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砺石商業評論,作者 | 王劍
2022 年,經曆了全球産業鏈的再次轉移,越南成爲了亞洲少數幾個受益國之一,GDP 取得了 8% 的高增長,被世人贊爲 " 下一個世界工廠 "。
但進入 2023 以來,随着外部環境不斷下行,越南經濟似乎也逐漸疲軟。今年上半年,GDP 增長率僅爲 3.72%,越南官方甚至不得不承認,今年的 6.5% 的增長目标可能無法完成。
對此,有人唱衰,也有人繼續喝彩。解讀越南經濟到底是 " 黑馬 " 還是昙花一現,或許我們先得了解下這個國家。
01 熟悉又陌生的國家
說越南是我們熟悉的國家,是指中越兩國不僅是陸地緊挨的鄰國,相互關系也實在是源遠流長。
說陌生,是這個國家明明曆史與文化與中國息息相通,卻總是刻意割裂曆史,還總有意無意 " 碰瓷 " 下中國。
我們不妨先來看下越南的早期地理曆史。
越南位于中南半島的東部,北與我國廣西、雲南兩省接壤,西與老撾、柬埔寨相鄰,陸地國土狹長,南北長達 1600 公裏(大約是西安到廣州的距離)。
整個國家總面積約 329556 平方公裏,東西最窄處僅 50 公裏,海岸線更是長達 3260 公裏,被稱爲 " 南海走廊 "。
考古學顯示,越南最早的居民是美拉尼西亞人、印度尼西亞人和孟高棉人,随後浙江一帶的百越人南下,經過不斷地族群融合,逐漸形成了越南人最早的祖先雒越人。
上千年的歲月裏,雒越人與中國南遷而來的漢族人繼續融合,形成了今天越南的主體民族——京族。
根據越南的說法,中國還處于三皇五帝的上古時期,越南就出現了傳說中的文郎國與瓯雒國,可由于至今沒能找到可靠的證據支持,并不爲史學界采信。
至少到公元前 221 年,秦朝建立時,越南與我國兩廣一帶還被稱爲 " 百越 ",被看作沒有開化的蠻夷之地。
公元前 214 年,秦國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派遣 50 萬大軍南下,開拓疆土,并設置管理機構。
秦國滅亡時,被派往嶺南的龍川令趙佗自立爲王,建立 " 南越國 ",同時在今天的越南北部設立交趾(傳說當地人腳趾總是交叉着)、九真二郡。
而越南在自己編撰的《大越史記》中宣稱,趙佗是 " 越南的開國皇帝 ",這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趙佗其實是中國河北人,隻是被秦朝派駐百越地區的官員,與越南毫無一丁點關系。
也是因爲曆史上與中國的廣西、廣東同被南越王國管轄,後來的越南人便将兩廣視爲 " 故土 ",叫嚣 " 有木棉花的地方都是越南的 ",不斷挑釁中國,這才挨了一頓 " 胖揍 "。
漢朝滅掉南越國後,設立九郡,其中三郡位于今天的越南地區。自此,華夏文化始終在越南文化中占主導地位,綿延千年。
唐朝在交州(交趾)設立了安南都護府,并将當地改名爲安南,靠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成爲唐朝時期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區域。
唐末宋初,中央政府控制能力減弱,安南于公元 968 年割據獨立。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此時,越南的曆史都局限在湄公河以北的區域,南部始終是高棉人的天下,無法染指。
公元 1698 年,安南的阮氏家族出兵吞并了今天湄公河三角洲地區,才算真正統一了越南。
越南獨立建國後,經曆了丁、前黎、李、陳、胡、後黎、西山、阮朝,後淪爲法國殖民地。
1802 年,越南最後一個王朝阮朝建立,派使者去北京接受清朝冊封。
阮氏王朝爲了彰顯基業源遠流長,希望恢複 " 南越 " 國号,卻被清廷斷然拒絕,賜國号 " 越南 ",冊封阮福映爲 " 越南國王 ",阮朝也成了清朝的一個藩屬國。
不過,阮氏王朝奪回政權期間,曾借助法國人勢力,引狼入室,令越南最終變成法國的殖民地。
1885 年,中法戰争結束後,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法國也在越南進行了大規模的經濟投資,成爲其在亞洲最重要的殖民地。日本曾在二戰期間占領了越南,但名義上仍歸法國統治。
二戰結束後,在美蘇兩國的影響下,越南一分爲二,北部爲越南民主共和國,簡稱北越。南部建立越南共和國,簡稱南越。
大國之間的博弈很快讓越南再次卷入其中,與中國相愛相殺的那段曆史更是無法回避。
02 相逢一笑泯恩仇
作爲同屬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成員,胡志明領導下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從 1949 年開始,與中國進入一個長達二十多年的蜜月期。
無論是抗法援越,還是抗美援越,中國都不遺餘力地進行了支持和資助。由于北越經濟尚未形成規模,越方小到一針一線,大到機器設備,幾乎都由中國無償援助而來。
那時期,南方政權受到美國扶持,對北方虎視眈眈,雙方最終在 1965 年爆發了長達八年的 " 局部戰争 "。
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在胡志明的領導下,同時在中國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支持下,一邊開展經濟建設,一邊艱苦地抗擊外敵,而美國也從幕後指揮直接跳到台前參戰。
整個越戰期間,中國的武器和物資源源不斷進入越南北方,并派出軍事顧問團,越南人民軍則在中國境内成建制接受訓練和裝備。
公開資料顯示,從 1950 年到 1974 年,中國援助越南槍支 200 多萬支,火炮 7 萬門,汽車 1.6 萬輛,軍服 1000 多萬套。許多武器裝備不僅優先滿足越南需要,還向越方移交大量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役裝備。
1969 年,胡志明去世後,黎筍接替了他的位置。
1975 年,越南戰争結束,越南全國實現統一,黎筍開始推行所謂 " 印度支那聯邦 " 計劃。一面加緊對老撾的全面控制,一面出兵柬埔寨,推翻了紅色高棉政權,造成中越關系陷入低潮。
與此同時,越南政府大批驅逐在越境内的華人,并且和蘇聯建立了更爲緊密的盟友關系,與中國關系越來越緊張。
越南先是對中國海上主權提出争議,随後又在北方邊境屢屢制造事端,中國一直引而不發。
1979 年 2 月 17 日,忍無可忍的中國政府開始了自衛反擊戰,中越兩國也陷入長達十年的對抗狀态。
中越戰争不僅讓脆弱的越南經濟雪上加霜,深入越南境内的中國軍隊在撤軍時,還搗毀了大批 " 蜜月 " 時期援建的廠房設施,讓越南整個北方工業體系一蹶不振,經濟更是陷入崩潰邊緣。
中國社會科學院資料顯示,1980-1985 年,年平均通貨膨脹率從 25% 上升到 91%,1986-1988 年,越南甚至一度出現過 300%-400% 的惡性通貨膨脹。
經濟衰敗的直接原因是好戰,可對于自己的屢屢挑釁,越南卻有着不同的說法。
越南的教科書這樣描述那場戰争:" 中國軍隊自以爲能在短時間内占領整個越南,卻最終陷入了我越南英雄兒女人民戰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不得不倉皇逃竄,狼狽逃出越南的領土。"
越南的國家博物館内詳細記載了 " 中國曆代王朝對越南的侵略史 ",越南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也是那些時期的起義者。但博物館内,卻對那場中越戰争隻字未提。
這也使得大部分越南人至今相信,越南的貧窮與落後,主要原因都是由于 " 中國的侵略和掠奪 "。
彼此對抗了十年,中國在期間通過改革開放,經濟迅速騰飛,越南卻越打越窮,再也撐不下去了。
1990 年 9 月,時任越共中央總書記阮文靈在成都與中國領導人秘密會晤,表示 " 不忘恩負義,要重新恢複胡志明主席的對華政策,恢複兩黨兩國的傳統友誼。"
時任最高國家領導人則回了一句魯迅的詩,"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
03 越南版的 " 改革開放 "
持續的戰争不僅讓越南傷亡慘重,人口結構遭到嚴重破壞,也導緻越南規劃的 " 二五計劃 " 徹底落空。
越南解放後,黎筍領導的越南當局曾制定了恢複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簡稱 " 二五計劃 ",承諾:" 十年内,社會将給人們的生活做好一切準備,要使每一個家庭都有收音機、電冰箱和電視機,還要滿足精神需要,天天聽到歌聲。"
但現實情況直接打了越南政府的臉,不僅經濟沒能得到恢複和發展,日子也越過越慘。
用當時瑞典《每日新聞》記者的評述來說:" 奪取西貢五年後的今天,越南卻走向了破産的邊緣。"
其中最主要原因是越南政府陶醉于軍事實力的迅速增強,選擇了一種 " 大炮優于大米的政策。"
在所謂 " 印度支那聯邦 " 計劃指引下,截至 1980 年,越南在柬埔寨駐軍超過了 20 萬,在老撾的軍隊也有 5 萬多人,總計在國外駐軍超過 25 萬人,僅次于蘇聯和美國。
當這個不可一世的 " 亞洲小霸王 " 爲了推行地區霸權,将矛頭指向昔日夥伴的中國後,最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起初,越南還能從蘇聯方面獲取到物資。根據統計,越南在 " 二五 " 期間從蘇聯獲得援助實際達到 31.8 億甚至 50 億美元,但這對正積極擴充軍備的越南來說,隻是杯水車薪。
慢慢的,蘇聯也厭倦了這樣無止境的援助,開始拒絕越南的援助請求。
彼時,越南民間有一則笑話說,黎筍向蘇聯的勃列日涅夫請求援助,勃列日涅夫說:沒有物品了,請自己勒緊褲腰帶。黎筍說:好吧,那請給點褲腰帶。
這個笑話辛辣又諷刺,直接說明長期窮兵黩武的越南在經濟上毫無造血能力,隻能靠友鄰施舍。
甚至在越南 " 二五計劃 " 裏,規定了 1980 年國内生産總值要每年增長 15%,但實際情況是,由于戰争持續,國民生産總值多年都在 2% 左右徘徊。
不僅經濟指标實現不了,越南最基礎的農業指标也沒一個能完成;工業方面更糟糕,1977 年之前,隻有約三分之一的指标沒完成,1979 年之後,所有工業指标全部沒有完成,鋼鐵和水泥的年産量更是停滞不前。
到 80 年代中後期時,越南 GDP 僅 50 億 ~60 億美元,人均 GDP 不到 100 美元,屬于世界最貧困國家之一。
中越停戰後,廣西憑祥的 " 鎮南關 " 再一次變成了 " 友誼關 ",中國商品源源不斷從這裏進入越南,勉強維持了越南人的日常用品需求。
1991 年,越南決定學習中國搞改革開放,以 " 革新開放 " 的名義将 " 廢除官僚統包制度,促進經濟發展 ",當成了核心任務。
同年,一家廣西企業與一家越南集團合資,在河内開設了和龍餐廳(Hoa Long restaurant),開啓中資企業進入越南的序幕。
相比中國,越南發展經濟的決定,晚是晚了一點,但還不算太遲。
越南首先通過立法,讓農民有了長期使用土地的權利,讓國有企業逐步走向市場,實現優勝劣汰,并積極扶持私有企業。
不過,爲了不影響到主體國有經濟,越南選擇了開放部分城市,興建工業園、加工出口區等方式發展經濟,并配套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來吸引外資投資。
經過不斷的優化和調整,越南經濟發展速度有了較爲明顯的提升。公開資料顯示,從 2001 年到 2006 年,越南的國民生産總值增長率分别爲 6.89%、7.08%、7.34%、7.79%、8.43%、8.17%。
此時,雖然有部分中國企業看中越南低廉的勞動力資源,将部分紡織類勞動密集型産業轉移至此,但中國企業真正大規模進入越南,是 2007 年越南加入 WTO 之後。
04 中國企業在越南
同屬世界貿易體系的大家庭後,大批中國投資者也随制造業浪潮轉戰越南。其投資涵蓋包括紡織業、房地産、能源和金融等多個領域。
中國企業看中了越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低廉的生産成本和便利的出口通道,同時兩國悠久的曆史和文化聯系,語言和文化的相似性也使得中國企業更容易适應越南的市場。
由于始終沒能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越南最吸引中國企業的是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以及天然的地理優勢與較低的要素成本。
越南人口總數遠不及中國,但國内經過 20 年的恢複,已擁有超過 70% 的适齡勞動力,可工資水平遠低于東盟平均水平。
對比中國、越南和泰國近 10 年制造業工資水平可以發現,中國的用工成本要遠高于泰國和越南,分别是 2 倍和 3 倍。
當中國普通工人平均工資達到 1000 元人民币時,越南工人的平均工資尚不足每月 500 元人民币。
更重要的是,越南漫長的海岸線坐落着許多優質港口城市,這種地理環境,不僅讓越南可以通過陸路與中國等亞洲國家進行經貿合作,還可通過海運與美國、歐盟等重要經濟體往來。制造業參與區域生産網絡的交易成本和貿易運輸成本大大降低。
豐富低廉的勞動力和地理優勢帶來的低運輸成本,首先吸引了國内以紡織服裝類企業爲主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前往投資布局。
越南加入 WTO 後,與各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自貿協定爲越南帶來了産品準入和關稅優勢,同時将電視、空調、洗衣機等電器的關稅在 3-5 年之内降至 25%,吸引了國内 TCL、格力、美的、蘇泊爾等家電企業蜂擁而至,紛紛在越南投資建廠。
由于越南許多工業園區政策幾乎與國内一樣,中國企業在越南開工建廠駕輕就熟。特别是越南實行 " 四免九減半 "(四年免稅、第五到第九年減半)的稅收政策,以及順暢的服務業,中國企業進入後更是如魚得水。
從最初的開拓市場到作爲出口跳闆,這些中資企業在越南投資的家電産品不僅用于供應本地市場,而且還出口至全世界各國。
與此同時,由于美國對我國木制家具涉案産品發布反傾銷征稅令,促使國内木材家具類企業不得不謀求海外布局。
看到越南便利的地理位置及各類貿易優惠政策後,許多中資如家居木材類企業也相繼布局越南,進一步擴大中國企業在越南的投資版圖。
根據越南《西貢解放 . 日報》的報道,2010 年,越南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額達 273 億美元,增長近 30%;中國在越南正開展的直接投資項目多達 749 個。
但中國企業對越南的投資波動也較大,比如 2012 年中國對越南的直接投資大約爲 3.12 億美元;2013 年," 一帶一路 " 倡議提出當年,就上升到 23 億美元,成爲越南引進外資的六大主要國家之一。
中國企業的投資不僅促進了越南經濟的增長,也帶來了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傳輸,提升了越南的産業水平和競争力。
越南國内,除了中國,還有美日韓企業紛紛進入,也都成爲越南利用外資的主體。
越南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3 年越南貿易順差達 8.63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其中在越的外資企業貢獻最大:全年越南國内企業進口額爲 568 億美元,出口額爲 438 億美元;外商投資企業進口額爲 745 億美元,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爲 884 億美元。
2018 年,爲規避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制裁,特别是三年疫情期間,以電子消費品爲主的許多中資企業,先後将低端産業鏈搬遷到了越南,加上東南亞的防疫政策緊随歐美逐步放開,導緻歐美訂單大量流入東南亞地區,才使越南撿了個 " 便宜 ",争取到全球産業鏈再次轉移的機遇。
05 " 冰火兩重天 " 的越南經濟
2019 年,越南以進出口總值約 5169.6 億美元(是 GDP 的約 2 倍),首次超越深圳(進出口總值 4167.2 億美元),令人吓一跳。
随後兩年,越南進出口總值繼續超過深圳,并不斷呈上升态勢。
雖說拿國内一個省和越南整個國家的出口總值相比,未免有些大驚小怪,但深圳一直是國内重要的進出口強市,如今被越南逐漸超越,還是令人有些唏噓。
雖說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 41 個工業門類全部齊全的制造業大國,但也不得不警惕起來。
2019 年,越南甚至提出在其獨立 100 周年(2045 年)之際,進入高收入發達國家之列,迎來國内無數鮮花和掌聲。
那時的越南經濟繁榮如烈火烹油,在疫情黯淡的世界備受追捧。2022 年,越南 GDP 全年增速達到 8.02%,全球第一,創下 25 年來最高紀錄。
不過,經濟繁榮隻是越南的表象,落後的基建與内部腐敗始終是其沉疴。
2021 年,河内開通了越南第一條地鐵線路,全長僅 13 公裏,卻修了整整十年。
中國企業主甚至稱,疫情後複工第一天,最先上門的是索賄的警察。
擺在越南投資者面前的還有說不清的困難:政府機構的審核總是無比冗長,不經過打點基本沒有希望;基礎設施老舊,電力不堪重負;電商雖然普及,但快遞不僅慢還時常丢失;首都河内的大型醫院,許多連空調都沒有裝。
在投資者眼裏,越南像個大型 " 精分 " 現場:這裏有最新的 5G 和互聯網技術,但市民卻因手機信号不佳,被遊戲畫面冒充世界杯騙了錢财;建設的都是頂級的雲計算工廠,但最基礎的鄉村道路依然泥濘不堪。
這種場面造成的原因是越南作爲承接産業鏈轉移的國家,憑借低廉的勞動力迅速成爲了 " 出口導向型 " 國家,但問題也恰恰是由于經濟發展過多依賴外需,國内經濟增長後勁始終不足,帶來基建與教育一直跟不上經濟發展。
更令人擔憂的是越南的金融,根源是其曾被視爲 " 最開放 " 的《外國在越投資法》。
1989 年,爲加快吸引外資,越南頒布《外國在越投資法》,将外資持股比例從不超過 30% 提升到 49%,銀行等個别行業外資持股比例上限爲 30%;此後,越南還不時放寬彙率浮動範圍。
在很長一段時間内,越南經濟表現出色,不僅出口穩健,貨币也保持了很長時間沒有明顯貶值,成爲 " 下一個中國 ",也成爲許多越南人的美好夢想。
二十多年間,越南一直陶醉在外資不斷增多,也被 " 股市漲幅全球第一 " 的虛假繁榮所迷惑,大量熱錢幾乎都被引入到房産和股市,而非發展民族支柱産業。
但是,寬松的金融政策向來是一把 " 雙刃劍 "。
2022 年初,爲應對美聯儲數次加息後的美元走強,越南央行開始不斷提高利率,在三個月内分兩次将基準利率上調了 200 個基點,以穩定貨币、平衡外彙市場并控制通脹,卻給本國房産和金融市場埋下一顆 " 雷 "。
這時期,越南股市的外資持股比例高達驚人的 20%,國際資本更是趁着越南疫情出口繁榮之時,湧入越南,帶動股市、樓市、彙率大幅上漲。但此時的越南債券市場卻因信貸空間的收緊産生了外溢效應,影響到樓市。
2022 年 1~6 月期間,胡志明市房價漲幅超過 20%,越南首都河内的住宅價格平均上漲了 20%~25%。
爲了遏制房地産泡沫,越南政府這才想起監管曾經野蠻生長的債券市場,出台了新的債券規則以規範債券發行和貸款。
但洪水已經漫堤,匆忙地遮擋早已無濟于事。
06 國運亦如牌局
爲了緩解危機,越南央行連續加息,并在 2022 年抛售了 20% 的美國國債,外彙儲備也一度降至 864 億美元。
即便如此,外資仍在大幅撤離,憂心忡忡的投資者還在不斷抛售手裏的股票。越南 VN30 指數持續處于波動下降狀态,并影響到房地産行業。
2023 年第一季度,超過 1800 家房地産開發商在壓力下不得不選擇暫停運營。曾經被熱錢 " 圍獵 " 的越南,從 " 遍地是黃金 " 瞬間淪爲投資的高風險之地。
越南更危險的是畸形的經濟結構:2022 年全年,越南出口總額爲 3847.5 億美元,當年的 GDP 剛剛突破 4000 億美元關口。也就是說,越南出口占其經濟總量的比例高達令人震驚的 95%。
這也意味着一旦外需減緩,越南的經濟就會立即被打回原形。
更何況越南的外貿 " 熱火烹油 " 景象其實還是靠廉價勞動力維持,隻有那些科技含量相對較低的産品,才會交給越南的本土企業去處理,在全球經濟分工體系中,毫無話語權。
特别是越南薄弱的工業體系,使其無法擺脫對别國的依賴,相當一部分的工業中間品和原材料都來自中國。
經濟基礎不穩,工業體系沒能完全實現,自主産業又拿不出手,再加上岌岌可危的金融體系,越南經濟早已變得虛弱不堪。
但就此唱衰越南經濟,并不客觀,至少越南手裏還有兩張不錯的 " 王牌 "。
首先是在越南經濟占比達到 14% 的旅遊業,一直發展勢頭良好。
越南是一個擁有豐富文化和曆史遺産的國家,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多元化的旅遊資源,很受全球旅遊者的青睐。
2022 年,根據越南旅遊局發布的數據,全年接待旅客數量超過 4000 萬人次,同比增長近十倍,旅遊收入達到 273 億美元,同比增長 31%。
同時根據 Google Destination Insight 的數據,越南在今年上半年全球搜索次數最多的旅遊目的地中排名第七;同時也是搜索次數最多的 20 個目的地中唯一的東南亞國家。
此外,越南在 2023 年人口已達 1 億,成爲世界第 15 大人口大國,以及東南亞人口規模達 1 億的三個國家之一。
這不僅意味着越南擁有廣闊的國内市場,有能力吸引更多的外國直接投資資本,還代表越南背後富有源源不斷的勞動力市場。
根據東盟統計,越南近 70% 的人口處于勞動年齡階段,正處于國際公認的 " 黃金人口 " 時期。
可以說人口将是越南最寶貴的财富,有條件發展多行業和多領域的經濟部門,促進工業和服務業不斷發展。
不過,越南這些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受培訓率僅爲 67%,持有文憑和證書率僅爲 27%,也隻能從事簡單的加工産業。
換句話說,如果越南能把握住 " 黃金人口 " 期,并爲這些勞動者提供系統的教育和技能培訓,将成爲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相反,如果政策不當,國家也将面臨就業不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社會弊端增多的動蕩時期。
雖然前路依然崎岖,但越南依然值得期待。
國家與人生都如一場場牌局,不僅要會如何打好牌,更要懂如何打一手爛牌。
國運也如牌運,勝時不驕,敗時不慌,好運終将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