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柳飄飄了嗎 ,作者柳飄飄
作者: 柳飄飄
來源:柳飄飄了嗎(ID:DSliupiaopiao)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井柏然實慘。
新劇《歸路》被路人貶得一無是處,就連作爲命運共同體的女主的粉絲們,也變着法子嫌棄他——
" 姐姐你接戲怎麽也不看看男主是誰?"
仿佛這劇的爛,都是井柏然一人的鍋。
要說井柏然實力賊行,我沒這底氣。但論資排輩,譚松韻橫豎得叫他一聲前輩。
還記得 16 年《微微一笑很傾城》,井柏然風頭正盛做男主,當時譚松韻還是内娛邊緣人一枚,隻能在片中給楊穎做配。
電影發布會的合照環節,她甚至默默往後縮到角落,在人群中毫無存在感。
娛樂圈的風雲詭谲很有意思。
不可否認的是,随着一個個初代流量小生塌房,屬于井柏然的時代已成過去。而如今新一代沒有見證過内娛選秀潮起的觀衆,對他也談不上有何情意結。
井柏然好像從未真正爆紅過,就漸漸星光黯淡了。
潮起潮落,本是常态。
但看他一路走來所背靠的頂級資源,這一切,似乎又很不合理。
扶不起來的井柏然,究竟是哪裏出了問題?
井柏然在新劇《歸路》的表現,看上去的确不像個工齡十六年的演員。
劇中,他飾演一名排爆特警,和女主在校園時期有過一段戀情。這部劇講的,是他們念念不忘彼此,最終破鏡重圓的故事。
即便劇情交待男主性格慢熱,長着一張冰塊臉,但内心相當熱忱。
井柏然的出場卻容易讓人覺得,男主并非慢熱,不過是硬凹酷 guy 的 B 王罷了。
與多年未見的女主重逢,照人設,男主即便面上強裝無謂,内心一定波濤暗湧。但井柏然給到觀衆的訊息,沒有情緒流動,隻有層次單一的冷感。
爲了貼合特警身份,他學硬漢兵哥哥講話,卻有種拿腔捏調的做作感,表演痕迹過于明顯。
角色在出場時沒立住,其實,是很趕客的緻命傷。
熟悉井柏然的人,可能還會失望于他演技倒退——
從《全城熱戀》《失孤》《捉妖記》到《後來的我們》《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他抓人眼球之處一直是表演自然,像你我身邊都有的鄰家男孩。
這對流量小生而言,已算是說得過去的評價。
在電影處女作《全城熱戀》裏(《李米的猜想》爲客串,不算),井柏然當時幾乎零經驗、隻懂跟指令做動作,但你在他身上卻看不見生硬。
他演個性樂天的窮小子,追女孩的招式特油膩,卻不讓人生厭,反而笨拙得可愛。
次年金像獎也對他給予肯定,提名他爲最佳新人。
出道十六年來,井柏然被獎項肯定的次數不算少。
15 年《失孤》,與影帝劉德華搭戲,他的表現也并不遜色。
或許是在拍戲過程中投射了自己的成長經曆,這出和親生父母重聚的戲,他沒有流淚煽情,演出了被拐的孩子對父母既思念又陌生的複雜心情。
這部《失孤》讓他提名金雞最佳男配,也真正意義上替他作證:
草根出身的選秀愛豆,也可以轉型做演員。
同年《捉妖記》,在題材、制作的加持下,他爆發了自己的商業号召力。
不單片子以 24.36 億的票房創紀錄(至今仍是最賺錢的國産奇幻 IP),井柏然也因逗趣搞怪的表演,提名百花最佳男主角,離影帝隻差一步。
井柏然在《捉妖記》演懷了妖怪的男媽媽
可惜,直到現在也差這一步。
就像他的星途一樣,似乎永遠離爆紅差一口氣。
在我看來,井柏然是那種典型的七分演員——
有點靈性和天賦,所以他在初試演戲時,即便隻懂像木偶娃娃一樣聽從導演差遣,也能憑老天的賞賜,交出合格線以上的答卷。
但這賞賜終究填不飽肚子,不足以支撐他成爲一名能挑大梁的優質演員。
這一點,井柏然是自知的。
他不止一次在采訪中自揭短闆,坦言拍戲對他來講很難,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想退圈另尋發展。
但與此同時,井柏然又是本分敬業的。
他個性裏沒有自怨自艾的成分,即便吃力也盡力去做,給到跟他合作的人安全感。
像早年拍《黃飛鴻之英雄有夢》,爲了一場窄巷裏的群鬥戲,他堅持拍 15 條,直到體力耗盡、身上的三層戲服被汗浸濕。
這場戲律動有節奏,是全片最精彩的片段
要不是他的堅持,後來江志強在《捉妖記》原定男主出事時,也不會找他來救場了。
論實力和流量,當時井柏然并非最佳人選。江志強看中的,是他靠譜有職業操守。
說白了,像他這樣的本分人,不會看活不好幹就敷衍擺爛、撂攤子走人。
這次《歸路》給我的感覺也是這樣。
奇怪的是,井柏然成了少數拍電影尚可,拍劇卻欠意思的人。
他自己也承認:轉戰拍劇就像再做新人,很多時候不知道該怎麽演,得向對手演員學習。
圖源 | 《非常道》
多看兩集《歸路》,也不難認出他的用心:
會爲角色設計側寫心境的小細節;會把戲藏在眼神裏,表露男主對女主不曾消逝的愛意。
做得好與不好暫且不論,起碼他費了功夫塑造角色。顯然,和那些走過場、當你瞎,德不配位的 208w 不該劃入一類。
憑這,我是不忍嘲諷他的。
井柏然并非優質演員,但絕對不糟。
他于内娛,如同一枚普普通通的好學生。做不了優等生,但勤勤懇懇。
可問題是,在内娛這流量爲王的大魚缸裏,甭管你什麽品種,隻要背靠的資源足夠強大,再不濟也能撲騰出水面,爆紅一瞬。
井柏然怎麽就始終差那一口氣呢?
井柏然打出道就在聚光燈下,他拿到手的資源,簡直令人豔羨。
在 07 年參加《加油!好男兒》奪冠前,井柏然隻是一名來自東北沈陽的窮小子。
他從小和爺爺奶奶一塊兒生活,參加比賽不爲别的,隻爲自力更生、賺錢養家。
在他奪冠後不久,便被華誼兄弟簽做旗下藝人,與季軍付辛博組合出道。
你看初代流量小生裏,不論是有練習生經曆的吳某凡;還是同爲《加油!好男兒》" 傾城四少 ",卻直到 11 年事業才漸有起色的李某峰,都有過一段不被注目的蟄伏期。
井柏然不是的。
組合首張 EP,由胡海泉操刀制作。主打歌《光榮》還上過央視,在中韓歌會有一席位置。
出道第二年,兩人就在公司出品的、曹保平導演的文藝片《李米的猜想》裏客串,事業重心開始向電影轉移。
井柏然曾說,自己做夢都想和周迅合作。他美夢成真的速度,快到甚至令自己來不及反應。
來到 10 年《全城熱戀》,和他搭戲的演員統統是一線大咖,什麽謝霆鋒、張學友、劉若英、吳彥祖、大 S...... 唯獨 BoBo 是沒經驗的青澀新人。
從這部片也能看出,雖然井柏然、付辛博同爲一體,華誼力捧的卻隻有井柏然而已。
片中,井柏然的戲份僅在前文所述的大咖之下,而付辛博,卻隻能客串井柏然飾演角色的兒子。
BoBo 在 2012 年 8 月解散,付辛博離開華誼
在 16 年井柏然與華誼期滿解約前,華誼對他青睐有加,給足了機會和資源。
短短幾年時間,他出過個人專輯(五月天阿信制作)、去過台灣發展。
10 年簽約台灣種子音樂,和郭書瑤上《康熙來了》宣傳兩人 EP《暖暖手》
電影方面,不論商業片、文藝片,還是喜劇、懸疑、純愛、武俠、奇幻、主旋律等各種題材,他都有涉獵。
多少演員拍戲多年都未必能和名導合作一次,井柏然卻先後在曹保平、潘源良、劉偉強的片裏擁有角色。
那些年裏,井柏然的人氣的确也步步攀高,15 年《捉妖記》更是讓無數路人都記住了他的名字。
照業内規律,當一個藝人在市場上獲得成功、有了流量附體,各個影視綜的邀約一定紛至沓來。藝人此時也該乘勝追擊,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井柏然卻在這緩了下來。
16 年對他來說,的确是很難前行的一年。
一來和華誼期滿解約,事業有段漂浮的空窗期;二來和倪妮戀情曝光,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他的粉絲粘性。
當年戀情也是蠻高調了
圖源|微博 @時尚芭莎
那年 9 月好友喬任梁離世,他由于沒有第一時間發微博悼念,招緻網暴,整個人的狀态也受到影響。
甚至因此退出微博,直到 2019 年才正式歸來營業。
在日新月異的娛樂圈," 緩 " 這個字,帶來的後果和消失無異。
且在他退出微博的三年間,正是内娛流量小生資源戰打得火熱之時。
此前一部《古劍奇譚》,捧紅了李某峰,和在港娛透明多年的陳偉霆。
那幾年,吳某凡也因在馮小剛的《老炮兒》裏有過短暫的演員高光時刻,正式進軍電影圈。上映的近 10 部作品,票房都輕松過億。
而整個 17 年,除了綜藝《花兒與少年》,井柏然沒有一部作品和觀衆見面。
加上他退出微博,直到 18 年《後來的我們》上映,路人才恍然發現:對哦,還有井柏然這号人。
可在這之後,即便井柏然已察覺到危機,也沒有提快步伐、追平落差。
相反,他主動拒絕了很多機會。
說實話想拍有很多可以拍
但我還是希望可以給自己建立一個
跟觀衆還有行業内的一種信任感
圖源 | 《非常道》
可以說,井柏然之所以差一口氣,是他個人選擇疏離的結果。
不是他紅不了,是他始終沒有當紅人的心理準備。
必須聲明,我沒有責怪井柏然性格的意思。
相反,他的性格很讨喜。
大概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在他身上找着自己笨拙掙紮的影子。
由于他出道時隻有 18 歲,回看過去這十六年,其實也是一個青年步入社會後,在自我與現實間鬥争的過程。
井柏然起初很不适應自己的藝人身份。
在 11 年的一次采訪裏,他坦言很長一段時間都在 " 退不退圈 " 這個問題上糾結。
被問喜歡唱歌還是拍戲,他的回答實在不見一個藝人該有的覺悟。
對于我來講
你要說喜歡的話 我可能都不喜歡
但這是我的工作
我都要讓自己去喜歡 去做好
這是我的路 我的兩條腿
粉絲都樂于從偶像那見證夢想與奇迹,但當時,井柏然不會主動去附和外界的期待。
所以他才會誠實自揭:
藝人身份對他而言,隻是解決溫飽的生存途徑。之所以沒有退圈,是因爲思來想去發現沒有更好的第二選擇。
他的銀幕角色和他本人還挺相似
圖源|《全球熱戀》
不想當藝人的井柏然,于是學着如何去當一名藝人。
這一點,和早年笨拙的高圓圓有幾分相似。
從外來看,他們身上都有些人淡如菊的氣質;但實際上,由于處在真實的自我與藝人身份的矛盾中找不到舒适自洽的位置,内心一直在瘋狂交戰,總想往後退。
走紅後頻頻想退圈的内娛明星,前有高圓圓,後有井柏然
圖源|《十三邀》
高圓圓的轉變發生在《倚天屠龍記》之後,從那時起,她開始擺脫被動狀态,試着自控事業的方向。
井柏然的轉變則是發生在 15 年《失孤》之後,過程中的挫敗,讓他經曆過一段深度自疑的低落期。
但也正是這段低落期,使得他在熬過來後,漸漸明晰了前行的路,知道怎麽應對自我與現實的矛盾。
譬如他不喜發微博,認爲這是藝人工作的一部分,說白了,隻是做戲。
于是他利用空閑時間練字,把自己的心境寫成文字,盡量真誠地和粉絲互動。
25 歲,對很多藝人來說,還隻是交付出自我、聽從公司安排的階段。
但那時的井柏然,堅持保留自己說 " 不 " 的自由。哪怕有些工作隻做一次就能賺大發了,但做起來寒碜、對演員身份沒有增益,他也就不做。
這個行業有太多賺錢的機會
那如果覺得自己還有空間
我就希望可以耐得住寂寞和誘惑
我還是比較愛惜自己的羽翼
圖源|《星月私房話》
不過來到兩年前的 31 歲,井柏然對藝人身份已自如許多,但也多了幾分妥協。
他一面說,使得自己得到最多成就感、從中意識到自己是個有生命力的演員的,是婁烨導演的《風中有朵雨做的雲》,是像這樣的文藝片。
一面,卻又爲了順應時代,轉戰拍劇。
沒有說電視劇低電影一等的意思,但從他 " 功能性 " 的用詞,就能體會到井柏然内心其實是有抗拒成分在。
它對我的功能性非常不一樣
這又不是一個巨星時代
所以我們也需要盡可能地更新自己
圖源 | 《非常道》
在他身上,始終存在着兩種矛盾心态。
一方面,他很在意自己有沒活出自我,那個真實的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被社會磨去了棱角。
被誇活出自我時,他真的發自内心的開心
圖源 | 《非常道》
另一方面,或許由于從小父母不在身邊,心智比同齡人早熟,他考慮事情又很實際,有時會主動把自我置後。
所以即便他不享受做一名藝人,也會爲了現實考量,維持這個身份。
這本無大礙。
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拿工作當理想,有時工作,的确隻是爲了生存。
且相比很多年輕藝人,他對事業有清晰的認知,總是盡自己所能做好分内事,這已很難得。
但井柏然的不享受,其實也很難真正讓觀衆享受。
一個好學生,隻會讓人誇贊他本分敬業。
唯有熱愛和燃燒,才能讓一個人卓越,成爲衆人矚目的焦點。
且很殘忍的是:
藝人若沒有對成功的饑渴和異于常人的野心,也很難真正闖出一片天。
不過話說回來,以上也隻是我作爲旁觀者的惋惜罷了。
對井柏然來說,遊離在娛樂圈内,與名利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或許剛剛好。
正如他所言," 這又不是一個巨星時代 ",不是每一個人都得做優等生。
隻要他能想通。
腳下的路,便是适合自己的最好的路。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