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商業消費組
作者|黃青春
題圖|視覺中國
" 讓狀态最好的人上場 "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趕在财報同一天的意志傳達,既是對過去表現的鞭策,也是對未來業務節奏的表态。
11 月 15 日港股盤後,騰訊控股(00700.HK)向市場遞上 2023Q3 成績單:營收 1546.25 億元,同比增長 10%;淨利潤(Non-IFRS)449.2 億元,同比增長 39% ——受此影響,當天美股開盤後,騰訊大漲超 5%。
即便騰訊淨利增速喜人,但相比同一梯隊狂飙的字節跳動,騰訊營收增速顯然落後了—— 11 月 15 日,外媒援引知情人士報道,廣告、電商收入大增推動字節 2023Q2 營收同比增長 40% 達 290 億美元,其上半年總營收一舉超越騰訊(410 億美元)達 540 億美元,約爲 Meta 同期營收的 89%。
對此,騰訊總裁劉熾平于 15 日晚的财報電話會上表示:" 過去幾年,中國互聯網經曆了結構性挑戰,一個重大戰略變化是,從不惜一切代價追求收入最大化轉向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增長。相信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高質量的收入增長模式,成本紀律是其中的關鍵之一,要讓我們的團隊規模更小。"
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騰訊共有 105309 名員工,較 2022 年 9 月 30 日減員 3527 人;與之對應,Q3 收入成本較去年同期下降 5%,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環比下降 5%,毛利率持續優化(前三季度分别爲 45.46%、47.47%、49.49%)。
對此,一位互聯網從業者指出," 人海戰術可以在跑馬圈地時期比别人更快;如今,單純的人力堆疊對業務産生的邊際收益越來越低,不如組織瘦身、精簡上陣。"
騰訊遊戲,狀态回歸
緩緩鋪開騰訊 2023Q3 财報,增值服務收入(包括遊戲、網絡廣告)同比增長 4% 至 757.48 億元,該業務是爲騰訊泵血的核心支柱。
将增值服務一切爲二,先分析逐漸回暖的遊戲業務:Q3 收入同比增長 7% 達 460 億元;其中,國際市場收入同比增長 14% 達 133 億元,連續三季度實現雙位數增長。
這主要得益于兩方面:一是,騰訊國際發行品牌 Level Infinite 圍繞戰術競技、RPG、MOBA 等多個品類發布三十餘款産品,其中《VALORANT》《勝利女神:妮姬》和《Triple Match 3D》三款産品因在國際遊戲市場貢獻突出被财報點名表揚。
二是,《PUBG MOBILE》在 2023Q3 收入回升,帶動國際市場遊戲收入環比增長 5%,且《PUBG MOBILE》于近日成爲 The Game Awards(遊戲界奧斯卡)首個獲 " 最佳電競遊戲 " 提名的移動遊戲;此外,今年 8 月 ~ 9 月《勝利女神:妮姬》陸續推出夏日版本和《尼爾:機械紀元》聯動版本,拉動《勝利女神:妮姬》9 月收入達 4800 萬美元,在手遊收入增長榜中排名第七。
不僅國際市場表現不俗,騰訊遊戲在本土市場也一改頹勢:2023Q3 季度收入同比增長 5% 達 327 億元,環比增速從 Q2 的 0.1% 提升至 Q3 的 4.8%。
一方面,遊戲行業整體回暖趨勢明顯。伽馬數據《2023 年 8 月遊戲産業報告》顯示,盡管環比增長有所減緩,但受季節性因素及暑期産品集中爆發的影響,國内遊戲規模仍然保持了可觀的拉升。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
另一方面,近期發布的《命運方舟》《無畏契約》和《冒險島:楓之傳說》等新遊表現出色——《無畏契約》和《命運方舟》是騰訊遊戲今年夏天推出的端遊大作,《冒險島:楓之傳說》以首月流水超 5 億元摘得國内 8 月表現最佳新遊;且騰訊遊戲手裏還攥着《白荊回廊》《二之國 : 交錯世界》《沖呀 ! 餅幹人 : 王國》《元夢之星》等版号。
此外,微信小遊戲吸引了超 4 億月活用戶和 30 萬遊戲開發者,僅 2023Q2 就有 100 款小遊戲單季收入超過 1000 萬元。
" 隻要版号政策正常化和可預期,遊戲股或将迎來中長線配置的拐點,更重要是資本重新将目光聚焦于遊戲行業利于闆塊估值修複,所以持續看好接下來遊戲市場的表現。" 一位互聯網分析師向虎嗅說道。
此前,騰訊通過《王者榮耀》引領 MOBA 潮流,順應吃雞潮流打造《和平精英》——那兩波浪潮使得騰訊成爲屹立潮頭,無限疊加外界和市場預期。
然而,近兩年國内遊戲格局洗牌劇烈,二次元浪潮(《原神》)與派對熱潮(《蛋仔派對》)騰訊遊戲都在跟随 " 出牌 " ——一些市場聲音據此認爲,騰訊遊戲自研的核心競争力正從創新變爲做大品類 DAU。
對此,一位 IEG 員工解釋道:" 或許,騰訊遊戲不再具備‘上海四小龍’(米哈遊、疊紙、鷹角、莉莉絲)一樣的敏銳嗅覺和開創魄力;但 IEG 一直有團隊撲在一線研究新玩法、新産品,不論 Mark(騰訊首席運營官任宇昕)還是 Steven(騰訊高級副總裁馬曉轶)都看新機會,但這些并不會立刻落到業務上讓用戶感知到。"
至于社交網絡廣告,Q3 同比增長 20% 至 257.21 億元,增速跑赢行業大盤。
一方面,得益于視頻号、移動廣告聯盟、微信搜索等廣告領域的強勁需求,尤其是在本地服務和快速消費品行業的增長表現突出。
另一方面,微信與阿裏于 9 月 25 日全面拆牆——當天,騰訊和阿裏媽媽方面官宣,微信視頻号、朋友圈、小程序等優質廣告流量通過阿裏媽媽效果投放,可直跳淘寶、天貓商家的店鋪、商品詳情及淘寶直播間;同時,雙方還将在人群互補、系統共建等方面,展開深度融合,滿足商家在店鋪、直播、内容三大經營中心的不同經營目标。
等于說,騰訊已經把核心的流量資源開始向阿裏開放,往小了說阿裏流量焦慮,騰訊流量池富庶,AT 和則兩利;往大了說,騰訊與阿裏互聯互通或将改寫流量潮向——不過,即便騰訊正在慢慢消化 2022 年廣告大盤短期波動帶來的影響,現在的廣告收入也隻是複蘇到了兩年前的水平。
騰訊穩 " 重心 "
接着,将目光拉到騰訊的 " 重心 " ——數實經濟(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該業務 2023Q3 收入同比增長 16% 達 520.48 億元,營收占比 33.6%,已連續 10 個季度超過 30%。
按照騰訊财報的說法,數實經濟維持雙位數同比增長,主要得益于商業支付活動增加和理财服務收入、雲服務業務結構優化以及視頻号服務費的增加。
事實上,雖然 2019Q1 騰訊才将 " 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 " 從 " 其他收入 " 中拆出來單獨披露;但 2015 年騰訊便已開始布局産業互聯網,此後即便短期業績承壓,其仍保持對戰略業務和科技創新的持續投入。
這背後邏輯并不難理解:當騰訊已成爲貫穿數萬家企業、千億就業崗位的鏈接管道,騰訊能否構建起包括服務器、操作系統、芯片、SaaS 等在内的公司完整自研體系,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其生态重構的進度,以及能否蛻變爲廣義的互聯網入口。
爲此,2018 年至今騰訊累計研發投入已經超過 2532.2 億元,搭建起以雲計算、數據庫、音視頻、安全、大數據、AI 等技術能力爲基礎的産品創新體系,與 1.1 萬家合作夥伴服務超過 200 萬家客戶——等于說,騰訊調整生長路徑,将重心移向數實經濟已打好地基。
當然,騰訊 To B 業務也搭上了大模型的東風—— ChatGPT 橫空出世僅百餘天便讓整個互聯網都爲之躁動,心有猛虎的公司都在尋找向上攀爬的入口。
一方面,移動互聯網到了用戶、流量趨于見頂的成熟期,監管會更側重産業互聯網的推進與建設,這意味着技術走到平台重構生态的關鍵期;另一方面,在快速叠代的科技推動下,互聯網公司一直生活在浮冰上,通用人工智能時代呼嘯而來,必須通過入局(包括技術生态叠代、研發投入等)博一張未來的船票。
騰訊自然也縱身跳入了這股時代浪潮:2023 年 9 月,騰訊混元大模型公開亮相,并于 10 月對外開放 " 文生圖 " 功能——這背後,騰訊内部包括騰訊會議、騰訊文檔、企業微信、騰訊廣告、微信支付、微信搜一搜在内超 180 個業務已接入混元大模型進行測試。
對此,馬化騰曾在 2023 年股東大會上回應有關 ChatGPT 提問時表示:" 這是幾百年不遇的、類似發明電的工業革命一樣的機遇;關鍵還是要把底層的算法、算力和數據紮紮實實做好,更關鍵的是場景落地。"
至于金融業務,騰訊目前僅深入開展支付業務,借貸、理财、保險仍是待開采的 " 富礦 "。國信證券研報曾指出:" 與另一支付巨頭支付寶相比,微信支付在下沉市場滲透率、用戶粘性更強;加之移動支付市場廣闊,以支付流量爲入口的金融科技,粘合中産階級崛起下的理财、信貸、證券、保險等逐漸成熟的互聯網金融業務,能極大助力營收、盈利的高增長。"
時間拉回 2020 年,中國平安 " 少帥 " 任彙川加盟騰訊,曾被外界視作騰訊加速金融闆塊人事布局的信号。一位曾分别任職過平安、騰訊金融業務的人士對虎嗅表示," 任的能力在平安有目共睹,他比較儒雅,更像 Pony(騰訊馬化騰),不像 Peter(平安馬明哲)。"
不過,随着監管持續加碼,中小玩家加速離場後,爲牌桌上的玩家提供了更高的安全邊界;另一方面,騰訊、阿裏在投資擴張過程中,正進一步加劇現有格局的競合速度。
扶微信上位
毫無疑問,微信是騰訊龐大流量池的 " 心髒 ":Q3 季度微信及 WeChat 合并月活賬戶數達 13.36 億,同比增長 2%。
外界驚訝于微信在高基數上仍能保持滲透,騰訊内部則越發凸顯了微信生态之于集團的重要性——遵照馬化騰 " 讓狀态最好的人上場 " 的意志,财報提及十餘次的視頻号 " 狀态好到爆 ":2023Q3 視頻号總播放量同比增長超過 50%。
于是,在流量引領潮水走向的叙事中,流量主宰着廣告的遷徙方向—— Q2 季度廣告收入突破 30 億元,Q3 季度微信泛内循環廣告收入(指以微信小程序、視頻号、公衆号和企業微信爲落地頁的廣告)同比增長超 30%,在微信廣告總收入占比過半。
即便如此,劉熾平認爲,視頻号的商業化仍處于早期階段,除了打賞和廣告業務外,視頻号通過直播切入直播電商," 視頻号變現空間還很大 ";騰訊首席戰略官 James Mitchell 亦在 2023Q3 業績會上的表态," 當前騰訊視頻号的廣告負載(Ad load)不到 3%,而國内同行的廣告負載超過 10%"。
對此,視頻号創造營發起人周博雲曾表示," 現在行業當中提到直播都會把它跟電商帶貨強綁定,标簽化已經非常嚴重了,視頻号并不是單一的電商帶貨平台,它其實是多元化、屬性标簽豐富的表達渠道 " ——基于微信生态内各種創新工具的助力,鏈接微信小程序、視頻号、公衆号、企業微信落地頁的廣告,進而爲廣告主提升獲客效益、加強與潛在消費者互動、提高銷售轉化率。
概言之:騰訊多虧微信生态給财報撐面子——視頻号拉廣告,小程序(月活躍賬戶數超 11 億)拉數實經濟,微信小遊戲拉高毛利率,這些業務增長均離不開微信 " 輸血 "。
甚至,當蟄伏的微信擺出進擊者姿态,廣告、電商 + 本地生活、短視頻 + 直播正由線到面推動微信商業化提速。
一方面,2022 年 12 月上線的信息流推廣,其商業模式已經較爲成熟,客戶接受度高,可在微信生态内以定價形式進行投放,包括小遊戲、落地頁、原生頁和小程序等,廣告總規模占比超過 80%。
另一方面,騰訊微信搜索月活達 8 億(微信公開課數據 ),日均頁面點擊量約 4 億次,推動微信從業務、商業流量兩方面入手提高搜索量、商業引流和流量轉化效率;具體到廣告推薦,微信将結合視頻号、搜一搜深入了解用戶喜好,以提高廣告投放針對性。
至此,微信商業化一躍成爲短期衡量騰訊增長的風向标:
于 C 端,微信提供豐富的社交、購物、支付等場景,是一個超高用戶市場、超高頻,同時又兼具社交關系鏈、統一賬号體系、閱讀習慣、支付習慣、購物習慣的成熟生态,堪稱智能手機時代的 " 水電煤 ";
于 B 端,微信爲企業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數字化工具,不僅打通了騰訊會議、企業微信場景,而且從朋友圈、推薦、話題标簽、搜一搜到看一看、公衆号、附近直播、微信群、聊天對話框實現私域流動,成功構建起多赢的商業生态系統。
等于說,在微信推動商業化進程中,視頻号變成了中樞和連接器,背靠成熟的微信生态和巨大流量池,順利将微信的服務場景依次貫通:一方面加快視頻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加速整個産品鏈條和生态的流轉。
誠如馬化騰說的那樣,微信最核心的價值是實現人與人的即時連接,"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逐漸擴展到人與物、人與服務,于是我們有了朋友圈,有了小程序,有了視頻号 ";其次,産品是騰訊發展的根本," 不管 ToC、ToB 還是 ToS,内核都是價值導向,産品爲先。"
# 我是虎嗅商業、消費與機動組副組長黃青春,關注文娛社交、遊戲影音等多個領域,行業人士交流加微信:724051399,新聞線索亦可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