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特斯拉最新的車型 Cybertruck ,在美國正式交付上市。
這款 2019 年就亮相的電動皮卡,在跳票了 4 年時間後,終于出來了。
Cybertruck 這台車那會兒剛亮相的時候,大夥兒對它的第一印象都是,它長得和其他車太不一樣了。
這個有棱有角,不帶一條曲線的外觀,确實有濃濃的 " 賽博 " 味。。。
在這次正式上市後,我發現如果 Cybertruck 隻看個外表就片面了。特斯拉在 Cybertruck 裏頭塞進去的創新點,要遠遠多于這個奇特的外觀。
就比如說,把 Cybertruck 量産卡了這麽久的 " 罪魁禍首 " —— 4680 電池。
之前特斯拉用的 1865 還有 2170 ,屬于工藝非常成熟的小圓柱電池。
換成大圓柱的優勢是,電池之間的空隙減小,電池包整體的能量密度和空間利用率都能提高。
但大圓柱也不是那麽好做,特斯拉爲了能夠克服電池變大帶來的其他問題,引入了全極耳、幹法電極等之前锂電池上從沒搞過的技術,所以才搗鼓了這麽久。
好在已經成功量産,從技術進步的角度看,特斯拉作爲第一個吃螃蟹的,統一了大圓柱電池的尺寸标準,也爲整個行業指了一條路。
而在電池換了之後, Cybertruck 把車子的電壓也提高了,做成了800V 高壓平台和48V 低壓系統。
800V 高壓就不用脖子哥多介紹了吧,它可以提高電車的充電速度,國内不少廠商已經做了。
這個 48V 的低壓系統,指的是給車内燈光、多媒體等設備的供電電壓,從原來的 12V 提到了 48V 。
這就意味着各種電器零件、 ECU 啥的都要重新開發匹配。但它的好處也很明顯,電壓增大,會讓電流值減小。原來爲了承受大電流,需要用很粗的線束,現在換成細線就行。
既省錢,又減重,還能降能耗。
Cybertruck 上類似的改變還體現在轉向系統,它用上了線控轉向。
現在的車上都是使用傳統的轉向結構,方向盤通過轉向柱和拉杆等機械裝置來和車輪硬連接,因此在任何時候,你打方向盤車輪都會轉動。
而線控轉向是把這些機械結構換成線束,方向盤的動作通過電信号傳到車輪,這樣可以實現更精準的操控。
可以看到,車子沒通電的時候打方向盤輪子并不轉,後面一通電就可以正常用了。
特斯拉并不是第一個做線控轉向的。目前有些量産車比如英菲尼迪的 Q50 上,也用了線控轉向,但它其實是保留了轉向柱的機械結構,當做一個備份。
但 Cybertruck 的這套線控轉向是個完全體的形态,它把這個備份都拿掉了,方向盤和車輪之間隻能走電子信号,所以結構上會更加精簡。
馬斯克老早就說未來的車可以實現完全的自動駕駛,方向盤将會消失。這麽看,今天 Cybertruck 的線控轉向,就是扔掉方向盤的第一步。
顯而易見, Cybertruck 是一個開創性的産品,甚至可以說這輛車的誕生會影響到整個行業。
所以這段時間它的關注度一直不低,油管上就有不少大 V 來整活兒。
其中最火的要屬油管上 Jason Cammisa 做的這個視頻,他們把 Cybertruck 和悍馬 EV 等電動皮卡整到一塊兒,用大對決的方式看看 Cybertruck 到底哪兒強。
對決的方式也很簡單,直線 1V1 。
以 Cybertruck 和悍馬 EV 的 pk 爲例,可以看到 845 匹馬力的 Cybertruck 跑,起步沒多久就甩開了 1000 匹的悍馬 EV ,最終 0-60 英裏 / 小時隻要 2.6 秒。
再看 1/4 英裏加速, Cybertruck 比悍馬 EV 快了 0.9 秒。
巧的是,油管另一大網紅車評人小馬哥( Mat Watson ) ,同樣是把 Cybertruck 拿來和悍馬 EV 拉直線。
車評人喜歡拿 Cybertruck 和悍馬 EV 對比,這也合理,畢竟通用造的這個純電悍馬也是這個品類裏的扛把子。
而且它倆對決的結果,有一說一,悍馬 EV 甚至有點雖敗猶榮的感覺。要知道悍馬 EV 的馬力隻比 Cybertruck 多了一百來匹,但是車重卻重了 1 噸。
大夥兒印象裏,悍馬原本是美軍的裝甲車,後來改成民用之後,走的也是硬派越野的路子。
沒想到這回在電動化之後,一下是把性能值拉起來了。
3 電機, 0-60 英裏 / 小時是 3 秒俱樂部,它的最大扭矩更是達到了恐怖的五位數,15592N · m 。這參數,也難怪大家都拿它和 Cybertruck 和捉對厮殺了。
而另一方面,它的越野能力是一點沒落。差速鎖換成了電子的,然後給你一個 35 寸的泥地輪胎。
空氣懸架也有的,并且它的空懸行程有 150mm ,而一般家用 SUV 的行程也就在 80-90mm 這個範圍。
這些配置堆在一起就是告訴你,遇到啥爛路往前走就是了,我都能搞定。
一台 4 噸多的大車,性能參數拿得出手,還能整出這麽多配置,其實這很大程度上和它背後的奧特能平台有關。
奧特能的一大優勢是車子空間夠大。
悍馬 EV 上的三電機還有後輪轉向這些配置,都得留出足夠的空間才能布置。
當然,更需要空間的肯定是電池。悍馬 EV 是直接采用兩層電池的排布方式,總共能塞進 246 度電池。
可以說别的車是在開發過程中想方設法擠出一點空間來,而皮卡是起手空間就大。
有了大空間,裝得下兩百多度的大電池,那電池安全這一塊更需要有保證。
奧特能電池除了有常規的電池包結構加強、散熱通道這些技術,還用上了 wBMS 無線電池管理系統。
wBMS 顧名思義,是用 wireless 無線通信來實現電池管理系統( BMS )的指令溝通和狀态監測等,官方說法是這套系統減少了 90% 的線束。
道理和 Cybertruck 用 48V 差不多,電池内部線束更精簡,提高能耗效率,而且這拿掉的是高壓線束,安全性還再加一成。
不過說了這麽多,奧特能的電池安全和性能,大家可能因爲悍馬 EV 是皮卡所以還比較陌生。
但我們可以通過通用在國内推出的純電 SUV 别克 E5,來側面了解。
同爲奧特能平台車型, E5 上就有不少從悍馬 EV 下放來的技術,尤其是在電池這一塊,基本是一視同仁。
你用啥我就用啥,安全是一刀不減。
其實這車除了有奧特能的加成,還有不少值得說的地方。
首先, E5 先鋒版售價是 16.99 萬,奧特能、大空間這些該有的也都給了。誰能想到,2023 年的車市混戰能激烈到這種程度。
别克 E5 這台車接近 4.9 米,軸距快 3 米,後排腿部空間超過 1 米。
之前在 15-20 萬的市場裏,别說電車了,就是油車也很少能做到 2954mm 的軸距。
所以拿别克 E5 去和同價位其他車型比,都會發現它要大一到兩個級别。
單這一點,别克 E5 可以說是該價位把尺寸做成了獨一檔的存在,不限能源類型。
第二個特色,是它的續航策略。
先說續航顯示,别克 E5 有一個精準的動态算法。
電車車主,都知道車輛的剩餘續航不能完全信表顯數值,你要打個折,在冬天更是要打對折才行,這就搞得車主們個個都被訓練得算數一流。。。
這種現象,是因爲多數車的續航顯示,都是用 CLTC 裏程乘上電池 SoC 的百分比算出來的,你越是多開車窗、越是多踩刹車,續航掉的越快, CLTC 乘以 SoC 算的越不準。
别克 E5 沒這麽整,它是根據過去一個階段的駕駛特點,動态計算剩餘續航,得到的數值相對更準确。
這樣車主就不用每次出門都心裏琢磨着打幾折,可以說 E5 是把 " 看着表顯續航開車 " ,這個本應提供卻在衆多電車上至今罕見的功能,變成了現實。
而在續航的電耗上,E5 作爲一款中大型 SUV ,做到了 13.5kWh/100km,同時有一套應對低溫場景的技術。
先是電池預熱功能,冬季充電時,可以利用充電樁電能預熱電池,降低冷啓動時空調的能耗,續航能提升 10 公裏。
然後是 BEV Heat 雙熱源熱泵空調讓座艙 0 到 23 ℃升溫時間比其他電動車快 35%-40%,最後 E5 的雙層流空調每小時可節省約 1kWh 電量,相當于多跑 8km。
别克 E5 上值得說的還有這塊大屏。現在大部分車機屏都是整了塊 iPad ,難免有審美疲勞的感受。
E5 則是用上了一塊 30 寸的 6k 弧面屏,這塊屏的成本抵得上 1.5 台 iPad pro。
在開車時,儀表和車機連在一塊兒,駕駛的沉浸感也要更強。
而且這塊屏有 8155 芯片,語音喚醒速度隻要 0.3 秒。
總之呢,奧特能的安全技術,續航能耗管理技術,可以說都從碩大的悍馬 EV 交棒給了别克 E5 。
這其實也體現了汽車電動化的一個趨勢。
過去油車是研發一代、制造一代、售賣一代,節奏慢,技術更新也慢。而在電車上,平台搭好之後,那些共通技術一下子就能鋪到所有車型上。
性能炸裂、技術領先的車大家都喜歡,但昂貴的售價注定是少數人買得起的産品。
這種技術下放,就能讓更多人能夠體驗到電動化的優勢。
說起來,悍馬 EV 這車,還有不少寶貝技術。
現在國内方形越野市場這麽火爆,什麽坦克掉頭的玩法層出不窮。
别克要不考慮下,再從悍馬 EV 上整點越野技術下來,讓大夥兒也來感受感受,什麽叫正宗的蟹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