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競争背景下,國産供應鏈成爲了産業升級大背景下一個熱門的 " 細分話題 "。相比備受關注的芯片制造,過去幾年,國内的高科技制造業在很多環節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面闆就是其中之一。
幾天前的 TCL 華星全球顯示生态大會,TCL 華星發布了多款基于前沿顯示技術研發的新産品,以及 WHVA、柔性 OLED、3D 光場顯示等前沿技術領域研發成果,涵蓋 TV、電競顯示器、車載屏、折疊屏等多個應用領域。讓人一度忽略,面闆在十多年前也曾有過受制于人的苦惱。
中國大陸在面闆産業的突圍始于金融危機期間,2009 年,全球一半的彩電都是 Made in China,但作爲核心零部件的面闆卻是僅次于石油、鐵礦石、集成電路之後第四大進口物資消費品。
在決策層授意下,沐浴着家電下鄉的政策春風,長虹、康佳、TCL 等九大電視企業南下寶島台灣,分兩次與友達、奇美簽署了交易總金額 44 億美元,總量超 1200 萬片的采購合同。沒想到大陸廠商主動釋放的善意卻換來了友達等廠商聯手韓企一塊漲價,面闆價格擡高了 30% 以上。
很長一段時間裏," 三星帶頭,大家一起漲價 " 一直是面闆産業公開的秘密,國内在面闆上的短闆也促使一系列行業扶持政策的誕生。
伴随《電子信息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關于 2010 年繼續組織實施彩電産業戰略轉型産業化專項的通知》等文件出台,解決面闆卡脖子問題擺上了台面。
經過長達十年的追趕,中國成爲了全球最大的 LCD 面闆生産國,在 MircoLED、OLED 等新技術路線上,也和三星、LG 兩大老牌列強殺的有來有回。
同一時期,國産面闆也陸續跻身消費電子産品的核心供應鏈,不久前發布的小米 14 手機,就搭載了 TCL 華星的 LTPO 顯示屏。在越來越多的消費電子産品裏,國産零部件已經深入到了各個環節。
從追趕者到領導者,面對日益細分的下遊需求和多元的技術路線,中國的面闆産業也需要一本新的參考教材。
從邊緣走向中央
2016 年,消費電子産業最大的甲方蘋果正式加入 AMOLED 陣營,三星拿下蘋果的獨家供應。之後很長時間裏,三星都是 iPhone 旗艦款 AMOLED 屏幕的獨家供應商。
這是昔日中國面闆産業的一個縮影:雖然擁有技術和生産能力,但長期隻能栖身于中低端産品。利潤率和附加值最高的産品上,長期由三星和 LG 兩大韓企壟斷。
國内企業長期栖身于中低端産品線,有追趕者天然落後的因素,更多也因爲規模受限,在殘酷的行業周期内無力與韓企對壘。
面闆具有極強的周期性,高世代産線建設期間,産能會出現緊缺,面闆漲價;而産能飽和後又會出現過剩,面闆價格下跌;新的高世代産線開始建設時,又會出現緊缺,面闆漲價。這也是産業界常說的 " 液晶周期 "。
對面闆企業來說,想要跟上技術叠代的節奏,既需要合理規劃産能,最大程度對沖行業周期的影響,又需要在技術路線上冷靜判斷果斷押注,可以說既是體力活,又是腦力活。
過去三十年,中國面闆産業經曆了從無到有,從大到強的兩個重要裏程碑,TCL 華星扮演的角色都至關重要。
TCL 華星誕生的契機,就是爲了解決國内面闆被卡脖子的問題。
TCL 董事長、創始人李東生曾總結過 TCL 當年布局上遊面闆的三個考量 [ 1 ] :
一是受韓國三星成功超越日本企業的啓發;
二是當時國内‘缺芯少屏’的瓶頸問題已成爲制約産業發展的重大困擾,TCL 選擇突破‘少屏’問題的成功概率更高;
三是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日韓等國家和地區企業的投資能力都受到很大限制。
2009 年,TCL 與國資背景的深超科技合資成立深圳市華星光電公司,即 TCL 華星的前身,并用不到 18 個月建成了一條 8.5 代面闆生産線。通過這條寶貴的産線,TCL 拿到了上遊核心零部件的入場券,缺芯少屏的曆史也就此作古。
TCL 華星深圳 t2 研發中心及産線俯瞰
如李東生判斷,金融危機後的日韓企業,投資能力大幅度下滑。2010 年至 2015 年間,夏普隻新增一條 LCD 産線,三星和 LG 也僅各新增一條産線。同一時期,以 TCL 華星爲代表的企業卻在大規模擴産。
在這個過程中,TCL 華星爲代表的中國企業,一步步掌握了 LCD 市場的話語權。
如果把 TCL 華星視爲一家單純的面闆供應商,那麽它的确可以止步于此。但作爲高科技制造業的一員,從生産制造深入到前沿技術領域的探索,是 TCL 華星乃至中國面闆産業的必經之路。
2014 年,TCL 華星發起成立了廣東聚華印刷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廣東聚華先後與 LGC、住友化學等世界企業進行了廣泛合作,旗下的 " 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 " 是我國顯示領域唯一的一家國家級創新中心。
相比蒸鍍路線,印刷工藝可以大幅度降低生産成本,面闆壽命也相對提高——這是國内面闆産業從大到強的一個縮影。
在 LCD 格局趨于穩定,新技術逐漸從實驗室走向産業化時,TCL 華星爲代表的中國公司也開始與日韓企業走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時至今日,TCL 華星的客戶遍及索尼、三星等知名電視品牌,也包括小米在内的衆多智能手機品牌,以及方興未艾的新能源車市場。
從數字上看,TCL 華星在全球 LCD 市場穩居前三,電視面闆份額位列全球前二,在 55 吋、75 吋、98 吋等細分領域,産品份額都做到了全球第一。
從無到有,從大到強,這是觀察中國制造業發展一個絕佳的橫截面。那麽,TCL 華星做對了什麽?
TCL 華星做對了什麽?
東亞經濟體在電子産業你追我趕的過程裏,産業鏈的起伏往往伴随着終端品牌的興衰。
日本面闆橫掃全球的時代,也是索尼夏普電視稱霸市場的年代。後來三星和 LG 作爲韓國代表隊脫穎而出,夏普的龜山屏銷聲匿迹,也有韓國電視品牌在全球市場超越日本品牌的大背景。
一度風靡全球的索尼特麗珑電視
上遊産業鏈的突破永遠需要下遊終端市場份額的承載,在國内也是如此。
TCL 華星爲代表的面闆産業的崛起,也離不開國内消費電子産業後來居上的曆程。在電視、筆記本電腦、手機等主要終端應用中,國内品牌大多經曆了一個市場份額從小到大的過程,如今的新能源車也在複刻這一點。
不過,将面闆産業的沉浮綁定于産業政策與下遊應用,也很容易讓人忽視市場主體本身在期間扮演的角色。
在曆史的進程之外,TCL 華星用超過十年的不懈探索,爲高科技制造業提供了一本産業升級的參考教材:
和其他面闆企業不同,由于 TCL 本身多元化的終端産品業務,使得 TCL 華星在誕生之初,就天然的覆蓋了産業鏈的更多環節。
李東生在 TCL 的傳記《萬物生生》中,也曾談及這一點:
在 2010 年前,TCL 的業務集中在彩電、手機、家電、音響等智能終端産品領域,其中彩電是核心業務。即便在(TCL 華星)" 無人光顧 " 的最壞情況下,(TCL)也足以消化掉一座面闆工廠的産能。
在下遊需求頻繁變換的背景下,TCL 華星既可以更敏銳的感知消費市場的變化,又能夠依靠 TCL 本身的終端份額對沖周期影響。時至今日,TCL 華星都是面闆行業唯一從投産到現在,沒有年度虧損的企業。
同時,TCL 華星的發展也與 TCL 的全球化布局緊緊綁定。在國内企業中,TCL 是較早進行全球化探索的企業。
1999 年,TCL 就進入越南市場,成立了首個海外生産基地。在漫長的過程中,TCL 搭建了一個全球生産、全球營銷、全球研發的全球化體系,最大程度上爲上遊的供應鏈提供了寶貴的彈性與韌性。
但核心依然在于,TCL 華星并沒有停步于大規模生産能力,而是時刻緊随技術變化趨勢,在各個技術路線上都有布局。
目前,韓國企業已經戰略性撤出 LCD 生産轉向 OLED/MircoLED 等前沿技術領域,但在 OLED、量子點、MiniLED/MircoLED 等新的技術路線上,TCL 華星幾乎都有涉足。
今年的 TCL 華星顯示生态大會上,TCL 華星就發布了印刷 OLED 技術首次跨入筆記本電腦的代表産品:14 吋 2.8K 印刷 Hybrid OLED 筆電顯示屏。這款面闆實現了量産級 240PPI 的技術突破,擁有 2.8K 高分辨率以及 DCI-P3 99.7% 的色域覆蓋率。
在 MicroLED 和量子點這類前沿技術領域,TCL 華星的專利積累也一直位居全球前列。
在 2020 年,TCL 華星就曾展示過 MicroLED 顯示産品,雖然尚未量産,但在 uLED 巨量轉移等技術難題上,中國公司已經走在了前面。
2020 年 TCL 華星展示的 MicroLED 顯示産品
TCL 華星的崛起密碼,可以用《萬物生生》中的一句話概括:在成就制造大國的時代,規模取勝是通常的路徑。而在邁向制造強國的時代,要在關鍵技術和材料領域突破創新,能力是關鍵。
當 TCL 華星走上台前
今年 10 月的小米發布會上,小米展示了 14Pro 采用的 2K 分辨率 LTPO OLED 屏幕,像素精度則達到了 522PPI。其他品牌的幾款代表性旗艦機型,也同樣搭載了 LTPO OLED 面闆。
所謂 LTPO,指 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直譯過來是 " 低溫多晶氧化物 "。可以将其簡單理解爲面闆的驅動方式,即 TFT 背闆技術方案之一。
LTPO 結合了 LTPS 與 IGZO 方案的優勢——既可以做到更廣的刷新率範圍,又能夠保持更低的功耗水準。舉例來說,OLED 面闆最低的刷新率往往隻能達到 10Hz,但 LPTO 技術可以把這個數值直接降低到 1Hz,顯著降低功耗。這也是爲什麽 LTPO 方案最早被應用于 Apple Watch 5 上。
LTPO 方案最早被應用于 Apple Watch
随着手機屏幕的峰值亮度和刷新率範圍越做越高,功耗也就成了不得不權衡的指标。而 LTPO 的大範圍應用,也是近年來面闆産業發展趨勢的一個縮影:需求越來越走向細分,尺寸早已不是唯一的參數。
同樣是顯示器和筆記本電腦面闆,圖形設計師更重視色彩的管理,遊戲玩家看重刷新率,辦公人群對功耗異常敏感。
伴随着這種趨勢,TCL 華星也慢慢脫離了零部件生産商的角色,變成了一個以 " 顯示 " 爲核心的品牌。
就像很多消費者購買筆記本電腦,隻認準 CPU/GPU 的型号,反而不在意電腦本身的品牌。從某種角度看,是否采用了 TCL 華星的面闆,已經成爲産品質量的一個重要參照系。
同時,每年的 TCL 華星顯示生态大會,也成爲了面闆行業未來技術演進的某種風向标。借由今年 TCL 華星顯示生态大會,我們可以一窺國内種子選手對未來的思考:
首先是多元化的産品組合。
TCL 華星的産品布局可以概括爲全尺寸、全品類、全形态,針對下遊五花八門的需求,TCL 華星都有對應的解決方案。目前,TCL 華星已經在許多品類上實現市占率排名第一,如 8K 産品、電競顯示器、LTPS 高端筆電等等。
在中大尺寸方面,TCL 華星完成了電視、筆記本電腦、顯示器等應用的布局。
商業顯示方面,交互式電子白闆、數字标牌、拼接屏等多種大中小尺寸的面闆技術,TCL 華星都有覆蓋。
新興應用方面,車載屏、AR/VR、智能手表 / 手環等領域,TCL 華星也有相應的布局。
TCL 華星不久前發布的 " 雲曦筆電屏 "
其次是長期的供應鏈夥伴關系,既包括上遊原材料國産化,中遊産業鏈的格局重塑,也包括下遊合作夥伴的聯合應用開發。從面闆到産業鏈,從産品組合到産品生态,TCL 華星一直保持着有序攻堅。
近兩年來,TCL 華星已累計投資超 35 億人民币,在上遊材料和設備領域與超過 1000 家供應合作夥伴,打造多元化供應鏈。
這也是 TCL 華星在顯示生态大會上提出的 " 屏宇宙 " 的内涵:TCL 華星不隻是一個零部件的供應商,而是以面闆爲核心,成爲整個産業鏈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
最後是對底層技術的長期耕耘。
2021 年,TCL 華星就與華南理工大學等機構建立聯合實驗室,旨在攻克高性能氧化物 TFT 材料工藝、Mini/Micro LED 補償電路設計、OLED 發光材料等顯示領域的關鍵技術。
在 Mini LED、Micro LED、柔性 OLED、印刷 OLED 等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上,TCL 華星都儲備了足夠多的技術與專利。
無論産業的未來如何行進,以先進技術構建産業鏈生态、面向技術底層不斷探索、用開放的心态做大自己的朋友圈,永遠是成功的基石。
TCL 華星用了十餘年的時間,證明中國公司可以依靠技術能力在全球市場塑造影響力,中國面闆産業未來的發展,也一定會有屬于 TCL 華星的篇幅。
參考資料
[ 1 ] 萬物生生:TCL 敢爲 40 年,秦朔
[ 2 ] 光變,路風
[ 3 ] 京東方崛起對我國制造強國建設的啓示,北京行政學院,李中
[ 4 ] 激蕩 40 年:中國液晶面闆産業自主奮進之路,木棉
[ 5 ] IGZOTFT 究竟是什麽?拯救夏普财務的王牌,廖恒德
作者:遠川研究所
視覺設計:疏睿
責任編輯: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