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劉德華聯合不同藝術家舉辦了一場《1/X 劉德華的藝術空間》。
其中一個展區放的是女兒劉向蕙的繪畫作品。
出生于 2012 年的劉向蕙,今年 11 歲,出生那年天王已經 50 歲。
老來得女,劉德華費盡心力。
會展上不吝啬對女兒的誇獎," 她不僅有畫畫天賦,還有唱歌天賦,唱得比我好。"
生活中,買下豪宅裝上 14 部空氣淨化器,配備 3 個保姆 10 個保镖,以及一架私人飛機,總共花費 5 個億。
這筆錢對天王不算多,但對一向節約的德華或許就很不容易,主動曝光女兒更不容易。
這背後可能是養娃方式與教育觀的轉變。
十幾年前我們跟着《變形計》養娃,證明了有錢養不出好孩子,越苦越出貴子。
後來《爸爸去哪兒》萌娃走紅,以另一種方式反省了中國式家庭關系,一個懂事的孩子,無論貧富都得有陪伴。
等到這批孩子長大,社會情況改變,又成了另一種境況,也就是現在的 " 投胎文學 "。
把自己沒有享受過的愛給孩子,如果沒有,幹脆不要。
不知道幾十年後,孩子的孩子們又會興起什麽樣的育兒觀。
記得去年奚夢瑤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爲女兒準備的包包。
雖然她女兒才出生 9 個月,但奚夢瑤把女兒 10 歲前可以用的包全部買上了,都是各種大牌的 mini 款。
王菲的女兒李嫣也被富養長大,曬出的照片裏,全身都是清一色大牌。
還曾經因爲 " 兩個小時消費十萬塊 " 上過熱搜。
2019 年,李嫣被曝就讀瑞士博蘇蕾高山學院,學費不清楚,但這個學校每年隻招 200 多人。
歐洲王室的公主、王子大都畢業于這裏。
不過論給予,還需看貴婦李湘。
一家人每個月光是吃喝就要 65 萬的紀錄,恐怕現在還無人打破。
而這還是幾年前的物價。
如今的王詩齡已經過了講究吃的年紀,李湘在接受采訪曾說:" 我女兒王詩齡,一隻泰迪熊 9 萬塊錢,理發 3 萬塊錢,一件衣服起碼幾萬塊錢 ……"
九萬的小熊大概說的就是王詩齡 9 歲生日收到的玫瑰花小熊。
看似普普通通,實則售價 89999 元。
戴的帽子是 Prada 的水晶漁夫帽,價值人民币 16000 元左右。
手裏的 DIOR 馬鞍包,價值人民币 3.1 萬。
目前她就讀學校是博奈頓女校,寄宿費每學期 14501 英鎊,折合人民币 11.7w。
英國的中學一學年有三個學期,算下來折合人民币約 35w。
剛剛更新了過冬衣櫥:
還有一些錢花在看不見的地方,王詩齡的課程表——
以及花大價錢修整的發型——
也有依然堅持不花錢的。
一個帆布包背了十幾年的小 S 就很少給孩子花錢。
之前參加綜藝時,大女兒許曦文想要一件潮牌服裝,被小 S 直接拒絕。
小女兒許曦恩,8 歲的時候買過一條價值 2000 多新台币的項鏈,折合人民币不到 500。
小 S 知道後,狂批女兒不能有那麽物質的想法。
劉烨的兒子劉諾一,一床被子用了四年。
一件毛衣傳承了三代。
甚至有一回保姆給孩子科普了寶馬、奔馳車的品牌就直接被安娜勸退,原因害怕孩子養成攀比心理。
這其實有些誇張了,但确實沒有上過國際學校,而是讀了一家普通的公立學校,興趣班也沒有聽說刻意去學過什麽。
前段時間,諾一走上法國街頭宣揚中國文化,穿着依舊樸實。
被問及孩子是否會進娛樂圈,劉烨說,順其自然," 至少大學畢業,之後就看他們造化了。"
不過光看花錢多少,也不能說窮養和富養,這隻是不同人的消費态度,也受制于其他因素。
蔡少芬的家隻有 80 平,兩個孩子睡上下鋪,玩具隻能堆到閣樓上。
但以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 4.7 平米算,蔡少芬一家人均居住面積已高達 16 平米。
森碟,日常穿着不講究,但讀的北京德威英國國際學校,學費每年在 30w 左右。
愛好上的培養同樣奢侈,10 歲那年她就參加了世界比賽,請的是世界級的陪練。
也和傳奇巨星休伊特打網球,還會彈鋼琴、拉小提琴、吹豎笛、彈古筝。
楊陽洋讀的是武漢愛莎國際學校,是武漢最貴的學校,一年約 30w。
愛好上沒有走楊威的體操,而是選擇了高爾夫,但這個更花錢。
說白了,明星子女的生活大體還是差不多的。
都是精英模闆,廣開興趣,各種名校或名牌加持。
這裏感受有些複雜,父親會畫畫孩子也學畫畫,父親練體育孩子也進入體育領域。
張藝謀的老婆都說,總不能讓四個孩子都學電影,到時候探班都探不過來。
确實,到時候我們換台也換不過來,如果可以的話,還是讓普通人少開點會員吧。
但是,養孩子不就是這樣嗎。
再有精明,再有算計,背後也有不變的質樸。
就是實實在在對孩子好,給孩子好東西,自己受過苦絕不讓孩子受第二遍。
還有個前提,把自己當作自己理想中對孩子的态度來愛,雞娃也雞自己。
這樣的氛圍下,這些明星家庭這些孩子或許在外人眼裏一直像個巨嬰,但卻也從未停止成長。
就像有人說李湘讓王詩齡多曝光多接代言,但至少藝術的技術擺在那裏。
沒有你這樣做對得起我嗎的負罪感,所以才 " 下輩子都想當王詩齡 ",都想治愈不被偏愛的前幾十年。
但與此同時,這些是幸運也是枷鎖。
比如張默,雖是與前妻的兒子,但是張國立對張默自始至終十分疼愛,從他答應跟鄧婕不再要孩子就能看出。
張默 15 歲那年,張國立把他接到了自己身邊,之後張國立開始用物質彌補。
張默随口說朋友家有一架鋼琴,張國立就買回來同款。
張默做演員,就在自己的戲裏給張默安排角色。
《康熙微服私訪記》、《新九品芝麻官》、《濟公新傳》等等,常常是張國立做導演,鄧婕做制作人。
但對于張默來說:
您倒是成功了,我想不到除了做演員之外還怎麽生存,不過拍戲可能也不是你想我做的。
2012 到 2014 年,張默兩次吸 du 被抓,雖然張國立跑前跑後,但是張默沒有提過父親一句,也很少再同框互動。
再比如李天一,當上李天一爸爸的時候,李雙江已經 57 歲了。
老來得子,李雙江對孩子的愛是 " 瘋狂的 "。
物質條件是最好的。一切可以做到有求必應。
甚至是想要天上的星星,做父親的也願意爲了摘下它拼了老命。
4 歲,李天一開始跟着中國最好的藝術老師學習音樂。
同一年,做上了中國幼兒申奧形象大使。
8 歲學書法。
10 歲學冰球。
之後 15 歲被判拘留教養一年,再之後锒铛入獄。
這樣一說,有錢人家培養孩子其實和普通人的孩子都一樣。
賺錢不易,養娃更難。
不會因爲孩子沒有含着金湯匙出生,人生就一定充滿苦難,因爲苦難就是苦難,沒有什麽特别的針對。
也不會因爲孩子含着金湯匙出生,人生就可以一勞永逸,仍需要不斷努力。
一旦沒教育好,娃的選擇就會減少,一旦教育得太好,娃的選擇也會減少。
同一片藍天下,活在不同的世界裏,面臨同樣的現實。
不是怕孩子不成功,是怕孩子不幸福。
不是怕孩子變得平凡,平凡沒什麽不好的。
但這個平凡如果是該有的實力沒有發揮出來,比較消極的平凡,這是不太接受的。
" 我的學曆、工作好與不好就這樣了,如果孩子還不如我,那他怎麽會有幸福成功的人生?"
隻能說,這個結果依然是不确定的。要等到以後的以後,才會覺察。
因爲教育的最終目标是讓孩子最終認識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
确切地說,沒有最優秀的别人,隻有更好的自己。
那不要跟别人比,能獲得幸福就很好,也可以算是永遠正确的養娃經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