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經曆的感受。
女性經期,會痛;打工久坐,會痛;發燒咳嗽,會痛;智齒發炎,會痛;罹患腫瘤,會痛……
疼痛雖然很普遍,但很多人對它其實并不了解,也因此承受了很多沒必要的痛苦和折磨。
不信?那來回答一個問題:
很多人以爲,當身體哪裏有問題,疼痛就會出現。疾病好了,疼痛會随之消失。或者忍一忍等疼痛過去,疾病也就自愈了。
但随着醫學發展,科學家們發現,疼痛并沒有這麽簡單,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重新認真了解它。
疼痛是疾病的信号,它不止是症狀,也可能是一種病,而且是一種被嚴重忽視的病。
「疼起來要人命」不是一句玩笑話,而是很多人正在承受的真實體驗。
根據《中國疼痛醫學發展報告(2020)》數據顯示,我國慢性疼痛患者超過 3 億人,且正以每年 1000 萬至 2000 萬的速度增長 [ 1 ] 。
你,或你的家人,很可能正在忍受不必要的疼痛折磨。
疼痛,不隻是一種症狀
更是一種疾病
痛覺,是生存的重要機制。
身體各個部位分布有痛覺感受器,當我們受傷,或某個部位出問題時,疼痛信号會快速傳遞至大腦,讓人「感到疼」。
痛覺産生的過程中,有個關鍵成分:前列腺素。
當身體局部出現炎症和損傷時,會合成、釋放前列腺素,它是主要的炎性緻痛因子之一,能産生疼痛信号,提高該部位對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加劇疼痛。 [ 2, 3 ]
原理解釋:疼痛如何産生并影響周圍組織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
痛覺很重要,但産生的疼痛,對身體并無益處,反而有害。
疼痛可以分爲急性和慢性。
疾病、創傷相關的疼痛大多屬于急性,會随着疾病好轉逐漸改善。但也有一些會轉爲慢性疼痛,甚至會伴随終生。
疼痛持續超過 1~3 個月,則爲慢性,這是一種疾病。可能是生理或心理問題造成,但很多時候找不到病因,就是疼。
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在疼痛中生活、工作,這是怎樣一種折磨?
多國研究數據顯示,成年人中有超過 20%,在承受慢性疼痛。 [ 4,5 ]
在職場打拼的中青年們,可能會因爲壓力、焦慮引發頭痛,長期伏案的錯誤姿勢也可能造成的肌肉勞損、筋膜炎症和神經壓迫,讓身體早早開始感受到痛苦,肩頸腰背都是高發區域。
随着年紀增大,老人身體機能退化,各種慢性疾病會帶來疼痛,關節和骨骼也容易有問題。
女性因爲激素、生理結構等原因,容易出現痛經、偏頭痛、慢性盆腔痛等問題。
疼痛可能出現在身體的各個部位
面對疼痛,不少人覺得「忍忍就過去了」,有人怕喊疼被指責「太矯情」,還有很多老人覺得「老了身子不中用」是正常的……
種種原因之下,慢性疼痛,這個困擾了數億人的嚴重問題,卻在生活中不被人所知,隻有患者在默默隐忍痛苦。
長時間處于疼痛中,哪怕這疼并不劇烈,忍痛都會對身體和心理帶來傷害。
一方面,疾病相關的慢性疼痛,不及時有效處理,會加重病情或影響治療。
更重要的是,持續存在的疼痛,會嚴重影響生活、工作、娛樂、學習等各個方面,降低生活質量,還會帶來失眠、抑郁、焦慮等問題,對大腦造成傷害,甚至增加死亡風險。 [ 6-9 ]
相比普通人,慢性背部疼痛患者的大腦反應發生了改變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 8 ]
疼痛對我們的影響,遠不止「疼」這麽簡單,它是一種需要被看到、被正視、被治療的疾病。
不論是急性還是慢性,不論是劇痛還是隐痛,「忍耐」都不應該是疼痛的解決方案。
疼痛需要科學管理
止痛藥不要隻看成分
如果你或家人,正在承受疼痛的折磨,一定要認真對待。
疼痛管理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不僅需要時間和耐心,也需要藥物、心理、物理,甚至微創手術等多方面聯合治療。
重度疼痛及時就醫,除了治療疼痛部位相關的基礎疾病,還可以去「疼痛科」就診。輕度的疼痛,也要及時、正确服用止痛藥,不要自己默默忍耐。
藥物,是應對疼痛基本且常用的方法。
但大家對于止痛藥有很多疑問:要麽不敢吃,要麽怕效果不好,看到各種成分和名字也不知道該怎麽選。
首先,止痛藥能直接有效幫助緩解疼痛,無需過度擔心副作用。
止痛藥,從機制上可以簡單分爲兩大類 [ 2 ] 。
一類作用于中樞神經,刺激相關受體興奮起來,屏蔽「疼痛」信号。主要是阿片類藥物,鎮痛效果強。但不規範使用有成瘾性風險,需就醫後根據醫生處方使用。
還有一類是抑制前列腺素分泌,從源頭解決搗亂的前列腺素,讓疼痛信号不要向上傳遞。不涉及到大腦,自然也沒什麽成瘾性。常見的就是以布洛芬爲代表的非甾體抗炎藥,以及對乙酰氨基酚。
常見非甾體抗炎藥的止痛機制
不同止痛成分,有更合适的疼痛場景和人群。例如常用的:
布洛芬:止痛的同時還能順道抗炎解熱,更适合需要高效止痛的人群,但高血壓人群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對乙酰氨基酚:能解熱鎮痛,但抗炎效果弱,更适合疼痛程度較低的人群,肝功能損害或者腎功能不全人群,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如果不确定自己适合什麽藥,請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選擇、調整藥物方案。
其次,藥品的劑型、濃度也會影響效果,不同痛疼有更适合的選擇。
疼痛兩個字,每個人痛得各不相同。
痛經說來就來,需要快速止痛;肌肉酸痛持續時間長,止痛要更長效;劇烈牙痛真要命,需要強效鎮痛;出門在外突然開始疼,但不方便喝水服藥……
除了看起效成分,止痛藥的劑型、劑量也都很重要,選對了能大大提升止痛的效果體驗。
以布洛芬爲例,藥店可以買到多種「布洛芬」,它們其實不太一樣:
成分上:精氨酸布洛芬,能夠提高布洛芬的溶解吸收 [ 10 ] ,15~30 分鍾内快速起效;
劑型上:膠囊和緩釋技術,能讓藥物成分緩慢、平穩釋放,長效鎮痛;顆粒沖劑和咀嚼片,則能快速釋放藥物成分 [ 11 ] ,效果更直接;
劑量上:常見布洛芬藥品劑量爲 200~400 mg,如果要應對較強疼痛,可以選 400 mg 大劑量産品。
經過合理的用藥和治療,急性疼痛大多能完全緩解,但慢性疼痛情況複雜,往往無法快速解決,需要長期治療。這不代表止痛藥沒有效果,而是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找到更優秀的方案。
不論哪種疼痛,都不是隻能默默忍耐折磨,而是要積極、及時的治療,不要讓疼痛,持續傷害自己或關愛的人。
疼痛不止是一種感受,也是一種疾病,不應忍耐,無需忍耐。
- 廣告 -
今年的 10.21~10.27 是中國鎮痛周,《常見疼痛聯合管理提示》重磅發布,從「忍痛危害」「用藥隐憂」「分級管理」「藥物治療」「科學選擇」5 個方面,幫助更多人了解疼痛的真相,緩解疼痛困擾。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了解聯合提示詳細内容。
赫力昂踐行「以人爲本,提升每日健康」的使命,提出「每一種疼痛都值得認真對待」的主張。
赫力昂旗下的知名疼痛管理品牌芬必得,始終倡導「專業對症」的理念,希望通過持續布局細分化的産品,爲疼痛人群提供更爲科學和全面的疼痛管理方案,爲中國消費者的疼痛管理保駕護航。
如果你和家人正在遭受疼痛困擾,或想要了解更多疼痛相關知識,可以長按識别 / 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了解詳情。
和赫力昂,美團買藥一起
穿越疼痛名場面
拿捏小小疼痛,不做疼痛忍者!
如果有需要,歡迎你把内容分享給關心的人,我們一起用知識和行動,讓疼痛少一點。
參考文獻
[ 1 ] 樊碧發 . 中國疼痛醫學發展報告 [ M ] .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20.
[ 2 ] 藥理學(第 9 版) [ M ] .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21.
[ 3 ] 婦産科學(第 9 版) [ M ] .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21.
[ 4 ] Rikard S M. Chronic pain among adults — United States, 2019 – 2021 [ J ] . MMW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2023, 72.
[ 5 ] Health Canada ( 2019-08-08 ) . Canadian Pain Task Force Report: June 2019 - Canada.ca. aem. Retrieved 2020-06-30.
[ 6 ] Torrance N, Elliott A M, Lee A J, et al. Severe chronic pai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10 year mortality. A cohort record linkage study [ J ] . European journal of pain, 2010, 14 ( 4 ) : 380-386.
[ 7 ] IsHak W W, Wen R Y, Naghdechi L, et al. Pain and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 J ] . Harvard review of psychiatry, 2018, 26 ( 6 ) : 352-363.
[ 8 ] Baliki M N, Geha P Y, Apkarian A V, et al. Beyond feeling: chronic pain hurts the brain, disrupting the default-mode network dynamics [ J ] .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08, 28 ( 6 ) : 1398-1403.
[ 9 ] May A. Chronic pain may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the brain [ J ] . PAIN ® , 2008, 137 ( 1 ) : 7-15.
[ 10 ] DaviesNM. et al. Clin Pharmacokinet. 1998 Feb;34 ( 2 ) :101-54
[ 11 ] 崔德福 . 藥劑學(第二版) [ M ] .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2011:258
策劃制作
策劃:feidi | 監制:王姐
插畫:好的山姆、47Leaf
封面圖來源:圖蟲創意
點擊「閱讀原文」
了解更多疼痛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