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戰史堂 ,作者戰史堂
各位讀者大家好,我是戰史堂堂主,立志要做一個嚴謹又有趣的公衆号。盡量保證内容真實幹貨,配圖準确,還讓文章讀起來不枯燥。
1941 年 12 月 7 号,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争爆發。與此同時,日軍陸軍開始進攻馬來半島,駐紮在此的英軍岌岌可危。
12 月 9 号,英國皇家空軍第 62 中隊奉命出擊,一架的 " 布倫海姆 " 轟炸機在沒有掩護的情況下,勇敢地單機出擊日軍陣地。
面對成群結隊的日機攔截,這架轟炸機能否完成任務呢?機組成員的最終命運又是怎樣呢?

▲在戰争初期一架 " 布倫海姆 " 轟炸機單機突襲日軍陣地,被一群日機圍攻,結局究竟如何呢?
首先介紹一下今天故事主人公亞瑟 · 斯卡夫,他于 1913 年出生在英國,1936 年加入皇家空軍,次年被分配到了第 62 中隊,該中隊裝備的是 " 布倫海姆 " 轟炸機。
1939 年的戰争氛圍已經很濃郁了,第 62 中隊被派往新加坡以防日軍的入侵,駐紮在馬來亞與泰國交界處的亞羅士打。
在此期間斯卡夫榮升中隊長,他還于 1941 年 4 月迎娶妻子倫恩。倫恩是皇家陸軍護士,也在亞羅士打的醫院工作。

▲本文的主人公——第 62 中隊中隊長斯卡夫,也是 " 布倫海姆 " 轟炸機的機長。
1941 年 12 月 8 号淩晨,日本陸軍在泰國宋卡地區登陸,準備奪取馬來半島和新加坡。
這天大約 30 架日軍轟炸機空襲了亞羅士打,第 62 中隊被迫南撤到不遠處的北海基地。
被打得措手不及的英軍開始穩住陣腳組織反擊。12 月 9 号下午,第 62 中隊準備攻擊日軍在宋卡的登陸點和機場。
當 " 布倫海姆 " 轟炸機剛剛在跑道上列隊完畢,準備起飛時,日軍轟炸機再次趕到展開空襲。

▲ 1941 年 2 月的新加坡,轉移到亞羅士打機場前的第 62 中隊的 " 布倫海姆 " 轟炸機,天空飛過的是美制 F2A" 水牛 " 戰鬥機
排在最前面的是中隊長斯卡夫,他趕緊一把推滿油門,發動機迸發了最大動力,驅動着螺旋槳全速旋轉,飛機開始滑跑起來。
與此同時日軍的炸彈也如雨點般落下,機場跑道頓時四處爆炸,火光和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
落在後面的 " 布倫海姆 " 轟炸機要麽被炸彈命中爆炸,要麽陷入彈坑損毀,隻有斯卡夫的座機擦着落下的炸彈順利升空。
他起飛後并不敢爬高,擔心被日軍護航戰鬥機盯上。斯卡夫駕機趁着轟炸混亂,立即轉向北朝着目标方向飛去。
他同時環顧四周,希望找到其他僥幸起飛的隊友,但很遺憾天空中隻有他這一架轟炸機。

▲第 62 中隊的 " 布倫海姆 " 轟炸機。
斯卡夫曾短暫猶豫過是否還要堅持任務,中隊剛剛遭到轟炸,單機出擊沒有掩護,獨闖虎穴風險實在太大。
在這種背景下取消任務也情有可原,但斯卡夫内心的責任感驅使他必須毅然向前!
這架 " 布倫海姆 " 轟炸機低空飛了大約 50 公裏,進入了泰國境内——這裏是日軍的活動範圍。
很快,幾架日本陸軍的 Ki-27 戰鬥機發現了這架孤單的轟炸機,随即從高處繞後,展開了俯沖攻擊。
斯卡夫駕機俯沖到樹梢高度,然後左右轉向規避,同時自衛機槍手西裏爾 · 裏奇猛烈還擊,給日軍的攻擊加點難度。
不過日軍 Ki-27 兩挺 7.7mm 機槍跟轟炸機上的兩挺 7.7mm 自衛機槍堪稱卧龍鳳雛,雖然子彈命中 " 砰砰 " 響,但都是小水槍互相潑灑,沒能取得戰果。
這對于 " 布倫海姆 " 還說是賺的,因爲一架孤零零的轟炸機沒有被擊落就是勝利。

▲日本陸軍的 Ki-27 戰鬥機,曾在諾門坎沖突中與蘇聯飛機交手。

▲這次任務的大概飛行路線,最下面的框是英軍北海基地,最上面是日軍目标,中間是之前的駐地亞羅士打。
當 " 布倫海姆 " 接近目标——日軍在宋卡的機場時,越來越多的 Ki-27 加入了攻擊。
斯卡夫憑借着出色的飛行技巧和風騷走位,頑強地堅持到了日軍機場上空。
恰巧的是,宋卡機場的日軍飛機也正在起飛,後來的飛行報告寫着 " 敵機就像出租車一樣排列整齊 "。
進入轟炸航線後,斯卡夫盡量保證轟炸機對準機場跑道平直飛行。
雖然此時無法規避炮火,但是身後的日機擔心被己方防空炮火誤擊,并沒有發動攻擊。
" 布倫海姆 " 的投彈手帕迪 · 考爾德不負重托,将炸彈準确地投在機場跑道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日軍也嘗一嘗被炸的滋味。

▲正在挂彈的 " 布倫海姆 " 轟炸機,最多可挂載一噸炸彈。
然而接下來的返航并不輕松,數架 Ki-27 向 " 布倫海姆 " 撲來,一個接一個地射擊,就像打空靶訓練一樣。
斯卡夫照樣使出低空飛行 + 左右轉向規避,東南亞的叢林幾乎充滿了擋風玻璃,仿佛下一秒就要墜地,這幾乎是在玩命。
他盤算的是:如果日本飛行員持續跟在後面射擊,那敵人也必須冒着一不小心就墜地的風險。
面對兇狠的敵人,你必須比他更兇狠,才有一線生機!
這些日軍飛行員不敢跟斯卡夫賭命,于是隻能從高處掠襲,一輪攻擊隻有一次開火機會,攻擊效率有所降低。

▲ " 布倫海姆 " 單機迎戰日機的畫作,當天斯卡夫機組面對的是日軍的 Ki-27 戰鬥機。
就這樣雙方僵持了一段時間,可能是彈藥不足,Ki-27 返航了。此時 " 布倫海姆 " 也渾身都是彈孔,好在沒有傷到要害。
機組 3 人都松了一口氣,斯卡夫稍稍爬升了點高度,朝着機場方向返航。
然而在雲層中一直隐藏着兩架 Ki-27,他們一直默默跟着,沒有參與攻擊。
趁着英軍機組成員放松警惕的時刻,兩架 Ki-27 立即從雲層中殺出,從左側接近 " 布倫海姆 " 并開火。
子彈命中了轟炸機的駕駛艙,打傷了斯卡夫的脖子、背部和腹部。劇烈的疼痛感讓斯卡夫幾乎失去知覺,頓時機頭朝下往雨林墜去。
一旁的投彈手考爾德趕緊大聲呼喊斯卡夫,并搖晃着他的身體。

▲日軍的 Ki-27 戰鬥機,裝備兩挺小機槍的火力的确不太夠。
在最後一刻,斯卡夫恢複了知覺,并用全力拉回操縱盤,飛機擦着樹梢爬了起來。
日機又發動了一次攻擊,但仍沒擊落這架傷痕累累的轟炸機。
此時已經飛出了泰國邊界,前面是英軍的勢力範圍。
由于不清楚英軍的實力,日機并不敢貿然進入,于是掉頭返航了。
視線再回到 " 布倫海姆 ",斯卡夫受重傷流血過多,意識開始模糊。
投彈手考爾德不會駕駛飛機,隻能一邊緊急處理斯卡夫的傷口,一邊不停地跟他說話。


▲ " 布倫海姆 " 的座艙示意圖,機組成員 3 人,有通道連接着機鼻和駕駛艙。
斯卡夫模糊地意識到必須盡快迫降,此時不遠處出現了一座城鎮,那正是第 62 中隊的老駐地——亞羅士打。
這地方機組成員們可太熟悉了,斯卡夫全力打起精神,選了一塊平地進行迫降。
在接地前幾秒,他用盡力氣下達了最後的指令說:" 做好沖撞準備!" 緊接着就昏迷了過去。
飛機滑行了一段就停了下來,幸存的機槍手裏奇和考爾德立即把斯卡夫送去了最近的醫院。

▲一架迫降的 " 布倫海姆 " 轟炸機示意圖。
斯卡夫的妻子倫恩是皇家陸軍護士,也在亞羅士打的醫院工作。
她此時懷着孕,立即趕到丈夫身邊,甚至不顧孕體堅持爲他輸血。
盡管所有人都盡了最大的努力,可斯卡夫還是由于傷勢過重,沒能挺過手術,倒在了妻子的懷裏,壯烈犧牲。
由于戰争初期的混亂,斯卡夫的事迹被淹沒在了大敗退中,直到戰後才廣爲人知。
1946 年 6 月,英國政府爲了表彰斯卡夫孤軍深入敵營轟炸的勇氣,以及挽救兩名隊友的出色表現,追授他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機槍手裏奇(1943 年陣亡)和投彈手考爾德也獲得了相應的表彰。

▲斯卡夫的墓碑,他被追授了維多利亞十字勳章,這是英國最高榮譽勳章。
後來有學者指出,當時的軍醫院已經南撤,所以妻子倫恩在最後時刻陪着丈夫斯卡夫這段可能是虛構。
不過這些已經不重要了,給英雄點綴一些文學浪漫更能告慰英雄本人,也永遠激勵着後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