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齊齊哈爾中學體育館坍塌事件牽動着所有人的心。
11 條鮮活的生命就此離去。
震驚,悲痛,哀悼 ……
事故原因還沒出,另一條新聞卻突然炸上了熱搜:
吳亦凡不服一審提起上訴。
網友們見狀,都在吳亦凡詞條下面呼籲,要對齊齊哈爾事故一查到底。
這不僅僅是一場意外事故,其背後或許還隐藏着更多的安全隐患。
調查與追責,絕不能敷衍了事。
不隻是迫于當下輿論壓力而做出回應,而是應作爲長久的反思在社會上發出回響。
在這方面,台劇這幾年表現非常突出。
多次将過去的重大事件搬上熒屏,以不同的視角呈現出新穎的思考。
這不,最近又對 30 年多前的一場滅門慘案,進行追問和剖析。
也與當下的社會議題,産生了諸多碰撞。
八集完結,豆瓣評分 8.6。
絕對稱得上年度佳劇。
今天,魚叔就來和大家說一說它——
《八尺門的辯護人》
Port of lies
基隆,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命案。
經營漁業的鄭船長一家三口,被殘忍殺害。
夫妻二人,身中數刀當場斃命。
2 歲的女兒,慘遭溺斃。
嫌疑人阿布當場被捕。
他全身是血,在附近遊蕩。
有目擊證人稱,看到阿布當晚進入過鄭船長家中。
阿布自己也承認了殺人罪行。
而且他确實有殺人動機。
阿布是一名印尼籍外勞。
之前在鄭船長手下打工。
拿着不足當地人一半的工資,卻幹着最累的工作,還經曆着非人對待。
阿布不堪忍受,後來逃跑。
證據确鑿,動機合理。
阿布很快被判殺人罪,處以死刑。
然而,事情遠沒有這麽簡單。
男主佟寶駒(李銘順飾)是法院分派給阿布的公設辯護人。
起初,他與所有人一樣,認定這個案子已經闆上釘釘了。
再加上自己馬上就要退休,去律師事務所掙大錢了,并不想節外生枝。
所以他打算按照常規操作:
認罪、不争、求情,然後法官一錘定音。
可辦公室新人,卻說出了這個案件的許多疑點。
阿布已經殺死兩名大人,爲什麽還要費勁溺斃一個 2 歲的孩子?
爲什麽阿布行兇後不逃跑呢?
在新人的刺激下,佟寶駒這個老鳥也發現這案件确實疑點重重。
疑點一:翻譯錯誤。
作爲外籍勞工,阿布需要翻譯協助。
可法院派來的翻譯,并不是什麽專業人士。
而是來自與阿布所在船業公司有利益來往的講師顧問。
利益當前,翻譯準不準,誰都說不清。
開庭當日,這位翻譯就故意将阿布念叨的「didelikno」翻譯錯誤。
這個單詞實意爲「藏起來」,但卻被這位翻譯說成「你好」。
這是爲何?
疑點二:消失的船員。
前文提到,阿布是一名「逃兵」。
實際上,和他同船作業的所有外籍漁工全都消失不見了。
按照副船長的說法,是因爲工作結束,這些人被送回自己的國家了。
可通常情況下,漁船返港後,保養、補給、整理等工作仍需要漁工處理。
所有漁工一返港全部不見,這樣的事幾乎從未有過。
并且,消失的不止是外勞漁工。
還有一名美國随船觀察員,與他的觀察筆記。
二者之間會有什麽聯系嗎?
美籍遠洋漁業觀察員
去年的 3 月 10 号落海失蹤
遺體到現在都還沒有找到
疑點三:兇器的歸屬。
調查發現,阿布被認爲用來行兇的魚刀,其實是鄭船長自己的刀。
那麽,阿布究竟是否爲蓄意謀殺,就有待商榷了。
除了這些疑點,随着佟寶駒的調查,越來越多的人與利益關系被牽扯出來。
不僅有漁業公司,還有政府官員以及歐盟相關部門。
條條線索都在表明,這樁命案背後還隐藏着更大的陰謀。
阿布的量刑還未拍案,已經有人要他必須得死。
那個外勞,一定要死。
劇中命案的靈感來源,是 1986 年震驚台灣的湯英伸事件。
身爲原住民的湯英伸,不滿雇主對自己的欺壓與歧視,且又被扣留身份證,與其發生沖突。
最後在酒精的催化下,怒上心頭将雇主夫妻二人殺害,并摔死二人的孩子,最後被處死刑。
這個案件在當年引起了台灣社會各界對于原住民議題的讨論。
湯英伸
後來,很多影視作品都有這個案件的影子。
最爲人熟知的,大概就是 2017 年的電影《血觀音》了。
《血觀音》劇照
對于《八尺門的辯護人》,不少人将阿布這個外勞也看做是湯英伸的延伸。
這二人的處境十分相似。
身爲外勞,阿布在當地人眼裏,和幹活的牲畜沒有什麽太大的差别。
拳打腳踢是常事兒。
工作中,受傷也是不可避免。
當地人可以就醫治療,外勞卻沒有這個權利。
阿布曾因工作手指受傷。
因爲沒有及時治療,傷口化膿潰爛。
船長爲了減少麻煩,直接将阿布的這根手指剁掉。
後來,随着佟寶駒對案件中各種疑點的揭秘,更加殘忍的事情也逐一撲出水面。
首先就是,阿布爲什麽要專門溺斃孩子。
佟寶駒将這個問題當面提出。
答案令人出乎意料:
他以爲,淹在水裏兩分鍾不會死。
你以爲阿布是在說胡話?
并不是,他出于自身經曆得出來這個結果。
阿布年紀不大,十分愛哭。
隻要一哭,就會被船長壓在水裏兩分鍾,以此來停止哭泣。
這一行爲,被船長等人美其名曰爲「遊戲」。
阿布自己可以在水裏憋氣兩分鍾。
所以,當他看到小孩哭泣時,同樣将孩子按在水裏,以阻止哭聲。
隻是沒想到,孩子死了。
其次,翻譯爲什麽要故意進行錯誤的翻譯呢?
阿布說的「藏起來」是什麽意思呢?
原來,是指他的護照,上面有着阿布真實的年紀。
一直以來,所有人都認爲阿布是一個成年人。
畢竟,即便是外勞,雇傭未成年人也是違法的。
可實際上,大家看到的阿布護照是假的。
他案發時的真實年齡,未滿十八歲。
所以,量刑上應該考慮到這一點。
可這個事實一旦被發現,就會牽扯到整家漁業公司。
而這家公司并不幹淨。
這也與消失的船員與美籍觀察員有關。
因爲觀察員拍下了船長等人虐待船員以及各種違法捕撈、走私的證據,最終慘遭殺手。
而目睹了這一切的外勞船員們,則被扣押了起來。
不過,将阿布看做是湯英伸就太簡單了。
他隻是這個事件的一面。
另一面,是佟寶駒父親。
片名中的八尺門,指的是台灣原住民阿美族的聚集地。
被殺害的鄭船長,就是阿美族人。
佟寶駒同樣是。
佟的父親,年輕時也是一名漁工。
父親一輩所代表的原住民,才是湯英伸「本人」。
他們早年同樣受到剝削和排擠,每天有幹不完的活,拿着不能糊口的錢,住着漏風房子。
有原住民漁工出海死亡,其家屬也得不到任何賠償。
難道我們不是人嗎?
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生活的佟爸爸,在一次喝醉後,沖動之下殺死了船長。
看,是不是與阿布的經曆一樣?
隻不過今非昔比,外籍勞工阿布殺死的是原住民船長。
導演有意在「身份」這個設定上玩了一手轉化,卻将外勞與原住民的命運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種互文。
于是,故事要探讨的問題,不再是單一群體,而是整個社會。
近些年,台劇越來越「夯」。
尤其是在懸疑題材這一塊兒。
案件有料,邏輯嚴謹,已經算得上基操了。
更重要的是,創作者們并不會将目光局限于一個個案本身,而是會從中延伸到整個社會。
而且,也不會隻落腳于一個話題。
就像去年大熱的台劇《她和她的她》,不僅講了校園性侵,同時全面探讨了女性困境。
《八尺門的辯護人》也是如此。
故事以基隆命案爲起點,圍繞原住民與外勞的生存困境展開叙述。
但最後落腳的,卻是關于廢除死刑的話題。
基隆命案之所以能牽扯這麽久,就在于它發生在台灣「廢死運動」最火熱的時候。
台灣民衆有七成的人,對司法公平性缺乏信心。
有七成五認爲,台灣法律隻保障有權有勢的人。
有八成的人認爲,窮人比有錢人更容易被判死刑。
但是八成五的人,支持死刑。
阿布的死刑,某種意義上是一發信号槍。
實際上,對于死刑的争論,更是對人權的讨論。
一方面,當被告爲原住民、外勞、死刑犯這樣的少數群體時,人權該立足于何地?
原住民、外勞,「生來」就是受歧視的群體。
外勞自不必多說,阿布的遭遇就是典型的例子。
但同時,原住民的問題也隻是被隐藏在外勞身後而已。
就像鄭船長。
從阿布的角度去看,鄭船長無疑是一個壞人。
實際上,鄭船長也是聽命于資本家而已。
他的家庭并不富裕,所住的地方,也是政府爲低收入人群提供的廉價屋。
案發當晚,阿布帶着偷來的魚刀來到他家。
鄭船長表現很溫和,不僅讓妻子給阿布做飯,還打電話給老闆,要求解決阿布的問題。
鄭船長在漁船上對外勞的粗魯行爲,其實可以理解爲有樣學樣。
因爲他自己也是這麽過來的。
可是,至于死刑犯,人權從來不是一種保障。
殺人償命天經地義,是根植于民衆心中多少代的觀念。
畢竟,如果沒有了死刑,那些被害者與被害者的家屬該如何得到安慰。
另一方面,當代表着尊重生命的人權具化爲死刑,同時成爲政客手中運作的砝碼,人權的意義又究竟爲何?
正如前文所言,因爲各種原因,阿布本可以不用被判死刑。
但是,他必須得死。
因爲他目睹并參與了漁業公司整條灰色産業鏈。
如果阿布開口說出真相,這家公司就要完蛋。
所以,資本要阿布死。
不僅如此,漁業是台灣重要的經濟命脈。
而這家公司還是全台灣前三大的遠洋漁船企業。
如果這家公司倒台,那麽台灣經濟将遭受重創。
所以,政治也要阿布死。
除此之外,就連廢死派代表,法務部部長也要阿布死。
之前,她一直在幫助佟寶駒,爲阿布進行辯護,設法避免死刑。
但在政治博弈中處于下風之後,她卻想通過阿布的死,來換取更大的政治勝利。
部長先拿到了阿布未成年的事實。
并打算在阿布被執行死刑之後,再将真相公布于衆,以達到最震撼的輿論沖擊。
在她看來,阿布的死亡是必然的,也是有意義的。
是爲了更成功地推進廢除死刑的運動。
不殺,就不能阻止繼續殺。
如果必須要殺,那就要殺在最好的時刻。
文化沖突、種族問題、政治博弈、人權 ......
這些深刻的話題出現在一部劇集中,着實讓魚叔刮目相看。
而且不止這一部。
像是《做工的人》,像是《我們與惡的距離》,又像是《人選之人 - 造浪者》。
不論是直面與追責社會議題,還是與當下的思想輿論碰撞産生漣漪。
台劇一直在破圈。
劇中佟寶駒說過一句話:
反抗,不是拒絕合作。
而是拒絕同化。
反觀内娛。
雖然這幾年也有《狂飙》《漫長的季節》這樣的佳作出現。
但反思曆史、直面當下的劇作,還是太少了。
我們還一直被圈在懸浮的情情愛愛中不能逃脫。
如此一來,人們也變得更加容易遺忘過去,淡漠社會。
這樣下去,魚叔也想學佟寶駒說一聲:
Holy 媽祖!救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