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遲雨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日發布《市場監管部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幹舉措》(以下簡稱《若幹舉措》)。22 條舉措聚焦五個方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要求,回應了民營經濟各類關切,包括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
近段時間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紛紛行動,進一步穩定民營企業發展的信心和預期。
《意見》發布,提出 31 條政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推出《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幹舉措的通知》,推動破解民營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
現在市場監管總局緊随發改委等部門,推出若幹舉措,有何特殊意義?這就需要從市場監管總局的職能說起。
根據國務院相關規定," 規範和維護市場秩序,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争的市場環境 " 是市場監管總局的主要職責。
衆所周知,一個時期以來,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當下的民企,期盼的不僅是減稅降費,還有對發展方向、輿論環境、法治化和公平競争的穩定預期。
營造公平競争的市場環境,正是市場監管部門的職責所在,在舉國上下全力支持民營企業的背景下,也理應大有作爲。
一個本應該公平競争的市場環境之所以有各種障礙,可能緣于部分頭部企業憑借其市場支配地位而實現壟斷,但更多時候,則是因爲行政權力的 " 減法 " 還沒有做到位。
9 月 19 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報了 2022 年公平競争審查督查的典型案例,如 " 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人民政府在部分項目公告中規定投标單位必須是在本地注冊的單位,妨礙外地經營主體進入本地市場 "," 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在政策措施中規定授予市屬國有企業資源優先開發利用、特許經營權等優先權,在項目方案中指定國有企業作爲項目實施主體,對不同所有制經營主體實施差别化待遇 " 等。
不難看出,一些不應該存在的市場準入壁壘是希望做大做強的民營企業的大敵,更在阻礙着民營企業家信心的恢複。
明白了這一點,再看這次市場監管總局出台的 " 若幹舉措 "。
首先是聚焦于 " 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提出持續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全面落實公平競争政策制度,強化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争的反壟斷執法,強調要修訂出台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動各類經營主體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的行業、領域、業務,其針對性之強不言而喻。
因爲舉措的指向,就是爲了響應民營企業家對公平競争環境的期盼。
前不久,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叢亮坦言,"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範圍廣、政策鏈條長、工作環節多。" 但從經濟規律來看,隻有先有了公平競争的市場環境,才能讓包括民營企業在内的各類市場主體各顯其能、不斷壯大。
怎樣提高公平競争審查質量,如何保障各類經營主體依法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争、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在《若幹舉措》出台之後,市場監管部門的擔子顯然是更重了,也值得期待。
(作者系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