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 7 月雷諾與吉利成立新公司,大衆與小鵬達成技術合作框架協議,奧迪與上汽集團簽署備忘錄深化合作之後,全球第一大車企豐田也開始尋求共享中國汽車技術發展成果與機遇。
近日,小馬智行與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舉辦簽約儀式,三方宣布共同設立合資公司,以支持未來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前裝量産和規模化部署。根據協議,合資公司将于年内成立,投資額超過 10 億元,将提供由廣汽豐田生産的用于 Robotaxi 的豐田純電動車輛平台。
然而與官宣消息相比,大家可能更爲關注,豐田爲什麽選擇小馬智行?通過合作雙方将獲得什麽?本次合作又意味着什麽?
豐田選擇小馬智行并不意外
自動駕駛技術被視爲汽車行業的未來,也是目前全球科技巨頭和傳統汽車企業最集中的戰場之一,并成爲科技公司 " 入侵 " 汽車産業的一個入口。
作爲老牌頂級車企,在混動技術與氫能源領域早早搶跑的豐田,卻受制于自身的保守,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浪潮中落于下風。根據銷量快報顯示,今年 6 月份,廣汽豐田單月銷量爲 8.7 萬輛,同比下滑 13.5%。1-6 月,廣汽豐田累計銷量在 45.2 萬輛,同比下滑同樣明顯。
不過,作爲在智能化與電動化上每一步都走得極爲謹慎的傳統汽車巨頭,豐田此次對于小馬智行的高調合作,顯然也不是饑不擇食。
一方面,小馬與豐田合作關系由來已久。
2019 年 8 月,小馬智行與豐田宣布正式建立合作關系,在中國共同推進面向移動出行服務的自動駕駛車輛開發。同年 9 月,雙方攜手在中國公開道路開始推動自動駕駛合作項目,采用豐田旗下雷克薩斯品牌 RX 車型和小馬智行自動駕駛系統。
2020 年 2 月,豐田汽車宣布 4.62 億美元領投小馬智行新一輪融資,幫助小馬奠定全球最具價值自動駕駛公司的江湖地位。
2023 年 4 月,搭載小馬智行第六代 L4 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的豐田賽那 Autono-MaaS 車輛在北京和廣州開啓公開道路測試,該車型是小馬智行與豐田面向移動出行服務的高級别自動駕駛戰略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
另一方面,豐田對小馬智行過去幾年在自動駕駛技術的認可。
資料顯示,小馬智行成立于 2016 年底,經過幾年的發展,截至 2022 年 3 月,公司估值達 85 億美元,是全球最有價值的自動駕駛公司之一,而其技術水平更是行業内公認的第一梯隊,并已成爲全球首家在中美均推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的公司。
據小馬智行官網介紹,截至 2023 年 4 月,在城市及高快速路中,已累積 2200 萬公裏自動駕駛裏程,無人化測試裏程超過 100 萬公裏,付費出行訂單數近 20 萬單。上述數據與經驗,不僅可以有效爲豐田智能化技術賦能,也能夠在日後爲豐田技術外供全球提供可能。更爲關鍵的原因是,小馬智行已經在北京和廣州等多地開啓全無人的常态化商用運營,真正把無人駕駛出租的技術成熟度和商業價值放在所有人面前。
此外,小馬智行與豐田的公司願景很契合,豐田 "Mobility for All" 以及小馬智行 " 讓自動駕駛觸手可及 ",都是希望給每個人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
Robotaxi 商業化加速,二者雙向奔赴
豐田作爲全球最大的主機廠進一步布局 robotaxi,說明業内(尤其是頂級車企)堅定不移地看好自動駕駛的未來發展。
實際上,目前北京、重慶、武漢、深圳、長沙等多個城市已經實現商業化試點。伴随長達兩年三個階段的探索,今年 7 月 7 日,北京開放智能網聯乘用車 " 車内無人 " 商業化試點,緊接着在 7 月 8 日,上海浦東新區首批發放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意味着 Robotaxi 的商業化步入快車道。
然而,此次豐田中國、廣汽豐田與小馬智行三方聯合成立合資公司,也是小馬智行與豐田汽車全面升級戰略合作邁出的新的一步,雙方将形成更強合力,攜手推進高級别自動駕駛技術的規模化、商業化應用,以及 Robotaxi 的量産化摸索,爲實現更加安全、舒适、高效的出行方式作出貢獻。
事實上,豐田是世界汽車巨頭,而小馬智行則是世界領先的自動駕駛企業,兩家強強聯合對自動駕駛行業乃至整個交通格局、移動出行社會有着積極影響。
與此同時,兩者合作也是一場雙向奔赴。
2005 年起,豐田就一直在大力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選擇小馬智行這樣擁有有着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技術和 Robotaxi 産品化經驗的企業合作,可以反哺它在内部向移動出行公司的變革進程。
而在與豐田的合作中,小馬智行不僅可以獲得豐田在車輛技術和量産經驗方面的支持,還可以借助豐田的資源優勢,獲得更廣泛的市場認可和更高的品牌價值。對小馬智行未來推動 L4 自動駕駛前裝化、量産化、商業化有着深刻的戰略意義。
中國汽車技術越來越受重視
中國汽車産業曆經數十年 " 從無到有 " 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産和消費國,尤其在新能源賽道上,國内汽車市場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需求,正在驅動全球車企轉型。
而對于 L4 級自動駕駛技術的全面商業化,中國市場又是最具有前景的市場。在自動駕駛領域,國家對于自動駕駛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例如,明确支持 L3 級及更高級别的自動駕駛功能商業化應用。并且不少城市 / 地區的智能網聯汽車和車聯網産業發展已經初具規模。
實際上,自 2018 年 1 月,豐田章南在 CES 上宣布豐田将從一家汽車公司轉型成爲移動出行公司後,豐田汽車擁抱汽車四化的進程正在加快。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作爲全球汽車産業在純電動、氫燃料電池、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領域探索最爲積極,實踐最爲領先的市場,對于豐田來說至關重要。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在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大潮下,随着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企業的崛起,以燃油車爲主銷産品的傳統合資品牌正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從今年 4 月開始,豐田表示要圍繞 " 電動化 "" 智能化 "" 多樣化 " 三個方面推進改革,但短期來看,在全新電動化架構尚未成型之前,智能化或許最有望幫助豐田提前走出銷量泥潭。
風起浮萍之末,結合近期一系列的車圈新聞來看,外資品牌頻頻找中國企業合作,這背後可能終究是時代的轉變。曾經是中國品牌與外資品牌是技術換市場,現如今中國品牌在新能源技術、智能技術獨占鳌頭的背景下,向大衆、豐田等傳統大牌輸出技術,顯然兩者位置已經出現互換。可預見的是,在全球汽車格局加速轉型的節奏下,未來将會有更多外資品牌來向中國品牌尋求汽車技術上的合作。(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翟智超)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