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名純素人短視頻創作者突然火了,隻用短短一個月就漲了 200 多萬粉絲,甚至登上了央視新聞,她就是 " 打工仔小張 "。
和很多網紅不同,小張的背後沒有大型 MCN,也沒有濾鏡下的盛世美顔,制作的内容也并非吸睛的娛樂内容,主打的就是一個大道至簡——教你如何在現代社會正常生活。
在她爆火的 " 如何 XX 系列 ",你能看到保姆級的教程,例如 " 如何一個人去醫院看病 "" 如何坐高鐵 "" 如何坐飛機 ",甚至是 " 如何在麥當勞點單 "。這些看似最爲基本的生活常識,讓許多大城市的人産生 " 這有什麽好教的?" 一類的疑惑。
" 如何坐高鐵 "。/B 站 @打工仔小張耶
在她的評論區裏,我們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許多人都表示小張的教程非常有用,幫助他們度過了不知所措的第一次。
小張的爆火揭露了這樣一個事實:現代社會讓人和人之間形成了信息繭房,許多人眼裏習以爲常的日常,卻是一大群人從未接觸的領域。
這種認知差異出現在區域之間,也出現在不同年齡之間。年輕人還能通過打工人小張或其他博主學習到這些常識,但對于那些同樣需要這些常識的老年人,這種科普可能無法觸達,也并不奏效。
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1 年中老年群體觸網行爲研究報告》,我國 60 歲及以上老年群體的網絡普及率僅爲 38.6%,相較于全國總體網絡普及率的 70.4% 仍有較大差距。還有 1 億以上的老人甚至根本沒有接觸過網絡。
最爲關鍵的是,不僅僅是這類知識,還有日常生活中我們習以爲常的種種便利,對老年群體來說,卻往往缺乏足夠的适用性。
這可能是适老服務問題亟待解決的一個現實側影。
關于養老這件事,真實情況如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底,我國 60 周歲及以上人口達 2.8 億人,占人口總數的 19.8%,和中度老齡化社會 60 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 20% 的标準僅有一線之隔。預計 2035 年時,中國會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爲了能讓老人享受到科技的成果,安心養老,适老化措施勢在必行。
從之前在年輕群體中引發熱議的 " 延遲退休 ",到近期全國人大代表周雲傑提出兩會建議,迅速形成的微博熱搜榜 # 建議強化我國适老服務體系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心養老這個所有人都會面臨的問題。
随着老齡化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的事業和産業能适應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說,加快推動中國特色适老服務體系建設是必然趨勢。這也是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雲傑今年的兩會建議。
在讨論中國特色适老服務體系之前,我們得先從我國老年人的真實想法開始談起。
如果你關注過家裏老年人轉發的微信公衆号文章,你會發現其中大多數的内容,都指向了兩個關鍵詞——健康和長壽。
沒錯,進入老齡化社會後,與平均壽命等 " 量 " 的情況相比,健康壽命,即 " 如何在保持生活機能的狀态下實現長壽 " 等 " 質 " 的情況将更加受到重視。通俗一點來講就是要活得長久,更要活得精彩。
健康和長壽,備受老年群體關注。/ 圖蟲創意
而相比于其他國家,中國的 " 盡孝 " 文化觀念影響深遠,許多老年人在身體衰老或患上慢性疾病後希望居住在家中由子女照料,居家養老是最普遍的養老模式。周雲傑在兩會建議中也提出,中國已形成 "9073" 的養老格局,即 90% 左右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 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區支持養老,隻有 3% 的老人入住機構養老。
" 十四五 " 時期,我國将從輕度老齡化進入到中度老齡化,是重要的窗口期。
目前,我國的适老化以政府推行爲主,主要由政府以資金、實物等形式按照國家法定标準進行扶持,比如推行适老化公辦養老院床位等措施,但市場化程度不高。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商業邏輯運轉起來的當代社會,商業上沒有多少給老人的消費空間,國内的企業大多瞄準年輕人的消費欲望和消費能力。市面上的适老化産品,也大多以 " 買給爸媽 " 爲口号,是對年輕人的喊話。
改善老人居家養老條件,是難題。/《一切如你》劇照
周雲傑有類似洞察,他提出,在我國适老服務體系建設和适老産業發展方面,仍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就是 " 适老産品供給不足,标準認證體系不完善 "。
日本市場的老齡用品超過 4 萬種,而我國隻有 2000 多種,缺少真正滿足老人需求的适老産品。市場的乏力,國家層面尚未建立完善的适老産品标準和認證體系,嚴重影響老年人的消費信心和購買意願。
第二個問題是長護險體系的受益人群有限,受制于籌資渠道單一,主要依靠醫保基金和财政補貼,資金來源受限,待遇享受的受益面低。
第三個問題則是老年健康數據的應用發展較爲落後。随着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需求不斷增加,但我國健康大數據的研究與應用發展較爲落後,适老技術研發缺乏有力的數據支撐,相關規制體系的構建迫在眉睫。
周雲傑認爲,結合中國國情,加快構建中國特色适老服務體系,推進适老産業供給側改革,豐富适老産品和服務,是承接國家戰略、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必然要求。
中國式适老服務,參考答案在哪?
問題就在眼前,解決方向還是有的。
參考其他國家适老化改造的過程,這個問題主要有三種解法:一是政府持續發揮領頭羊的作用;二是企業端加大對适老産品的研發;三是努力降低老年人學習新技術的門檻。
在這個基礎上,基于中國的實際情況,全國人大代表周雲傑提出了更爲詳細豐富的解題思路。
在政府端,周雲傑提出,目前我國适老化産業标準混亂,政府應加快推動适老産業相關機構、企業參與完善适老産品國家标準和認證體系,加大對适老産業和産品的規範、引導和支持力度,引導研發在外觀設計、使用性能、安全保證等各方面全面滿足老年人需求的專屬産品。
年輕人教老人學習如何使用手機。/《一切如你》劇照
對于符合标準和認證的産品納入适老産品,政府可以給予相應的鼓勵發展措施,比如将企業及産品納入政府推廣目錄,以高标準推動适老産業鏈升級提質,保證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而從企業角度來看,則要針對老年人的實際情況和對安全的痛點需求有針對性地生産适老生活用品,規避居家安全隐患,設計理念關注情感需求,适老産品多樣化,讓老人 " 老有所樂 "。
以老年化程度更高的日本爲例,已經有頭部企業完成 2.9 萬件産品的适老化改造。可見,行業的破局離不開領頭羊企業。
在我國,海爾已經參與并主導适老化國家标準和行業标準的制定,不斷引導行業規範健康發展。大字體大按鍵的關愛系列洗衣機、可自動熄火的防幹燒燃氣竈、能聽懂方言和口音的冰箱、可聯動智能枕感受老人睡眠狀态的空調,已經爲無數老人帶來便利生活。
2022 年 10 月,海爾多款産品入選國家工信部網站公示的《2022 年老年用品産品推廣目錄》榜單。今年 2 月,海爾技術專家成功當選 IEC 工作組主席,将帶領 WG11 工作組,從老年人的需求出發,構建更加完善的家電可及性可用性标準體系,爲行業發展和評測提供标準依據。
打造适老化生活場景。
科技發展的本質都是以人爲本,在發展産業的同時要降低老年人學習新産品的技術門檻,讓銀發一族不被時代所抛下。
有些老人對價格很敏感,對先進設備、技術的接受能力較弱,但是他們會信專業性和權威性的機構,以及鄰裏之間的口口相傳,我們需要更多像 " 打工仔小張 " 一樣有耐心對老年人進行科普的人員,設置專門的地點或平台,手把手教老人使用和操作智能設備,讓他們慢慢融入到信息化時代。
而對于養老大數據問題,周雲傑思考的是建立起具有公信力的平台,并把系統打通,真正實現醫療健康數據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讓數據多跑腿,讓老年人少跑腿,是中國适老化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建議,将适老數據平台化,讓老人 " 老有所醫 "。加快搭建統一的适老化大數據平台,才能在保障個人隐私和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數字爲老、智慧養老。
當年輕人關注養老,他們在關注什麽?
" 每個人都有變老的時候 "。我們總以爲這句話是說給年輕人聽的,但事實上,這是說給越來越高速運轉的社會聽的。
如今年輕人對于 " 如何體面地變老 "" 存多少錢才能養老 " 等問題的關注,其實可以換算爲 " 我老了以後,會被社會怎樣對待 "。
隻有不斷推進适老服務體系建設,用科技搭建橋梁,讓更多老人跨越數字鴻溝與時代鴻溝,才能體現一個社會的良心。
" 每個人都有變老的時候 "。/《媽媽!》劇照
當代的年輕人,正在把當下的老年人生活當作一面窺視未來的鏡子。隻有讓他們看到,老年人是真的越過越好了,才會讓今天的年輕人對明天的生活更加充滿信心。
從深度老齡化到超老齡化,中國隻有不到十年時間 , 而發達國家經曆二三十年。幸運的是,我們有更高效的行動力量,也有更積極的市場主體,這使得美好生活已經在路上。
作者:浪未仙
校對:楊潮
排版:小野
封面:《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