿不濕不敢用了,換成尿布後,幾乎一直在洗尿布、晾尿布的路上;
每次尿完、拉完,都要立馬處理幹淨,并保證擦幹。尤其是晚上,每隔一會兒,就要檢查一下孩子尿了沒有,生怕感染到傷口,完全睡不好。
穿尿布的寶寶,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現在想想,那時候全家真的都非常焦慮,所有人都成爲了屁股和大便的奴隸,尤其是每到換藥的時候,家裏的氣壓就會低起來。
好在,小寶寶的恢複能力超贊,切排的傷口在三個星期後基本就愈合了。
切排後的膿包逐漸愈合和好轉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肛周膿腫反反複複,形成肛瘘
保守治療一個多月,不見好轉
經曆過這次肛周膿腫,無論是寶寶的飲食,還是屁股護理,我們全家都變得很謹慎。
切排的時候,醫生提到「肛門膿腫容易複發,如果反複複發,很容易形成肛瘘。而一旦形成肛瘘,大概率需要手術切除」,我們都很害怕寶寶的肛周膿腫會複發。
我甚至定了手機鬧鍾,定時提醒自己查看寶寶的尿不濕,魔怔的時候十幾分鍾就扒娃一次褲子看看有沒有尿尿或拉便便……
然而,在這種近乎神經質的護理下,兒子的肛周膿腫還是複發了。
複發時的圖,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我記得很清楚,去年 7 月 26 日那天,天氣很熱。早上睡醒後,跟往常一樣,我第一件事就是檢查孩子的屁股。一眼就看到之前切排的傷口又腫又紅,輕輕按壓一下後有膿液流出。
濃濃的自責立馬襲來,感覺又是自己哪裏沒做到位,導緻兒子複發。緊接着就是擔憂:不是形成肛瘘了吧,難道要做肛瘘切除手術?
來不及收拾情緒,我跟爸爸決定立即去醫院。醫生觸摸後告訴我們:
孩子已經形成一個肛瘘,可暫時保守治療,等孩子大一點再選擇手術切除肛瘘。保守治療的話,就是塗抹抗生素藥膏 + 坐浴。
現在,咱們這家醫院,可以給 2 歲以上的孩子做手術。
我問醫生,保守治療治愈率高嗎?
醫生回答:
對于形成肛瘘的寶寶,的确有自愈的可能性,有資料說是 1/6 的概率,但如果久不愈合,紅腫流膿,自愈的可能性比較小。
起碼是有自愈的可能的,我強行讓自己樂觀起來,想着隻要我足夠用心,萬一自愈了呢?
就這樣抱着賭一把保守治療的心情,我們拿着醫生開的藥,帶着孩子回家了。
一回到家後,我就開始瘋狂查詢資料。網上有不少媽媽分享自家娃肛瘘後,沒做手術,保守治療成功痊愈的經曆,有一些比我家娃症狀還嚴重,算是給了我不少信心。
我還加入了一個「肛周膿腫保守治療的群」,隻要是群裏媽媽推薦的藥膏,什麽老鹳草、清涼膏、百多邦、黃柏液、碘伏等,我幾乎全搞了一遍。
正在坐浴進行保守治療的寶寶,以及我買的各種藥膏藥水,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就這樣持續了一個月,伴随着膿包小下去,又重新起來的反複循環,我的信心和耐心逐漸被消磨殆盡,陷入一種原地打轉的焦躁中。
兒子的狀态似乎也越來越差,哭鬧變得非常頻繁,幾乎不能碰屁股,甚至晚上睡着睡着也突然開始大哭。
我開始琢磨做手術的事情,并加入了好幾個手術群。
我加入的肛周膿腫手術群,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偶然的機會,我在網上看到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的王晏美主任,可以做小嬰兒的肛瘘切除手術。
于是,趕忙通過線上問診咨詢了一下。王主任很快就答複了:
孩子的瘘管已經長了挺長時間,反複的感染,沒有好轉趨勢,現在還出現了劇痛,影響到睡眠的情況。
建議通過手術把肛瘘瘘管切開,然後讓傷口底部慢慢愈合。
線上問診的情況,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王主任的答複徹底堅定了我給寶寶做手術的決心。
我跟爸爸商量後,就立馬挂号、請假,決定動身去北京做手術。
兒子肛門經曆第二次開刀
終于痊愈
8 月 28 号晚上,我們坐高鐵到了北京,29 号早上就在門診見到了王主任。
終于到了中日友好醫院的肛腸科,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簡單描述兒子的情況後,王主任先是查看了兒子的膿腫傷口開口位置,然後用手觸摸檢查後,告訴我們:孩子現在已經形成了兩個肛瘘,手術會一并切除。
聽到王主任的話,自責再次襲來,不由地難過「哎,怎麽多一個肛瘘,是不是我們耽誤了孩子?」
可能看我有點 down,王主任立即解釋:
這個肛周膿腫和肛瘘,病因不是很清楚,不一定是家長護理造成的,不用自責。
而且小嬰兒的肛周膿腫通常是簡單型的,手術的治療效果很好,也不用擔心。
王主任的話,大大地安慰了我,一時間竟有點百感交集,鼻頭酸酸的,彷佛這段時間的所有情緒都被看到了。
感謝了主任,我們就開始帶寶寶辦理住院、準備各種住院物資。
入院準備,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一切都很順利,很快就住進病房,下午開始各種全麻手術前的術前檢查。
住進病房了,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手術很快确定在第二天 8 點,護士提醒我們一定要注意空腹。
第二天早上,兒子準時進入了手術室,大概半個小時手術就完成了。
王主任說,手術很成功,接下來在醫院觀察 2 天就能出院,術後一周複查沒問題就能離京。
兒子術後麻藥還沒醒,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本來因爲疫情我一個人陪床還挺忐忑,一切發展到這裏,我趕忙跟老公報喜:一切順利,還不忘自誇——我一個人陪床完全沒問題。
術後的陪護也算順利,雖然傷口不算淺,但小嬰兒似乎痛感較低,基本上除了換藥捅傷口和手術後初期排便刺激傷口會痛,其他基本沒感覺。
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該睡睡,玩具備足了就和沒事人一樣。
剛做完手術後的兩個傷口
比較有挑戰的是,疫情期間醫生比較忙,一天兩次換藥其中有一次隻能自己上手,這個真的急瘋老母親。
既要一邊壓着寶寶不讓他動,又要拿棉簽小心翼翼地捅進傷口裏上藥和清理血水,每次都手忙腳亂,超級怕弄疼寶寶,又怕做不到位。
好在,醫院超級貼心,給了非常詳細的操作指南,硬着頭皮對照着來,沒有想象中那麽難。
醫院爲病人準備的超詳細護理指南,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注意:上圖僅是作者孩子的術後護理指南,不代表丁香支持和推薦以上藥物
兩天後,我們順利出院。出院後,一直住在醫院旁邊的酒店,每天去醫院換藥。
7 天後複查,确定沒問題,我們才啓程回浙江。回到浙江後,不到 1 個月,傷口就愈合了。
現在距離做完肛瘘切除手術,已經過去半年多,兒子的肛周膿腫再也沒有複發過。
回首看整個過程,我最焦慮的就是「要不要手術」這件事了。畢竟寶寶這麽小就要被開刀,新手媽媽真的不忍心。即使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應該仍然會先選擇保守治療。
具體到「小寶寶肛周膿腫,到底該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我們在查詢的過程中發現:目前國内外沒有統一的指南的标準,不同醫院、不同醫生給的建議也不同。
我們最終決定這麽小就手術,最主要是因爲孩子明顯劇烈疼痛,甚至影響到了睡眠,以及全家人都因爲娃屁股上的這個包,變得焦躁。
希望我的經曆能讓大家有所參考,也希望每個寶寶都健康快樂。
● 醫生點評
肛周膿腫在 1 歲以内的小寶寶中比較常見,發病率約爲 0.5%~4.3%。其中男寶寶更多見,與女寶寶的患病比例大約是 8:1 ,20%~85% 的膿腫會繼續發展,形成肛瘘。
小寶寶肛周膿腫的發病原因目前還不清楚,推測與寶寶本身的肛門腺較多、寶寶肛管局部的免疫力低、寶寶大便較稀等有關。
家長在日産護理中,避免衛生護理不佳、喂養不當導緻大便次數多、大便不成形、腹瀉或便秘,可能會有助于預防肛周膿腫的發生或發作。
如何判斷寶寶屁股上的鼓包是不是肛周膿腫呢?可以下面這 4 個方面:
肛周膿腫的 4 個典型特征
1. 看鼓包的位置
肛門膿腫的鼓包距離肛門較近,有研究說在肛周 3 點和 9 點鍾方向更多見。
2. 看鼓包的發展
肛周膿腫開始的時候,一般都在皮膚下面,可以摸到硬硬的包塊,逐漸會高出皮膚表現,從米粒到花生米,再到核桃大小都有可能,表現爲充血、紅腫等情況。
3. 摸鼓包的波動感
腫塊會逐漸化膿,中央變軟,後期出現波動感。
4. 其他特征
因爲嬰兒不會表達,早期可能出現持續哭鬧、擦屁股的時候扭動、屁股局部拒絕碰觸、按壓式哭鬧扭動加劇,都需警惕肛周膿腫。
一旦發現寶寶肛門周圍有膿腫,建議盡快前往醫院就診。如果不确定孩子是不是肛周膿腫,也建議及時就診讓醫生幫助診斷。
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目前沒有形成一個怎麽治療最好的共識。對于 2 歲以内的孩子,出現肛周膿腫或肛瘘後,通常首先推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保守治療,比如僅觀察,或者進行溫水坐浴、藥物坐浴。
但嬰幼兒病情發展較快,對于寶寶出現明顯不适,或出現發熱等全身症狀,膿腫波動感明顯,但是持續(大于 4 天)不破潰的,或保守治療無效的,則要及時切開引流。
肛周膿腫切排或自行潰破後,部分會慢慢演變成肛瘘。肛瘘有兩種狀态,時常潰破流膿或不腫不破不出膿。
當肛瘘反反複複潰破流膿,膿包很大或出現了全身症狀,比如體溫升高 / 食欲減退等時,可以考慮肛瘘切除術根除。
要提醒的是,無論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和醫生讨論好治療方案後,一旦選定,遵循醫囑就行了。
不要想孩子是否被過度治療,也不要想孩子是否被耽誤,不要老改變治療方案。簡簡單單的按照一個治療方式進行,孩子反而好的快。
參考文獻
[ 1 ] Veronica F. Sullins.Acquired Anorectal Disorders.Holcomb and Ashcraft's Pediatric Surgery,2020, 37, 613-620
[ 2 ] Robert M. Kliegman.Surgical Conditions of the Anus and Rectum.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Chapter 371, 2055-2061.e3
[ 3 ] Gong Z. Treatment of First-Time Perianal Abscess in Childhood, Balance Recurrence and Fistula Formation Rate with Medical Intervention. Eur J Pediatr Surg. 2018 Aug;28 ( 4 ) :373-377. doi: 10.1055/s-0037-1603092. Epub 2017 May 31. PMID:
[ 4 ] Samuk I, Avinadav E,Barak U, Seguier E, Steiner Z, Freud E. Perianal abscess in infants: Amenable to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selected cases. Pediatr Int. 2019 Nov;61 ( 11 ) :1146-1150. doi: 10.1111/ped.13996. Epub 2019 Nov 13. PMID: 31469939.
[ 5 ] Tan Tanny SP. Surgical management of perianal abscess in neonates and infants. ANZ J Surg. 2020 Jun;90 ( 6 ) :1034-1036. doi: 10.1111/ans.15801. Epub 2020 Mar 4.PMID: 32129562.
本文專家
李清晨
審核專家
哈爾濱市兒童醫院 胸外科副主任醫師
胡子龍
普外科主治醫師
孔令凱
兒科主治醫師
第二軍醫大學 兒科碩士
策劃制作
策劃:林乙乙
監制:大力
排版:月餅、林乙乙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
其他真實故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