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1 月 12 日電 ( 闫淑鑫 ) 近日," 年輕人報複性擠爆 3.5 分餐廳 " 等相關話題引發熱議。不少網友稱,自己頻頻在高評分餐廳 " 踩雷 ",反倒是那些低評分餐廳,時不時給人帶來驚喜。
更有人總結," 開店時間短、評分高的,要警惕;評分過低的也要警惕。" 在這種背景下,"3.5 分餐廳 " 火了。
"3.5 分餐廳 " 的爆火,一方面反映了當前年輕群體消費行爲的個性化,不随波逐流;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識破了部分餐廳刷分的套路,冰冷的高分已不是他們唯一的選擇标準。
事實上,"3.5 分餐廳 " 能被更多年輕消費者看到,很大程度上靠的不是評分,也不是年輕人的報複性沖動,而是多年來積累的口碑。
那些 "3.5 分餐廳 ",多是開在居民家門口或胡同裏的一些不起眼的小店,它們可能已經默默開了很多年,部分可能是能完美代表本地特色小吃的 " 寶藏小店 "。然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3.5 分甚至更低的評分,讓這類小店在本地生活服務平台上毫無存在感。
這類小店的評分之所以低,一方面是因爲熟悉它們、經常來吃的附近居民,不會專門跑到平台上打分;另一方面,小店的經營者也不會費盡心思地管理自己店鋪的評分。
不可回避,這些 "3.5 分餐廳 " 存在這樣那樣的硬傷,比如環境差、沒服務,這或許是 3.5 分的真實原因,但在這些店裏,大概率好評是真實的,差評也是真實的。
" 酒香也怕巷子深 "。接下來一段時間,對很多 "3.5 分餐廳 " 來說,恐怕要經受一波流量和顧客的 " 襲擊 "。面對這 " 潑天的富貴 ",老館子也要主動出擊,加強與年輕消費者的互動。當然,在 " 讨好 " 年輕人的同時,更要守住好口碑,練好内功、做好服務,萬不能在流量中迷失自我,自砸招牌。
(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闫淑鑫:[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經緯 APP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李中元
作者:付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