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品牌在新能源領域或很快擺脫弱勢地位。
------------------------------- ●
撰文丨江楓
責編丨餘家進
設計丨 PinZwo
目前的新能源市場,中國品牌處于強勢地位,而海外品牌處于弱勢地位,這點從市場份額就能輕易看出。2023 年 6 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高達 69%,而合資品牌新能源車的零售份額隻有 4.8%(數據來自乘聯會)。面對強勢的中國品牌,海外品牌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求變,不過選的策略不大相同。
爲了獲取更多新能源市場份額,大衆決定與小鵬汽車聯手,打造兩款 B 級電動汽車,它們将搭載大衆車标,并将在中國市場銷售。不可否認,與有技術的中國品牌聯手,可以解決海外品牌新能源車 " 技不如人 " 的難題,但這就意味着往後要受制于人,而且合作車型的市場競争力仍有待商榷。
上汽通用新能源車單月交付首度破萬
也許是不想受制于人,又或者是出于對自身實力的自信,有些海外車企并不想依靠他人,而是選擇自力更生,比如通用汽車。上汽通用依靠自家的奧特能電動車平台闖蕩新能源市場,并且實現了不小的突破。待後續的新能源産品陸續上市,上汽通用的新能源銷量有望創造更多新紀錄。
上汽通用在 2023 年 8 月初對外宣布,其在 7 月交付新能源車 10017 輛,而這也是它首次實現新能源車月交付破萬。具體來看,别克純電家族在 7 月交付了 8692 輛,其中别克 E5 交付 3722 輛,别克 E4 交付 1762 輛。别克 E5 于 2023 年 4 月上市,截至 7 月已累計交付 8340 輛。
單就目前的新能源銷量來看,上汽通用在新能源領域依舊威脅不到長安、吉利、埃安等自主品牌的地位,但是它的增長勢頭很猛,一點都不可小觑。上汽通用新能源車在 7 月實現交付破萬,同比增長了 138%,環比增長 33.5%。如果這種增長得以長時間保持,那上汽通用未來的新能源銷量就相當可觀了,超越長安、吉利也不是不可能。
新能源銷量猛漲,上汽通用做對了啥?
上汽通用的新能源車順利實現交付破萬,應該與産品可靠且擁有不俗的續航達成率有關。官方透露,首批交付的别克 E5 标準續航版車型的全國用戶平均滿電預估續航爲 468km,綜合續航達成率達 85.9%。買車君曾試駕過上汽通用的新能源車雪佛蘭暢巡,發現它的續航達成率确實很不錯。
還有一點非常關鍵,那就是新能源車型的售價變得非常親民。别克 E4 是一款純電中大型 SUV,可它的起售價不足 19 萬元,與定位更低的雪佛蘭暢巡幾乎處于同一價位,可見别克 E4 的親民程度。從别克 E4、别克 E5 的定價可以看出,别克是鐵了心要在新能源市場立足的。
與中國品牌聯手好還是自研好?
爲了扭轉在新能源市場的弱勢地位,海外品牌有的選擇與中國品牌聯手,比如大衆決定攜手小鵬,共同開發新能源車型,而有的決定自研,相信自己的實力,比如通用。與中國品牌聯手的好處就是,不用在新能源領域投入太多,還更容易獲得中國消費者的認可,從而順利在新能源市場立足。不過,壞處就是技術受制于人,自身産品競争力受限,不容易超越中國品牌。
至于自研,它的好處就是擁有發展的主動權,并且能更好地控制造車成本,但不好的地方就是投入大,還可能無法獲得市場認可。大衆在與小鵬聯手之前,也是堅持自研的,可市場反饋不算好,比如車機系統這塊。大衆選擇小鵬,估計也是想看看,與中國品牌聯手到底是不是一步好棋。
其實,與中國品牌聯手也好,自研也罷,隻要造得出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新能源産品,就擁有了立足的可能。但我們都知道,産品好不代表能暢銷,要暢銷還得有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價格。上汽通用新能源車單月交付首度破萬,就是因爲它堅持自研,造出了好産品,并且給出了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價格,綜合下來才實現了銷量突破。
不可否認,中國品牌在目前的新能源市場中占據強勢地位,但不代表未來也是如此,因爲海外品牌正着手突圍,而且來勢洶洶,比如上汽通用,它就用大家熟悉的價格戰來獲取更多市場份額。當上汽通用擁有更多新能源産品,它的市場表現又是怎樣的呢?中國品牌必須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