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規模逾 20 萬億的私募基金陣營中,林園投資是市場頗爲關注的頭部私募之一。
30 餘年投資曆程中,林園投資見證了 A 股市場的起起伏伏,也把握機遇迅速崛起,目前管理規模約 300 億元。
外界對林園投資的注意力似乎從未間斷。一方面是由于這家百億級私募在業績上有着某些過人之處,另一方面也與該公司董事長林園個人的魅力不無關系。
在專業機構投資者看來,林園是一名實力強勁的競争對手,甚至有時會讓人感到些許壓力,尤其是在每次重磅級行業榜單發布之際。
而在普通投資者眼中,林園吸引他們的,則是其不吝向外界分享投資之道,他所秉持的價值投資理念,對行業的判斷以及對所選公司的研究心得,諸如此類,不乏受益者。
近日,林園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将他的核心投資邏輯及近期的觀察思考,進行了細緻闡述。
投資邏輯
不見兔子不撒鷹,确定性居于首要地位
從起初懷揣 8000 元踏入股市那天起,林園對投資這項事業有了特别的感悟。
旁人看來,他将這筆四位數的資金,靠投資滾雪球般變爲 10 億級别時,俨然猶如市場上的一顆新星。
但是林園明白,這番變遷背後,也是一步一步摸索與積累而來。對于投資,他的認識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學習會計學與财務思維方式,結合實踐逐漸形成。
他提到,外國投資人總結出來一些觀點類似 " 不見兔子不撒鷹 ",他們對猜想的或判斷的多數不認可,隻有見到實實在在的東西——企業的盈利、企業的發展——才行。
" 這樣就逐步形成把确定性放在第一位的理念,要判斷企業今後的經營情況,如果沒有确定性,一切都是白搭,所以不見兔子不撒鷹。" 林園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稱。
林園奉行價值投資理念,并進一步提煉出投資 " 确定性 " 的理念,目前的投資業績則是這一理念的印證。
他所說的确定性理念,主旨爲:買股票就是買未來盈利确定的公司。他認爲,投資确定性是抵擋股市風險的重要前提,也是建立牢固基業的基礎。
很長一段時間,爲了降低投資的不确定性,林園日常重點研究的股票不超過 30 隻,每年新增加跟蹤的股票限制在 5 隻以内。
三十餘年實踐,林園認爲價值投資的核心就是投資好企業,然後長期持有,直至滿意的價位。
林園眼中的好企業,是希望企業能爲股東帶來豐厚回報的企業,是能給長期帶來價值、帶來盈利的企業,能夠享受複合增長的效益。
這類企業的分布,往往有一定的特點,林園将其總結爲 " 行業 + 壟斷 + 成瘾 "。其中,白酒中的茅台,幾乎是同時符合這三方面标準的典型。
其實說到底,三方面标準核心目的是讓回報更加确定。因爲不确定性即爲風險,而在資本市場上,風險,是人們非常不願看到的詞彙。對于熱衷價值投資或傾向于穩定回報的投資者而言,規避風險是應有之義。
" 我們投資首先考慮的風險,風險有時來源于競争,而競争會把各種想不到的問題暴露出來。所以隻有壟斷甚至長期的壟斷類企業,才能給我們帶來豐厚的回報。" 林園稱。
當然,價值投資必然離不開對财務的考量。林園挑選上市公司時重視利潤總額、淨資産收益率、産品毛利率等财務指标,不過,這些因素也需要随着市場發展靈活看待,并非固定。
此外,資本市場投資可以運用的工具還有很多,林園也會不時進行無風險套利。早期 A 股市場的權證,也曾被林園把握時機賺取了收益,還有可轉債等債券投資品,也是林園曾經看好的一類無風險套利工具。
方向抉擇
與嘴巴及三大病相關标的是投資重點
随着 A 股市場不斷擴容,闆塊類型尤其各式概念鱗次栉比,投資人在慶幸可選标的豐富的同時,有時也會苦于如何高效準确地抉擇。
在林園看來,投資首先是選行業,要點在于行業的景氣度要高,如此,行業内的龍頭公司勝出的機會才是大概率。行業能夠決定投資的成敗,必須選對行業。
同時,也要踩準節奏,在行業上升期投資,不要在衰落期踏入。" 如果行業的方向選擇錯誤,在錯誤的方向上狂奔,隻能犯下嚴重的錯誤不會得到好的結果。" 林園說。
他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其有幾大清晰的行業主線,例如與嘴巴相關的壟斷消費品,與三大病相關的醫藥醫療公司等。
林園多年來投資過的幾家白酒類公司,屬于與嘴巴相關的消費品标的;在老齡化大趨勢之下,糖尿病、心髒病、高血壓等三大慢性疾病的消費,也爲行業裏的醫藥醫療公司帶來發展機遇。
他曾經提到," 投資醫藥股是我這輩子資産上台階的第四次大機遇。"
基于對醫藥醫療行業的執念,三大慢性疾病的治療、輔助治療等公司,是其重倉聚焦的标的。雖然目前資金量隻是預期的 1/3,但是林園堅定看好投資老齡化。" 這是我們接下來重倉的方向,未來我們 2/3 的倉位還會往這個方向去靠,最後達到對這個行業的重倉。" 值得一提的是,林園出生于醫生家庭,大學讀的專業也是醫學,畢業後的首份工作更是成爲一名全科醫生。這樣的專業背景讓他對醫療醫藥行業看得更爲透徹,也更爲堅定。
用他的話說,其對人的生老病死認識得更加清楚,已經提升到了量化層面,對行業或者對人群疾病的爆發時間、時間的長度等,都有相關的統計分析。
在林園的投資理念中,行業不同,未來不同,隻投資自己有把握的行業,很多行業不是他選擇的方向。
再進一步,對行業内重點上市公司走訪調研時,林園也有自己的心得。
他投資的很多股票持有時間頗長,這份堅定的背後,是他雙腿跑出來的持股信心。他非常重視所投企業的實地考察感受,認爲這對投資決策很有助益。
" 去公司能夠直觀觀察到經營管理層的态度,他們的态度襯托出公司對市場的反應,如果當管理層都感到悲觀時,那麽市場大概率也是低迷的。" 他說。
此外,林園也重視對競争對手公司的調研,以此去驗證或獲得更多有關當前考察标的公司的情況。
綜合而言,研究和投資一家公司所要考量的因素是複雜的。他對運用這些因素去選擇标的公司的形象說法是,投資就像是在菜場裏買菜一樣,哪個性價比高,哪個賣相好,方方面面都需要考慮。
市場展望
牛市初期就是漲漲跌跌,目前市場機會大于風險
作爲 A 股設立以來的首批市場參與者,林園 30 多年的投資曆程,曾經幾次穿越牛熊。大浪淘沙下來,不僅沒有被市場淘汰,反而實現了财富滾雪球般壯大,跻身國内頭部私募行列,也獲得股市常青樹之稱。
對于當前的市場,尤其四季度,投資者們也樂得聆聽這位百億私募管理人的觀點。
他的看法是,目前市場處于牛市初期,機會大于風險。" 牛市初期的特征就是漲漲跌跌,股市現在的機會遠遠大于風險。近期已經把股市的一些拖累去掉了,如果再能通過優勝劣汰改變供求關系,A 股将是全球最值得投資的市場。"
林園說,這是基于對全球主要股市的比較之後得到的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林園投資在全球幾大不同市場都曾有過布局,投資視野較爲廣闊。并且,他對各主要市場的重大節點熟稔于心," 主要股市的股指哪一年在什麽位置,發生了什麽事,我都能說個大概,都在我腦袋放着,我的記憶力非常好。" 當前的市場對于林園來說,正是逢低吸納的良機。正如上文提及其對醫藥醫療标的仍在建倉一樣,林園投資的建倉時間往往都會花費較長的時間。
" 我們對一個行業、一個企業的認識是逐步的,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它也會變化,所以建倉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比如說,我們看好某個行業的話,建倉少則三五年,多則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林園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同時,當對行業研究得比較清楚時,他會開始重倉。" 我常說,人生隻要重倉投資一次,做對就好,最後集中持有的那幾隻股票能讓你改變命運,這是全世界凡是能發大财的人共同的規律。"
以林園的投資方法來衡量,市場流行的分散投資、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裏等觀點,他認爲是錯誤的。" 大家都這麽想,都不放在一個籃子裏,隻會造成平庸。你有可能一輩子都不缺錢,但是這種投資方法發不了财,上不了大台階。對于一個有野心的人而言,這是不适合的。"
他闡述說,重倉看似風險大,其實也可以把握;重倉不是盲動,而是經過長期對行業或個股的研究之後才敢重倉。從資本市場過去 100 年的曆史看,凡是能發大财的都是重倉。林園把重倉的範圍集中在剛需品、必需品," 這樣就能避免對一些未來需求不可預見的行業去重倉,那是不對的。剛需是人人都需要的,這個重倉才不會有問題。"
當然,他指的重倉,是逐漸達到一個數量級,講究科學的建倉過程,對技術含量是一大考驗,也需要專業人士具備相關素質。
由衷之言
第一個 100 萬很難賺,靠投資改變命運需要 15 年
林園投資亮眼的業績獲得投資者關注的同時,也不乏被投資者 " 抄作業 "。對此,林園建議," 抄作業 " 需謹慎,投資組合與單個标的是兩回事兒。
" 市場标的有幾千個,他們有他們的權利,我們也不做評價。但是我要提醒投資者,我們現在是做投資組合,組合的時候把每一個标的風險都有測評。投資組合不是單單的一個标的,這是兩回事兒。" 林園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
實際上," 抄作業 " 背後凸顯的則是普通投資者對成功的渴望,以及想在股市獲益的真切心态。都說投資能夠改變命運,A 股市場的普通投資者應該怎樣正确投資?
這顯然不是一個輕松的話題,投資也并非一條容易走的路,要不然不會有 " 七虧二平一賺 " 的說法。
林園認爲,對于白手起家的大多數人來說,資本市場的第一個 100 萬很難賺,基本 95% 以上的人都非常難。" 即使是用我們的方法也得 15 年才能改變命運,還不要說有時候方法不對瞎折騰。我們統計了一下,我們周圍的人需要 15 年時間。"
然而,要想熬過第一個 100 萬、第一個 15 年,并非易事。
" 可能第 11 年、第 12 年還感覺沒賺錢,甚至還在虧損。但是到 15 年,按照我們的方法,我目前沒有見到一個還懼怕股市的。不懼怕股市,是因爲從股市賺到了錢。" 他說。
不過,當真正走過這個階段,獲得第一桶金之後,林園認爲依靠資本複合增長賺錢,财富積累就會加速。用他的話說,賺到 1 億後,再賺 10 億就很容易,隻需要三個翻倍多一點。
多年來,林園身邊的不少朋友按照他的投資理念,已經實現了财富的積累。對于普通投資者關心的投資方法問題,林園也不斷作出分享,希望更多人能夠投資成功。
其中,2007 年在知名高校的演講中,林園提到打算做一項計劃或試驗,看看能否指導全國随機挑選的 100 名普通投資者取得成功,不論他們的學曆、知識程度如何。
這個新鮮的計劃一時聽得台下學子心潮澎湃,映襯出大家向市場成功人士取經的樸素願望。
然而,在座的他們并不在邀請之列。因爲身處名校,即使成功外界也會認爲是他們本身足夠優異。
不過,這項計劃的結果并不盡如人意。林園表示,除了 2008 年起股市由牛轉熊的大環境之外,投資者的耐心不夠也是很大一方面因素。這個試驗也令林園更加堅信,他總結的 " 投資改變命運需要 15 年 ",不是沒有道理。
如今,機構投資者占比逐步提高,量化投資數量增多的市場,對于普通投資者關心的問題,林園想說:投資需要重視風險,當以财務思維衡量确定性的好公司并決定買入後,需要長期堅持," 隻要能夠堅持下去,投資這條路成功大于失敗。"
作 者丨畢華章
編 輯丨姜詩薔
視頻統籌丨曾婷芳
視頻拍攝丨任意 蔣旭
視頻剪輯丨許婷婷 譚凱茵(實習生)
SFC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陶陶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