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時,我們會精心挑選行業、平台、薪資,卻很難真正篩選與自己共事的人。
入職後,我們與身邊的同事可能存在教育背景、年齡閱曆、消費層級等諸多方面的不同,而更早入職的同事可能已經抱成了一個圈子。
誤入不屬于自己人際圈子的職場人,都經曆了什麽呢?
圈子不同,難以強融
Shawn," 被本地同事包圍,我甚至無法正常溝通。"
追随女友到南方某二線城市工作,小公司裏本地人占多數,我們部門更是隻有我一個外地人。
休息時間用方言聊天也就算了,但他們工作溝通的時候也會講方言,有時候開會說着說着就開始講方言,甚至一些年紀大的員工喜歡發語音溝通,講的話連微信轉文字也愛莫能助。
每到這時,我就感到無所适從。不聽吧,人家聊工作呢。聽吧,真的是聽不懂啊!
完全無法融入,真替自己尴尬。
更讓人無語的是,知道我女朋友也是本地人,同事們就經常說," 我們講方言不是排外啊,看你未來老丈人家也是我們這兒的,以後你肯定也要學 XX 話的,這是幫你提前準備好語言環境了。"
想換工作,但小城市工作機會實在不多,唉 ……
咚卟哩," 母胎單身的我,被同事寶媽圈邊緣了。"
現公司同事的年齡差其實不算大,基本都是 85 後— 95 前這個年齡段。可即便這樣,我仍時常 emo,根源就在于我和同事們處在不同的人生階段。
同組的 5 個女同事都已婚已育,有人早婚早育孩子已經上了初中,有人已經生了兩個孩子,相對晚婚的人孩子也上幼兒園了。隻有我 …… 母胎單身 ……
所以在工作閑暇之時,當幾個同事七嘴八舌聊孩子的時候,我就覺得很難受,不想接話,也不希望被 Q 到。
其中有一個同事 " 媽味兒 " 很重,動不動就勸我早點找對象,說我爸媽怎麽還不着急。另外幾個人還算正常,但張嘴閉嘴都是聊孩子,我總是被迫聽他們聊孩子的教育問題、學區房、跟老師的關系等等。
漸漸地我開始刻意回避她們,比如不跟大家一起吃午餐,或者在她們聊孩子聊得熱火朝天時找理由走開。時間一長,她們似乎也察覺到了我的疏遠,開始主動回避我了。
現在我有些擔心,這樣的狀态會不會影響到我的工作。
爲什麽明明是她們沒有邊界感,把家事跟同事攪和在一起,受困擾的反而是我呢?
川寶," 入職新公司後,常常被同事們的消費觀創飛。"
進入現在的公司後,我常常覺得自己和同事們的消費觀不是一個年代的。
同事的衣服一個月都不重樣的,而我的固定搭配就是 T 恤或衛衣 + 牛仔褲。有次難得聽到他們聊打折,這話題我感興趣啊,于是立刻湊過去,沒想到他們說的是 "XX 商城的折扣很低,這雙鞋打三折,2000 多就拿下了 "。當時我真的,驚得下巴都要掉了。
之後慢慢發現,我和人家吃都吃不到一起去。我中午點外賣,30 塊就是能夠承受的上限了。但同事經常是三四十起步,動不動就會達到七八十,飯後再來個星 X 克、X 酸奶,一個中午在吃上就能花一百來塊。
我實在是好奇,我們每個月的工資應該都差不多,怎麽消費能差這麽多呢?私底下算了個賬,發現雖然我們年紀差不多,但過的根本是不同的人生。
我是從小地方走出來的,将來買房結婚之類的人生大花銷,父母都掏不出更多錢的,隻能靠我自己。而同事們要麽跟父母住,沒有租房的開銷,要麽家裏已經置辦好了房和車,不需要自己發愁。
他們當下的身家,需要我努力 10 年、20 年才能存得到。我們又怎麽可能是一個世界的人呢?
小曉琳,"985 畢業被大專生姐姐帶教,我受益匪淺。"
我剛畢業的時候,因爲專業實在冷門不好就業,迫不得已入職一家小公司。入職時我的學曆是全公司最高的,985、研究生,因此我多少有點心高氣傲,覺得就是暫時待在這落腳而已,覺得我和身邊的同事不一樣。
入職半年後,新工作還沒找到,大學時一直談的男朋友倒先跟我分手了。那段時間我一直緩不過來,每天紅着眼睛上班,沒想到正是那個我看不上的大專生帶教姐姐,真誠地幫助我渡過難關。
那幾個月她每天 " 順路 " 送我上下班,跟我聊了很多工作之外的事,聊一些當時我還不太能接受的現實。她跟我聊她身邊那些中年人的故事,告訴我人生重要的事情還有很多,不要因爲失戀就痛苦地死去活來。
工作上,她也一直拖着我達成績效,總借口說自己不擅長用電腦,讓我協助她完成項目,再去跟老闆申請給我發些提成。她說她理解剛畢業的女孩子,獨立工作和生活是多麽的不容易。
再後來我跳槽,她依舊真誠地祝福我,說以我的能力确實應該去更好的公司試試。
往後的幾份工作,身邊的同事在背景學曆等方面确實跟我是 " 一個圈子 " 的,但我卻再也沒有遇到過那樣如大姐一般陪我成長的同事了。
子意," 初入職場的英專人誤入海歸群,壓力大到每天進地鐵就哭。"
我剛畢業的時候,因爲想去外面看看更大的世界,第一份工作就進入了深圳某移民公司。
初入職場,我以爲隻要努力就能得心應手、風生水起。畢竟就是搞搞文件嘛,這對英專人來說還不是手到擒來?結果入職第一天就被一堆各種版本的 claim deed(索賠契約)吓到,就是單詞都見過,但是真的好晦澀,翻譯過來也是磕磕巴巴的。
入職一周後,我才後知後覺發現全公司都是海歸,除了我,一個平平無奇的、來自三四線城市的英專本科生。頓時崩潰,覺得職業生涯還沒開始就要結束了,認認真真學了四年英語結果文件看不懂,口語甚至不如前台,畢竟人家是張口就來的程度,而我要打好腹稿才能說出來。
我跟海歸群的不同,真不止英語水平的差異。當時同事有人下班後參加高端飯局拉業務,也有人去深圳的各個大商圈嗨皮,而我每天下班趕緊打卡回出租屋惡補英文。
那個階段我壓力大到進地鐵就哭,好在臉皮夠厚,堅持了幾年,慢慢駕輕就熟。
可能是因爲熬過來了,現在看那些我曾覺得閃閃發光的海歸群體,真的祛魅了。我曾經的同事們,并不是每一個人都發展得很好,的确有人靠着家世背景前途坦蕩,但也有人就是混混日子,靠父母一路兜底。
遇到了與自己截然不同的同事,進入了不屬于自己的圈子,現在看來或許也不是什麽壞事。見到了世界的多樣性,看到了真正優秀的人(或者是符合自己想象的更優秀的人),成長的速度會更快。
Judy," 因爲升職太快,我被同事圈子孤立了。"
我剛進職場那幾年,因爲比較卷,升職速度挺快的。
當時也沒有 " 卷 " 的概念,隻不過同事多是本地姑娘,背後有家人支持,經濟上也有底氣,所以工作沒那麽拼;隻有我是從山溝溝裏走出來的大學生,不僅沒有父母支持,還有兩個仍在讀書的弟弟妹妹要供養,所以隻能不分白晝的賣命幹活。
時機巧合,當時一是主管休産假,需要有一個代主管先做着,二是公司在城郊新建廠房,需要有人時常過去盯着。其他人都嫌多勞不多得,兩頭通勤太麻煩,不肯主動接下這個攤子。也是我初生牛犢不怕虎,自告奮勇接手了。
再後來我兩年三跳,成了公司最年輕的主管,一個新劃出來的部門主管。部門裏有些人是從另外的條線轉過來的,還有些人年紀比我大,所以我雖然是主管,但卻被他們排斥了。尤其大家白天一起上班,晚上都住在新廠房附近的職工宿舍,沒有其他的社交圈子,這種孤立狀态就更加凸顯了。
剛開始我非常痛苦内耗,覺得這就是槍打出頭鳥,怪自己太愛出風頭了,同時也很憂慮将來的發展。但一方面我的收入上去了,更有能力補貼家裏,另一方面當時的人事總監看出了我處境艱難,多次找我聊天,安慰我 " 沒有誰是能讓所有人滿意的 "。
慢慢地,我不那麽在乎是不是在圈子之外了,我開始以能力服人,開始鍛煉自己的領導力而非搞關系的能力。同時,我也開始跑本地成長社團、線上社群,認識更多工作以外的人,也找到了那些更适合我的圈子。
加入新公司後融入不了同事圈子,可能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1. 每家公司、每個團隊都存在不同的文化與氛圍,如果你的個人價值觀與這些圈子不相符,就會感到難以融入。
2. 每個人的背景經曆、社交方式、性格氣場都有不同,性格内向、不擅社交的人容易在新環境中感到不自在。
3. 同事之間缺乏信任,也缺少共同話題,新加入的人難以找到交流的切入點,因此容易被排斥、被孤立。
總而言之,有外因也有内因,融入不了或許不是你的問題,甚至有些圈子也不值得你因爲無法融入而内耗。
我初入職場時,也曾因爲難以融入同事而感到焦慮,整天待在旁邊看着他們在辦公室裏歡聲笑語,無論是面對客戶還是上司都遊刃有餘,我簡直想削尖了腦袋加入進去。我每天想的都是:" 如果我堅持自己的想法,會不會跟同事有矛盾?"" 會上我如果這麽說了,他們會怎麽看我?"" 下午我要不要主動請大家喝奶茶,這樣大家會不會多喜歡我一點?"
爲人際關系投入太多精力,結果就是我能力提升的速度很慢,并且越來越把這種慢歸因到自己不能融入圈子。
打工人又不是人見人愛的鈔票,無論你爲人處世多麽的小心翼翼,總會有人不喜歡你、不看好你。但如果你能力過硬,待人接物也在及格線之上,縱使無法融入辦公室裏的 " 小團體 ",也可以在職場外尋找同頻的圈子去。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如果你身邊有一個很想融入的圈子,不必焦慮,也不必強融。與其花時間内耗,與其想盡辦法讓他人接納自己,倒不如把這些心思用在自己身上。
因爲真正适合你的圈子,根本不需要這麽費勁。
作者 | 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