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通社評論 營收、交付創新高,毛利率繼續超越特斯拉,刷新最佳盈利成績……
搶在蔚來和小鵬之前,理想率先發布了 2023 年第二季度财報,成績非常亮眼,但是目前限制它的是産能,後續還将面臨智能駕駛的落地、純電産品的驗證等問題。
上半年盈利追平過去三年虧損
理想汽車第二季度實現營收 286.5 億元,同比增長 228.1%,淨利潤 23.1 億元,毛利率達到 21.8%,超過了特斯拉的 18.2%。理想也成爲繼比亞迪、特斯拉之後,第三家連續保持季度盈利的新能源車企。
二季度不但是理想史上盈利最高的一個季度,同時也是連續實現盈利的第三個季度。
加上一季度 9.3 億元的淨利潤,理想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已經達到 32.4 億元,追平了過去三年虧損之和。過去三年,其淨虧損分别爲 1.5 億元、3.2 億元和 20.3 億元。
營收和利潤增長的背後,主要是銷量的提升。理想第二季度交付量 86,533 輛,同比增長 201.6%。今年上半年,其累計交付量已經超過 2022 年的總和。
二季度,理想 L7 蟬聯 30 萬元以上中大型 SUV 銷量冠軍 ,其中 L7 Air 版于 4 月正式開啓交付。同時,理想汽車在中國 20 萬元以上新能源品牌銷量保持前三,市占率從一季度的約 11% 提升至二季度的約 14%。下半年,理想 L9 Pro 版将在 8 月開啓交付,将進一步提升理想汽車的銷量。
得益于交付量穩定增長和高效的運營能力,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理想的現金儲備已經達 737.7 億元。
從經營業績來看,理想無疑是新勢力中财務狀況最爲健康的,也是最爲賺錢的尖子生,可直接媲美特斯拉。同時,理想整體走勢依舊保持高位穩定增長,将沖擊 2023 年營收破千億的目标。
産能瓶頸掣肘,股價下行
雖然理想二季度交出高速增長的答卷,但是二級市場給出的反饋讓人有些意外。财報發布後的第二天,理想汽車(02015.HK)港股大幅跳空低開,并在開盤後繼續下跌至日内最低 161.3 港元 / 股,跌幅一度超過 10%。截至 8 月 11 日港股收盤,理想汽車港股股價雖有小幅回升,但仍未回到公布 Q2 财報之前的水平。
有分析指出,股價下行一方面是因爲新能源闆塊整體正處于回調期,另一方面是由于其第三季度指引低于預期。
理想預期三季度車輛交付量将達到 10.0-10.3 萬輛,同比增長 277.0%-288.3%;收入總額預計爲 323.3-333.0 億元,同比增長 246.0%-256.4%。理想有信心超出年初内部制定的全年交付目标的 10%~20%、突破千億人民币的全年營收目标。
理想的保守,源于産能問題。李想在業績電話會上強調,目前給出的銷量指引是三季度産能的極限。此前他在個人微博上也多次提及,理想第三季度正在面臨産能問題,并明确指出 " 本季度産能是唯一瓶頸,目前無解 "。
産能瓶頸主要受到供應鏈的産能影響,這主要是因爲需求相比年初制定的目标有所提升。理想年初原定交付目标爲 36 萬輛,但考慮到疫情後經濟形勢、公司内部組織變革等因素,目标下調至 30 萬;然而上半年實際的表現顯著增長,完成了近 14 萬輛銷量,按照目前的發展勢頭,下半年完成 22 萬輛的任務并不難。與此同時,理想還表示,第四季度産能提升後,有信心實現 4 萬輛的月交付目标。
另外,價格更低的理想 L6 即将在 2024 年上市。對于這款産品,李想信心十足," 理想 L6 會成爲理想 L 系列裏面單月銷量最高的車型,它一定是同價位家庭用戶首選的産品 "。
盡管如此,投資人的擔憂也不無道理。一方面,相比理想 L7、L8、L9,L6 走量使命更強,單車利潤更低。這意味着 L6 推出之後,理想或許無法繼續保持 20% 以上的毛利率。
另一方面,李想說有信心在 2024 年提前挑戰 BBA 在中國區的銷量,但根據保監會數據,今年上半年而言,寶馬在華累計銷量達 38.5 萬輛,奔馳達到 38.2 萬輛,奧迪爲 32.1 萬輛。理想要在明年超越 BBA,仍有不小的難度。
首先要做的就是繼續擴産品矩陣。今年 6 月,理想正式官宣首款純電超級旗艦車型—— MEGA,這意味着其正式開啓 " 純電 + 增程 " 雙技術路線發展。負責生産 MEGA 的北京順義工廠将在年内投産,主年産能達到 10 萬輛,明年向用戶交付。據李想介紹,明年還将發布四款車(不含 MEGA),包含一款增程 SUV,三款純電車型。
理想當下取得的成績主要得益于增程産品帶來的紅利,畢竟增程汽車所在的是一個相對小衆的市場。如今,理想汽車着手進攻純電市場,而該市場增長速度處于緩慢階段,競争更爲激烈。理想要想從中分一杯羹,壓力還是很大的。
平安證券認爲,理想汽車尚未在純電領域證明自己,如果純電車型銷量不佳,将影響其估值水平;另外純電車型上市後,理想汽車各項投入可能大幅增加,毛利率等各項指标也可能下滑。
雖無近憂,但有遠慮
從目前來看,理想是新勢力中的銷量斷層式位列榜首,但是其智能駕駛技術卻沒有太大優勢。今年 7 月,理想城市 NOA 才在北京和上海開放了早鳥用戶的體驗。作爲對比,小鵬目前已經在廣州、上海、深圳、北京等城市陸續開放城市 NGP 功能;華爲高階智能駕駛系統也已實現深圳、上海、廣州落地。
而且,小鵬更早在智能駕駛布局,其智能輔助駕駛有高速 NGP、城市 NGP、XNGP 三種;雖然對标理想 NOA 的 XNGP 尚未開始測試,但就從現階段實施情況來看,在高精地圖輔助下,小鵬 NGP 的成熟度好過理想 NOA,測試結果更讓用戶接受。
一直以來,理想汽車的研發投入相對較少,盡管第二季度達到 24.3 億元,同比增長 58.4%,但占其營收的 8.4%。作爲對比,今年一季度,蔚來汽車的研發支出爲 30.8 億元,占其營收的 28.8%;小鵬汽車研發開支不及理想,僅爲 13.0 億元,卻是其營收的 32.26%。
理想汽車 CFO 李鐵表示:" 未來将投入更多的研發資金,無論是在自動駕駛還是在其他層面。全年總水平維持在 100 億人民币左右。" 今年上半年,理想的研發投入已達到 42.8 億元。也就是說,下半年其資金投入基本持平。
目前來看,新勢力研發投入主要集中在智能駕駛和智能空間兩大版塊,理想也不例外。
理想總裁兼總工程師馬東輝表示,最大的優勢的擁有國内最大的智能駕駛車隊,擁有國内最多的訓練裏程數據,進而可以實現算法的不斷叠代;同時在感知和規控算法方面也是有優勢的。此外他還提到,至于智能駕駛的大模型落地,有信心在明年把城市和高速全部打通,全程開放。
另外,Mind GPT 已啓動内部測試,未來幾個月内詳細智能空間進展。Mind GPT 的研發結構上分爲數據、大模型訓練算法、評估和安全、應用交付 4 個部分。目前,第一個版本采用了 160 億個參數,可更好地貼合用戶場景。公司内部測試之後,其将會通過 OTA 釋放給少量早鳥用戶。
東吳證券認爲,理想的智能駕駛落地低于預期。交銀國際認爲,下半年市場競争激烈影響理想汽車的利潤率。
第二季度财報發布後,李想個人微博公開了 2022 年底定下的 2023 年最重要的任務。2023 年已過半,這五項任務中,市場占有率有了提升,矩陣組織完成了升級,其他三項還在推進中。其中産品目标放在了第一條,BEV 的産品價值領先。
BEV( Bird ’ s Eye View)感知系統,是指将多個攝像頭或雷達得到的視覺信息轉換至鳥瞰視角,然後進行相關感知任務。放在第一條,NOA 的落地對于理想的重要度顯而易見。
" 雙能 " 戰略下,理想汽車在 " 智能 " 和 " 電能 " 全面發力,理想汽車能否将增長勢頭一以貫之持續下去,就看下半年的成果了。
(圖 / 文 網通社 王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