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有數碼博主感歎:"9 月的手機行業終于有點以前的味道了。"
的确,伴随着華爲的強勢回歸和科技春晚——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的舉辦,人們對于手機的讨論再度熱烈起來。
而另一個熱度極高的話題——杭州第 19 屆亞運會,同樣也有和手機相關的故事。約三個月前,手機廠商 VIVO 正式成爲了杭州亞運會官方手機獨家供應商。vivo 手機成爲杭州亞運會官方手機,子品牌 iQOO 手機成爲杭州亞運會電競賽事官方用機。
過去三年間,盡管整體市場處于下行周期,社交網絡上關于手機最常見的話題是 " 爲什麽年輕人不愛換手機了 ",但在華爲之後,vivo 确确實實基本把握住了國内第一的地位:
2021 年和 2022 年,vivo 分别以 7100 萬台和 5316.1 萬台的出貨量位列國内市場市占率第一。根據 Counterpoint 數據,今年二季度,vivo 同樣以 17.7% 的市占率守住了第一的寶座。
隐秘王者 vivo 是怎樣煉成的?華爲回歸後,vivo 還能保住自己目前的位置嗎?
隐秘王者 vivo 的煉成
抛開一些先入爲主的濾鏡,先說一組數據。
2022 年上半年,vivo 高端機型的市占率,比 2021 年同期要翻了一番。具體表現是,X80 系列穩居 3500-5000 元檔市場份額第一,新機型 X90 系列開售數量則比 X80 還要高上一倍。2022 年二季度也是 vivo 首次超越華爲,在中國高端市場占據第二位。
(圖源:網絡)
而根據艾瑞咨詢數據,截至今年 5 月,在不包括蘋果在内的高端市場中,vivo 以 17.5% 的占比僅次于華爲。
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高端化的道路上,vivo 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包括 vivo、oppo 和小米在内的廠商一開始都從低端做起。一方面,智能手機的革命性所帶來的的增量需求巨大,即便是中低端市場也能吃飽;另一方面,和蘋果相比,彼時在技術上的沉澱還遠遠不及。
依靠着把門店開到五線城市的渠道鋪設,2014-2016 年,vivo 的銷量從 1950 萬部暴漲到了 7660 萬部。vivo 也得以跻身出貨量全球前五。
2016 年以後,手機行業開始走下坡路,高端化成爲了安卓廠商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2018 年,安卓玩家們一度非常激進,針對全面屏做了許多突破的設計,比如升降式前置攝像頭的 vivo NEX,比如滑蓋前置攝像頭的小米 MIX3。
但僅僅兩年後,vivo NEX 就宣布停産。停産的主要原因在于,vivo 對于什麽是高端有了新想法。
在很多場合,vivo 都提到了自己的本分價值觀,這個價值觀在産品層面,被解釋爲 " 用戶導向型創新 ",确定一切圍繞用戶導向思考問題,明确科技創新的戰略性意義。落到實際上,就是在設計、影像、系統和性能四條賽道進行深耕。
比如針對影像這條賽道,vivo 表現出了足夠的定力和投入。事實上,在手機行業,很多細小的創新往往要耗費巨大的投入,但是用戶的感知并沒有那麽明顯。比如今年大家都在吐槽 iphone15 毫無創新,但根據晚點報道,過去一年蘋果的研發投入加上購買設備等資本開支,就要花掉 370 億美元。
2020 年,vivo 推出了 X50 系列,搭載了自研的 " 微雲台 " 防抖技術,但銷量不及預期。不過随着專業影像芯片 V1、一英寸大底等推出,疊加影像算法的升級,vivo 的高端在 2022 年開花結果。相對應的,根據官方披露,光是影像的研發,部門人數就超過千人。
依靠着線下渠道的穩定出貨以及高端的階段性成果,在華爲因爲不可抗力無奈隐身的這段時間,vivo 成爲了國内市場的頭号玩家。
華爲回歸帶來的影響
和華爲的退場一樣突然的,是華爲的回歸。
8 月底到 9 月初,華爲接連上架了三款手機:Mate 60 Pro、Mate 60 Pro+ 和 Mate X5。這三款手機的不同點當然是配置和形态,但有一個共同點相當突出,那就是全都一機難求。
華爲回歸給國内手機市場所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在遭受制裁前,華爲就已經成長爲有能力與蘋果在高端市場抗衡的玩家,通過芯片和影像建立了國内同行中唯一的高端形象。同時不可抗力事件也讓華爲在消費者心中愈發特殊。
根據華爾街見聞報道,華爲新機發布後的一周,其周銷量爬升明顯,以 17% 的份額位列第二,僅次于榮耀的 17.2%。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則發文稱,由于 Mate 60 Pro 自 8 月 29 日開售後市場反應火熱,已經把 23 年下半年的出貨計劃已升約 20% 至 550 萬 -600 萬部。另一位業内人士則表示,華爲(Mate 60 系列)的預期備貨超過 1500 萬台,預計最終能來到 1600-1700 萬台的銷量水平。
不過伯虎财經認爲,短期内華爲并不會給 vivo 帶來太多的影響。
一方面,華爲新機最便宜的售價也能來到 7000 元(6999 元)價位。這個價位的安卓機型要麽是折疊屏,在這個領域華爲已經是王者:今年二季度,華爲位列國内折疊屏手機市場第一,市場份額分别達到 43% 和 35%,排名第二的則是 vivo,市占率爲 19.7%。而在主戰場,vo 榮米的高端邏輯還是血戰性價比,并沒有類似華爲或者蘋果的品牌信仰。
另一方面,原本聚焦于中低端的子品牌從華爲獨立出來——此前榮耀 CEO 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榮耀回歸華爲是絕無可能的情況。
對于 vivo 來講,自家的高端銷量是和産品力高度相關的,在主要受衆人群上,vivo 和華爲也存在一定的區分度,而在中低端市場華爲也暫時沒有精力去布局,所以影響可能并不如想象中那麽大。因此,受影響最大的還是蘋果。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上的一條消息。根據第一财經報道,原華爲光産品線總裁靳玉志将接替餘承東出任車 BU CEO 一職,業界猜測這意味着未來餘承東将把重心放在手機上。
因此短期内 vivo 壓力不大,但華爲的回歸也宣告着過去幾年 vo 榮米格局被打破,更殘酷的競争就要到來了。
VIVO 的解法
盡管 vivo 在國内市場表現出色,但全球市場的表現一直平平,根據 Canalys 數據,今年二季度全球手機市場位列前五位的分别是:三星、蘋果、小米、oppo 以及非洲之王傳音。
是的,vivo 是國内市場的第一,但是沒能跻身全球的前五。全球化遇阻一方面是由于和諾基亞專利訴訟,vivo 不得不先後退出德國、荷蘭、波蘭等市場。另一方面則是由于 vivo 下重注的亞洲市場仍處于衰退之中,比如今年二季度東南亞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跌 15% 至 2090 萬部,創下自 2014 年以來的新低。
不過 vivo 顯然沒有放棄對海外市場的拓展。和絕大多數讀者對于 vivo 的初印象大多集中在綜藝節目等不同,在海外 vivo 很早就做起了熱門體育賽事的贊助。
2015 年,vivo 全程冠名贊助蘇迪曼杯羽毛球錦标賽事。2016 年,vivo 和 NBA 中國成爲了市場合作夥伴。
2017 年,vivo 開始把合作伸向全球最熱門的體育項目——足球,與國際足球聯合會(FIFA)達成了爲期 6 年的 FIFA 世界杯全球贊助合作。在包括 2022 年的卡塔爾世界杯等多項世界級賽事上,你都能看到 vivo 的身影。
" 贊助大型體育賽事,吸引消費者關注與了解品牌,是一種高效的營銷方式。"Wit Display 分析師林芝表示,通過體育營銷,品牌方可以進而爲海外線下市場的布局做鋪墊。
作爲疫情後的首屆亞運會,不僅國内最大的幾個流媒體平台都已經參與到本屆賽事的轉播當中,海外媒體的關注度也很高。根據越南媒體的報道,本次亞運全程持權轉播的版權費用達到了 1500 萬美元,是上一屆雅加達亞運會的 10 倍。知名外媒比如日本的 TBS 電視台,韓國的 KBS、MBC 以及 SBS 等也都入局。
這次作爲杭州亞運會官方手機獨家供應商無疑會有助于提升 vivo 在整個亞洲的關注度。
雖然當下處于智能手機的創新瓶頸期,但 vivo 也并沒有放棄對研發的投入。比如在當下熱門的 AI 領域,vivo 是首批設立專攻人工智能方向研究院的中國手機公司之一,目前 vivo 自研大模型的中文 GPT 能力也位居行業前列。在通信技術方面,截至今年 8 月,vivo 累計申請超過 5000 項 5G 發明專利。
如何在全球化的道路上走得更穩?底層技術的積累何時能豹變爲切切實實的體驗和護城河?華爲回歸後,手機市場的格局還遠稱不上時局已定,vivo 需要做的,就是做的更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