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朋友忍不住問他 " 分手了真的還能做朋友嗎 "" 如果下一任伴侶不能接受怎麽辦 " 時,Kwan 也會短暫地陷入思考,似乎在琢磨這段随時可能被下一任伴侶剪斷的情誼到底值不值得。但很快他就會釋然,告訴自己:與其再從頭開始複雜的情感遊戲,不如就這樣 " 薅薅舊情毛 "。
作者 | Antik
編輯 | 波魯克
題圖 | 《花束般的戀愛》
熟知很多種解釋親密關系的理論,卻依然選擇單身到地老天荒——這或許正是許多年輕人正在經曆的狀态。
他們一般會将各種科學的、專業的建議當作 " 精神起搏器 ",在互聯網上遍覽梁永安、李銀河、伊娃 · 易洛思等情感研究學者的思想切片;同時,他們也能熟練地引用 Ayawawa、雪地女王、" 珂學 " 理論中那些被評爲 " 套路可恥但有用 " 的金句。
他們的上限令人驚歎,可以一邊聽齊澤克在垃圾堆前談論 " 愛是在不完美中發現完美 ",一邊自我感動;而他們的下限則充滿彈性——有人逐幀分析羅翔的視頻,試圖破解 " 抓到對方出軌、偷奸要求賠償是否屬于敲詐勒索 " 的迷思;有人幹脆将 " 不違法 " 視作感情中的底線,希望在這種法律邊緣的模糊地帶找到心理安慰。
總而言之," 愛 " 在許多人眼中已經成爲一個相當彈性的詞語,随之而來的是,情感狀态也不再隻分爲 " 單身 " 和 " 有伴侶 " 兩種。當下語境中的單身,可以分爲——單了一部分但沒完全單的 " 相對單身 " 和 " 絕對單身 " ——兩大類别,而在這兩大類别之下,又衍生出許多更細化的分支。
(圖 / 電影《單身首爾》)
" 相對單身 " 的領域包含:暧昧關系中的單身、心有 crush 的單身、有承諾關系但無法律約束的單身、situationship(情境式情感關系)和開放式關系中的單身、在某個特定地區是單身以及與前任伴侶藕斷絲連的單身等種種情況。與 " 相對單身 " 的複雜性不同," 絕對單身 " 則是一種更爲明确的 " 六根清淨 " 般的狀态,與一個人的戀愛意願直接相關。
從社會學的角度理解 " 相對單身 "
社會學家齊格蒙特 · 鮑曼的名字經常與 " 清醒的現代人 " 這一流行詞語聯系起來。他提出的 " 流動的現代性 " 理論,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刻而有趣的視角。
在鮑曼的理論框架下看待 " 相對單身 ",更容易理解它正在被年輕人廣泛認同的原因所在——在固态現代性中,人們的生活具有更高的确定性,諸如家庭、工作、婚姻等核心制度被視爲長期存在的基石。而在流動的現代性中,一切都變得更加臨時化和靈活化,人們的生活與關系像液體一樣,具有快速變化和适應環境的特性。
網絡上關于相對單身的讨論(圖 / 小紅書截圖)
" 相對單身 " 的模糊性爲這種情感狀況賦予了流動的特質,這種 " 液态關系 " 對很多人來說确實有它顯而易見的好處。
29 歲的 Kwan 就屬于 " 與前任伴侶藕斷絲連的單身 " 這一分支。他似乎在過去的情感殘餘中找到了一種微妙的、具備保質期的友情,既熟悉又不費力。
盡管 Kwan 也會跟随着大衆情緒,在群聊裏和朋友們大聊特聊《再見愛人》中的名場面并進行深度分析,抨擊嘉賓們在感情中的不作爲行徑,但絲毫不會動搖他對 " 相對單身 " 這種狀态的忠誠度。
綜藝《再見愛人》熱播,引發觀衆對愛情與婚姻的思考。(圖 / 綜藝《再見愛人》截圖)
當朋友忍不住問他 " 分手了真的還能做朋友嗎 "" 如果下一任伴侶不能接受怎麽辦 " 時,Kwan 也會短暫地陷入思考,似乎在琢磨這段随時可能被下一任伴侶剪斷的情誼到底值不值得。但很快他就會釋然,告訴自己:與其再從頭開始複雜的情感遊戲,不如就這樣 " 薅薅舊情毛 "。
掙紮與自洽:
" 絕對單身 " 的兩種劇本
Kwan 的朋友萬萬在 2024 年之前保持了 5 年 " 絕對單身 " 的狀态。然而,當她多年後突然決定重燃對約會的熱情時,第一個想到的竟然是自己 " 異性中唯一的人脈 " —— Kwan。于是,她每天都像催債一樣耳提面命地讓 Kwan 幫忙搜尋潛在的約會對象。
萬萬一口咬定,自己有限到可憐的社交圈才是導緻她無法發展親密關系的罪魁禍首。然而,事情并沒有她想的那麽簡單。
當萬萬終于遇到一個讓自己心動的人時,她的行爲畫風突然變得詭異了起來。她會像完全沉浸在 " 情種 " 角色設定裏的 NPC,發揮完自己的機械性職能之後便停止行動,甚至來不及觀察對方的反饋。萬萬覺得自己想要的可能并不是你來我往的真正的戀愛," 要求别人在我需要的時候出現,在我不需要的時候神隐實在不現實,我可能隻需要一場内心戲豐富到可以演三季的獨角戲。"
(圖 / 電影《單身指南》)
與尚在掙紮的萬萬不同,小田已經安于 " 絕對單身 " 的狀态,沒有什麽強大的動力讓她願意扭轉這個局面。
小田曾經有一段 4 年的戀情,當感情到了一個相對平穩的階段後,她突然懷念單身時可以随時進入一段暧昧關系的日子,隻是這種感受也随着親密關系的終結消失了。
" 對于親密關系,我現在完全沒這個需求,反而覺得保持絕對單身特别舒服,也特别契合我。愛别人沒學會,倒是更愛自己了。" 小田說。她對當下的約會軟件也保持高度警惕:" 匹配出來的‘愛情’總讓我覺得太靠運氣了,難以讓人信服那是真正的情感聯結。"
(圖 / 電影《單身首爾》)
在小田看來,現代人對于愛情的定義越來越精細化,每個人都能找到一個符合自己狀态的标簽,一旦進去就容易越走越深,形成所謂的 " 情感繭房 "。" 本來我們對愛可以很寬泛、很多元,但現在反倒是被各種工具、分類标準搞得越來越極端,出不來了。"
" 精算愛情 ":
浪漫也得給現實讓位
段小姐沒空去思考自己究竟屬于 " 相對單身 " 還是 " 絕對單身 ",眼下更加現實的問題層層逼近,沒有給她留下餘地審視自己的感情狀态。
" 在生存焦慮和價值焦慮面前,大家談感情也越來越現實了。" 段小姐說。的确,奔着結婚去的關系大多已經被明碼标價,雙方要承擔的家庭責任也得精細化分工,效率确實有所提高,但與愛情關系不大。
(圖 /bilibili@劉擎教授)
" 哪怕是一些現實主義題材的影視作品,涉及到愛情話題的部分也不是那麽的現實。" 段小姐剛剛在電影院看了《好東西》,她覺得這也算是一部爽劇,隻不過是很帶有些 " 功能性 " 的:" 我和朋友也愛看,看着确實爽,但也就這樣了,沒人會覺得自己能活成那樣,甚至懶得讨論了。諸如此類的還有發生在劉曉慶身上的事情,大家看歸看,聊歸聊,但根本不可能對号入座。"
這些因過于現實而失掉浪漫的問題,讓人聯想起當下的親密關系中常常浮現的一個令人不适的特質—— " 性縮力 "。" 現在的營銷号都在教人在感情中用一套标準化、套路化的操作,打着‘争奪主體性’的幌子,反而把人累得不行。談戀愛的人喜歡用各種标簽套來套去,動不動就 NPD、BPD,還要加點博弈論分析。結果就是,一段感情還沒開始就被過度解讀得千瘡百孔,搞得像囚徒困境一樣,誰也不想輸,最後誰都輸得徹底。"
(圖 / 電影《花束般的戀愛》)
在現實壓力下,親密關系似乎變得更加複雜和難以維系,而紀錄片《伴侶咨詢》(Couples Therapy)爲我們提供了另一種解讀方式。咨詢師 Orna 爲我們揭示出現代愛情中的核心矛盾:人們渴望深度連接,卻又害怕被關系束縛,進而導緻更嚴重的後果——失去自我。
她指出," 愛情中最常見的問題并不在于是否具備情感聯結,而是現代人在親密關系中對自由和控制的過度追求,使彼此陷入了永無休止的權力博弈。"
無論是徘徊在道德審判邊緣的 " 相對單身 ",還是選擇專注于自我的 " 絕對單身 ",都反映出當代年輕人對情感生活的複雜态度。
一個有趣的發現是,看似對親密關系不夠真誠的 " 相對單身 ",其實是那些對愛情抱有幻想的人試圖以自己的節奏接近親密關系的方式,而另一部分更關注自身成長的 " 絕對單身 " 也在自己舒适的範圍内不斷探索生活的意義。
(圖 /《伴侶咨詢》紀錄片截圖)
無論是否選擇進入一段親密關系,無論在關系中投入多少自我,或是一個人認真把日子過好,愛得平衡、活得自洽,才是生活這場遊戲裏最爽的通關模式。
校對:遇見;運營:小野;排版:锂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