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車聚君發了 11 月新勢力銷量。最後提出一個觀點:各品牌的銷量最終取決于它的智能化水平。
11 月問界銷量超過 1.8 萬,驟升至新勢力第三。其中 81% 銷量來自問界 M7。究其原因,你可以說它大降價了,但更便宜的同尺寸車多的是,爲何火的是 M7?華爲 ADS 2.0 的加持,讓它可實現城區的無圖領航。
那麽,華爲真正的大殺器是:問界 M9。
▲問界 M9 廣州車展實拍
時長約 2 分鍾,建議 WiFi 下觀看
如果說 M7 是把一套先進的靈魂注入了一個借來的身體,那 M9 是把華爲最精華的靈魂注入到了一個親手雕刻的身體。
問界 M9 三圍是 5230/1999/1800mm,軸距是 3110mm,是一款大型 SUV。單論尺寸,可以和寶馬 X7、奔馳 GLS 相提并論。如果論競争力,餘承東的原話是:"1000 萬元内最好的 SUV"。
我們先摁住廣告法,一起看下它好在哪裏?
▲圖片來源:問界
首先是設計。作爲問界的第三款車,M9 既沒有 M5 的借鑒痕迹,也沒有 M7 的鄉土氣息,整體原創度很高。車身寬大方正,型面簡潔,比例與邏輯性良好。平直肩線像一條 " 天際線 " 将車身一分爲二,形成雙色設計和懸浮車頂。
整體觀感是:圓潤渾厚,方而不割。
前臉設計語言叫 " 鲲鵬展翼 ",日行燈、大燈、智能交互燈和進氣風道融爲一體,像《逍遙遊》中鲲鵬展開了翅膀。簡潔有力,辨識度高。
前燈組被一條日行燈一分爲二。上半部分是大燈,負責照明和投射,照射距離更遠更安全;下半部分是數字交互燈,可自由編程,個性新穎。這種設計既不是分體式大燈,也不是整合式大燈,分而不離,比較新奇。
不點亮時,燈組像一對船槳;點亮時 " 陰陽割昏曉 "。
▎作爲車身域的一個重頭戲,這套 HUAWEI xPixel 智慧大燈,内含三個燈組,可變幻多種功能。
内側燈組可以投射歡迎語和定制畫面,甚至一部電影,燈光還能跟随音樂節奏律動,提升科技感與個性化。
實用功能是,前方有車時可以投出方格,提示車距。前方是窄路時,可以投射左右邊界并提示能否通過。如遇行人時,還能投出一個橫向人行道進行禮讓。
當汽車從「交通工具」向「生活夥伴」轉變時,最大特征是溝通力的增強。燈語本身沒太多附加值,但打開了汽車與外界主動溝通的一扇窗。通過個性表達、安全禮讓,又會增強車主社會形象,以及品牌美譽度。
▲華爲 S 形光毯(來源:閑不住的曉朋)
中間燈組是随動大燈,可以投射曲線光束!在拐彎時投射 C 型光束,在變換車道時投射 S 型光束,能更好照亮目标車道,對己車和旁車都有一個良好提醒。
其實沃爾沃等車企也有 AFS(Adaptive Front-lighting System)随動轉向大燈,也能實現彎曲照明;不同之處在于,傳統車企的 AFS 光柱隻能彎一次,而華爲的技術可以彎兩次,形成獨特的 S 形光毯。
外側燈組是智能遠光燈,探測到對向來車時,會自動避免照射車輛,但車輛周圍的空間仍然能被照亮,這個過程是在車輛移動中實現的。這類似于沃爾沃的 ADB(Adaptive Driving Beam)自适應遠光燈。除了替對向車輛考慮,華爲的這套智慧大燈還能避免照射行人的面部,光線會自動低于頸部。
▲圖片來源:問界 APP
下方燈組是 ISD(Interactive Signal Display)智慧交互燈,可自由編程,能起到更生動的交互作用。類似高合 HiPhi X 和 Y 的設計。
這種智慧燈光,得益于 260 萬像素的燈組以及華爲的精準算法。
這種智能時代的大燈新玩法,讓燃油車時代以奧迪爲代表的傳統燈廠,黯然失色。奧迪時代的燈廠比的是亮度,仿佛燃油車比 V8 發動機的馬力;華爲時代的燈廠比的是智能,好比現在的智能汽車比芯片算力。
▲圖片來源:車聚網
漸漸我們發現:真正的智能化,不是給汽車安上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而是從底盤到車身每一個域都實現智能化。隻有局部都實現了智能,整體才叫智能。
所以,汽車的智能化是基于每一個域的智能化。M9 的智能大燈隻是車身域智能化的一個牛刀小試。其它的智能化還有很多。
▎底盤域除了全鋁合金底盤、空懸和 CDC 等硬件外,還有四項智能科技:
iTRACK 技術通過毫米波雷達、攝像頭以毫秒級頻率感知前方 10 米左右的路況,如減速帶或冰面,然後通過 DATS 2.0 技術動态分配前後輪扭矩。同時," 天鈎技術 " 類似豪華車的魔毯功能,能實時監測車體和車輪的上下運動,結合路況提供最佳阻尼。xMotion 車身協同控制系統,則能平衡底盤與車身的作動,提供更穩定、更安靜的駕乘體驗。
整個這一套,構成了華爲「途靈底盤」的核心技術。
更驚人的是,M9 還配了後輪轉向技術。車子向一側轉彎時,後輪會向相反一側主動轉向,從而減少轉彎半徑。餘承東曾表示:M9 的轉彎半徑本來就小,如果開啓後輪轉向,它的轉彎半徑比 M7 還要小,開起來像一個迷你小車。" 這是一個很牛的技術。"
業内猜測 M9 的轉彎半徑大約在 5.2-5.3 米間。持有類似技術的小鵬 X9,轉彎半徑爲 5.4 米。無此技術的阿維塔 12,轉彎半徑爲 6.25 米。
▎動力域上,問界 M9 采用了華爲 DriveONE 智能電驅平台,号稱十合一,包含 SiC 高壓四驅模塊、全球量産車最高轉速 22,000 轉 / 分的驅動電機。
純電版前後雙電機的綜合峰值功率可達 390kW,而電耗隻有 17.4kWh/100km。增程版搭載 1.5T 增程器,型号 H15RT,最大功率 110kW;前後雙電機綜合峰值功率 365kW,百公裏油耗 6.9L/100km。兩個版本的最高時速均爲 200km/h。
▎智駕域上,問界 M9 搭載了華爲 ADS 2.0,由激光雷達主導的 GOD(General Obstacle Detection)功能可以更好識别異形障礙物,如行人、碎石、水馬、倒地的大樹等,識别範圍擴大至 99%。ADS 2.0 能實現無圖領航,功臣是 RCR(Road Cognition & Reasoning)道路識别與推理網絡。它利用華爲的盤古模型和昇騰算力,在八爪魚平台上進行 AI 模拟訓練,每天深度學習 1000 萬公裏。相當于繞中國國境線行駛 250 圈。
ADS 2.0 從 2023 年 4 月發布,到 9 月規模性商用,表現越來越成熟:長距離 NCA 領航輔助的每次接管裏程可達 200km,就是說從上海到杭州基本不用人工幹預就能跑下來。實事上,我們 6 月駕駛阿維塔 11 從上海往返南京,已經能全程無接管了。
更神奇的是,當時上海 80% 的城區道路也能無接管使用 NCA。
業内還有一個趨勢:艙駕融合。即智能駕艙和智能駕駛兩個系統,開始相融共用。比如極越 01 曾嘗試讓高通 8195 芯片提供一部分算力給智駕系統,特别是在後者失效時可以作一個 back-up。
現在,華爲在問界 M9 上首次實現了 AR-HUD 與智駕系統的深度融合。雖然官方尚未透露具體細節,但已經邁出了「艙駕融合」的重要一步。
因爲這預示着未來,各個域的智能功能開始打通,互相支持,互爲備份,由春秋戰國變成了秦統天下,綜合效率與效果應該更優。這樣呈現給駕乘人員的智能體驗,也更協調和強大。
▎至于座艙域,最大亮點仍是 HarmonyOS 4,基于盤古大模型訓練的小藝,有接近于 ChatGPT 的理解力,變成更有溫度的助手。
車内屏幕是三合一的大聯屏,可以感應伸縮,方便乘客手握屏幕玩遊戲。屏幕采用了 One Glass 技術,可以多屏聯動、無縫流轉,讓手機、手表、平闆、電腦、耳機等智能終端,形成一個智能矩陣,并實現手機地圖、音樂、視頻通話無縫流轉,也支持多人多設備的協同操作。
用戶可以把鴻蒙座艙當成一個超級智能終端。
XScene 光場屏,也是一大創新。它能在乘客面前形成一個 40 英寸的巨幕,成像距離長達 3 米遠,讓人類睫狀肌減少 96% 的調節工作,降低視疲勞,緩解暈車。同時,超視網膜級的分辨率,可以接近私人影院的效果。
音響是施羅德散射音響。在設計時讓星環散射體的内部槽深滿足二次餘數定理,這樣一來二次餘數擴散體的反射方向就會接近一個半圓,能夠做到聲能的平均擴散,同時還能防止回聲并完成駐波。
于是在問界 M9 車内,空間變幻出無限種可能:駕駛室、聽音室、遊戲室、休息室、會客廳、辦公室、一個移動的家。
" 現在的汽車,實際上是帶輪子的智能終端。" 餘承東這樣說。
這和車聚君之前的觀點一緻:汽車已經從交通工具變成了一個大型載人的智能可穿戴設備。既然是一個智能空間了,那麽其中每一個域的智能,應該融會貫通,形成一個真正的智能生境。
這是餘承東稱問界 M9 爲 " 科技車皇 " 的原因吧?
車聚小結
華爲不造車,但它已經成爲實質性的汽車大佬,結合了英特爾和博世的特點,甚至還多了自己的銷售渠道,以及獨立的汽車品牌:鴻蒙智行。
華爲有三種做車模式:供應商模式、深度參與的 HI 模式、技術主導的智選車模式,如今智選車模式升級成了「鴻蒙智行」,在廣州車展還擁有了獨立展台。
這時的華爲," 不造車 " 勝似造車了。它除了沒有工廠,什麽都有了。實際上,它也沒有忘記制造的事,問界 M9 是全球最大一體壓鑄鋁車身。由特斯拉 Model Y 開始的一體式壓鑄技術,終于從底盤變革到車身了。
而且在「鴻蒙智行」旗下,可以容納不同品牌的車型,如賽力斯的問界 M9、奇瑞的智界 S7,未來聽說還有江淮和北汽。一個全新的汽車帝國,展開了畫卷。
問界 M9 預售價 50 萬起,盲訂已超 3 萬台。
這可能隻是華爲在汽車帝國開始狂奔的一個初始驿站,它騎的馬叫作: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