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特斯拉官網
當福特、通用、大衆、奔馳等車企接連宣布接入特斯拉充電标準,事情開始變得不簡單。
僅僅在兩個月的時間裏,包括大衆、福特、通用、Rivian、沃爾沃、極星、奔馳在内已有 7 家汽車制造商宣布與特斯拉達成充電協議的合作,甚至于,在 6 月 12 日一天内,有 4 家充電網絡運營服務商宣布采用特斯拉 NACS 标準。
一時間,特斯拉 NACS 标準成爲北美充電市場的香饽饽,競争對手們趨之若鹜尋求合作,這一标準也逐漸開始取代北美官方 CSS 标準。
那麽,這對特斯拉來說意味着什麽?車企們競相接入特斯拉充電協議的交易中,誰将是最大收益者?按照這一趨勢,特斯拉充電标準還将形成怎樣的聚合效應?
特斯拉充電聯盟正在擴大
今年 5 月,福特汽車 CEO Jim Farley 宣布,從明年初開始,福特車主将獲準在美國和加拿大使用超過 1.2 萬個特斯拉超級充電樁。福特的下一代電動汽車将自配特斯拉的充電插頭,允許福特汽車的車主在沒有适配器的情況下在特斯拉超級充電站充電。
福特之後,通用汽車在次月也宣布與特斯拉達成充電協議的合作。6 月 8 日,通用汽車宣布将采用特斯拉的充電标準——從 2024 年起,特斯拉充電樁網絡将對通用汽車電動車駕駛者開放,但需要一個适配器。從 2025 年開始,通用汽車将生産有直接接入特斯拉超級充電樁端口的電動汽車。
随着福特和通用兩大美國傳統汽車巨頭宣布加入特斯拉充電标準,其它車企迅速跟上腳步緊随其後,在六月下旬,美國電動皮卡制造商 Rivian 以及歐洲汽車制造商沃爾沃接連宣布與特斯拉達成充電協議。
在六月最後一天,大衆集團美國子公司 Electrify America 也宣布将在 Electrify America 和Electrify Canada 的快速充電網絡中添加特斯拉的 NACS 标準連接器。
大衆的電動汽車充電網絡部門在美國和加拿大擁有超過 850 座充電站,共計近 4000 個充電器。在向特斯拉 NACS 标準過渡期間,大衆将繼續向車主提供目前廣泛使用的 CCS(歐美标準)連接器。
7 月 8 日,奔馳宣布,從 2024 年開始,奔馳車主可以在北美使用特斯拉超級充電樁。
截至目前,已有大衆、福特、通用、Rivian、沃爾沃、極星以及奔馳共 7 家汽車制造商宣布接入特斯拉充電标準。此外,Stellantis 和現代汽車等公司表示正在考慮或評估特斯拉的充電标準。
不僅如此,在汽車廠商開始抱團加入特斯拉充電陣營時,一些充電企業也開始聞風而動。
在 6 月 12 日同一天内,有四家充電網絡廠商宣布接入特斯拉 NACS 标準的充電器,包括北美和歐洲最大電動汽車(EV)充電站網絡服務商 ChargePoint Holdings Inc.、Blink Charging Co(美國電車充電公司)、Tritium DCFC Ltd.(澳大利亞的 EV 充電設備生産商)、Wallbox NV(西班牙智能 EV 充電及能源管理服務供應商)。
相關數據顯示,通用汽車、福特汽車、特斯拉在美國市場的 EV 份額合計接近 8 成,加上 ChargePoint 及 EVgo 等充電服務商的份額也接近 80%,随着越來越多車企和充電設備服務商接入特斯拉 NACS 标準,特斯拉 NACS 标準極有可能成爲美國充電标準。
馬斯克打的算盤,可算是要實現了。
特斯拉充電标準的"陽謀"
事實上,特斯拉 NACS 标準并非官方充電标準,而是特斯拉 2012 年推出的自有充電标準,最初的名稱是"Tesla Charging Connector"(特斯拉充電連接器)。
去年 11 月,特斯拉宣布向世界開放特斯拉電動車充電連接器設計,對外公布了技術規範、附件(交流和直流充電共享 Pin 角)、交直流充電接口 Datasheets 和充電接口的 CAD 數據,并将名稱改爲 North American Charging Standard(北美充電标準,簡稱 NACS)。
名字的變更足以顯露特斯拉的野心。不僅如此,開放标準公告最後一句也十分耐人尋味,其說道:"我們目前正積極與相關标準機構合作,将特斯拉充電連接器編寫爲公共标準。"
目前全球共有四大電車充電标準,包括北美地區爲 CCS1(Type 1 美國标準)、歐洲地區爲 CCS2(Type 2 歐洲标準)、日本 CHAdeMO,以及國内的 GB/T。
在北美地區,CCS1 标準才是"正統血脈",然而由于采用這一标準的充電樁數量和用戶數遠不及特斯拉的 NACS 标準,其正在一點點被啃食市場份額,且有可能被取代。
數據顯示,使用 NACS 充電标準的車輛數是采用 CCS 标準車輛數的兩倍,特斯拉超級充電網絡中采用 NACS 充電标準的樁數比所有采用 CCS 标準的充電樁總和還要多出 60%。
從應用層面來看,特斯拉的 NACS 标準也具備一定優勢,充電槍尺寸僅爲 CCS 标準的一半,充電速度卻是後者的兩倍,而且 NACS 标準整合了直流和交流充電方式,并且不受通信協議限制。
一邊是官方标準,一邊是勢頭正猛的私有标準,兩大充電标準多年來盤踞着美國電動汽車充電網絡,難以走向統一。
不同規格影響了充電樁的發展,而充電樁密集度不足則影響了電動汽車的普及。因此,美國政府近年來正着力于充電網絡擴建及标準化改造。根據《基礎設施法案》,美國聯邦政府将投資 75 億美元用于建設全國性的電動汽車充電網絡。
有意思的是,全美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絡最終規定要求,建設充電樁的公司必須采用美國主要的充電連接器标準(即 CCS)才能享受到聯邦政府的補貼。也就是說,特斯拉充電站開放充電網絡的同時,還要适配 CCS 标準,才可獲得聯邦政府的補貼。
然而,作爲特斯拉總部和新超級工廠所在地的德克薩斯州則是表示,如果電動車充電公司想要加入該州用聯邦資金在高速公路部署充電設施的項目,就必須同時采用特斯拉的充電标準和全國認可的充電标準 CCS,推動車企和充電網絡服務商接入特斯拉标準。
盡管政府在力保 CCS 标準,但在實際應用中,其遠不是特斯拉 NACS 标準的對手。在政策作用下,特斯拉 NACS 标準開始發揮聚合效應,越來越多車企和充電服務商選擇接入特斯拉 NACS 标準,其也逐漸從私有标準成爲北美的大衆化标準。
誰吃虧?誰受益?
"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充電技術正迅速成爲美國行業标準,該組織的支持将使其他汽車制造商更容易采用特斯拉充電标準。"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SAE)日前表示。
無論特斯拉 NACS 标準是否會成爲美國标準,随着越來越多車企和充電服務商接入特斯拉充電網絡的協議,其帶來的經濟效益已顯而易見。
投行 Piper Sandler&Co.表示,得益于福特汽車以及通用汽車的電動汽車将使用特斯拉充電網絡的協議,特斯拉到 2030 年将因此獲利多達 30 億美元。
另外,據摩根士丹利測算,即假設未來電動車裏程普及率達到 30%、特斯拉充電站占市場份額達到 80%、充電站業務利潤率達到7 0%,到 2030 年,特斯拉的充電業務估值将超過 1000 億美元。
對宣布接入的車企而言則是節約了一大筆經費支出,其通過能夠直接使用特斯拉現有的充電網絡,而不用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鋪設充電樁網絡。通用汽車 CEO 瑪麗·博拉透露了一個數字,通過與特斯拉 NACS 合作,他們能夠節省 4 億美元的充電建設費用,而原本他們預計這筆費用可能高達 7.5 億美元。
特斯拉能夠從競争對手身上賺錢固然是好事,但相應地,特斯拉也失去了一個獨特的賣點,即北美最大充電網絡的獨家使用權。最直接影響的便是特斯拉用戶,未來他們将不得不與更多的司機共享特斯拉超級充電站網絡。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此前在出行高峰期前就曾出現過排長隊的情況,可以預見,未來充電緊張的态勢将進一步加劇。
雖然特斯拉 NACS 标準風頭正盛,但在美國地區也遭到一些負面聲音。CharIN 協會(Charging Interface Initiative)指出,和 CSS 标準相比,NACS 更多是一種專有解決方案,而不是标準。
另外,曾在特斯拉參與過 NACS 設計,Model S 前首席工程師 Peter Rawlinson 也提出了質疑,表示 NACS 标準插頭更像是瓶蓋,或是酒瓶上的軟木塞,并不能代表酒的質量。
并且,Peter Rawlinson 懷疑 NACS 标準在做到"一家獨大"後,未必會達到實質性的開放。"特斯拉可以借 NACS 訪問消費者數據,包括信用卡信息、車輛充電頻率、駕駛周期等,如果充電标準由一家公司控制,它就可能訪問大量消費者數據。這讓我擔心。"Rawlinson 說道。
需要指出的是,車企加入超充站聯盟并不是簡單地在充電口那裏加個轉接器,而是在制造就要開始考慮兼容性,包括充電口硬件、軟件都要兼容;這相當于各大車企和特斯拉在充電層面需要進一步合作。
随着越來越多國際車企加入特斯拉充電聯盟,有觀點指出當特斯拉的充電模式成爲美國最大汽車制造商在美國本土所使用的标準,将迫使競争對手放棄 CCS 這一主要的競争标準。
從北美市場來看,特斯拉的 NACS 規格極有可能成爲美國标準規格,但在其他市場,特斯拉還尚未有通吃的本領。
一直以來,歐洲市場都在推進 CCS 标準,特斯拉在歐洲銷售的車輛不得不采用這一規格;在中國市場,國内新能源相關政策制定較早,産業發展也較早,早已統一了 GB/T 2015 充電國标作爲标準。
不僅如此,中國與日本、德國聯手打造了新的充電标準"ChaoJi",這将是中國的快速充電規格的下一代版本。2020 年,日本 CHAdeMO 發布了 CHAdeMO3.0 标準,宣布采用 ChaoJi 接口。另外,IEC (國際電工委員會)也已經采納了 ChaoJi 方案,如果能得到歐洲認可, ChaoJi 就有望一統天下,成爲國際性的電動汽車接口和系統。
因此,從這一層面來看,即使特斯拉 NACS 标準能夠成爲美國标準規格,其也将難以影響全球的規格競争。
(本文首發钛媒體App ,作者 | 肖漫,編輯 | 張敏)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