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商業消費組
作者|黃青春
題圖|視覺中國
" 不小心将它(微信公衆平台)做成了文章内容載體,使得其缺失呈現短内容的方式。" 這是張小龍于 2020 年微信公開課上反思出的 " 遺憾 "。
彼時,張小龍之于 " 短内容 " 的渴望溢于言表:" 公衆平台原始想法是取代短信成爲一種基于連接品牌和訂戶的群發工具,且有效地避免垃圾短信;群發的内容并不是重點,應該是各種各樣的内容形式都可以,如文字、圖片、視頻等。"
兩年後,微信爲補齊這一 " 短闆 " 邁出實質性的一步——上周四( 2 月 16 日)," 微信派 " 以 " 圖片 + 短文字 " 的形式正式亮相。虎嗅體驗發現,全新公衆号排版圖片置于上方、增加 3:4 圖片橫滑功能,标題、文字置于圖片下方;尤其版面強化互動模塊後與小紅書 " 筆記 " 如出一轍,被網友戲稱爲微信 " 小綠書 "、" 小微書 "。
" 微信派 " 全新排版方式,強化互動模塊後酷似小紅書 " 筆記 "
據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 圖片消息 " 功能是微信公衆平台在内容落地頁的例行優化,初衷是爲創作者提供多樣化内容生産土壤、爲用戶提供多樣化内容消費形态; 2022 年 8 月微信已着手對公衆号 " 圖片消息 " 進行升級測試。
" 互聯網上半場是各做各的,下半場不就是你做我的,我做你的,然後等到發現适合自己的,再形成新的平衡。" 誠如微博 CEO 王高飛所言,圖文形式的 " 筆記 " 創作與互動門檻更低、更适合 UGC 生産,不失爲微信面對短視頻攻勢迂回的一種手段,即通過鼓勵更豐富的創作形式來吸引更多差異化用戶。
微信硬上 " 小紅書 "?
原本,微信通過朋友圈、小程序、公衆号、搜一搜、視頻号等組件持續強化流量聯動勢能,是一個兼具社交關系鏈、統一賬号體系、閱讀習慣、支付心智的成熟生态,堪稱移動互聯網時代 " 水電媒 " 一般的國民級應用。
但随着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增長曲線越發陡峭,一方面對網民注意力及時間的擠占明顯;另一方面對社交入侵也越發明顯,如粉絲群、好友聊天、視頻評論皆是交互場景,新的社交網絡正圍繞短視頻内容格式建立起來,并創造一種新的流行方式完成對移動互聯網流量的掠奪。
圖源 | 視覺中國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早年曾說過," 每一個身處互聯網行業的人都會有一種巨大的危機感——這裏産品和用戶需求變化之快,對研發技術能力的依賴之深,都是史無前例的。這裏沒有僥幸、沒有永遠的第一,甚至都沒有對錯,隻要用戶沒興趣了你就會被淘汰掉,這是互聯網行業的殘酷。"
眼下,電商賽道有兩個充滿想象力的商業模型:
一個是抖音、快手扶搖直上的直播電商:在馬雲淡出公衆視野的這些日子裏,張一鳴把雲梯搭上了天貓的城牆——抖音乘着淘寶刮起的 " 直播風 " 2022 年做出 1.5 萬億 GMV,正加速重構電商勢力版圖。
另一個則是以小紅書爲代表的 " 種草 " 模式正成爲新風口:字節(可頌)、阿裏(逛逛)、騰訊(企鵝惠買)、美團(珍箱)、拼多多(拼小圈)皆有産品試水,一些 Z 世代甚至将小紅書當做百度、知乎的平替,如今微信終于躬身入局,在互聯網大廠圍獵小紅書的浪潮中 " 雖遲但到 "。
" 淘寶、京東倚仗成熟的供應鏈、物流網絡在傳統電商版圖上不斷擴大優勢,但拼多多僅憑借微信流量硬生生撕開一條口子,形成‘三足鼎立’的新格局,這顯然給了騰訊巨大信心——在微信流量生态再造第二個‘拼多多’并非沒有可能,視頻号正承載集團這份野望。" 互聯網分析師高峰向虎嗅分析,騰訊任何時候不會放棄去切電商,畢竟電商是廣告、遊戲之外騰訊仍然孱弱卻前景廣闊的萬億賽道。
視頻号作爲微信戰略級産品,志在構建 " 短視頻 + 電商 + 直播 " 的微信生态閉環。更爲難得的是,視頻号順利打通原本零散的公衆号、朋友圈、小程序、小商店、直播等産品組件,有機會在移動互聯網下半場掀起一場基于微信的 " 創業潮 "。
虎嗅與多位短視頻、電商從業者溝通發現,雖然視頻号起步晚于抖音、快手,但其商業化一直 " 不甘人後 " ——先是 2020 年,不滿一歲的視頻号火速上線直播功能、開通購物車;接着視頻号接入第三方分銷系統,第三方商品能夠在直播間購物車上架;2020 年 12 月,視頻号推流、連麥、打賞三大件補齊;2021 年 1 月,張小龍親自與視頻号主播連麥,替視頻号打 Call ;2022 年 7 月視頻号小店正式上線,打造電商閉環的野心不言自明。
接近微信内部人士告訴虎嗅,2021 年初微信視頻号低調推店播模式,第一波 " 吃螃蟹 " 的是小程序商家,數量接近一萬家。彼時,視頻号官方重點扶持的品類爲服飾家居、食品生鮮、美妝購物,平台會根據不同商家類型給予不同程度的流量扶持,試水商家從賬号搭建、流量運營、數據增長到流量變現各憑本事。
隻不過,視頻号直播帶貨以轉化率及 GMV 爲導向,視頻号的公域流量不足則無法打通私域。後期微信團隊不斷提升其優先級,先後打通公衆号、企業微信形成流量聯動,才使得更多商家躬身入局、甚至是冷啓動視頻号直播。某美妝品牌市場負責人向虎嗅表示," 團隊複盤市面上比較成功的冷啓動視頻号直播,品牌都非常重視前期目标拆解、人員分配、IP 曝光打造以及用戶增長,存在強大私域流量用戶沉澱及經營能力。"
久謙中台專家紀要顯示,2022 年微信視頻号商家數量有望突破 100 萬家;其中,25 萬爲新增商家,大品牌 GMV 占比爲 10%,中腰部品牌 GMV 占比 20%,小品牌占比 70%。
對此,接近視頻号團隊的人士告訴虎嗅," 視頻号的輕運營策略,弱化了公衆對其電商加載測試、電商組件完善、垂類内容扶持等動作的關注 ";連快手宣布重新接入淘寶、京東等三方外鏈,視頻号團隊都再次讨論了三方鏈接商品權重對電商生态的影響," 這些議題優先級似乎高過頭部達人引入、用戶運營。"
微信不容小觑的 " 護城河 " 還在于:即便 2021 下半年監管要求互聯網企業生态開放,但微信對外鏈隻進行低程度的開放,外鏈在微信生态中的流通力度非常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與騰訊有直接投資關系的拼多多、京東雖在微信沒有管控豁免權,但拼多多鏈接可以在微信直接分享,用戶點開會提示詢問是否跳轉拼多多;反觀淘寶,其轉發微信會多兩步鏈接複制操作,用戶需手動複制再跳轉微信粘貼,即以鏈接方式進行嵌入,在技術層面轉義爲微信體系可以理解的鏈接。
" 除支付場景外,微信均不支持直接跳轉三方應用;站在微信的立場不爲會以打擊競争對手進行管控,管控目的是爲了最大程度優化用戶體驗及保障内容安全。" 一位産品風控專家向虎嗅解釋,現階段微信針對外鏈分享在數據安全層面存在兩種管控方式:
a、微信會依據分享時 App 的 ID、域名等數據,在指定時間内轉發次數達到阈值時進行管控;
b、微信會針對違反管理規範的 H5 鏈接做出處罰,如紅包誘導關注、轉發抽獎等都有可能被限制傳播。
此外,抖音、快手在狂飙過程中不斷壘高直播電商門檻,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更多創作者、品牌試水視頻号。" 抖音電商的快速叠代和激烈内卷持續給創作者、商家增壓,生生将視頻号逼成了品牌的一個增量場景。" 某三方機構分析師對虎嗅表示。
尤其 2021 ~ 2022 年期間,抖音電商加載率增加導緻用戶體驗下降,很大一部分用戶刷短視頻訴求被視頻号消化,部分創作者也因此開始向視頻号遷徙——這背後,視頻号則基于人>貨、場的先天優勢,深挖社交關系鏈的交易需求,以 " 人 " 爲中心構建新交易場景。
一位 MCN 機構合夥人向虎嗅表示,在視頻号各個垂類尚未完成 " 跑馬圈地 " 階段充滿紅利 " 入口 ",尤其對工廠、白牌商家而言性價比更高,甚至将視頻号視爲抖音、快手之後第三個直播帶貨戰場。" 視頻号代表着新的流量遷徙路徑,在私域流量吃香的當下,商家無疑會挖空心思沉澱更多私域流量以促成更多成交或賺取廣告收入。"
" 小紅書 " 何以成爲風口?
" 面對公衆号點開率持續下滑的趨勢,叠代‘筆記’内容形式,本質還是爲了搶占用戶更多碎片時間,降低公衆号媒體屬性,試圖培養用戶‘種草’心智,以更靈活的圖文形式承接電商。" 一位資深運營向虎嗅表示。
事實上,小紅書憑借 " 内容 + 社交 " 驅動,在 KOL + KOC 雙驅背書下購買轉化遠高于行業均值,買家複購率也高于行業均值,形成了獨特的消費場域;且雙列還能豐富用戶接觸内容時的行爲評價顆粒度,進而爲品牌提供更豐富的用戶标簽、投放場景。
尤其,當消費供給過剩時,針對生活中具體問題小紅書像一本實時更新的 " 生活手冊 ",用戶反選 UGC 的消費決策價值天然進化成壁壘——這種根植于社區、抗周期性較強的模式 " 饞哭了 " 微信,不僅是其流量池轉化的方向,還能與熟人社交鏈形成協同效應。
接近抖音人士向虎嗅表示,抖音電商團隊就曾認爲可以借鑒小紅書的種草及内容營銷兩大優勢:
一方面,抖音将技術重點放在引流與用戶人群增長能 Landing 到産品上,在曆史 UG ( user growth ) 中持續豐富用戶畫像,重構用戶的潛在消費訴求;
另一方面,抖音積極推動小紅書内部達人及電商服務商(簡稱 DP )的有效引入,進而推動小紅書 DP 資源反哺其電商生态。
虎嗅了解到,小紅書的 OKR 分爲數據與戰略任務兩條 " 主幹 ",每個業務線關注的 OKR 存在差異,以各自目标爲導向——小紅書内容部爲社區部之下的二級部門,包括各個内容垂類的運營等;内容生态與審核等業務部門,與内容部平行;商業化增長部門實質上爲增長部門,圍繞商業化所帶動的增長進行工作,整體用戶推送體系、SEM 以及 SEO 等業務在該部門下,其核心爲整個 APP 的數據工作,負責留存、新增、DAU、MAU、用戶畫像以及冷啓動。
事實上,小紅書流量主要來自兩大塊,一個是小紅書的發現頁,千人千面的推薦信息流,這部分流量占平台整體流量的近 60%,還有一部分通過搜索入口的流量占比大約 40%。
久謙中台專家紀要顯示, 2022 年小紅書美妝個護、時尚、母嬰、美食類目商業化發展勢頭最好,其中美妝個護占比爲 30% ~ 40% ,時尚、母嬰、美食各占 10% ~ 20%;疫情期間,生活記錄類目漲幅最大,爲 10% ~ 20%,運動健身類也有明顯漲幅,但漲幅小于 5%(虎嗅第一時間就此數據向小紅書官方求證,得到回應:" 此數據失實,不方便給詳細數據 ")。
虎嗅獲悉,品牌在小紅書上實現交易的鏈路分兩類:
一種是根據商家産品與預算做 KOL 矩陣推薦,KOL 針對産品賣點宣傳(蒲公英合作均有品牌露出),用戶種草後去淘寶搜索;執行層面,品牌方在蒲公英平台采買與品牌匹配的達人,達人根據品牌方需求推文,品牌方再通過信息流投放、" 加熱 " 種草筆記。
另一種是品牌方借助小紅書種草提升知名度,品牌在推廣中挂鏈接,可直接跳轉至小紅書商城購買。例如雅詩蘭黛、膜法世家、紅色小象等品牌,達人筆記左下角有品牌标簽,用戶點擊品牌名時會跳轉到其小紅書官方賬号,這是小紅書站内交易的鏈路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小紅書上的新消費品牌更注重 " CPC + 搜索 " 的廣告,而 SME 客戶較爲看重實際轉化率。
複盤來看,小紅書自 2015 年試水電商,第一階段是國内保稅倉模式,但 GMV 規模有限;2016 年聯手搭建第三方生态,陸續邀請淘寶商家入駐、削弱自營電商投入;2021 年 7 月推動直播帶貨,并于一個月後提出 " 号店一體 " 運營模式(包括品牌商家号、個人品牌商家号、個人号); 2021 年 8 月切淘寶外鏈,縮短内容和交易的距離。
圖源 | 知乎
小紅書社區電商的邏輯在于:一方面,通過好内容吸引流量,再将吸引來的流量轉化爲品牌曝光進行售賣;另一方面,吸引用戶關注,再通過店播或群聊工具形式協助商家做私域運營。
不過,2022 年小紅書架構中電商由一級部門降爲二級部門,社區電商内部提出 " 蛋糕模式 " ——最底下一層是基建(打通社區與電商),店播是中間蛋糕部分,KOL 則是蛋糕上面的蠟燭。
虎嗅獲悉,調整後品牌方考核小紅書站内投放效果主要關注兩個維度的數據:
一個是互動數據。包括三種成本:CPC - 單次點擊成本、CPM- 曝光成本(品牌投放曝光 1 萬次需要的廣告費成本)、CPE- 互動成本(達人根據品牌方需求發布一篇内容獲得的點贊、評論、收藏、轉發數據);
另一個是天貓、淘寶的進店 UV。值得注意的是,小紅書與淘聯(淘寶聯盟)合作推出 " 小紅星 " 項目,操作邏輯爲品牌到淘寶聯盟發布招募計劃,之後代理商或達人去淘寶聯盟認領品牌方發布的需求。
此外,早期小紅書試圖邀請一些 KA 商家承擔業績,具體運營思路爲:平台傾斜資源幫助品牌開店并打包銷售推動投放資源,小紅書定位更偏品宣的角色;但小紅書對 KA 商家的吸引力遠不如天貓、地位也相對弱勢,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仍是淘系、京東的引流工具。
對此,接近小紅書的人士向虎嗅表示,小紅書商業化能力其實被低估,其積累起來的大量 UGC 内容很難一蹴而就,抖音、淘寶乃至微信要想建設這樣的社區先要契合自身内容基因," 小紅書 UGC 内容沉澱和用戶忠誠度非常高,其他巨頭就算 PGC 先行短期構建出‘種草’氛圍,但用戶的種草心智、使用習慣很難完成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