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迪爾說史 ,作者 SOUL 迪爾
話說如果問在朝鮮戰争初期,哪支人民軍部隊殺傷美軍最多,那必然得是參與過解放漢城、與美騎兵第 1 師棋逢對手的人民軍第 3 步兵師團,筆者這回就來介紹這個師團。
人民軍建軍 75 周年閱兵式上第 3 師團長李永鎬的畫像
第 3 步兵師團的前身,是 1946 年 8 月 15 日在元山設立的人民保安隊第三訓練所,主要爲培訓新入伍的朝鮮本地青年。1947 年 5 月 17 日,第三訓練所改稱第 3 獨立混成旅團,1948 年 2 月 8 日,人民軍正式建軍,該旅團升級爲第 3 步兵師團,代号 395 部隊,總兵力約 1.1 萬餘人,駐地仍爲元山。該師團下轄第 7、8、9 步兵聯隊和獨立炮兵聯隊,代号分别爲 389、383、377 和 371 部隊,其他獨立單位還包括反坦克大隊(353 部隊)、工兵大隊(366 部隊)、通訊大隊(359 部隊)、自行火炮大隊(341 部隊)等。
朝鮮戰争爆發前夕,第 3 步兵師團的師團長爲李永鎬(리영호)少将,1910 年 7 月 4 日出生于鹹鏡北道慶城郡一戶貧農家庭,後随父母移居中國東北,22 歲時參加抗日活動,1935 年參加東北抗日聯軍,曾任抗聯第七軍 7 師政委、第二路軍 2 營指導員。1940 年 12 月,李永鎬率部隊退入蘇聯,曾任蘇聯紅軍遠東第 88 旅 5 團 3 營副營長。全面抗戰勝利後,李永鎬随蘇軍返回朝鮮,曾任軍官訓練所主任、第 2 師團聯隊長,1949 年 2 月 7 日被授予二級國旗勳章,同年 10 月升任第 3 步兵師團長。
第 3 步兵師團時任文化副長則爲安英(안영)大校,出生于 1903 年 12 月 15 日,26 歲起在中國境内從事革命工作,1934 年參加東北抗日聯軍,1940 年随部隊退入蘇聯,并與女戰友李英淑(리영숙)成婚,育有一女。全面抗戰勝利後,安英随蘇軍返回朝鮮,曾任平壤市委會組織部長、鐵路警備司令部政治部長,1950 年 2 月調任第 3 步兵師團文化副長。
第 3 步兵師團時任參謀長則爲八路軍老戰士張平山(장평산)上校,原名申聖鳳,1915 年出生于平安南道,後流亡中國參加獨立運動,1935 年 4 月畢業于黃埔軍校洛陽分校韓人班,抗戰初期加入朝鮮義勇隊,後随部隊轉入八路軍敵後抗日根據地,曾任平西抗日根據地手槍隊長。全面抗戰勝利後,張平山随朝鮮義勇軍前往中國東北,1946 年返回朝鮮,先後任第 2 師團 4 聯隊參謀長、獨立炮兵聯隊參謀長,1948 年 2 月第 3 步兵師團成立後調任該師團參謀長。
第 3 師團文化副長安英、參謀長張平山
第 3 步兵師團的其他中級官佐還包括:師團偵查科長金政植(김정식)中校、第 7 步兵聯隊長金昌鳳(김창봉)大校、文化副長韓昌鳳(한창봉)中校、參謀長許鍾根(허종근)中校、第 8 步兵聯隊長金曾東(김증동)大校、第 9 步兵聯隊長金萬益(김만익)大校、參謀長金大源(김대원)中校、炮兵聯隊長安白成(안백성)大校、反坦克大隊長安炳阙(안병궐)中校、通信大隊長嚴世鍾中校等,他們在戰争爆發前大多接受過蘇聯的軍事培訓。
據 1950 年 8 月 15 日被捕獲的第 7 步兵聯隊偵查小隊長李炳燦(이병찬,24 歲)中尉招供,該師團下屬的每個步兵聯隊有官兵 2300 餘人,配備 120 毫米口徑迫擊炮 12 門、76 毫米口徑榴彈炮 14 門;每個步兵聯隊下轄三個步兵大隊,每大隊有官兵 700 餘人,配備 82 毫米口徑迫擊炮 9 門、45 毫米反坦克炮 2 門;每個步兵大隊下轄三個步兵中隊,每中隊有官兵 140 餘人,配備馬克辛重機槍 2 架、DP 輕機槍 12 挺;每個步兵中隊下轄九個步兵分隊,每分隊額外配有波波沙沖鋒槍 2 支。
1950 年 6 月 25 日淩晨五點,朝鮮戰争正式打響,第 3 步兵師團的任務是,與第 4 師團相配合,分别沿抱川公路和東豆川公路南下,突破韓軍在議政府走廊的防禦,直逼漢城,兩個師團的行動各自能得到第 105 裝甲師團一個聯隊的支援。在經過 30 分鍾的火力準備後,人民軍以 T-34 坦克爲先導,掩護工兵摧毀了邊境地帶的韓軍碉堡,使得摩托化步兵能迅速突破邊境南下,從而順利突破了韓軍第 7 師團 1 聯隊在三八線上構築的第一道邊境防線。
防禦抱川地區的,是韓軍第 7 師團 6 聯隊,在該聯隊堅守下,第 3 步兵師團在突破三八線 10 公裏後,最終還是在 25 日白天結束前被阻擋在抱川以北的天柱山地區。不過到了 25 日夜,爲了對已丢失的東豆川實施反擊,韓軍參謀總長蔡秉德卻擅自命令韓 9 聯隊撤出抱川,向東豆川以南地區集結,而預定來接防的韓 2 師團卻因爲遭到遊擊隊的騷擾和阻擊,無法按時趕來接班,使得第 3 步兵師團在 26 日晨得以輕松攻占已經沒有正規軍防守的抱川郡。
第 7 聯隊文化副長韓昌鳳,第 8 聯隊長金鎮東
直到 26 日上午,韓 2 師團的先頭部隊韓 5 聯隊才匆忙趕來堵截抱川的缺口,但由于該聯隊沒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隻能眼睜睜地看着第 3 步兵師團 7 聯隊在坦克的掩護下突破自己的兩翼陣地并形成包圍态勢,最後整個聯隊崩潰解散。在擊潰韓 5 聯隊後,第 3 步兵師團繼續高歌南下,攻占了議政府并切斷了正在與第 4 師團作戰的韓 7 師團的退路,在人民軍兩個師團的前後夾擊下,韓 7 師團也很快崩潰,該師團官兵紛紛丢下重武器跑向議政府以西的山區。
事實上,在奪取議政府并擊潰韓 7 師團後,人民軍第 3、4 師團本可在 26 日夜就開入漢城市區,但爲了等待左右翼第 1、2 師團包抄部隊的趕到,便沒有繼續前進,給了韓軍後續到達的第 2、5 師團以重整漢城北郊防線的機會。至 27 日晨,韓軍以添油戰術組織新抵達的幾個師團及軍校學生陸續向議政府方向發動反擊,但基本都是徒勞無益的白費功夫。爲了防止人民軍在奪取漢城後繼續進軍漢江南岸,韓軍最終于 29 日淩晨兩點下令将漢江上的大橋徹底炸毀。
就這樣,還在議政府至漢城公路沿線奮戰的韓軍第 2、3、5、7 師團殘部數萬人在得知退路被切斷後,沒多久就頓作鳥獸散了,第 3 步兵師團與第 4 師團于 28 日十一點三十分進入漢城市區,并配合跟随部隊的政工部隊開始在漢城各地建立政權組織。據統計,在邊境三日交戰中,第 3 步兵師團總共隻傷亡 400 餘人,相比友鄰部隊第 4 師團多達 1100 餘人的傷亡,可謂輕微不少。盡管如此,到 7 月 5 日,兩個師團還是因協同解放漢城的功勞而被金委員長一同授予 " 漢城 " 的榮譽稱号。
在漢城市區稍作休整後,6 月 30 日淩晨,第 3 步兵師團 8 聯隊在炮兵火力掩護下,在漢城市區東南的西冰庫地區分批渡過漢城,在漢城南岸占據了一小塊登陸場,韓軍殘部組織了一支守備隊進行了反擊,但被人民軍炮火壓制下去。雖然不知道人民軍統帥部的使用意圖是如何,總之頗有難度的永登浦工業區攻堅戰又被交給第 4 師團,第 3 步兵師團全部則在此期間輕松渡過漢江。7 月 4 日晨,第 4 師團解放永登浦後,即揮戈南下追擊韓軍敗兵,第 3 步兵師團則尾随該師團前進。
在烏緻院與第 3 師團作戰的美第 21 團迫擊炮
7 月 9 日,第 4 師團在推進到全義時,師團縱隊遭到美軍炮火打擊,損失很大,人民軍統帥部遂命該師團轉向公州方向,由第 3 步兵師團接替該師團攻打全義。防守全義的是美第 24 步兵師 21 團的一個半營,10 日晨,第 3 步兵師團突擊部隊在晨霧的掩護下,突襲了陣地最靠前的美第 21 團 1 營(隻有半個營),美軍由于完全沒有防備,在人民軍突襲下,堅持了不到半天就潰散下來,結果在後退途中又遭到己方戰鬥機的掃射,全營 500 餘人共傷亡和被俘近百人。
在美第 21 團團長史蒂文森上校的命令下,美 21 團 3 營主力奉命跑出陣地去救援 1 營,11 日淩晨,該營在完成任務後返回營地,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 3 步兵師團一部在遊擊隊的引導下,跟在美第 21 團 3 營屁股後面襲擊了該營駐地。由于人民軍預先切斷了美軍與後方的電話線,以迫擊炮炸毀了營指揮所、炮兵聯絡所及通信車,并在晨霧的掩護下出動了坦克協同攻擊,等于是完全不給美軍以抵抗的機會,打到中午,美 21 團 3 營就全面潰散下來。
據統計,在這次襲擊戰中,美 21 團 3 營的 667 名官兵最終隻跑回來 322 人,營長贊森中校及幾個參謀、連長全部戰死。爲了掩護美第 21 團 3 營殘部撤退,1 營營長史密斯中校将原史密斯支隊及 1 營殘部重新整編後,占據了錦江北岸的烏緻院陣地,結果又遭到第 3 步兵師團追擊部隊的包圍,經死戰最後于 12 日下午退過錦江,此時整個 1 營也隻剩官兵 216 人。在攻打烏緻院的同時,第 3 步兵師團又分出一部分兵力,襲擊了在清州的韓第 1 軍團左翼,支援了在此裹足不前的人民軍第 2 師團。
烏緻院戰鬥後,人民軍第 2、3、4 師團從三個方向逼近大田,美第 24 步兵師長迪安準将雖然認爲守住大田外圍北錦江防線的希望不大,但還是把該師的三個步兵團全部擺在錦江南岸一線,其中與從中路大坪裏攻擊的第 3 步兵師團對峙的,是戰鬥力最強的美第 19 團,不過以該團六個步兵連的兵力,想要守住沿線長達 48 公裏的錦江,還要分出預備隊警戒已經失守的左翼公州方向,着實有些困難。在這樣的背景下,第 3 步兵師團即開始于 15 日夜發起強渡錦江戰役。
在錦江防線工事中打電話的美軍官兵
錦江寬達 300-500 米,第 3 步兵師團采取多個渡河點、分散渡河的方式,讓官兵們用頭頂着武器彈藥徒涉過江,由于美第 19 團占領錦江沿岸的僅有四個半連,又正值黑夜,所以完全無法阻止人民軍渡河。到 16 日上午,分散渡河的人民軍官兵已經集結起來,向美軍發起激烈沖擊,美軍組織了以 4 輛 M-16 自行高炮爲核心的反擊力量,結果全部被人民軍打壞。激戰中,美 19 團團長梅爾上校身負重傷、1 營營長溫斯泰德中校被打死,剩餘官兵們群龍無首隻得分散逃命。
據戰後統計,在大坪裏 - 錦江戰鬥中,總兵力 3400 人的美第 19 團共傷亡 650 餘人,團部和 1 營的重武器和車輛全部遺棄,炮兵營也損失了 8 門火炮。美第 24 師師長迪安将軍見主力團潰散,便計劃在 19 日撤出大田,但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将卻希望他堅守到 20 日黃昏,結果第 3 步兵師團在 20 日晨就殺入大田市區。在市區的混戰中,美軍雖然使用火箭筒連續擊毀人民軍坦克 8 輛,但因爲兵力處于劣勢,最終不得不棄城潰散,有 1150 名美軍官兵在大田戰鬥中被打死打傷或成爲俘虜。
在大田休整一天後,第 3 步兵師團于 7 月 22 日繼續出發向永同推進,在這裏他們終于遇上了一支勁敵——剛在韓國上岸的美騎兵第 1 師下屬的第 5、8 騎兵團,由于正面進攻屢遭美軍強大炮火打擊,最後人民軍以派遣偵察隊混入難民的方式從後方包抄了美軍炮兵陣地,才迫使美軍于 25 日撤出永同。随後第 3 步兵師團又故技重施,以第 9 步兵聯隊在永同牽制美騎 1 師主力,師團主力則經知禮向美軍後方的金泉包抄,迫使美軍于 27 日繼續向金泉退卻。
爲了奪回知禮,解除第 3 步兵師團對金泉左翼的威脅,美騎 5 團抽調一個營與美第 21 團一起向知禮推進,結果兩次陷入人民軍布下的口袋陣中,被迫撤退。另一方面,沿京釜公路南下的該師團第 9 步兵聯隊在第 105 裝甲師團 203 裝甲聯隊的掩護下,也強攻美騎 7 團在金泉以北的防線,摧毀了美第 8 工兵營陣地,甚至一度打到美騎 1 師師部附近。不過在美空軍的有力反擊下,這次進攻還是功虧一篑,第 203 裝甲聯隊有 19 輛 T-34 坦克被美軍戰鬥機摧毀或是擊中起火。
從永同撤退的美騎 1 師坦克
在 7 月 22-31 日這十天的戰鬥中,第 3 步兵師團共斃傷俘美騎 1 師官兵 916 人,自身傷亡千餘人。雖然該師團在金泉以北吃了敗仗,但鑒于其成功将美騎 1 師驅逐并攻占永同,故人民軍統帥部又批準授予其 " 永同 " 的榮譽稱号,使得該師團成爲朝鮮戰争中唯一一個兩次獲得城市榮譽稱号的師團,8 月中旬,第 3 步兵師團又與第 4、6 師團等一起被授予 " 近衛 " 稱号。截止 7 月底,累計全義、烏緻院、大坪裏、大田、永同和金泉六次戰役的結果,第 3 步兵師團已總計斃傷俘美軍官兵超過 2000 人,成爲人民軍各師團中殲滅美軍最多的一支部隊。
另據 1950 年 9 月 28 日被捕獲該師團獨立自行火炮大隊代理大隊長車轅豊(차원풍)中尉招供,在鐵原單獨訓練并完成編組的自行火炮大隊,爲避免遭受空襲一直單獨行進在師團最尾部,結果于 7 月 21 日渡過錦江時,遭到美軍戰鬥機空襲,被當場擊毀 Su-76 自行火炮 11 輛,車組成員 4 死 4 傷。剩餘的 5 輛自行火炮又在大田和永同分别遭受兩次空襲,還沒來得及投入一線作戰就被全部擊毀。自行火炮大隊的全滅,使得第 3 步兵師團在之後的強渡洛東江戰役中,炮兵支援火力被大大削弱。
金泉外圍戰鬥結束後,美騎 1 師總兵力仍有 9000 餘人,而第 3 步兵師團總兵力經美軍估算隻剩下約 6000 餘人,雖說這一地段美軍總兵力是人民軍的 1.5 倍,但鑒于位于釜山防禦圈最左翼的人民軍第 6 師團正在向防禦圈側後方向的馬山、釜山包抄,而美軍在金泉以南至馬山的廣闊戰線上隻有被打殘的兩個步兵團餘部,故美第八集團軍司令部還是于 8 月 1 日下達了向洛東江總退卻的命令,美騎 1 師待美第 25 師被全部緊急轉運至馬山後,也于當日放棄金泉後撤。
戰後重建的倭館鐵橋
8 月 3 日,美騎 1 師緩慢後退到洛東江邊的倭館,在江東岸構築了防禦工事并炸毀了倭館鐵橋,該師河防陣地南北長達 56 裏,由六個步兵營控制,另有一個步兵營作爲預備隊。一直尾随美軍和難民進入倭館的第 3 步兵師團,一面派遣偵察隊混迹在難民中前往洛東江東岸進行偵查,一面爲之後的渡河作戰進行了長達一個星期的物資和人員準備。在此期間。第 3 步兵師團人事也進行了一些調整,第 7 步兵聯隊長由文化副長韓昌鳳中校接任,第 9 步兵聯隊長則由金仁煥上校接任,一場人人心中都有數的大戰即将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