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烏軍進攻庫爾斯克以來,已經是半年多時間了;目前烏軍控制 / 活動區從最大 1300 平方公裏,下降到了約 400 平方公裏。
在當下的烏軍控制區内,蘇賈鎮本體自不必說,此外還有 30 來個定居點在烏軍控制下。
烏軍在整個庫爾斯克戰區集中了超過 20 個旅的建制,以及一部分特種作戰團,這麽多的部隊不可能都鑽在那 400 平方公裏的控制區内。

這些部隊其實是以蘇梅州一側的林區爲基地,定期向庫州占領區輪換派送部隊,而車隊進入核心區隻有一條主補給線—— R-200 公路。
我們知道任何部隊都不可能在缺乏兵員、裝備、彈藥、補給的情況下堅持太久,這條補給線如果還在的話,那麽将主要精力聚焦于在烏軍的外圍一個個收複定居點,那就是在打添油消耗戰術,有些仗是沒必要打的。
要知道,與吃飽喝足的對手作戰,跟缺吃少穿的對手作戰相比,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俄軍并非完全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庫爾斯克作戰的整體理念就是從兩翼壓縮回去。

烏軍控制區 / 活動區最大時

目前的烏軍控制區
烏軍在庫爾斯克占領區最盛的時候,推進正面寬達 60 公裏,這時候從邊境線多點都可以進入到戰區,補給線不必非得依靠 R-200 公路。
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俄軍幾乎把西半塊整個吃掉,在東南邊也有很大進展,甚至逼近了蘇賈鎮本體。
随着兩翼俄軍的進展,就使得烏軍的庫州占領區被壓迫成了三面被圍的狹長地帶,尤其在缺口處最近的俄軍隻差 10 餘公裏就可合攏。
之前咱們的讀者曾問到過,就這麽點距離應該不難火力封鎖掉吧?
其實俄軍的地面炮火不可謂不猛,現在又大量使用無人機,此外空天軍在本土作戰的積極性也不能說低下。
按照咱們的慣性思維,會覺得火力封鎖應該不成問題。

但近年來全球爆發的幾場戰事說明,在面對高度組織能力、戰鬥意志比較強的對手時,單純的炮擊、轟炸并不能起到物理封鎖的效果。
大家(包括筆者自己)多年來,實際上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美軍在 1990 年代至 2000 年代虐菜戰争的影響,認爲空軍炸、炮兵轟完之後,基本就能解決問題了;但實際上無論空襲還是炮轟,都無法将敵人徹底消滅掉。
如果是戰鬥意志和組織度都差的部隊,頂不住這種級别的空襲,基本就做鳥獸散了,步兵上手就是虐菜局,打出的戰損比往往也比較逆天。
不過俄烏戰争、加沙戰争的實踐表明,現在仍然有炸不垮的部隊,當遇到了這種對手,必須要上地面步兵,而且必須要步兵打過去徹底清理、占領後,才算拿下。
像以軍現在地面部隊的戰力極低,其空炮火力和地面爆破把加沙炸了幾遍,但哪怕是在重重包圍下的拜特哈農,以軍都沒把當地的抵抗武裝消滅掉。彈丸之地中的一小角尚且如此,至少烏軍目前的庫州占領區可比整個加沙還大呢!

因此缺口最小就 10 餘公裏的庫爾斯克戰區,俄軍縱然可以大量毀傷來往的烏軍車輛,但在步兵進一步合攏前,烏軍仍然可以冒着損失進行輪換,無非是損失率大些、輪換規模小些而已。畢竟從蘇梅林區到蘇賈鎮的距離不遠,猛沖過去活下來的幾率還是有的。
所以俄軍想要進一步擊敗庫州的烏軍占領區,這個口子還得縮小,而且當然不必受到邊境線的限制。
實際上最近的俄軍一部分部隊,已經在這麽幹了。
比如北翼的俄軍第 106 空降師和第 83 空突旅,在占領了斯維爾德利科沃村後,又繼續進攻占領了列别焦夫卡村,進一步向烏軍的主補給線壓迫;而且這邊的俄軍還跨過了邊境,控制了蘇梅州境内的諾文克、茹拉夫卡
而南翼的俄軍 810 海步旅,現在也控制了庫裏洛夫卡,從南邊繼續加力。

這樣的話,庫爾斯克戰區就形成了一個經典的烏克蘭戰場三面包圍的态勢;俄軍如果能在兩翼進一步前推再壓縮幾公裏,那麽庫州戰區基本就大勢已定了。
現在從兩個方向的 " 縮口 " 作戰當然是十分艱巨的,因爲烏軍肯定不想被卡脖子,但是與其在全線都啃骨頭,倒不如集中資源在這裏啃。
而且一邊啃,一邊要集結更大的技術力量,去對付烏軍來往的載具。

現在可以肯定的是俄軍将高級别的無人機打擊分隊調到了庫州戰區,另外還從其他戰區抽調了無人機分隊過來,這使得庫州烏軍的載具折損進一步加大,而如此損耗是難以長期承受的。
這樣的仗打上一段時間,别看現在烏軍還控制着蘇賈鎮以下 30 多個定居點,但裏面的守軍可是很難繃得住的。
所以接下來我們關注庫州戰事的話,重點可以放到這兩翼方面,至于正面作戰說實話這些地方給予一定壓力即可,沒必要非得強攻硬打;至于說烏軍收縮回去了,那屬于不要白不要,另當别論。
有部隊真想過強攻硬打的瘾,那你真不如加強到兩翼去打蘇梅州,這樣既有利于收複失地,也還能多撈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