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
作者 | 渣渣郡
本文首發于虎嗅年輕内容公衆号 " 那個 NG"(ID:huxiu4youth)。在這裏,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想必大家都知道抖音博主 @羊毛月最近因爲調侃就業問題,正在接受人民群衆的拷打。
缺乏對真實生活感知以及喪失同理心的話語與作派,雖然被大家批判得已經很全面了,但引發怒火視頻中有句話,我覺得很值得思考:
"00 後不都想整頓職場嗎?怎麽連職場都進不去呢?都想來卷我們。"
這句話裏的我們,代表着網紅的職業身份。
用不着擺數據,當如此腳不沾地的網紅,都感受到了年輕一代集體選擇帶來的壓力,那麽
這些職業選擇意向湧動的背後,自然暗藏着時代精神。
關于這一點,沒人比隔壁集體湧向炸雞行業的韓國年輕人更明白。
韓國炸雞店的老闆正變得越來越年輕。
韓國廣播公司(SBS)報道稱,2020 年炸雞店 20-30 歲創始人占比爲 32%,但到了 2023 年這一比例已經達到了 56%。專家認爲,這是因爲工作太難找了,所以年輕人不得不湧入炸雞行業。
這真不是專家拍腦門一想的結論,而是韓國當下的現實。
韓國有則頗具黑色幽默意味的民諺叫 " 기승전치킨 - 起承轉雞 "。
意思是甭管你教育程度有多高,學的專業有多熱門,最終的結局隻能在失業、過勞死、餓死和炸雞店老闆之間做選擇——一言蔽之,炸雞店現在是職場失意年輕人的避難所。
熱潮之下,韓國的一些經營學課程裏加入了以 " 經營炸雞店 " 爲主題的課程,甚至出了一堆以炸雞店經營奧義爲選題的工具書。
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一本名爲《從明天起,你就是一家雞肉餐館的老闆》的作品,一些愛玩梗的韓國人甚至拿自己的孩子抱着這本書的照片寫書評,調侃韓國的就業環境:
" 孩子,先給你提前準備上,反正不論你上什麽樣的大學,最終的歸宿都是炸雞店。"
不過韓國年輕人湧入炸雞店讨生計的說法,使得強調儒家價值、全民教育程度高的韓國人頗感不滿,多少是覺得有點面子受損,他們認爲炸雞店是梗、是 " 防患于未然 " 的戰略操作,而非走投無路的戰術辦法。
但根據 2023 年 12 月韓國中小企業聯合會發布的《小企業管理現狀和政策任務結果》來看,89% 的小企業主工作的原因都是爲了生計(就業困難、爲退休做準備)。作爲一個全國炸雞店數量比全球麥當勞門店都要多的國家,報告中指的小企業主有相當數量是炸雞行業從業者。
韓國政府和企業,也将炸雞店視爲解決韓國青年就業問題的藥方。
比如,2024 年 7 月的一篇報道就提到,韓國創世紀燒烤集團推出了一個價值約 200 億韓元(約 1 億人民币)名爲 " 青年微笑計劃 " 的扶持措施,他們通過挑戰賽的形式爲有潛力的年輕人發放資金,提供炸雞店支持,以期使他們通過這項事業實現經濟獨立。
從 1977 年韓國第一間炸雞連鎖店 Lims Chicken 在首爾的新世界百貨開業,到今天遍布全國的大街小巷:
炸雞店不僅是韓國接受現代生活方式的一個例證,更是韓國經濟狀況的重要體現。
炸雞店不但是年輕人的就業避難所,也是中年打工人最後的退路。
作家 @金敬哲就在其作品《我無限競争,無限痛苦的畸形社會》中寫到,韓國之所以有這麽多炸雞店,就是因爲 1990 年代末的亞洲金融風暴期間,許多被解雇的中年上班族都開起了炸雞店。
在韓國職場,如果到了一定歲數還沒有得到晉升,往往就會被視爲對公司貢獻度降低、性價比不高的人,進而遭到勸退。而勞動者考慮到退休金的問題,也會被迫選擇主動辭職,之後便隻能選擇炸雞店老闆或是停車場保安這樣的不穩定工作來保持收入。
因此,炸雞店成了韓國經濟專家評價經濟狀況的一個标準。
2020 年韓國國土研究所發布的《國土問題報告》中,就有一節通過觀察過去 20 年的炸雞店數據,分析出了金融危機與就業危機與炸雞店激增的關系:1990 年代末的亞洲金融風暴、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都讓大量無處可去的勞動力,加入到了炸雞行業。
2000-2019 年韓國炸雞店開業、歇業、失業人數趨勢對比
圖片來源:韓國人居環境研究院
不過,現在的狀況比此前更爲複雜。
根據最新數據,2021-2022 年韓國炸雞店總數下降 1307 家,但加盟店數量卻增加了近 3000 家,達到了 3 萬。這意味着個人經營的小規模雞店變得越來越難生存,必須加入加盟店才能應對這複雜的狀況。
加入連鎖炸雞店的多爲年輕人,有連鎖店聲稱他們 9 個月内錄得 200 家新店增長,超過 50% 的簽約店長都是 20、30 歲的年輕人,活像一出炸雞考編。
雖然聽起來,擁有一間炸雞店就像是韓國人面對殘酷世界的安全退路,但實際上它是另一個維度的華容道。
炸雞店啓動成本較低,平均創業成本爲 5725 萬韓元(約合人民币 29.7 萬)專業要求難度也不高,因此便成爲了遭遇職場挫折人士第一能想到的營生。
當人們集體湧入炸雞賽道,熟悉的内卷就又來了,在競争激烈且利潤很低的情況下,炸雞店行業就成了鱿魚遊戲——數據顯示,49% 的炸雞店會在 3 年内倒閉。
如今,随着炸雞店飽和,以它爲生的可能已經變得愈加渺茫,于是咖啡廳逐漸成爲了韓國人面對就業困境的新選擇,隻不過炸雞店的曆史經驗告訴我們,如果就業市場不在根本上改變,那麽無論是 " 起承轉雞 " 還是 " 起承轉咖 " 結局都大差不差。
在這樣進面臨中年勸退、退陷入炸雞内卷,且就業形勢艱難的狀況下,進退失據的勞動者做出了自己的反饋。
2024 年 8 月韓國統計廳經濟活動人口調查顯示:韓國年輕一代放棄就業的躺平人口也達到了曆史最高值 443000,占比青年總人口的 5.4%,其中超七成年輕人沒有工作意向。
這不是懶惰的結果,而是絕望的選擇。
當這個社會不再讓年輕人有上升的希望,迫使他們選擇躺平,經濟衰退隻是掩蓋背後經濟格差這個根本問題的借口。
炸雞店背後的痛苦就業問題,隻是韓國複雜問題的一個小小切片。
政商勾結與經濟奇迹共舞,先鋒青年文化與傳統職場尊卑共存,浪漫韓劇與男女對立共享輿論場,這些複雜的異象,便讓人想起了韓國社會學家 @張慶燮在《壓縮現代性下的韓國》一書中提到的根本問題:
當這個國家将其它國家現代化走過的幾百年壓縮到幾十年,這個内核仍然傳統的國家,終于進入了壓縮增長之後的問題爆發期。
宏觀描述的寥寥數字,掩蓋不了時代之下的絕大多數個體的痛苦。這意味着增長期曾許下的願景成爲漸行漸遠的绮夢,野心成爲遙遠的記憶。至此,人們終于明白所謂發展,從來沒有近路可抄,也沒有竅門可用。
面對潮起潮落,散布在朝鮮半島南端的炸雞店,便是最好的國家記憶載體。它們所記錄的東西,其實也并不複雜,就三個字:
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