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券商行業投行項目的撤否量雖然總體同比有小幅增長,但是部分券商同比增幅明顯高于行業整體水平,其中中信證券的撤否數量高達 21 家次,總量排名第一,且同比大幅增長。
與此同時,今年 1-9 月主動撤回家次同比增長超 100% 的還包括招商證券、安信證券、興業證券、财通證券、國元證券、中銀證券等多家券商。
多家券商項目撤回量同比大增
2022、2023 年 1-9 月各大券商投行項目撤否情況
據 Choice 數據統計,截至 9 月 25 日, 2023 年 1-9 月,券商投行項目主動撤回達 216 家次,被否家次 12,合計撤否達 228 家次。
2022 年 1-9 月,券商投行項目主動撤回 199 家次,被否 17 家次,合計撤否達 216 家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來投行項目撤否量整體同比小幅增加的背景下,部分券商的撤否數量同比增幅明顯高于行業整體水平,其中中信證券的撤否數量高達 21 家次,總量排名第一,且同比大幅增長了 61.5%。
其中,1-9 月中信證券主動撤回的項目數量達 20 家次,同比大幅增長了 66.7%。
從多項數據顯示,中信證券堪稱是近年來 A 股 IPO 的 " 一哥 "。據統計,2020-2022 年,中信證券 A 股股權承銷市占率均保持在 20%左右的水平,排名持續位居行業首位。與此同時,投行業務收入、IPO 項目收入也總體位居行業第一。
此外,今年來還有多家券商投行項目撤回家次同比出現倍增。1-9 月主動撤回家次同比增長超 100% 的券商包括招商證券、安信證券、興業證券、财通證券、廣發證券、國元證券、中銀證券等。且這些券商今年以來主動撤回的項目數量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
據記者觀察,近期紛紛撤回申請的投行項目有不少與目前的監管導向相悖。例如,今年8月來中信證券等頭部券商撤回的 IPO、再融資項目中,有多個項目涉及衣食住、金融行業或者其他行業的一些大市值上市公司。
而不少看似符合行業導向的項目也紛紛遭遇撤回。例如,國元證券今年來撤回的 5 個項目(去年 1-9 月國元證券投行項目撤回量爲 0)在行業屬性上大多并不違背監管行業導向,
投行業務成今年監管重點
過去幾年,包括 IPO、再融資在内的 A 股股權融資經曆了一段 " 黃金期 "。但也有越來越多的問題浮出水面。
有業内人士向記者指出,近年來,行業内一些券商的投行部門 " 業務導向 " 過于明顯,甚至鼓勵投行内部的各小組跨界競争同一項目。這樣的 " 内卷 " 可能會導緻對項目質量的把關出現缺失。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證監會系統開出 181 張罰單,合計罰沒金額 24.22 億元,罰沒金額已接近去年全年。與往年對比,今年投行、資管、經紀及研究業務均收到了大量罰單。其中,投行業務收到的罰單數量仍是最多的。從處罰力度來看,監管處罰趨向從嚴從細,對機構和直接責任人罰單成爲常态。
9 月 8 日,證監會網站挂出多張罰單,涉及中天國富、國信證券、華西證券、西部證券、華創證券、中德證券等 6 家券商。
記者注意到,上述 6 家券商收到的罰單主要涉及 IPO、債券等投行業務的合規問題。其中,中天國富被采取監管談話的措施,國信證券、華西證券、西部證券被責令改正,華創證券、中德證券被出具警示函。
據了解,這是上半年針對 " 一查就撒 "、" 帶病闖關 " 等突出問題,證監會組織開展的 8 家撤否率較高的券商投行内控現場的處理結果。
有分析認爲,随着監管的趨嚴,IPO、再融資節奏的放緩,未來投行項目撤否量有望繼續保持高位,而這将對目前仍在排隊上市的不少項目形成考驗。據了解,僅中信證券一家券商目前的 A 股 IPO、再融資的儲備項目數量就接近 200 個,預計募資金額近 4000 億元。
此外,從今年券商中報來看,行業投行業務收入的增長情況已經顯出疲态。據興業證券非銀團隊統計,今年上半年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 2692 和 819 億元,同比分别增長 7.6% 和 13.6%;分結構看,經紀、投行、利息業務收入同比下滑,其中投行業務收入同比下降 8.7%。
與此同時,2023 上半年全市場股權融資規模 6603 億元,同比下降 10.5%,其中 IPO 規模爲 2098 億元,同比大降 32.8%,IPO 規模下降使得證券行業投行淨收入同比下降 5.6% 至 282.42 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