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張圖片,Intel 公司将恢複提供免費飲料,以提振員工士氣。
2024 年的 Intel 可謂是正處在至暗時刻。
2020 年之前,提及 Intel,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其卓越的性能和穩定性;而提到 AMD,人們首先想到可能隻有高性價比。然而,從 i5 默秒全到 R5 默秒全,角色的轉換似乎在瞬間就完成了。更嚴峻的是,Intel 的衰落不僅限于消費級市場,其在商用市場的份額也被 AMD 和 NVIDIA 蠶食。
日前 AMD 公布的财報數據顯示,2024 年第三季度 AMD 數據中心業務營收達到了 35.49 億美元,略高于 Intel 的 33 億美元,首次實現了對 Intel 的超越。從 X 網友公布的營收曲線圖可以看到,在此之前,NVIDIA 已在數據中心業務方面超越了 Intel,如今 AMD 同樣如此,Intel 的衰落肉眼可見。
(圖源:X 平台截圖)
實際上,Intel 的衰落比我們認知中更早,或者說,從選擇 IDM 模式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 Intel 的失敗,将基帶部門出售給蘋果,是 Intel 走向衰落的開端,晶圓廠被曝将賣給高通,則是 Intel 深陷困境的标志。
成立于 1968 年的 Intel,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但在其輝煌的背後,隐患從未消失。任何行業的發展之路,都免不了遇到新技術、新模式的變革。對于行業巨頭而言,一次選錯路線并不可怕,但若屢次選錯,距離衰敗自然不會遠。
Intel 的第一次重大錯誤,就在于堅持 IDM 模式。IDM 模式即半導體廠商負責從芯片設計到測試、生産、封裝的全流程,屬于重資産模式,投入的成本巨大,制程工藝落後還可能影響芯片設計。Intel 還曾一度拒絕開拓芯片代工業務,看不起台電賺的仨瓜倆棗,導緻其晶圓廠升級制程工藝的壓力太小。
10nm 制程開始,Intel 晶圓廠就顯現出落後的迹象,後續三星和台積電陸續推出了 7nm、5nm 制程,Intel 制程工藝的落後愈發明顯。一氣之下,Intel 幹脆把 10nm 制程工藝命名爲 "Intel 7"。
消費級市場競争加劇,也給 Intel 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一方面,AMD 銳龍系列芯片從銳龍 3000 系列開始,一代更比一代強,不斷搶占 Intel 消費級 CPU 市場份額。另一方面,蘋果放棄了使用 Intel 的 CPU,轉爲基于 Arm 架構自研 M 系列芯片。
(圖源:蘋果)
Arm 屬于精簡指令集,能效方面極具優勢,非常适合輕薄本。在蘋果的帶動下,高通也投入更多資源研發 Arm 架構 PC 處理器,并推出了骁龍 X Elite。市場調研機構 TechInsights 預測,2025 年搭載 Arm 架構 CPU 的筆記本電腦市場份額将達到 20%,2025 年有望達到 40%,持續擠壓 Intel 和 AMD 的生存空間。
面對困境,Intel 選擇向獨立顯卡和 AI 領域進軍。然而顯卡方面 NVIDIA 獨領風騷,别說 Intel,就連 NVIDIA 的老對手 AMD 都曝出了放棄高端顯卡,僅保留中端和入門級顯卡的消息。AI 領域 NVIDIA 更是幾乎處于壟斷地位,市場占有率高達 80%,Intel 和 AMD 的份額太少了,技術層面也沒有優勢。
(圖源:NVIDIA)
前段時間,Intel 公布了最新财報數據。果不其然,今年第三季度 Intel 營收爲 132.84 億美元,同比下降 6%,應占淨虧損 166.39 億美元,而去年同期應占淨利潤仍有 2.97 億美元。經調整後,Intel 應占淨虧損 19.76 億美元,去年同期經調整應占淨利潤爲 17.39 億美元。
從單季度應占淨利潤上百億元,到虧損上百億元,Intel 隻用了一年時間,變化幅度堪比 2011 年全球手機銷量第一的諾基亞,2012 年跌至全球第三。好在,Intel 與諾基亞有本質的不同,CPU 領域的競争對手不多,産品各方面也沒有落後 AMD 太多。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陷入困境,Intel 依然有複興的機會。面對行業變革,Intel 首先瞄準了自己最擅長的消費級 PC 和服務器市場,并打算與老對手 AMD 合作,攜手渡過難關。
消費級 CPU 是 Intel 的基本盤,但最近幾代酷睿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12 代酷睿堪稱一代神 U,13 代酷睿卻被看作 12 代酷睿的小超頻版,14 代酷睿是 13 代酷睿的 " 超到冒煙 " 版,幾代産品性能提升幅度都不算太大。
随後,Intel 取消了 "XX 代酷睿 " 的命名規則,推出了酷睿 Ultra 系列。與過去強調性能不同,感受到 Arm 的壓力後,酷睿 Ultra 系列不再強調性能,反而着重提升能效。在雷科技的測試中,酷睿 Ultra 9 285K 性能相較于 i9-14900K 沒有太大提升,能效卻提升幅度巨大。
(圖源:雷科技攝制)
3D Mark 測試中,酷睿 Ultra 9 285K 最高溫度僅 65.94 ℃,比 i9-14900K 低了約 16 ℃。然而桌面端芯片最重要的是性能,能效反而是次要的,酷睿 Ultra 發布後,Intel 并未挽回消費者的支持。德國零售商 Mindfactory 給出的數據顯示,AMD 占據了桌面端 PC 處理器 94.81% 的市場份額,Intel 隻有 5.19%。
鑒于這種情況,Intel 放下了與 AMD 的恩怨糾纏,将聯手 AMD 對抗共同的敵人—— Arm。
精簡指令集低功耗的特點,在服務器和移動端市場優勢明顯,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2023 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已有近 10% 的服務器采用 Arm 架構芯片。過去 Intel 曾占據服務器 CPU 市場 99% 以上的份額,如今雖依然處于領先地位,市場份額卻在下滑。
基于對功耗優化的探索,Intel 推出了 Lunar Lake 和 Arrow Lake 兩代處理器架構,能效大幅提升,但續航依然未能達到蘋果 M 系列相同水準,而且性能提升不明顯,甚至存在倒吸牙膏的迹象。
僅靠 Intel 自己,恐怕很難在保持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時,優化 X86 架構的能效。AMD 同樣面對着 Arm 的威脅,若 Intel 和 AMD 能夠合作,X86 架構未來能效方面未必沒有實力與 Arm 架構一戰。再加上 X86 所具有的生态優勢,Arm 架構的發展大概率不會如預測一般順利。
(圖源:Intel)
借助與 AMD 的合作,Intel 也将有望在服務器領域和消費級 PC 處理器領域重回巅峰。不過 AMD 和 Intel 幾乎占據了 X86 架構處理器的全部份額,若兩家企業聯合,可能會存在壟斷性質。
對于 Intel 而言,也不能将希望全部放在 AMD 身上,提升自身技術實力、強化産品力,才是在這場行業變革中維持市場份額,乃至更進一步的要點。
出售基帶部門和晶圓廠,在小雷看來屬于正确選擇。Intel 放棄手機處理器業務後,基帶部門的重要性大幅下降,出售給蘋果反而能回口血。至于晶圓廠,早已成爲了 Intel 的累贅,AMD 芯片表現出色,離不開台積電的先進制程工藝。
酷睿 Ultra 200V 系列轉用台積電制程工藝,證明 Intel 已經認識到了芯片制造方面的落後,倒不如将晶圓廠賣掉,學習 AMD,轉爲輕資産運營模式。
CPU 産品方面,Intel 的選擇沒有錯。消費者需要低功耗、高性能的芯片,酷睿 Ultra 系列不受待見,主要原因在于性能提升幅度太小。Intel 穩定性高的特性依然深入人心,小雷身邊不少朋友裝機,還是會首選 Intel 的 CPU,隻要下一代酷睿 Ultra 踩爆牙膏管,不愁沒消費者買。筆記本領域,可以保持目前的規劃,以提升能效爲主,升級性能爲輔。
服務器領域,Intel 也需要優化 X86 架構芯片的能效,并且對所需處理的任務,進行針對性優化,以提升性能表現,抹平與 Arm 架構的差距。
最後則是 AI 方面,Intel 與 AMD 都難以與 NVIDIA 抗衡,但布局 AI 屬于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Intel 和 AMD 都不能,也不會輕易放棄。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近幾年 Intel 營收有所下滑,但 2023 年仍超過了三星,與 NVIDIA 平分秋色。Intel 發布第三季度财報後,股票沒有如預想一般暴跌,反而出現了幅度不小的回升,也說明投資者重新信任 Intel 了。
挑戰固然存在,但 Intel 本身擁有過硬的實力。半導體行業向 AI 時代邁進的今天,Intel 的在服務器和消費者 CPU 市場的地位略微有所動搖,可短期内依然能夠擁有一定的領先。Lunar Lake 和 Arrow Lake 兩代架構對于能效的探索,也終将結出累累碩果。若能與 AMD 成功達成合作,共同優化 X86 架構,Intel 距離重新盈利的一天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