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 12 月 12 日,它在香港上映。
巅峰整整延續 20 年。
不僅因為在香港電影,乃至社會頹然行至未知的十字路口時。
它橫空出世,獲得專業、藝術的認可。
更是因為,成就自己以外,電影還讓所有演員、觀衆、從業者都暫時找回了反彈的推力。
△ 圖源:豆瓣 @隆咚锵
盡管二十年間經曆無數次回望。
但當曲線再次急轉直下。
我們終于又宿命般地擺好姿勢。
附身,低頭,凝視——
無間道
新世紀以來最重要的港片。
票房比它好的,口碑不如它。
口碑比它好的?emm…… 還沒有。
豆瓣接近 130 萬人打出 9.3 的成績,而且在類型上也是最好的 1% 的水平。
它之前,香港警匪片很鬧:
爆炸、槍火、打鬥、追逐 …… 港式無厘頭搞笑的喧嘩,哪怕熱血上頭情真意切,都少不了聲嘶力竭。
表達也總是熱騰騰:
穿梭于現代法治、傳統倫理,着重描畫恩怨情仇,江湖道義。
試圖告訴觀衆。
人生在世,總有些東西值得相信,永不褪色。
但到了無間道。
降溫,冷冰冰,少言寡語,心裡滿是懷疑——
懷疑善惡,懷疑道義,懷疑希望,懷疑命運 ……
2002 年的《無間道》沒能振興彼時沒落的香港電影,有人說,它不過是香港電影的回光返照,是一個終點。
但 20 年後再看。
Sir 更願意将它呈現的所有灰色,看做是提前給新篇章定下的一種現實基調。
是的。
以往我們拆解《無間道》主要集中在兩種視角。
過去——
它在技術和藝術上,稱得上香港電影集大成的最後一次噴湧。
未來——
在問世二十年間,它文本中的暧昧不斷與現實呼應,延續着人物宿命意味。
而今天 Sir 想說的是當下。
重新審視幾位主角,恰恰能品出一份當下我們可能最需要的。
陰冷破碎而非熱血沸騰,屬于普通人而非諸神狂歡的 " 确定性 "。
(本文内容較長,配上 BGM 食用更佳)
01
永仁不孝
眉心中彈倒地的那一刻。
陳永仁(梁朝偉 & 餘文樂 飾)是否會想起自己被警校開除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那一天,他先是被葉校長叫進辦公室,見了一個穿錯襪子的男人,還被問了幾個 " 無關緊要 " 的問題。
陳永仁知道,他們在考察自己作為警察的觀察力、記憶力。
他想必在暗喜,這是領導要對自己委以重任的前奏。
可才過一陣,他又被校長召喚,他滿心歡喜地進屋,結果與預期恰好相反。
他被校長開除了。
陳永仁本是警校同期學員中名列前茅的尖子,從沒有犯過錯,好端端的憑什麼開除他?
無他,就憑他是尖沙咀黑社會頭目倪坤的兒子(私生子)。
那一瞬間,陳永仁哭了,這大概是他這輩子最後一次流淚。
陳永仁一心向善,最大的人生信條是 " 做個好人 "。
涉世未深的陳永仁不會想到,原來好人比壞人還難做千百倍;
為了做好人,他必須先做壞人——這是他做好人唯一的機會。
世界在他面前第一次暴露出它荒謬的本相。
就這樣,他被黃 Sir 一把推進了暗無天日的 " 陰溝 ",做起了壞人(卧底)。
《無間道》三部曲看下來,你會發現,我們從始至終都不知道陳永仁住在哪裡。
不知何時起,陳永仁成了一個沒有家的 " 孤魂野鬼 "。
李心兒(陳慧琳 飾)醫生辦公室裡的那張躺椅對于他來說,已然是最接近家的地方。
活在陰溝裡的(好)人,沒有家。
慢慢的,活在陰溝裡的人嘴裡也沒了真心話。
或者說,哪怕在真心人面前,真心話隻有在披上玩笑話的僞裝後,才能見光。
其實我是警察
" 其實我是警察 ",這應該是陳永仁成為卧底後,說出的最動人的一句(情)話。
可惜,聽到的人,在看到他的墓碑前不會相信,甚至連他自己,都開始日漸懷疑起來。
懷疑自己究竟算好人,還是壞人,懷疑自己究竟還有沒有真心。
真心或許還在,可真心卻再也不能分泌出真心話;
甚而,越是真心可鑒,越隻能謊話連篇。
在這一刻,陳永仁從沒有如此害怕過,害怕自己會不會就這樣在這條無底洞般的陰溝中無止境地堕落下去。
不知哪一天,突然就再也望不到頭頂那個自己 " 自願 " 跳下來的洞口。
不知哪一天,自己都忘了還曾有過一顆真心。
他生怕自己一壞到底,壞得沒有了回頭路,他多次想要回頭,想要洗白回自己該有的身份——警察。
但黃 Sir 都沒有應承。
" 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 ……"
陳永仁有兩個父親,一個是生父倪坤,一個是精神上的父親——警司黃 Sir。
因為倪坤,他降生于黑暗中,他沒得選;
因為黃 Sir,在他即将摸得着光亮的時候,他又被一腳踢回了黑暗。
表面看,回歸黑暗是他自己的選擇,然而,冥冥之中他的人生早已被限制了棋路。
縱觀《無間道》系列,或者陳永仁的一生。
他想做好人的代價是巨大的,為了這個目标,他失去了家,弄丢了愛情。
陳永仁割舍了大部分人該有的欲望,使他看上去像個清心寡欲的 " 聖徒 "。
陳永仁(梁朝偉版)出場,是在一家音響器材店。
面對客人劉健明(劉德華 & 陳冠希 飾),他侃侃而談着什麼 " 高音甜,中音準,低音勁 ",一副能聽出核電、風電、水電音質區别的作派。
實際上呢,他壓根就是個外行,連他在另一個時空中的媳婦兒都忍不住吐槽他 " 胡說八道 "。
他對面的劉健明才是真正的 " 發燒友 ",一聽就知道線沒選對,立即言傳身教,選了根更合适的。
這一個細節,便令兩個主角截然相反的命數昭然若揭。
選這根線,說明劉健明懂音樂,有品位。
借這根線,陳永仁卻不為了自己聽,而是他想到,給黃 Sir 發摩斯電碼的時候,可以派上用場(更保真)。
一個人的名字裡,往往包含着對他人生最精煉的概括(要麼相同,要麼相反)。
陳永仁,為了一個 " 仁 " 字,他把自己從身心到靈魂都全部獻祭。
同為卧底,劉健明是個生活家,陳永仁卻連生活都沒有,空餘一個缥缈的正義目标。
不止生活,他連常人該有的道德傾向都否定了。
一個底層古惑仔尚且知道即便自己難逃一劫,也得想辦法保全兄弟。
陳永仁卻為了自己的目的,一邊表演着接手倪家生意的意願,一邊借此在暗中收集着倪家的罪證。
直到親兄弟倪永孝(吳鎮宇 飾)死在他的懷中。
為了仁,陳永仁舍棄了孝。
關于這一點,把陳永仁和他同父異母的哥哥倪永孝放在一起看便一目了然。
02
永孝不仁
倒在陳永仁懷裡的那一刻。
看着這個被他當成接班人培養的親弟弟,倪永孝是否會想起多年前從父親手裡接過家族生意的那一天?
陳永仁當然有無數個憎恨倪家的理由,而且無不正當。
但當你觸摸着與你血脈相連的哥哥體溫一秒比一秒冰冷,你又如何能夠 " 正當 " 地說出:
對不起,我是警察。
尤其,當你一心想要繩之以法的哥哥,已經發現你随身攜帶的竊聽器。
但在意識消散前的最後一刻,還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替你掩藏身份,怕你免遭清算。
陳永仁丢掉了孝,倪永孝丢掉的則是仁。
為了顧全家人,倪永孝選擇做一個壞人,幹着各種血腥勾當,使無數普通人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
為了替父報仇,即使不知道究竟是誰動手殺的也無所謂,那就把每一個有嫌疑的人全殺掉好了。
所謂:永仁不孝,永孝不仁。
仁孝難兩全,在這兩兄弟身上被演繹到極緻,而且難分對錯。
隻能一條道走到黑。
可最終,誰又能善終?
倪永孝,死在了時時都在出賣自己的弟弟懷裡,而他一家老小,亦在他身死不久後被滅門。
陳永仁,做了十年卧底,時刻不敢忘記自己的職責,就為了有朝一日能重回警察的行列。
然而,分裂的生活早已讓他原本堅定的志向搖搖欲墜。
倪家還在的時候,他尚且還憧憬着回歸警署後的日子。
等到解決了韓琛,他隻想着離警察這兩個字越遠越好。
陳永仁要正義,但他還是死在了他沒能揪出的卧底手裡;倪永孝顧家人,可家人因他而死。
不管怎麼選,沒有人得償所願,隻有人死不瞑目。
人生路徑南轅北轍的兩兄弟,無論如何掙紮,到頭來殊途同歸(皆眉心中彈而死)。
03
志誠不誠
被從大廈樓頂扔下去那一刻。
黃志誠是否會想起自己跟陳永仁承諾過無數遍的那句 " 做完這單就退休 "?
說黃 Sir 是《無間道》宇宙中最老謀深算的人,大概率沒人反對。
三部曲整個故事,因他而起。
是他,撺掇韓琛的妻子 Mary(劉嘉玲 飾)暗殺了尖沙咀老大倪坤,這才有了之後所有事。
也是他,一心要扶持 " 還像個人 " 的韓琛(曾志偉 飾)上位。
這兩個如意算盤,他都算成功了。
倪坤被殺,倪家在幾年後由盛轉衰,直至覆滅。
韓琛也順利上位,執掌尖沙咀的地下王國。
想必他一度得意,仿佛看到了一切都在變好的曙光。
而他主導這一切,卻都不是為了自己,他是為了香港,為了身為警察理應貫徹的正義。
為此,他不惜僭越職權、弄髒雙手,犯下教唆殺人的罪過。
他強悍的行動力和決心,大多來自于他的一次悔恨。
黃 Sir 一直很後悔,後悔曾經在一次不該做好人的場合做了好人。
那時他還是個新丁。
一次出警任務中,黃 Sir 的師兄被一個黑道分子捅死在眼前。
他對着那個行兇者開了六槍,都沒能打死他。
坐牢出來,壞人繼續逍遙;好人卻屍骨已寒。
"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
世界不該這樣,可偏偏就是這樣。
黃 Sir 漸漸認為,這一切的發生,無不由于他在那一次的狀況中,選擇了做好人。
因為警察的職業規訓告訴他,開槍不能打頭。
如果這就是正義的代價,他甯肯不要;如果這是做好人的結果,他甯肯拒絕。
如果做壞人能夠實現正義,他可以做。
在把陳永仁推到壞人那一邊之前,他先站到了壞人這一邊。
黃 Sir 似乎認為,在驅散黑暗之前,隻能先成為黑暗的一份子。
故事裡,黃 Sir 隻開過一槍,那一槍打在了倪永孝額頭上。
三部《無間道》中,隻有三個警察朝着人的頭開過槍,劉健明、大 B(林家棟 飾)以及黃 Sir。
前兩位,都被證明是壞警察,那黃 Sir 呢?
饒是黃 Sir 運籌帷幄至此,他也不會料及因他一念之差所引發的蝴蝶風暴是多麼猛烈,猛烈到足以摧毀一切。
事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失控的呢?
同僚陸啟昌(胡軍 飾)燒死在他面前的時候,黃 Sir 第一次意識到了。
那一刻,他拼死搶救到筋疲力盡,那一刻,他痛不欲生,那一刻,他一定希望坐在車裡的是自己。
生不如死,但他終究成了生的那一個。
既然活了下來,還能怎麼選?
隻能一條道走到黑。
這也是為什麼,倪永孝死後,明明是陳永仁結束卧底生涯的最好時機,黃 Sir 卻沒有恢複陳的警察身份。
因為他還活着,陳永仁還活着,而壞人們還沒抓完。
為了做好人,他決定先做壞人,并拉着陳永仁一起做壞人。
為了警察的正義,陳永仁成了他的棋子,連他自己,也是棋子。
不過弈棋的不再是他,而是一雙命運之手。
在一種深切的執念中,黃志誠背叛了他的名字:
志誠不誠。
也連帶着背叛了陳永仁,背叛了自己選擇成為警察的最初意義。
到頭來,他跟那些他算計着的人一樣,死不瞑目。
如果能重來一次,黃 Sir 是否會不那麼執著?
是否會後悔他沒有早一點兌現給陳永仁的承諾?
04
健明不明
把槍口對準自己下颌的那一刻。
劉健明是否會想起自己望着陳永仁被逐出警校的背影時,不敢說出口的那句 " 我想跟他換 "?
關于貫穿在《無間道》中這場無休止的蝴蝶風暴,黃 Sir 是那個明面上的推手,劉健明卻是暗中的那個。
黃 Sir 布局殺倪坤 ,是他動的手。
黃 Sir 有機會開槍殺死倪永孝,是因為他先放走了被禁足的韓琛。
而黃 Sir 之死,主謀也是他。
如果說黃 Sir 是捕蟬的螳螂,那劉健明就是螳螂背後的黃雀。
但這不是因為他比黃 Sir 更聰明,頭腦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他躲在了暗處。
他比誰都更懂得僞裝自己,他一直在表演那個假如沒去當卧底的陳永仁。
所以他才會鬼使神差地找上陳永仁的夢中情人李醫生,費盡心機地盜取李醫生為陳永仁寫下的病例檔案,甚至躺在陳永仁曾經睡過的那張躺椅上,接受李醫生的催眠。
無論是否情願,在陳永仁被警校開除的那個下午,兩個人交換了人生。
他們都在無間歇的對對方的表演中自我迷失,但劉健明和陳永仁終歸有本質上的不同。
身處黑暗的陳永仁并不懼怕曝光,曝光對他來說反而是種解脫,曝光的那一刻,他才能真正擁有原本就屬于他的一切。
這也能解釋,陳永仁總愛選擇在天台見面的原因。
劉健明的處境卻相反,曝光意味着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會消失。
所以,他與人接頭,隻敢選擇深夜的電影院。
劉健明是嫉妒陳永仁這一點的,也正因為此,他才那麼想成為另一個陳永仁。
殺掉韓琛,是這個計劃其中最重要的一步,目的是斬斷過去。
他卻意識不到,即便他能除掉所有知曉他弱點的人,依然不能抹去他的弱點。
因為這弱點,是他欲望的伴生物。
是這欲望,讓他愛上了老大韓琛的女人 Mary;
是這欲望,讓他服從韓琛的安排,考進警校過上一種錯位的人生,隻為讨 Mary 歡心;
也是這欲望,讓他在意識到自己得不到她之後,向倪家告密,親眼目睹着她被撞得血肉模糊。
有人會說,陳永仁和劉健明是好與壞、光與暗的兩種極端。
但要 Sir 說,陳永仁和劉健明的起點是相似的,都不算嚴格的好人,兩個人都有黑社會因子,隻是一個是先天繼承,一個是後天習得罷了。
他們的根本區别在于:
如果說陳永仁是欲望的絕緣體,那劉健明就是欲望的集合體。
過于強盛的欲望,令劉健明最終跟陳永仁漸行漸遠;
也是這欲望,使得劉健明和陳永仁一樣,都想成為陳永仁。
片中,多次出現劉健明照鏡子的鏡頭。
哪怕是他,也好像有些困惑鏡子裡的這個人究竟是誰。
" 你究竟是誰?是壞人還是好人?是罪犯還是警察?"
古希臘的德爾斐神谕說:認識你自己。
這個簡單的問題難住了劉建明。
健明不明。
最終,一個最複雜的人,漸漸把自己幻想成了一個最簡單的人。
劉健明," 成了 " 陳永仁。
05
無間輪回
這是一個關于 " 交換 " 的故事。
麥兆輝當年受吳宇森《變臉》啟發,寫出《無間道》劇本,并将這一概念埋在故事的每一環。
黃 Sir 跟葉校長交換襪子,韓琛與 Mary 交換車裡的座位,陳永仁跟劉建明交換了身份。
但兩段交錯而過的人生,無法像座位和襪子,可以随時調換。
人生的錯位,是一趟一錯再錯的地獄之旅。
愛是這個地獄中,唯一可能的救贖。
可就像陳永仁的女友故意騙他女兒的年齡一樣。
救贖,終究隻是一個妄念。
Sir 一直覺得,如果把故事的悲情可以按程度劃分為四層。
《無間道》是少有的能貫通四層的作品。
電影裡,大部分人的悲情,是哀怨婉轉,是求而不得。
如傻強沒有泡到妞,迪路沒有殺死人,如倪家手下的四大頭目,因為貪财好色又能力不足被一鍋端。
他們的悲情隻是大環境之注腳。
更進一層,是臨門一腳,卻所願難嘗。
倪永孝臨危受命,反殺四大頭目,終其一生都希望洗白倪家,走上正途。
卻因算錯韓琛而滿盤皆輸。
韓琛從熱血忠義到腹黑狠辣,完成洗白,掌控黑白兩道,甚至殺死黃 Sir 完成複仇,卻敗在反水的劉建明手中。
他們的悲情,是個人悲劇,也是大環境使然。
再進一層,則是命中注定,宿命難逃。
比如陳永仁。
與倪家的血緣,與黃 Sir 的結緣,都注定他難以全身而退。
《無間道》前兩部的故事主線,就是陳永仁悲劇的宿命感,他是無間煉獄在人世間最具象化的體現——
即便他再複活一次,他的結局可能沒有不同,不存在換個選擇就能活得更好的可能。
他們的悲情,是宿命,是必然。
而最深一層,是永世輪回,不得解脫。
但與其說代表人物是黃 Sir 或劉建明,不如說這一層的悲情,是卧底這份職業。
第三部精神錯亂的劉建明,不論怎麼宣稱自己是陳永仁,想踐行正義,他對楊錦榮開槍,依然是下意識打頭," 正義 " 淪為笑話。
反過來也一樣,楊錦榮妙計無雙,第三部中全盤碾壓劉建明,但在正面對峙時,被一槍爆頭,熱血化為烏有。
配上《再見警察》的 BGM 與船廠裡三位卧底互相告别的片段,把悲劇宿命感拉到了極緻。
也是第四層悲情的主題:
間于道德與法律邊界的這種灰度,隻要染指,必然會導緻最糟的結果。
黃志誠、陸啟昌、倪永孝、韓琛、劉建明、陳永仁、楊錦榮、林國平、陳俊、羅雞 …… 幾乎全員陣亡,就連沈澄都瘸了一條腿。
這份灰度,香港電影曾經有信心能給出解釋:
或因正義、善良、勇氣、江湖道義 ……
或為自由、公平、權利、公衆利益 ……
用那些傳統的英雄人物,能殺出重圍,給觀衆造夢。
但《無間道》的力透紙背,把這些都嗤之以鼻。
這是全然悲觀嗎?
至少當下,Sir 不會這麼果斷地認定。
上述主角以外,電影其實還留下了一群關于配角的拷問:
" 傻強 " 傻不傻?
當然不止包括這個腦子不太靈光的混混——還有每一集出場的女性,兩位 Mary、心理醫生李心兒,他們都是以旁觀者的角色流連在主線附近,無法左右大人物的恩怨情仇,卻也暗中見證着主角另一部分的情感和靈魂。
傻強是其中貫穿三部曲的配角。
而觀衆對他的疑問也一直沒有得到解答:
他到底知不知道這一切?什麼時候知道的?
說不知道,可為什麼他對陳永仁說的每一句台詞都像是意有所指;說知道,但是——傻強,傻的嘛。
他仰望這些大人物時呈現的謎團,就像是我們觀看世界、時代、命運時眼前的迷障。
答案(選擇)隻有自己知道,自己承擔。
說直白點。
他們,才是故事裡大多數的 " 我們 "。
這大概是為什麼劉德華多次重申自己最喜歡《無間道》的地方,是它純正的港片氣質——哪怕電影風格上逆反了當時港片許多泛濫陳舊的制式,卻仍保留着核心,草根的強大生命力。
就像每個 " 傻強們 "。
他們被拽進無間旋渦的邊緣,而他們的終結,并不 " 地獄 "。
傻強是死了,他為保護自己唯一的小弟而死,且至死踐行着江湖義氣。
還有那些幸存者。
留意《無間道 3》結局一幕。
所有在世的人,在退出銀幕的那一刻,都沒有留下正臉——或許是一個背影、側影、幻影,又或者是劉建明學着陳永仁那樣,機械地打着摩斯密碼的手指。
除他之外。
所有人曆經磨難,但終究僥幸出逃。
這隻是宿命?
此時,電影不斷重複的兩句台詞在回響:
往往是事情改變人,人改變不了事情。
但有些事,還是要去做。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哆啦 C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