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鲸财經記者 張靜倫
在動辄幾十元、奶茶價格飙升的茶飲市場," 低價 "" 下沉市場 " 是蜜雪冰城制勝的秘訣,成功吸引了大批消費者的青睐,并被網友親切地稱爲 " 雪王 "。
9 月 25 日,網傳蜜雪冰城在全國門店執行了新一輪的調價,部分飲品漲價 1 到 1.5 元。咖啡椰椰原來 6.5 元,現在 8 元;雪頂咖啡和拿鐵原來 6 元,現在 7 元;美式咖啡原來 4 元,現在 5 元;蜜桃四季春原來 6 元,現在 7 元。蜜雪冰城方面向藍鲸财經确認了個别産品漲價的情況。
無獨有偶," 辣條一哥 " 衛龍也因漲價問題備受争議。
據市界觀察梳理衛龍食品的财報發現,較 2019 年,衛龍調味面制品、以魔芋爽與風味海帶爲主的蔬菜制品、豆制品與其他産品三大闆塊每千克平均單價分别上漲了 45%、24% 和 84%,其中,豆制品及其他産品闆塊漲幅最大,接近翻倍。
此外," 一斤鴨脖 70 元 " 等食品價格居高不下的話題也引發熱議。爲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藍鲸财經記者表示,漲價是多方面因素導緻的,當然,近期原材料、包裝、運輸等成本的上漲,是推動企業漲價的重要因素之一。
原料成本上漲
據内部文件《關于秋冬季産品及價目表調整的說明》顯示,蜜雪冰城始終秉承 " 讓全球每個人享受高質平價的美味 " 的企業使命,爲更好地服務廣大加盟商和消費者,現對秋冬季産品及價目表的調整内容進行以下說明:新增 3 款産品,升級 6 款産品,限時回歸 3 款産品,隐藏 4 款産品,下架 2 款産品。其中升級的 4 款産品進行了提價,漲價 1 到 1.5 元,漲價幅度從 17% 到 25% 不等。
藍鲸财經在蜜雪冰城小程序上發現,蜜桃四季春以及咖啡系列産品均漲價 1 元,并且以上 4 種飲品在小程序上均标注 " 升級版 "。針對飲品漲價問題,記者詢問多家蜜雪冰城門店,工作人員回應稱,因物料有所變化,價格有所上調。具體價格調整,視門店使用新物料情況。
據了解,蜜雪冰城此次漲價因爲成本原因,使用的産品和含量不同。所謂版本升級,該門店店員解釋,蜜桃四季春的桃子果肉從罐頭改爲冷凍果醬,雪頂咖啡則增加了咖啡含量。
餐寶典創始人汪洪棟在接受南都灣财社采訪時表示,蜜雪冰城此次調價對經營可能影響不大。一是漲價幅度不高,不算特别大的調整,二是在這個價格區間,即使漲價,蜜雪冰城依然沒有對手,性價比優勢還在。
蜜雪冰城一直以物美價廉而受到市場歡迎。根據蜜雪冰城此前提交的招股書,蜜雪冰城的産品均價爲 6-8 元,益禾堂和甜啦啦的産品均價與蜜雪冰城相近但要更貴一些,甜啦啦的産品均價爲 9 元,益禾堂的産品均價爲 10 元,書亦燒仙草、古茗、茶百道、滬上阿姨的産品均價則在 13 元以上。
在盈利模式上,蜜雪冰城主要通過向加盟商銷售食材、包裝材料、設備設施和營運物資等産品,并提供加盟管理服務來盈利。從營收和淨利潤來看,蜜雪冰城近幾年實現了不錯的增速。招股書顯示,蜜雪冰城 2019 年、2020 年、2021 年營業收入分别爲 25.66 億元、46.80 億元和 103.51 億元,2020 年、2021 年較上年同期分别增長 82.38%、121.18%。公司淨利潤的增長也較爲可觀。2019 年、2020 年、2021 年的淨利潤分别爲 4.42 億元、6.30 億元和 19.12 億元,2020 年、2021 年較上年同期分别增長 42.53%、203.49%。
然而,根據招股書的數據顯示,蜜雪冰城的毛利率呈逐年下滑的趨勢。從 2019 年至 2021 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爲 35.95%、34.08% 和 31.73%。2022 年前三個月,公司的毛利率爲 30.89%。與其他品牌相比,茶百道最近遞交給港交所的上市申請顯示其毛利率略高,2020 年至 2022 年,茶百道的毛利率分别爲 36.70%、35.70% 和 34.4%。
如果說蜜雪冰城當下學生的 " 心頭好 ",那衛龍辣條則是 95、00 一代的童年回憶。
衛龍創辦至今二十餘載,憑借奇妙的味道和 5 毛錢一袋的低廉價格俘獲了不少人的芳心。可随着衛龍産品價格的提高,這種固有印象在發生改變。以衛龍精裝大面筋辣條爲例,超市零售價普遍在 5 元左右,淨含量爲 106 克。
而推出的新品價格,更是不便宜,9 月 7 日,衛龍推出一款名爲霸道熊貓的産品,相比于大面筋等口味更偏辣。在其線上官方旗艦店,即便是其給出的最劃算的組合裝,36 小包(576 克)的價格也高達 31.9 元,每 500 克的價格高達 27.7 元。
對于價格上漲,衛龍在半年報中表示,是因爲調整了産品結構,淘汰了部分低價格的産品。
業内人士透露,小麥粉是辣條主要材料,而近期面粉價格的上漲,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衛龍的生産成本。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藍鲸财經記者表示,蜜雪冰城、衛龍等食品品牌漲價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原材料成本的上漲是其中之一,這導緻了一些食品企業爲了保持利潤空間而進行漲價。另一方面,這些企業也面臨着包裝、運輸等成本的上漲,這些因素也推動了企業進行漲價。
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2023 年的上半年,很多上市公司或頭部企業都遭遇到同一個問題——增收不增利。這個跟成本的增加、原料端的增加、營銷端的增加、管理端的增加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其實漲價并不是一個壞事。如果企業不漲價的話,它爲了生存,肯定會降低原料的等級,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不利的,對于整個行業來說也是不健康的,這是必然的一個規律。
市場競争加劇
當然,不少企業漲價不排除是受到了競争壓力加劇導緻。由于市場新進入者增多,企業競争壓力增加,銷量承壓,爲了維持業績持續增長,必須通過漲價來确保營收和利潤的增加。
一些業内人士認爲,諸如衛龍的漲價或許也受到了競争壓力的影響。據市界觀察報道,近幾年,伴随衛龍不斷漲價的,是其三個闆塊産品的銷售數量的大幅減少,而且銷量下降越多,漲價幅度越大。豆制品與其他産品闆塊從 2019 年起銷量就在逐年下降,因此這幾年漲價幅度最多。
興業證券的數據顯示,2021 年衛龍在辣味休閑食品的整體市場市占率達到了 6.2%,超過了第 2~5 名企業的市場份額之和,顯然是絕對的行業龍頭。而目前,三隻松鼠、良品鋪子、鹽津鋪子等休閑食品行業的頭部品牌都将辣條列入了自己的産品矩陣中。随着消費者口味的不斷變化,衛龍雖然是 " 辣條第一股 ",但其還不具備絕對的領先優勢,行業的龍頭地位并不穩固。
在這一形勢下,衛龍采取了漲價措施。目前看,整體提價對衛龍的淨利潤還是有推動作用的。2023 年上半年衛龍淨利潤從上年同期虧損 2.61 億變爲盈利 4.47 億元,同比暴漲 271.4%。
" 當然漲價來推高業績這一做法長期來看可能會對銷量增長帶來沖擊,因此企業需要把握好漲價的幅度,避免價格過快上漲導緻銷量大幅下滑,進而傷害到業績的增長。" 業内人士提醒。
江瀚表示,一些品牌可能也會因爲競争壓力而進行漲價。在食品行業,漲價是一種普遍的做法,企業可以通過漲價來應對成本壓力,同時也能夠提高産品售價和利潤。但是,如果企業沒有合理的成本控制和産品創新等方面的措施來應對成本壓力,漲價可能會對品牌形象和市場競争力産生負面影響。
近期确實有很多食品漲價,這可能是由于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未來是否會形成新一輪漲價潮還需要觀察市場的變化和企業的情況。
除了漲價這一選擇,食品企業還可以采取其他措施來應對一系列的問題。例如,企業可以通過優化供應鏈、降低成本等方式來提高效率和質量,同時也可以通過産品創新和營銷策略的調整來提高市場競争力。此外,企業也可以考慮采取差異化策略,針對不同消費群體提供不同規格、品質和價格的産品,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