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賀泓源
編 輯丨張偉賢
圖 源丨圖蟲
新一輪快遞價格戰開啓。
2 月 15 日,中通開始實行新的全網價格政策,以達成全網份額上漲 2 個百分點目标。具體來看,主要通過增量部分降派費方式執行 ( 所有網點簽收增量部分扣 0.1 元 / 票,超過存量 30% 以上的部分不扣款 ) ,但是網點若完成業績, 派費不降還會獎勵 ( 所有網點達到業務目标 90% 以上的部分補貼 0.2 元 / 票,其中 0.1 元 / 票由總部補貼支付,0.1 元 / 票由派件加盟商承擔 ) 。暫定執行到 2023 年 8 月 31 日。
事實上,這一切早有端倪。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快遞行業 2 月份整體單票價格 9.26 元,同比下降 2.7%,環比下降 12.8%,與 2022 年 2 月同期相差 0.25 元 / 件。
行業 " 價格風向标 " 義烏地區 2 月快遞價格下降至 2.79 元 / 件 ( 下降約 0.43 元 / 件 ) ,環比下降 13.5%,同比下降 9.2%。
值得注意的是,在義烏地區,不同快遞服務商不同程度降低了終端報價,甚至出現低于 2021 年 9 月義烏郵管局所劃定最低價格,最終引得監管層介入。
而價格戰最終目的,則是淘汰對手。
圖 / 韻達官網
動蕩韻達
當下,市場局面爲,前端價格戰,末端降派費。
結果是,加盟體系動搖,這在韻達身上表現得尤爲明顯。今年初,幾十家倒閉的韻達網點到韻達總部控訴該公司随意罰款,導緻自己血本無歸。此外,韻達派費持續下滑,目前,其派費與極兔共同處于頭部公司下遊。
後果是直接的。
2023 年開年以來,多位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韻達快遞遲遲不更新物流信息,快遞到達站點不派送,短則省内 7 天遊,長則滞留一個月。此種狀況在全國輪番上演。
在末端,大量加盟商虧損," 抛售 " 網點。據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在西南地區,有韻達網點 2021 年售價還達到 180 萬元,到了今年,報價驟跌至 60 萬元。同時,部分網點以地闆價甩賣。
韻達财報顯示,該公司去年上半年的快遞網點爲 29844 個,較 2021 年年底減少 2430 個,加盟商半年減少了 45 家。
如此形勢下,韻達市場份額收縮。2022 年,該公司全年業務量約 176.09 億票,同比下滑 4.31%,市占率爲 15.92%,排名其後的圓通全年業務量爲 174.79 億票,市占率爲 15.81%。今年 1-2 月,韻達業務量同比下滑 11.6%,在市場份額上,被圓通越過。
客觀上,扣罰與降派費,是各家通行做法。何以韻達如此激烈?
背後或有着公司治理因素。多位加盟商表示,原副總裁賴世強離職後,總部政策變得越發 " 苛刻 "。賴世強 2005 年進入韻達,在韻達有近 17 年經驗,他主抓業務運營。
據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對于加盟商政策,韻達内部本身有着争議,賴世強出局就是結果之一。但更核心問題在于,誰主韻達。
目前,聶騰雲任韻達董事長,而他的妻子陳立英,擔任聯席董事長。如此格局在快遞行業獨一家。" 協助董事長聶騰雲開展日常經營管理及履行部分工作職能 ",在陳立英上任的公告中,如此表述。
而業務 " 波動 ",則體現在韻達強勢的市場部。有韻達資深加盟商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市場部以低價在市場收件,繞過加盟商渠道,使加盟商實質功能化,隻得靠 " 派費 " 過活。" 最有錢的收件渠道被總部占去了,加盟商還怎麽過?市場部本質就是最大的黃牛。" 他說。強勢市場部,再疊加下降派費、種種扣罰,最終影響韻達加盟體系穩定。
但也有另一種說法。有上市快遞公司高管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市場部成立之初,是爲了解決加盟商不收 " 小件 " 問題,是對加盟體系的補充。可他也不否認,總部與加盟商,都在搶奪通過收件産生的快遞費 " 分配權 "。
據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目前,韻達已經實質性取消市場部,對于該部分的市場份額,也做了限制。
" 加盟商自己運營也有問題,像扣罰,有加盟商直接繳納罰款了事,認爲 ‘不規範’成本更低。" 前述快遞公司高管稱。
矛盾加劇
回到行業來看,價格戰催化了韻達的動蕩,而這也是發起者目的之一。
當下,快遞業已進入存量時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 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爲 1.75 萬億元,同比僅增長 5.3%。不複 2020 年前 20% 以上增速。
快遞行業,是典型的規模效應市場,能夠通過單量增長來攤薄單票固定成本。據公告測算,2014-2021 年,中通日均單量複合增長 43.1%,對應單票剔派後快遞成本複合下降 6.1%;2013-2021 年,韻達日均單量複合增長 41.4%,對應單票剔派後快遞成本複合下降 14.3%;同期,圓通日均單量複合增長 37.6%,對應單票剔派後快遞成本複合下降 11.3%;申通日均單量複合增長 28.7%,對應單票剔派後快遞成本複合下降 4.3%。
且各家還在加大投入。
公告顯示,韻達運輸設備賬面資産由 2017 年末 7.46 億元提升至 2022 年 6 月末 15.85 億元;圓通運輸設備賬面資産由 2017 年末 1.17 億元提升至 2022 年 6 月末的 12.65 億元;申通運輸設備賬面資産由 2017 年末 5.25 億元提升至 2022 年 6 月末的 8.14 億元。
此外 ,中通快遞幹線車輛自有率自 2021 年末起已經達到 100%,圓通幹線車輛自有率由 2018 年末 23.5% 提升至 2022 年 6 月末 76.2%。
同時,中通自營轉運中心數量由 2017 年末 76 個上升至 2022 年中的 87 個;韻達自營轉運中心數量由 2017 年末 54 個上升至 2022 年中的 77 個;圓通自營轉運中心數量由 2017 年末 64 個上升至 2022 年中的 74 個。
從相關資産賬面價值看,韻達房屋及建築物、土地使用權賬面價值分别由 2017 年末 6.99 億元、7.49 億元提升至 2022 年 6 月末 50.69 億元、41.29 億元 ; 圓通房屋及建築物、土地使用權賬面價值分别由 2017 年末 20.75 億元、16.71 億元提升至 2022 年 6 月末 75.00 億元、40.50 億元 ; 申通房屋及建築物、土地使用權賬面價值分别由 2017 年末 5.42 億元、7.02 億元提升至 1022 年 6 月末 23.44 億元、14.43 億元。
此種境況意味着,存量市場下,各家新建設備都需要被填滿,隻能靠吞食其他公司份額。由是,戰況升級。
據中信建投測算,2023 年中通業務量市占率目标約 23.5%,若按行業增速 15% 謹慎估算,中通件量 2023 年預計約爲 300 億件,增速目标約爲 21.5%。若其前述擴張策略落地,雖然中通總部有補貼成本,但件量規模效應及管理預計能夠改善,基本能夠對沖對利潤影響,甚至還能額外産生 1.5 億元利潤貢獻。
此種狀況下,還未上市的極兔受沖擊最大。有極兔加盟商明顯感受到了總部的現金流壓力,該公司很大程度提高了押金成本,在業内少見。目前,極兔派費兌付正常。
" 極兔關鍵是,能否上市,這關系現金流可持續性。且其加盟體系有大量通達系加盟商在,随時可能反水,也沒有硬性資産。價格戰放大了資金壓力,不上市就難以活下去。" 有資深通達系加盟商如此評價。
另外,對于韻達,前景也并非一片灰暗。作爲上市公司,其擁有更多融資渠道,随時可以補貼加盟商,穩固網絡。業績預告顯示,2022 年,韻達歸母淨利潤在 13.08 億元— 15.03 億元間,同比下滑 11.44% –增長 1.75%。但多位加盟商亦表示,如果韻達體系繼續分裂,再恢複也難。
好消息是,各家都在改變。據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極兔上市穩步推進中,韻達也在做着調整。
總體而言,市場正變得更加殘酷,快遞巨頭生死戰隻會加劇。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肖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