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完内娛的叔圈熱潮之後,有讀者催她姐也盤點一下姨圈。
沒問題,這就來!
「姨圈」,即中生代女演員,年齡普遍在四十歲以上。
随着年齡的增長,她們有着獨特的魅力和質感。
但,她們卻往往不是聚光燈的中心。
在各大影視劇中,姨圈演員依舊扮演着主角的媽媽或戲份不多的配角。
從今年開年以《狂飙》爲首的觀劇熱潮中就能窺見,中生代男演員想要出頭,需要對抗的是以流量爲主導的畸形市場。
合力産出好作品,總有一天能突出重圍。
但女演員則不然。
她們不僅需要對抗畸形市場,還需要對抗一整個把女性角色當作贈品、将她們局限在刻闆印象中的創作體系。
她姐掰着指頭數了一下欣賞的中生代女演員,演技個頂個的好。
但能配得上她們的角色和作品,卻少之又少。
所以,盤點她們的同時,你也可以把這篇文章看作是《我爲姨圈畫大餅》。
望導演和編劇們周知,走出性别的刻闆印象,這些角色不隻男性可以演。
她們也能來。
黑幫老大
就不能是女的嗎?
黑幫題材是盛産魅力型演員的天堂,從國外的馬龍 · 白蘭度、阿爾 · 帕西諾,到國内的孫紅雷、王志文、張頌文,都圈粉無數。
殘忍、嗜血、麻木不仁,這樣的性格特質放在現實中讓人恐懼,但在影視劇裏卻往往受人追捧。
可惜的是,我們熟知的黑幫,都是屬于男性的黑幫。
如果是女黑幫老大呢?這樣的角色還真有——
《血觀音》中的惠英紅,就诠釋出一個截然不同的黑幫老大棠夫人。
棠夫人是著名交際花,遊走在政界商界之間。
表面上是負責爲各方權貴組織飯局,談笑風生,進退得宜。
實際上,幹的卻是爲政商名流暗通款曲、私相勾結的勾當。推杯換盞之間,生意就談成了。
她教導外孫女從小學習迎來送往,讓女兒出賣色相,換取利益。
就像一個天生的捕獵者,她總是暗中觀察,伺機而動。
平日裏的棠夫人知性、優雅,說話文文弱弱。但到了談判場上,她卸下賢淑文雅的僞裝,猶如一條毒蛇露出了緻命的尖牙。
這才是真正的她,一個滿臉寫着野心和算計的女人。
棠夫人和我們已知的殘暴外放的黑幫老大都不同,她更腹黑,更無情。
如果危及她的地位和利益,即便是要把親生女兒做代價也不可惜。
她像一朵外表嬌弱、内裏卻隐藏着罪惡的罂粟花,明知危險,卻又忍不住讓人想要靠近。
與傳統黑幫截然不同的味道,不也很有魅力嗎?
這樣的女反派
多多益善
除了黑幫,還有懸疑題材裏的女反派。
她姐首先想起來兩位标杆,劉丹和梅婷。
劉丹是典型的 " 劇抛臉 " 演員,演得了生活劇,那熟悉的感覺就好似你家鄰居。
但放到張力十足的懸疑驚悚題材裏,她又好似換了一個人。
還記得《開端》裏的鍋姨嗎?隻是一個支離破碎的微笑,她就晉升爲許多觀衆的噩夢。
一個盯鏡頭的特寫,就好似她能透過屏幕直接盯着你,讓人頭皮發麻。
因喪女精神失常,劉丹的鍋姨還時刻有種隐隐的瘋批質感,即使把全車人都殺光,她都不會心生半分憐憫。
如果說劉丹演反派是瘋癫狠戾,那麽梅婷,則是驚悚病态。
梅婷在《回家的女兒》中飾演的廖穗芳。
标志性的黑眼圈,再加上空洞無神的眼睛,隻是面無表情地盯着,都足夠讓人毛骨悚然。
雖然身份是母親,但她面對走失多年的女兒沒有溫情,隻有病态的監視。
女兒在家洗澡,她會突然拉開浴簾問水溫是否合适。這個宛如複刻《驚魂記》的鏡頭,也在凸顯她的神經質。
和女兒一起睡覺時,卻在黑暗中默默監聽。
爲了制造假證據,更是二話不說拿起菜刀,将自己的指甲切掉。
有觀衆把梅婷切手指、張東升爬山、李豐田倒抽煙并稱爲緻命三人組。
但她姐更想把梅婷和劉丹列爲懸疑雙雌,真正展現了什麽叫刺穿熒幕、直達人心的演技。
除此之外,适合演反派的女演員,她姐還想提名陳瑾。
最近因爲看《三體》,陳瑾已經晉升爲我心目中最具邪典氣質的女演員。
她飾演的 ETO 統帥葉文潔,極度理性,就好似沒有感情的 AI。
" 消滅人類暴政,地球屬于三體 " 的台詞一出,就讓人背後發麻。
慢悠悠的語調,卻滿是駭人的壓迫感,邪教頭頭的味道有了。
年齡增長所帶來的厚重感,全都在她舉重若輕的表演裏展現出來。
然而,像這樣亮眼的女性角色,在國産影視劇中少之又少。
正義陣營裏的女人
可不隻是花瓶
聊完反派,自然還有正派。
可放眼望去,女性出演警察、軍人之類的角色時,卻大多負責插科打诨、錦上添花的橋段。
比如《狂飙》裏的警局戲碼,緊張刺激的橋段多半發生在男性之間,一轉到女警察小五身上,立馬變成情景喜劇,給緊張中增添一絲诙諧。
戰争片中并不是沒有女兵,但她們很少負責影響劇情的關鍵動作,往往是展現曲線美、讓男觀衆大飽眼福的肉搏戲碼。
這也太浪費女演員了。
尤其是各種商業題材中,女性很少負責那些厚重的晦暗不明的角色。
可我們明明不缺好演員啊!
《掃黑風暴》中,吳越就诠釋了一個非典型警官,一個公安局副局長。
理論上這是一個反派角色,但遊刃有餘的演技讓她的警察形象深入人心。
吳越本身有種書卷氣,但換上警服,不施粉黛,神色隐忍,倒真像個飽經風霜的公職人員。
這眉宇之間的故事感,也不比安欣差吧。
另一位絕佳的警官人選,秦海璐。
秦海璐雖然演過局長,但私以爲演負責刑訊的刑警更适合。
光是設想一下她不怒自威的樣子,要是被逼問證詞,恐怕是三下五除二就全都招了。
還有一種類型的角色多爲男性,那就是軍師。跟在主角後面出謀劃策,靠腦力決勝千裏。
職業多半是律師、老師、科學家、偵探 ...... 這類角色一旦寫好會非常讨喜。就像那句老話說,brainy is the new sexy。
光是設想一下合适的女演員,她姐腦海裏又有一長串的人名——
袁泉。
雖然已經演過諸如《玫瑰之戰》之類的律政劇,奈何國産劇本之潦草,讓人難以下咽。
無論如何,她依然是我心中腦性女的天花闆。
俞飛鴻。
同樣精英感滿滿,好似從頂尖律所走出來的人,從片場下班就可以無縫進組《令人心動的 offer》。
朱珠。
朱珠的大多角色都是美豔挂的,但自從看過她私下排練的照片後,就無比期待她演一個書呆子氣的大學老師。
誰的智性戀基因動了。
除了上文提到的,還有詠梅、陳數、殷桃、曾黎、郝蕾、倪虹潔、餘男、顔丙燕 ......
每個都有獨特的質感,這裏就不一一劃分了。
隻能說依然有太多女演員,沒在她們人生最飽滿的年紀,等來最合适的機遇。
工作,就是她們的劍
今年的影視市場從春節檔的熱絡觀影,到電視劇的紛紛霸屏,頗有起死回生欣欣向榮的架勢。
看到一個個實力派叔圈演員被看到甚至爆火,欣慰之餘,難免替同年齡段的女演員惋惜。
無論是《流浪地球 2》《滿江紅》還是《狂飙》,我們目之所及的女性角色依然非常局限。
她們大多仍然承擔着豐富男主角感情線的任務,即使這樣,都是劇集中難得的一抹鮮亮的色彩。
正如博主 @蕩科長 說:
男演員橫跨警匪懸疑科幻各種類型,但同年齡範圍的女演員根本沒得選。
男演員隔一陣子就會更新票房實績,又突破了百億,又突破了兩百億。
但票房榜前列的女性,屈指可數。
有人會說,女性角色不出彩是出于商業上的考量。
熱門類型片諸如動作片、戰争片、喜劇片,都是男人戲居多,女性角色自然會單薄一點嘛。
但誰又能說,這不是一種先入爲主的偏見呢?
誰又知道,觀衆真的愛看什麽不愛看什麽?
是誰左右了我們的觀影偏好,又是誰批量制造着刻闆印象?
我相信每個女孩長大的過程中,都曾出現過這樣的疑惑:
" 爲什麽電影裏總是男人在四處冒險?總是男人在拯救世界?"
" 爲什麽熒幕上隻有愛談戀愛的少女?"
" 而她們一旦長大就不再是故事的中心,隻能是某人的妻子、媽媽?"
關于女性生命的複雜和曼妙,有太多還未被言說。
其實,走出千篇一律的圍着鍋爐和子女轉的家庭劇,女演員也可以诠釋複雜、乖張、冷血、絕望。
她們可以是爲了女兒燒毀警察局的悍婦、是報複老公讓他永遠臣服于自己的反社會妻子、是隐藏于若幹平行宇宙中的中年失敗母親 ......
可以是喪子後在善惡之間抉擇的母親、是酒店裏左右逢源的媽媽桑、是 40 歲依然一事無成的大俗女。
賦予女性角色豐富的性格特質和引人入勝的故事線,誰敢說她們是沒有魅力的提線木偶。
永遠不要低估女演員的能力,更不要忽視女演員的存在。
正如麥克多蒙德在三獲奧斯卡時說道:
「我沒有話說,我的話都在我的劍上。我們都知道這把劍就是我們的工作,我愛我的工作。」
工作,就是她們的劍。
那些伴随着年齡增長所積澱的智慧,那些和皺紋一起增長的人生體悟,都是對劍的一次次磨砺。
理應被看到,被記錄。
要知道,我們從來不缺好的女演員。
願她們也能一路生花,萬紫千紅。
監制 - 她姐
作者 - 貝瑞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