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童言無忌,小孩子說話不經過大腦,有時會讓人捧腹大笑,有時卻會讓大人感到尴尬。
比如,同事曾經借給小舅子家 5000 元,我半年多了也沒有還。同事吃飯的時候跟我老公說起這件事。
我隻是在背後說了幾句,沒想到我五歲的兒子也聽進去了。
回家族聚會的時候,當着大家的面問舅舅,你怎麼還不還我家的錢?場面一時失控,當晚小舅子就把錢還了,但後來的見面卻不冷不熱。人們可能會認為大人教孩子們這樣說。
這已經夠尴尬了,但還有比這更糟糕的事情。
寶的媽媽寶蒂是獨生女。父母辛辛苦苦工作多年,卻一直沒能有一個弟弟。雖然他們賺的家業不多,但是一想到後繼無人,老爺子的心裡難免會有遺憾。這要是在農村,還要在背後被人笑話說是 " 絕戶 ",那該有多難看。
好在寶迪更有競争力。已婚夫家有兩個哥哥。父母給大兒子買了房子,小兒子卻無能為力。 ,卻與這一面密切相關。
寶坻幾年前生了個兒子,現在老爺子更幸福了。他每個周末都會打電話給孫子準備好吃的,希望全家人都能去。
這一天,爺爺正在逗我的小孫子。以後我老了,你就不管我了。你會付錢給我看病嗎?
誰都知道這是個玩笑,小孫子卻當真了。我爸說他以後把他爺爺的錢都給我,我有錢就給你看病。
爺爺頓時樂了,我的錢憑什麼給你,我又不給你!爺爺也假裝生氣捂着口袋。現在我孫子急了,你又沒有兒子,你的錢都是我的,再不讓我揍死你!
場面一下子安靜了下來,一旁的女婿更是急了。他什麼時候教他兒子這些話的?哦,我想起來了,有一次帶兒子和哥們去燒烤,哥們都笑他是上門女婿。他不服氣,争辯了幾句,但也不是這個意思。
公公的錢最終還是要給女兒的,也就是老婆,以後不就是給兒子的嗎?為什麼到了兒子嘴裡意思就變了?
這時候,爺爺的臉也拉了下來,他告訴告訴我孫子,我沒有兒子,存錢也沒用,老婆,明天我們去旅行吧,花光所有的錢。
孫子淚流滿面:" 花不完,都是我的!" 這個小錢迷,爺爺反而高興。你不讓我花光,那你就得跟我姓,不然我怎麼給你?
這隻是周末的插曲,老夫心裡卻有個疙瘩。雖然他知道女婿的性格,但他沒有兒子卻是事實。
難免會有人在他女婿孫子耳邊說八卦。就算他打算把财産留給孫子,他死也是遲早的事,但從孫子嘴裡說出來,還是挺讓人意外的。他願意付出是一回事,别人認為應該付出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沒有兒子,父母該如何分割财産?
1。女兒繼承一切。
男生女生都一樣。如今,它已不再是一句口号。很多有錢人家隻有一個女兒,更何況是普通家庭。
以後财産隻能留給女兒,但父母也會擔心女兒保不住自己的财産,但這是以後的事。教育女兒理财很重要,尤其是性格不能軟弱,否則就不好說了。
2。給孫子改姓
有些父母鼓勵女兒生兩個孩子,一個随父姓,一個随母姓。爺爺家的一切,但這不能明說,否則會引起二胎之間的不和諧,也會影響老人對孩子的态度。不如順其自然。
3。隻關注眼前,不要在意背後
沒有兒子的父母可能更願意享受生活。他們的想法更加灑脫。花夠了就夠了,至于以後的事,反正我不在乎,想幹嘛就幹嘛,想着這些隻會增加煩惱。
無論如何,父母有支配财産的自由,孩子不能幹涉和控制,也不能談論這樣的事情。孩子是一張白紙。他如何成長,需要父母教導。好吧,有很多年輕人白白擔心父母的财富。這些老人也把下一代教育壞了。他啃别人,也被他的孩子啃。這是絕對錯誤的。
本文内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