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關注過《種地吧》那檔綜藝嗎?
估計有不少網友都和南風一樣,在還不知道這節目什麽時候開播了的時候就已經刷到了他們在地裏幹活的直播。
很多早八人都是帶着好奇點進去,結果猝不及防地就在上班或者上學路上體驗到了 " 雲監工 " 的樂趣(咱就是說這個畫風,不看 ID 還以爲是什麽工地開直播了吧,差點就刷走了
節目組每天早上九點半準點開播,嘉賓們幹的活兒也是五花八門什麽都有。
有時候是可以圍觀耕地組埋頭苦幹 ↓↓
有時候是看基建組叮呤咣啷地搞裝修 ↓↓
據南風不完全統計啊,嘉賓們現在除了開拖拉機、割麥子之外,還已經掌握了鋸木頭、做桌椅闆凳、電焊等一些裝修師傅必備的技能。
嗯,連籃球架都是他們自己動手焊的,你别說,弄的還挺有模有樣 ↓↓
還有時候是圍觀他們兵荒馬亂地趕羊,以及看他們被羊 " 攻擊 " ↓↓(不允許有人沒看過這段趕羊名場面哈哈哈哈
暫停看蔣敦豪被羊踩到頭的這個畫面也是莫名戳笑點 ↓↓
頭回見人趕羊趕得這麽狼狽,導演還在一旁憋笑說 " 被羊的這波操作驚呆了 ",你們節目組真的不要太真實了吧哈哈哈(這一幕要是不剪進正片裏是真的很難收場
一想到他們十個男藝人要連續種 190 天的地," 雲監工 " 的感受就更強烈了。
你沒看錯,不是一兩個月,是半年多的時間,從去年 11 月份開始,不僅要種 142 畝地,最後貌似還有産量 KPI 要沖,這工作量真的比《變形記》還刺激。
看到都有不少 " 雲監工 " 網友在線表示,現在每天評價自己是不是早起的标準就是能不能趕上《種地吧》的直播了。
而且每天摸魚看别人幹活是真的很快樂,甚至還莫名很解壓,感覺自己上班上學的苦都被沖淡了不少,果然對土地的那種親近感是中華民族骨子裏就帶着的,一天不看還挺想念。
節目組:想不到吧,其實咱主打的就是一個陪伴 ~
說真的,綜藝天天開直播更新節目進程的這種形式本身就夠神奇了,更何況還是直播種地,這是真的想不吸引網友們的注意都有點難。
因爲直播和嘉賓們的 vlog 太适合當電子榨菜,再加上正片在時間線上會有一些滞後性的緣故,有不少網友表示還是頭回看到這種彩蛋比正片還有意思的節目。
忍不住大膽開麥,節目組要不考慮考慮拿直播當正片吧 hhh?
不過話說回來,這檔節目剛官宣那會兒還是有蠻多網友持一個懷疑态度來着,會懷疑節目組是不是在作秀。
畢竟讓十個待業男糊豆在一片荒地上種出一萬斤糧食這些個關鍵詞,乍聽上去就蠻不靠譜的,在看到節目正片出來之前都很難想象會是怎麽樣的一個畫風。
淺看一下嘉賓陣容,大家糊也是糊得如假包換。
這十個男藝人有音樂圈的也有演藝圈的,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大概就是蔣敦豪了,他 2016 年曾經拿過《中國好聲音》的冠軍,也參加過《創造營 2021》等熱播綜藝。
其他的要麽是在一些小糊劇裏露過臉,要麽是糊團裏的半失業愛豆,再要麽就是新的不能更新,百科裏都隻有一句 "xxx,《種地吧》嘉賓 "。
年齡方面,最大的 95 年,最小的 04 年,四舍五入都可以算是内娛查無此人的狀态。
但讓很多網友沒想到的是,《種地吧》節目組竟然真的是來真的,不僅龐博的段子在線成了真,這地也是說種就種,一點不含糊。
有三個嘉賓甚至都有備而來,在去錄節目前就去考了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駕駛證(一些不像是愛豆會有的生存技能點開始出現了
而且節目本身的視角也比預想的還要淳樸,第一期嘉賓們簡單地互相認識了一下就開始幹活了。第一項挑戰:割水稻。
他們一開始還沒有借到機器,全手動割,從白天割到黑夜。
剛上手的時候他們還挺享受這種割草的過程,新鮮勁兒還沒過去。等連割了 11 個小時候之後,男生們已經是肉眼可見的疲憊,一個個話都累到說不出,全靠意志力在支撐。
看他們吃飯的樣子都能看得出來,這放眼一望都是已經累到靈魂出竅的狀态,往嘴裏扒拉飯的動作都逐漸變得機械。
然而糧食不等人,他們還有這————————麽大的一片地的水稻要收,顯然一切都隻是個小小的開始。
借到收割機之後的效率就高了很多,但大大小小的問題也沒斷過。
像什麽機器陷阱泥地裏啊 ↓↓
好不容易把機器弄出來了吧,人(鞋)又陷進泥地去了 ↓↓
大收割機也陷到過泥地裏倒不出來,還不小心撞壞了車身 ↓↓(聽說這些都是要他們自己掏錢賠的
去找鄉親們借打谷子的機器還因爲缺乏經驗被坑,花重金帶回來一個不能用的老古董 ↓↓
不過剛上手不熟練也很正常了,畢竟除了像李耕耘這樣小時候就下地幹過一些農活的人,其他大多數人可能都是第一次接觸到這個領域,後面多做做就有經驗了。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前幾天刷到的蔣敦豪撒肥料這段視頻,動作絲滑得像是已經種了二十年地的程度 ↓↓
再說說他們的生存條件,也是真的有夠艱苦的,日常懷疑這其實是個生存節目。
看到有網友質疑他們他們住得太好,懷疑是住在酒店。
但實際上那是他們自己動手裝修的,置物架那些都是自己親手鋸木頭、組裝的,全網 " 監工 " 共同見證 ↓↓(這手藝,說出來都不像真的
一開始他們住的地方長這樣,要啥沒啥的,肉眼可見的樸實無華 ↓↓
全屋唯一取暖設備是這個小電爐,想想都覺得冷吧 ↓↓
最初這小破屋裏連鍋碗瓢盆都沒有,更别說洗衣機、空調等大一點的家電了,都是後面張紹剛和麥家來探班之後看他們條件太艱苦才給他們置辦了一些。
剛開始那段時間,他們的衣服也都得純手洗。因爲浙江比較潮濕的緣故,洗的衣服好幾天都幹不了。再加上他們每天都是在泥地裏摸爬滾打,衣服褲子基本上也是一個白洗的狀态,就隻能那麽湊合穿。
更别說他們帶來的漂亮衣服和鞋了,都在角落裏吃灰,根本沒有穿的機會。
但是這幫男生還挺懂苦中作樂的,除了日常種地、施肥,還裝修了房子、養了羊,甚至還有 4000 盆玫瑰 …… 眼看着技能點越來越豐富,以後就算不混娛樂圈怕是也餓不着了。
而且他們一夥人齊心協力完成一項目标之後的快樂也來得相當真實,割完 100 多畝水稻一起在田裏跑的那一幕就瞬間有少年熱血漫内味兒了吧 ~
雖然會讓人忍不住想到猴子在海邊狂奔的這個動圖哈哈哈哈,但不得不說,隻要是看過他們種地過程的人都很難不被這種原始的快樂氛圍感染到 ↓↓
偶爾也會被一些辛苦了一天突然看到煙花這種充滿巧合感的鏡頭擊中,節目組是懂浪漫和詩意的,瞬間給這片土地渲染出了一種田園牧歌的感覺。
有不少網友感慨說,看他們從疲憊幹活到逐漸投入其中的那個精神狀态,有種他們錄完這檔節目就會跟公司解約回去快樂種地的既視感。别說是他們了,給我們看得都想卸甲歸田 ……
經紀公司:本來是讓你們曲線救國去的,事情怎麽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了??
你别說,你還真别說,他們十個人連公司都注冊好了,叫十個勤天。
公司注冊資本 1 萬元,經營範圍不僅涵蓋了農産品生産到銷售,還包括營業性演出。
咱就是說,這以後的發展路線是準備生産帶貨一條龍啊?(就也不是不行 hhh
在大家沒注意的角落,哥幾個連工服都安排上了 ↓↓(這畫風真的别太荒謬哈哈哈哈
别問誰家董事會注冊完公司還騎共享單車回家,問就是公司才開起來就已經負債累累,已知已經負債 26 萬了(很難不好奇他們錄完這節目得欠多少錢吧
日子雖然苦,但還是很難否認,有在這麽一夥籍籍無名的内娛小糊咖身上看到一些久違的鮮活感。
條件是真艱苦,有活兒也是真幹,不會做的就現學,也并沒有誰嬌氣或者刻意賣慘,反倒是能夠沉浸式地 get 到勞動帶來的那種充實感和快樂,滿眼都是青春的氣息。
大概也是 " 恃糊行兇 " 吧(褒義的),反正也沒什麽偶像包袱,所幸豁出去了就是幹。大概正是因爲這樣,他們身上流露出的那種笨拙的努力和真誠才會在一些不經意的時刻突然打動到前來圍觀的好奇的觀衆。
看到有網友辣評,說對他們下地前的觀感是愛裝 b 的某抖帥哥,下地後秒變一米八二一次能抗兩袋有機肥(50kg 一袋)的大猛男在泥巴裏打滾的發瘋小狗會鋸木頭能做櫃子置物架桌子椅子的木工匠人,種田文照進現實,論下地幹活對一個人的精神面貌改變之大(有被這個形容戳中笑點,是真的
有一說一,合理建議内娛部分男藝人有機會也都去下下地,返璞歸真一下,既鍛煉了身體、體驗了生活、豐富了生存技能點,還能高效去油,不失爲一種圈粉新思路吧。
現在距離 190 天的種地總時長還有一半的進度條,不知道這節目之後還會整出什麽離譜的笑點,也挺好奇他們接下來還要幹些什麽。
總之,作爲一個這段時間通過當 " 監工 " 收獲了不少快樂的人,就還是蠻希望這檔節目能被更多人發現的,我們電子榨菜界不能沒有種田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