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許久的刀郎出新歌了。
歌曲名字《羅刹海市》取自清代小說家蒲松齡《聊齋志異》的章節,描繪的是一個虛無缥缈的國度,那裏的人以醜爲美,是非颠倒,很有諷刺性。
有人說這首是刀郎的 " 複仇之歌 ",暗戳戳隐藏了他二十年來的新仇舊恨,而刀郎憑歌寄意,鲨瘋了?
借歌複仇,還是過份解讀 ?
有一件事我要先認可:刀郎這首《羅刹海市》挺好聽的。
它節奏歡快,不僅借用了蒲松齡《羅刹海市》的世界觀,類似原始民歌的那種略顯 " 粗鄙 " 的語言外殼也很妙,承載着強烈的情緒。
有人說,他唱出了魯迅 " 一個都不原諒 " 的味道。
在網友解讀裏,這首歌每一句詞都很炸裂,都可以找到對号入座的人物。
比如說歌詞開頭的 " 一丘河 ",因爲丘爲峰,河爲水,網友解讀出汪峰來。
至于 " 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那又鳥不知他是一隻雞 ",則被認爲是在暗諷楊坤和那英。
" 勾欄從來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 ",有人聯想喜歡搖扇子引經據典的高曉松或者媒體評論人梁宏達。
除了人物,還有事件,像 " 未曾開言先轉腚 ",有人覺得是在影射《好聲音》的導師轉椅,暗示有些歌手剛唱兩句,導師就已經轉身拍燈了。
" 半扇門楣上裱真情 ",以及 " 老粉嘴多半輩兒以爲自己是隻雞 "" 他見這羅刹國常颠倒 ",也被理解爲他在罵内娛的音樂節目虛僞,動不動就用人設和故事包裝,而娛樂圈颠倒是非黑白 ……
刀郎自己倒沒發表什麽,但架不住網友對号入座分析,把刀郎架起來烤,過去二十年的華娛樂壇恩仇錄也被舊事重提。
二十年恩怨,還是黑粉 " 洗腦包 "?
《羅刹海市》裏有一句 " 龍遊險灘流落惡地 ",網友覺得是刀郎自喻,有才華的他流落到了内娛這個險惡之地。
刀郎的爆紅确實出乎很多人的意外。
2004 年,在北京的馬路上,突然大街小巷的音像店都在播一首叫《2002 年的第一場雪》的歌,這首歌從專輯到裏面的 MV 都很神秘,完全沒有真人出鏡,
而這就是刀郎的成名作。
那時盜版和網絡音樂正在強烈沖擊實體專輯,歌手發片能賣一萬張都很不容易了,劉歡和劉德華這樣的當紅歌手,銷量也隻是 30 萬張,但刀郎作爲草根歌手,卻賣到了 270 萬張。
這還隻是正版專輯銷量,媒體猜測他的盜版專輯能賣到 1000 萬張
刀郎火了,但真人依然神秘,還是張藝謀出馬在《十面埋伏》首映禮上請了他獻唱,大家才第一次見到真人。
結果刀郎不僅長相一般,唱功也一般,人們質疑他是錄音棚水平,根本上不了大場面。
汪峰就是質疑者之一,那時汪峰還屬于半紅不紫的歌手,他覺得自己一直沒有火起來是因爲運氣不好,而刀郎的 " 虛假繁榮 " 全是拜媒體 " 惡炒 " 所賜,走紅是樂壇的悲哀。
汪峰說,從《十面埋伏》首映式上刀郎無人喝彩的場面就是最好的證明。
争議歸争議,那幾年刀郎确實勢不可擋,許多重量級歌手都向他伸來橄榄枝,像譚詠麟就毫不吝啬表達對刀郎的喜愛,還專門翻唱了刀郎的歌。
樂壇教父李宗盛也爲刀郎操刀制作專輯,那張專輯光訂單數就破 400 萬,但事後李宗盛卻說,自己并沒有看好刀郎,爲他做專輯隻是覺得案子有趣,還說他的走紅是個現象,自己也好奇他爲什麽火。
" 刀郎現象 " 在業内引起巨大争議,媒體評論人梁宏達公開批評刀郎的歌是口水歌,連帶着和他合作的譚詠麟一起罵,說他怎麽能跟這種昙花一現的流行歌手合作呢?這麽做是 " 傷了過去的腕 "。
當時還有網絡傳言,說楊坤和高曉松也公開罵過刀郎,但事後楊坤在直播裏表示自己從來沒有說過這樣的話。
至于網傳高曉松說 " 刀郎專輯會扔到垃圾堆 " 這樣的話,我們同樣找不到出處。
這話更像那英那句 " 聽刀郎的歌都是農民 " 一樣,是當年粉圈互黑創作的謠言之一。
這個說法,最早源于某音樂風雲榜評選華語樂壇 2000-2010 年十年最具影響力歌手時,作爲主席的那英公開反對刀郎入圍時的發言。
目前關于那英原話完整版視頻已找不到了,而活動主辦方光線傳媒以及組委會的否認,稱存在誤會,并不針對誰,畢竟當年《老狼》也被那姐拒絕了。
不過那英不認可刀郎的音樂性,倒也是真的。
她曾借劉歡與刀郎進行對比,說如果奧運會想要等着看刀郎和劉歡,她一定是站在看劉歡的那個位置上,因爲刀郎的歌不具備審美,而評審的标準是要看歌手音樂性、貢獻力以及市場的。
但她又不得不承認刀郎的專輯銷量,确實誰也賣不過。
那英這番話,說得也很有意思。
一方面她是半個學院派出身,必須要承認傳唱度這個金标準;另一方面,她作爲樂壇 " 中心 " 圈子的一員,打心底裏覺得刀郎這樣隻有傳唱度的 " 新物種 " 是有問題的,隻是她自己也說不清這個 " 問題 " 在哪裏。
對于 " 農民 " 的說法,刀郎自己也是表示不信的,他反問記者:你親耳聽到那英說的了嗎?如果沒有,這叫空穴來風。
他也并不在乎評獎,認爲娛樂性的獎,不必認真。
也就是說,高曉松、楊坤的指責無出處可尋,那英的 " 農民說 " 刀郎以前就不信,至于汪峰 …… 那時還沒刀郎紅,說不上恩怨。
在那個充滿争議聲音的環境裏,刀郎當時的選擇就很潇灑——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難道等到時過境遷,中心主義的樓都塌了,他再回來指着一兩個人罵,這不合理啊?
刀郎新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網友 YY 出來的二十年恩怨 " 洗腦包 ",我們在考古内娛的時候經常發現。
最離譜的就有說劉亦菲是男人的,這個是源于當年宋祖德的胡說八道,劉亦菲後來學會了玩梗,在采訪中說 " 告訴你一個秘密,我其實是個男人 ",又成了黑粉的傳播物料。
男孩子氣的 ELLA 和身材傲人的倪虹潔,也沒逃過這個奇奇怪怪的謠言,有一張倪虹潔的照片,因爲她系了條絲巾,被說成是 " 遮擋喉核 "。
此外還有說 FCC 是 FBB 兒子的,港媒竟然還親自怼臉問過 FBB 此事 …… 我想想都覺得很尴尬。
刀郎歌裏的 " 二十年恩怨 " 其實也同理。
刀郎的歌詞并沒有專門指向那英、楊坤或者别的什麽人,他和那些人的矛盾甚至不算是私人恩怨。
刀郎出現時,作爲這個體系中最早的一代 " 異質 ",他和後來唱火口水歌的衆多歌手共享同一種 " 邊緣人 " 的性質——傳唱度超高、唱片銷量拉滿,但 " 中心 " 不認可。
那英當年不讓刀郎獲獎,是主流圈子排斥異質,而不僅僅是那英鄙視刀郎,所以刀郎的 " 敵人 " 不是那英也不是楊坤,而是舊時代和權威體系。
隻是,當互聯網時代切實到來,中心化結構崩塌,刀郎當年倚仗的 " 傳唱度 " 這個指标也已經異化了。
尤其是當下短視頻這個 " 傳播怪物 ",動辄 10 億、20 億播放量,你說刀郎的歌好,他做數據又能做得過如今的流量歌手呢?
華語音樂除了流傳度和市場,總還要有一個可以錨定價值的東西,刀郎也在找它。
所以我認爲,光怪陸離的 " 羅刹海市 ",是刀郎所記錄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寫的是他這些年所聞、所見、所遭遇的一切。
結 語:
有些東西你不能去一一細究,也沒有必要,就像不必去探求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書生是誰,狐妖精怪又代表誰,聊齋之所以不朽,正是因爲它并非專指哪一種醜惡,而是勾勒出跨越時空的人性輪廓。
刀郎用那些俚語和粗犷的民歌式表達所承載的情緒,并不是仇恨,而是荒涼。
他在前行的路上卻找不到一條堅實的路,讓他能夠越過這些繁瑣、虛僞的障礙,到達那個 " 成功 " 的彼岸。
在華語音樂權威中心基本上土崩瓦解的當下,誰又能說,這個圈子就能接納、容忍 " 新物種 " 了呢?
下一個 20 年,如果還有另一個刀郎寫這樣的歌,那就太令人傷心了。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還聽說過什麽離譜的 " 洗腦包 "?
來評論區說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