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一件事,有些車看車頭或車尾會覺得很漂亮,但視角放大到整體時,總會覺得看起來 " 怪怪的 ",又說不上哪裏 " 怪 "。
這個問題,實際就出在了所謂的 " 高級感 " 上。" 高級感 " 是在設計層面更上層的存在,它會在極大程度上,提升汽車設計帶來的氣勢和氣場。
那麽問題來了,究竟什麽樣的外觀設計才叫有 " 高級感 " 呢?我這裏簡單列舉了幾點例子,大家可以一起參考,順便發表一下自己的感想。
看整車的側面比例
很多人評價一台車 " 好不好看 " 時,隻會看車頭和車尾,這就如同 " 看人隻看臉 " 一樣片面,而對比之下,車身側面就如同人的身材體态和精神面貌,這點倒是很少有人提到。
前懸的長度
前懸的長度可以影響一台車的姿态。比如傳統豪華品牌就慣用短前懸 + 長後懸的設計,由此把整車的視覺重心向後移,營造出優雅穩重的姿态。
短前懸不僅是爲了美感,也有油車機械布局的考慮。短前懸車型往往都采用縱置平台,發動機布置在前軸之上,這就可以平衡前後載荷平衡,提升操控穩定性。
前懸長度在一個車輪半徑内是最完美的,不過出于對安全等方面考慮,前懸也在不斷變長。比如寶馬 i5 的前懸長度,就要趕上很多橫置平台的買菜車了。
橫置平台把動力總成放到了前軸之前,所以前懸也必須做得很長,而長前懸 + 長後懸的設計就會把視覺重心向中間靠攏,給人一種跷跷闆不穩定的感覺。
長前懸 + 長後懸的典型代表,就是本田雅閣。除了看起來别扭,采用橫置布局的長前懸車型還存在前後軸載荷不平衡的現象,給到前軸非常大的壓力。
并非所有縱置車型的前懸都短,比如奧迪把前差集成到了變速箱裏,導緻動力總成必須整體前移。例如奧迪 A8L 對比奔馳 S 級時,差異就非常明顯。
另外,像小鵬 G3 這樣早期的電車,也在設計時采用了長前懸設計,搭配上 SUV 特有的短後懸,側面的觀感就更加古怪了。
L113 的長度
L113 就是前輪輪心到防火牆的長度。在過去,L113 主要是服務于大排量縱置發動機的。所以在油車時代,L113 越長,車子就越有 " 高級感 "。
當然,更長的 L113 也可以讓整車姿态更加優雅。比如橫置布局的沃爾沃 S90 就故意加長 L113,讓車頭和奔馳 E 級、寶馬 5 系一樣修長。
基于同樣考慮的還有賓利,例如飛馳。由于使用奧迪 MLB 平台,導緻老款飛馳的 L113 都非常短,側面看非常 " 奧迪 A8"。
而同時期脫離了大衆平台的慕尚,L113 的長度就更長,這也使得慕尚能夠在氣勢上比肩勞斯萊斯幻影。
除了沃爾沃,小鵬 P7 和 G9 也故意加長了 L113,這讓它們倆的顔值提升了不少,這兩台車也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電車。
雖然過長的 L113 會擠占一部分座艙的空間,但從某些程度上講,L113 也能在理論上給前排提供相對更深的腿部空間。
這一點在問界 M7 上就有所體現。由于前懸長、L113 短,問界 M7 也存在 " 跷跷闆 " 的特征,其防火牆位置也設計得更加緊湊,這就壓縮了前排乘客的腿部空間。
車輪高度占比
以車輪直徑爲标準,當車輪直徑與車身高度比例爲 1:2,也就是車身等于兩個車輪高度時,車子的視覺效果是最完美的。
比如老款捷豹 XJ8,低矮的車身僅搭配 18 英寸輪圈,也能帶來極佳的觀感。
在電車之中,小鵬 P7 通過定制的動力電池降低了車身高度,搭配 19 英寸輪圈,讓車輪與車身占比更加接近 1:2。
SUV 由于車身更高,所以車身高度會超過 2 個車輪。例如理想 L9,它的 21 英寸輪圈在 1448mm 的車身高度下,也帶來了不錯的視覺效果。
當然,理想 L9 使用了一個 " 小花招 ",就是輪眉。通過在輪拱處刻畫明顯的輪眉,可以加大 " 車輪 " 區域的視覺範圍,讓整個側面看起來更 " 精神 "。小鵬 G6 也同樣使用了這一技巧。
而對比之下,智己 LS6 的車輪占比就看起來很小,這不僅是爲了空間犧牲造型,其輪拱處也沒有輪眉修飾,導緻車身側面出現了大量 " 留白 ",讓本身就較高的車身側面顯得更厚了。
順帶一提,我按照個人口味對智己 LS6 進行了一番簡單的 PS,不僅加長了車頭與 L113,還加大了車輪,這樣的智己 LS6 GT Coupe 是不是看起來 " 高級 " 了很多?
車窗高度占比
和車輪占比一樣,車窗與車身高度的黃金占比也在 1:2 附近,高于這一占比會提升車内的視野和采光,但也會讓視覺重心變得更高。
典型的例子就是智己 LS7,同樣爲了保證座艙空間和視野上的開揚感,它的車窗高度占比就明顯更大,從正面和側面看都比較明顯。
看車身線條
要說車身最主要的線條,莫過于車頂弧線、窗線、腰線、裙線了。這些線條的走向和數量,可以對車子的性格和整體美感起到不小的影響。
比如窗線和腰線,有些車型爲了彰顯年輕運動的定位和活潑的性格,會對窗線和腰線做類似上升躍起的設計。
比如寶馬 X6 的側面就營造出了一種前低後高的俯沖姿态,另外由于是轎跑 SUV,沒有了 X5 那樣的大尾廂,也讓 X6 的視覺重心更向前傾斜。
而完全水平、甚至略微下沉的線條,則可以讓整車看起來更加沉穩大氣,比如蔚來 ES8 的側面線條就非常平直,很有行政級 SUV 的風範。
以上這幾台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力圖用最少的線條爲整車賦予更明晰的定義,我覺得這才是成功的設計。
而不成功的設計,自然就是胡亂堆砌線條的車型了。比如機甲龍給我的觀感就非常迷,很難說這到底算不算是對 " 機甲風 " 的成功演繹。
看整車性格
将之前所說的各個細節,和前臉、尾部組合到一起,就要決定出一台車的真正性格了,這點實際上就是大家覺得很多車看起來很怪異的直接來源了。
比如一台原本定位年輕、運動的車型,非但沒有緊湊的比例和簡潔幹練的線條,反而設計一套臃腫的車廂、迷你的輪拱和雜亂的線條,另外前臉、側面與尾部的風格差異太大、銜接太生硬,也會讓整台車發生混亂。
總結
近幾年國内品牌的設計能力,對比以前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不過從我之前提到的一些反面典型也能看出,在如何演繹 " 高級感 " 這方面,大家還是有些内力不足。
這其中少不了自滿和急躁。比如某些車企高薪聘請國外設計師,帶來了非常驚豔的作品;但等到設計師期滿離職後,接班的作品卻多是狗尾續貂,可見差距之大。
另外,我前面說了一大堆 " 高級感 ",其實都是基于油車的,電車的 " 高級感 " 應該是什麽,似乎還沒有共識,而目前多數電車的設計,也都在延續油車的習慣。
當然,我肯定是有答案的,就是奔馳 EQE 和 EQS,這兩台車的設計絕對算得上是劃時代的,但從銷量和網友留言來看,似乎大家又并不喜歡它們的設計。
對此,你又有什麽看法呢?你覺得一台車的 " 高級感 " 應該體現在什麽地方呢?歡迎留言給出自己的答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