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部古早日劇殺回到人們的視線中。
《東京愛情故事》在國内網站上線,引發一大波回憶殺。
(以下簡稱爲《東愛》)
說來有意思。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部劇絕對是「三觀不正」「戀愛腦」。
第三集,就讓女主坦蕩地說出了驚人的台詞。
主角團的無數騷操作,絕對能把不少觀衆氣個半死,BE 的結局更是令無數人心塞唏噓。
但,30 多年過去了。
作爲都市愛情劇的天花闆,它依舊被很多人奉爲「聖典」。
魚叔當然也是其中一員。
不過,每次重刷,在醉心主人公的愛情之餘,我還會産生一個感慨:
這麽多年來,爲什麽内地沒能做出一部相媲美的都市愛情劇?
借由這次機會,我們再一起回顧一下這部經典,看看從中能否得到什麽啓示——
《東京愛情故事》
東京ラブストーリー
當年,《東愛》一播出就創下收視奇迹。
首集收視率就高達 20.7%。
之後也一直維持在平均 22.9% 的水平。
到了最後一集更是直接突破極限大關,達到32.3%,成爲日本 90 年代第一部單集收視超過 30% 的作品。
神劇配神曲。
由小田和正創作并演唱的主題曲《突如其來的愛情》,一夜之間成爲日本最暢銷的單曲之一。
但凡刷過劇的,一定會被這首曲子洗腦過。
兩位年輕的主演,也因此一下人氣大爆。
鈴木保奈美,憑借赤名莉香一角,成爲千萬人的純愛女神。
織田裕二,也晉升爲 90 年代能與頂級男神木村拓哉對打的演員。
發展到如今,「冬天看《東愛》」「東京找不出一個赤名莉香」「愛媛的橘子」,都成爲一種文化符号。
《東愛》究竟爲何有這麽大的魅力呢?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愛情故事寫得好。
而故事的基礎,是人物。
《東愛》一口氣刻畫出了一場驚世駭俗的五角戀。
在這個五角戀裏,每個人都可能會有自己的缺點。
或是缺乏理智的沖動,或是茫然不決的搖擺,亦或是口是心非的遮掩。
但,他們也隻是道德上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沒有一個是存心想要破壞别人生活的惡人。
他們有時候出于自己的欲望,有時候也很爲别人考慮,想做出一些貌似正确的好事。
結果,卻反而造成了一系列的誤會與傷害。
就說人見人愛的莉香。
永遠明亮的目光,永遠燦爛的微笑,永遠熱忱的态度,讓她成爲無數觀衆心中難以替代的角色。
她的愛是純粹的,是熾烈的。
但同時,這份純粹也會給對方帶來沉重的壓力。
她一遍遍強調、确認完治的感情。
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種傷害,是一種沒有安全感與脆弱的表現。
反複的拷問和質疑,也逐漸将這份愛推向崩潰的邊緣。
與莉香形成鮮明對比的,恐怕就是第二女主裏美了。
這個角色實在是不讨喜。
初期在兩個男人之間搖擺不定,後期還總是用一副楚楚可憐的模樣說着「茶言茶語」破壞男女主的感情。
這就導緻觀衆一提起她就生氣。
這種情緒甚至還延伸至戲外。
飾演裏美的有森也實,說自己曾在新宿車站北人暗地裏丢過石頭,頗有點「打小三」的意味。
其實,裏美也隻不過是普通人在愛情中最常見的模樣。
比起莉香在海外生活過的都市麗人形象,小鎮出身的裏美有種典型「大和撫子」的傳統氣質。
起初,她在感情上一直處于被動位,是被男方拖着走。
在維系關系上,也用「不看不想不聽」這種自欺欺人的方式來處理。
不過,到了後面,她終于開始主動争取,不再被動。
于是,才出現了那些被人稱爲「綠茶」的言行。
魚叔倒覺得,這是一種成長的表現。
另外兩個男主角,更是各有各的善和「渣」。
完治爲人憨實,單純善良。
但同時也因爲懦弱、搖擺的性格,爲「完香戀」埋下了悲劇的禍根。
他的不拒絕,就像是一種橄榄枝般的存在。
自己又總是誤用一種陳舊的道義觀,來處理現代男女關系。
讓恩情與愛情之間的界限,愈發模糊不清。
他自己都沒想到,這樣别人會太依賴他的。
而風流潇灑的三上,一出場便是海王的形象示人。
但越往下看,越不對他反感。
敢愛敢恨、坦率果斷的性格,反倒使他吸粉無數。
最終,這位曾經的花花公子也成功蛻變,浪子回頭,找到了真正屬于自己的愛情。
愛,本身就是一種不由自主的、沖動又複雜的情感。
身處愛情中的人們,永遠不可能那麽理智與冷靜。
積極主動地追求自己的愛情,到底是一種不顧他人的自私,還是一種正視自我的勇氣?
這一切,正是《東愛》整個故事所要探讨的核心。
也是現代化社會中,讓無數愛情關系走向失控的悖論。
《東愛》故事中的都市性,是不容忽視的時代背景。
1991 年,日本正處于泡沫經濟前的最後一抹餘晖中。
戲内戲外的每一個年輕人,都是充滿朝氣與自信的。
他們仍舊相信未來會更好,所以可以無所顧忌地在東京這樣的大都市中專注愛情。
而這些對于當年國内的觀衆而言,則是完全新鮮的。
那時的我們,無論是在經濟發展上,還是文化建設上都存在差距。
《東愛》中的城市與生活,是一幅更爲新潮的畫卷。
然而,在過去的 30 年裏,國内經濟騰飛,社會高度城市化。
我們的生活狀态,已漸漸達到了《東愛》中的模樣。
這時再看《東愛》,也就能感受到更多屬于時代的印記。
人們總說,完治與莉香的結局,是不合适的結果。
但這個不合适,難道就隻是二心的完治承載不了莉香純粹的愛嗎?
實際上,莉香心中的不安,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爲裏美這個個人。
而是她始終不能打破并且擁有像完治三人組那樣,植根于鄉情之上的感情連接。
在莉香聽完治回憶家鄉時光時,那種充滿向往的表情。
還有完治過生日的時候,莉香失落于自己不曾參與過完治的過去。
所以,她很堅持回到愛媛,用留下自己的名字的方式,達成一種精神上的融入。
在《東愛》整個故事中,我們都能看到其他角色與親人的關系。
三上與完治是來自母親的問候。
裏美是與同學的過往時光。
就連部長,也會有妻女的束縛。
隻有莉香,父母身在何處不爲所知,也沒有童年玩伴。
與完治母親的通話,還有那次三上與完治在她家中喝酒玩耍,是她唯一成功獲得名爲「陪伴」的感情。
但還是靠「插足」得來的短暫快樂。
莉香作爲一個完全現代化的城市女性,獨立、堅定。
是令人憧憬又羨慕的大女主。
但同時,無根的她又仿佛有着永恒的脆弱與孤獨。
就像當下許多缺失故鄉感的城二代們,很多時候并不懂得故鄉的概念與情懷,卻又在感情上不由自主地向往。
完治則完全相反。
他是一個保守、長情的小鎮青年。
很多時候壓根不理解,也跟不上莉香的現代性腳步。
魚叔覺得,《東愛》中對于完治的描繪,其實也是出于一種對傳統人物的溫和緬懷。
就像最後莉香和完治在愛媛的情節。
借由莉香這個現代女性的代表,發出對小鎮的喜愛,從而抒發一種對于日本過去的眷戀。
可惜,社會終究是在高速地往前發展。
留有二人的名字的校舍,最終也要面臨被拆的結局。
在現代化的過程中,許多老舊的東西都會被廢除重建。
就像在社會的發展中,人們的人格不斷走向獨立。
可同時,感情也變得更加脆弱,更具有流動性和多義性。
時代中的新人與舊人,并沒有誰對誰錯。
莉香與完治的愛情也沒有對錯。
隻是因爲身份、觀念的錯位,走向了遺憾。
可貴的是,《東愛》用所有人物的成長,讓這種遺憾在一種善良溫暖的方式畫上了句号。
作爲一部都市愛情劇,《東愛》十分有趣。
因爲你既可以剝離其他,隻談人性與情愛。
又可以在愛情觀的對撞中,體味到社會的變遷。
更重要的是,随着時間的流逝,我們總能在《東愛》中找到新的認同感。
這種将愛情與都市感處理得各自到位又融合順暢的故事,達到了一部都市愛情劇應有的模樣。
自然地呈現人心的矛盾複雜,敏銳地捕捉情感觀念的時代變遷。
這也是爲什麽,數十年來日劇總能打造出一部又一部的愛情經典。
以《東愛》的編劇坂元裕二爲例。
後來,他又寫出了《四重奏》與《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名前夫》等經典日劇。
前者全員都處在暗戀之中。
可他們不再像《東愛》中那樣,渴望着絕對占有。
而是秉持着更嶄新的理念——愛情并非必須宣之于口,也并非必須兌現。
後者則是讓一個女人徹底擺脫無疾而終的愛戀束縛。
堅信脫離愛情與婚姻後,一個人生活也很好的新認知。
這種感情觀的變化,總能讓人們從中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歸屬感。
反觀我們自己呢?
實際上,咱們也不是沒有好的都市愛情劇。
魚叔和大家聊過的《好想好想談戀愛》就是一個代表。
圍繞四位女主角身上 70 多場戀愛展開的,是對都市女性生活的讨論,以及對各種有關女性的社會話題的探索。
這些内容,在當時帶來一種新的思潮。
放到現在現在也不過時,反而正剛好。
可惜,這部劇最終還是爛尾。
而且「翻拍」自美劇《欲望都市》的背景,讓它瞬間失去了一種原創的魅力。
更可惜的是,在這之後,我們甚至很難再看到能匹敵這部的都市愛情劇。
尤其是近幾年。
充斥在市場上的,基本全是有毒的工業糖精和懸浮虛假的都市想象。
在這些故事中,愛情是各種 cp 人設帶來的。
姐弟戀的刺激、骨科戀的背德、霸總白花的甜膩 ……
每一種愛情,都用自己的公式,達到了流程化的标準。
最多,再用一些暧昧不明的動作,帶有擦邊嫌疑的台詞,刺激一下觀衆的 G 點。
手段看似高明,卻完全不入流。
可笑的是,很多時候他們連「開卷的考試」都抄不好,讓人隻想敬而遠之。
而對都市的描繪,也隻存在于不切實的想象中。
女性個個都是踩着高跟鞋的時尚麗人。
男性也是人人帥氣多金。
他們在職場上也總是所向披靡。
哪怕是一些「蒙難」的普通人,身邊也總會出現有靠譜的朋友相助。
還有有情調酒吧餐廳,精緻的單身公寓。
都市的背景完全淪爲一個個樣闆間一樣的背景闆。
在這種前提下,就更不要奢望它能提到時代變化和感情觀變遷了。
總是抱着如此浮躁而投機的創作心态。
再給我們多少年,恐怕也拍不出《東愛》這樣的愛情故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