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3 · 15" 的臨近,汽車質量安全問題再次成爲消費者關注的焦點。但如果說 "3 · 15" 是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重要時刻,那汽車召回則是全年保障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機制。相比 "3 · 15" 曝光的個别案例,召回制度覆蓋範圍更廣、影響更大,是行業質量管控的 " 晴雨表 ",也是消費者安全的 " 警示燈 "。

2024 年,我國汽車累計産銷量分别達到 3128.2 萬輛和 3143.6 萬輛,繼續保持在 3000 萬輛以上規模,其中,新能源汽車年産銷量更是首次突破 1000 萬輛,銷量占比超過 40%。然而,随着産銷量的不斷提升,汽車召回的規模也呈現出快速增長趨勢。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召回公告統計,2024 年,共有 183 家汽車生産企業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共計召回 1123.7 萬輛汽車,同比增長 67.1%,時隔五年再次突破千萬輛大關,其中新能源車更是呈現出顯著增長趨勢。
誰是 2024 年的 " 召回王者 "?哪些領域是車企召回的 " 重災區 "?不召回就是不是就代表産品質量過硬?一篇文章爲你解答清楚。
特斯拉成 2024 年 " 召回王者 "

根據 58 汽車統計的召回數據顯示,2024 年國内召回量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别爲:特斯拉、寶馬、奔馳、本田以及神龍,尤其是特斯拉、寶馬和奔馳,全年召回量均超百萬,分别爲 339.43 萬輛、246.33 萬輛以及 137.72 萬輛,這些車企召回的主要原因涵蓋了軟件故障、生産制造、零部件缺陷等問題。

從月度分布來看,2024 年 1 月、8 月、9 月的召回量均超過百萬輛,其中,8 月的車企召回數量最多,總計召回 305.72 萬輛,這主要是由于特斯拉和寶馬在本月的召回量雙雙突破百萬輛,其中,特斯拉 Model S、Model X、Model 3、Model Y 車型因前備箱闩鎖總成系統存患及飾闆表面底塗劑不足的原因,共計召回 168.44 萬輛;寶馬 1 系、2 系、3 系、4 系、5 系、6 系、X1、X3、X4、X5、X6 車型因用戶自行改裝方向盤,導緻車輛駕駛員正面安全氣囊展開時,氣體發生器可能發生炸裂的原因,共計召回 135.79 萬輛。

從召回次數來看,2024 年召回次數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别是:奔馳、寶馬、斯泰蘭蒂斯、保時捷、大衆,其中,奔馳的召回次數爲 29 次,位居第一,其次爲寶馬,全年總計召回 16 次。
從企業類型來看,2024 年發起召回(乘用車)的企業共有 31 家,其中,合資企業占到了約四分之三,共計 23 家,自主品牌相對較少,共計 8 家,分别爲長安、比亞迪、廣汽傳祺、東風風神、北汽藍谷、奇瑞、領克、江淮。
這裏需要提到的一點是,除特斯拉外,合資品牌召回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制造工藝、零部件缺陷等領域,而自主品牌的召回則主要集中在軟件問題及電池電機等領域,這也體現出自主品牌在電動智能汽車領域的快速發展。
四類問題需要重點關注
召回事件之所以頻發,是因爲其不僅關系到消費者的生命财産安全,也反映了汽車企業在生産、質量控制等方面的水平,那麽,2024 年車企召回原因主要集中在哪些維度,用戶需要重點關注哪幾類問題?
1、軟件方面
在電動智能化浪潮下,軟件在汽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同時軟件問題引發的召回也較爲常見。

影響車輛功能正常使用:部分車企的車輛因軟件問題導緻各種功能出現異常。如特斯拉部分車輛由于軟件問題,造成後攝像頭集成電路通訊不穩定,倒車影像無法顯示,影響駕駛員倒車視野,增加碰撞風險;還有車輛因軟件策略原因,啓動後無法立即顯示已監測到的胎壓監測系統故障。
安全相關功能受影響:一些軟件問題直接影響到車輛的安全功能。例如現代部分車輛制動系統的液壓電子控制單元 ( HECU ) 内部可能發生短路,極端情況下會導緻發動機艙起火;奔馳部分車輛通信模塊控制單元軟件存在問題,導緻通訊模塊不能準确計算車輛的位置,緊急呼叫功能受影響,可能導緻救援延遲。
2、電池方面
電池作爲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和穩定性至關重要,電池問題引發的召回也備受關注。
電池熱失控風險:多個車企的部分車輛存在高壓動力電池模組内部短路的問題,極端情況下可能導緻電池模組熱失控,存在起火風險。像捷豹路虎、一汽 - 大衆、保時捷等車企都有因這類電池問題而召回車輛的情況。

電池相關部件故障:除了電池模組本身,電池相關部件故障也會引發召回。如東風日産部分電動汽車因驅動電機軸承組裝時油封損傷,導緻密封不良,電機内部機油滲出,與碳刷粉末生成固體堆積引起短路,車輛行駛中動力中斷;還有本田的部分車輛因制造原因,動力電池負極端子可能出現破損,造成動力系統故障燈點亮,車輛無法行駛。
3、零部件質量方面
零部件質量問題是導緻車企召回的一個主要原因,涉及多個關鍵零部件。
燃油泵問題:本田、奔馳、捷尼賽思、福特、廣汽豐田等多家車企的部分車輛因燃油泵問題召回。例如燃油泵葉輪不滿足材料特性要求,葉輪變形與殼體發生摩擦、阻力增大,極端情況下造成燃油泵停止工作,車輛行駛中熄火。

安全氣囊相關問題:一些車輛的安全氣囊存在問題,如福特的部分車輛因轉向管柱控制模塊中的時鍾彈焊接不充分,可能導緻駕駛員正面安全氣囊電路連接斷開,碰撞時氣囊無法有效展開;還有寶馬的部分車輛因裝配了高田公司生産的有問題的氣體發生器,在氣囊展開時可能發生炸裂,傷及車内人員。
其他零部件故障:包括制動系統、轉向系統、電子駐車制動電機等零部件故障。如一汽 - 大衆部分車輛制動踏闆和制動助力器之間推杆螺紋連接可能出現松動,影響制動性能;長安福特部分車輛電子駐車制動電機可能發生短路,導緻電子駐車制動無法啓動或解除。
4、制造工藝方面
制造工藝缺陷也在召回原因中占據一定比例。
螺栓緊固問題:許多車輛因螺栓未正确擰緊或未達到規定力矩而召回。如沃爾沃部分車輛二排座椅安全帶固定螺栓沒有按照規定擰緊,車輛發生碰撞時,可能松動;奔馳部分車輛蓄電池接地線的接地固定未被正确固定,可能導緻起火風險;寶馬部分車輛電子助力轉向系統控制單元的螺栓未按照要求正确緊固,影響轉向功能。

焊接問題:一些車輛存在焊接不良的情況。例如豐田部分車輛全景監控系統的攝像頭殼體結合部位焊接不良,防水性能不足,導緻攝像頭圖像無法顯示;奇瑞部分車輛後軸縱臂與套管焊接不牢固,可能導緻車輪失控。
寫在最後:
2024 年是我國産品召回制度施行 20 周年,20 年來,汽車召回制度從無到有、從完善到成熟,已成爲保障消費者權益、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機制。車企對待召回的态度也從最初的被動應對逐漸轉變爲主動擔當,越來越多的車企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主動召回,并積極采取措施解決問題。
這裏需要糾正的一個誤區是,産品不召回并不完全等同于産品質量過硬,汽車作爲高度工業化的産物,即使在上市前曆經多輪試驗,仍有可能在實際使用中暴露出問題,因此,強化産品上市後的用戶調查,及時捕捉并及時甄别出産品缺陷,繼而主動召回問題産品,是一個負責任企業應有的态度,正如此前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産品管理中心負責人所提到的,汽車企業的零召回已經不是企業汽車質量過硬的标志,相反,零召回往往意味着企業缺乏起碼的社會責任感。
因此,我們更應該思考如何進一步完善召回制度。一方面,要加強對召回過程的監管,确保車企真正落實召回措施,爲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維修和更換服務。另一方面,随着汽車技術的不斷創新,尤其是電動化、智能化的飛速發展,召回制度也需要與時俱進,針對新出現的技術問題制定相應的規範和标準,隻有這樣,才能在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同時,推動汽車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更多原創熱點汽車資訊可關注 58 汽車微信号:wuba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