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全自動駕駛(FSD)V12 版本的推出正進入倒計時,智能駕駛的奇點時刻或許正在到來。
馬斯克在此前的試駕直播中表示,FSD Beta V12 是有史以來第一個端到端 AI 自動駕駛系統(Full AI End-to-End),從頭到尾都是通過 AI 實現。我們沒有編程,沒有程序員寫一行代碼來識别道路、行人等概念,全部交給了神經網絡自己思考。
天風證券數據研究團隊在近期發布的報告中指出,智駕賽道處于高速成長期,智駕時代的到來代表着新技術,新認知,新機會,那麽到底新在哪裏?
天風證券指出,從新技術來看,智能駕駛作爲新技術處于高速成長期,重點由場景拓展轉爲裏程叠代;新認知則意味着,新能源車行業上半場由油電同價邏輯開啓,下半場智能化時代有望回歸用戶價值。新機會則爲,軟件端價值持續上升,從多模塊到端到端算法是主要趨勢;硬件端控制器走向中央域,傳感器需求随自動駕駛等級增加,但最終走向低成本、小體積,執行器關注線控制動和空氣懸架。
新認知:智能化體驗成爲用戶重要購車因素之一
天風證券指出,根據電子行業經驗和創新擴散理論,新興技術通常遵循 S 型曲線,即滲透率的提升經曆 " 慢 - 快 - 慢 " 三個過程。對比智能手機的滲透率提升過程,智能駕駛賽道剛剛進入高速成長期。
天風證券認爲,從現在開始,整個行業将進入智駕接管裏程數叠代期:
目前整體接管裏程數還較低,地平線認爲 5 年内有望提升 1000 倍,爲用戶帶來全新駕乘體驗。
天風證券認爲,高性價比爲過去三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上行的主要邏輯,但随着動力電池價格穩定,規模效應降本的邊際減少,預計價格戰的烈度将趨緩,智能化體驗成爲用戶重要購車因素之一,更關注新技術創造的新供給,新供給創造的新需求:
2023 年上半年價格戰成爲車市關鍵,特斯拉、小鵬、零跑等多家新能源品牌提升降價力度,整車性價比不斷提升。價格戰更多是動力電池産能快速擴張、技術叠代、成本降低爲前提的性價比擡升。
新能源汽車行業将向智能化、網聯化加速發展,智能化體驗成爲用戶重要購車因素之一。我們更關注新技術創造的新供給,新供給創造的新需求。
車聯網、車載娛樂系統、智能駕駛系統、安全防護系統、感知與定位系統,在汽車被視作下一代智能終端的現在,深耕于駕駛場景,誰能深挖用戶使用車輛過程中的多樣化需求,尤其是針對一些場景定制化開發相關服務功能,誰就能脫穎而出。
軟件新機會:從多模塊到端到端算法
天風證券在報告中指出,軟件定義汽車成爲共識,單車軟件價值将從當前的 8000~16000 元增長至 2030 年的 16000~32000 元,其價值占整車硬軟件物料清單 ( BOM ) 的比例預計将從當前的 4~9% 增加至 2030 年的8~12%:
據億歐智庫,除了特斯拉、小鵬、蔚來、理想、長城旗下的毫末以及上汽飛凡等部分主機廠采用全棧自研方案,其餘的大部分主機廠都選擇采用第三方供應商方案,或者與供應商深度合作進行開發。
典型的是華爲智選朋友圈:華爲和賽力斯、奇瑞等合作的問界和智界品牌。由于整車制造産能的過剩和重資産,從制造方和品牌方看,均有合作訴求。
天風證券認爲,從多模塊到端到端爲軟件的發展方向,端到端更像人類,模塊和模塊更像工業化産品:
多模塊的缺點是每一個模塊單獨訓練,每一個模塊的訓練都會出現偏差,偏差集合到最終的一個結果,最終影響到整體的 KPI。
端到端 /End-to-End 其實是深度學習中的一個概念,運用到自動駕駛領域的話,簡單來說是直接将車身視覺、傳感器等等采集到的信号,比如路燈信号、有沒有行人等,輸入到一個統一的神經網絡系統,這個系統再做出預測、輸出諸如方向盤轉彎多少角度、該踩油門幅度多少等汽車下一步應做的動作。
硬件新機會:中央域控制器是未來主流趨勢
天風證券認爲,用一個或幾個 " 大腦 " 來操控全車的 ECU (Engine control unit:發動機控制器)與傳感器正逐漸成爲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的發展方向共識:
每個功能對應一個控制模塊在汽車智能化時代日益複雜,汽車 ECU 數量都在逐年遞增,一些高端車型的 ECU 數量已經破百。
汽車電子電氣架構開始從分布式向集中式發展。用一個或幾個 " 大腦 " 來操控全車的 ECU 與傳感器正逐漸成爲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的發展方向共識。
以域爲單位的域控制器(DCU)集中式架構是下一步發展階段。而未來 DCU 成熟後,我們預計還将向域控制器整合方向發展,最終将部分功能移至雲端。
根據高工智能汽車,2023H1 英偉達和地平線占比超八成。除特斯拉 FSD 以外,僅五家方案商實現 NOA 車型量産交付。
自動駕駛端并行計算的需求越來越多,對芯片和域控制器算力要求提升。從各家方案來看,單芯片算力超過 100TOPS 成爲标配。
傳感器需求最終走向低成本、小體積
天風證券認爲,随着智能駕駛級别的上升,對傳感器的數量要求随之提升。産品形态趨勢是整套方案的視場角更大以及具體産品的集成難度更小。具體到傳感器的趨勢是走向低成本、小體積:
大算力需求和數據采集成本高成爲痛點。BEV 感知模型的難點在于需要大算力芯片和較高的數據采集成本。2D 的圖像數據已不再适用于 BEV 感知模型,而 3D 視覺圖像的采集會消耗較大的算力,并且需要重新做數據标注等工作,數據采集成本會大幅上升。
産品形态趨勢是整套方案的視場角更大以及具體産品的集成難度更小。具體到傳感器的趨勢是走向低成本、小體積,一方面是車廠對成本的嚴格控制,一方面是大量傳感器需要集成對體積有嚴格要求。
線控制動one-box爲主流,空氣懸架國産突圍
天風證券認爲,線控制動具備更快的響應速度,可以更好的滿足自動駕駛的發展需求,EMB(Electric Mechanical Brake)電子機械式線控制動或許是下一代線控解決方案:
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線控制動由于用電子助力替代了真空助力,很好地解決了因發動機被電機所取代,沒有穩定真空源的問題。不僅如此,線控制動除了滿足新能源車的日常制動需求,還可以回收制動能力,從而提升續航裏程。
基于 Two-box 方案的線控制動,本土廠商的積極布局下,已經率先實現了國産突破,目前大家正朝着集成化程度更高的 One-box 集體發力。不過随着線控制動技術日趨成熟,One-Box 方案正在接力開啓國産化新時代。
EMB(Electric Mechanical Brake)電子機械式線控制動或許是下一代線控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天風證券認爲,空氣懸架優勢明顯:
1)保護作用:對于新能源車,空氣懸架能保持離地間隙、消除振動,更好保護電池。2)提升續航:相比傳統懸架,空懸整體重量有所減輕,有助于提升續航裏程。3)智能舒适:比起傳統懸架的金屬件的 " 硬連接 ",路面振動經過空氣彈簧的傳遞能有明顯的過濾削弱效果。
根據高工智能汽車數據,以今年 1-5 月上車數據爲統計口徑,國産供應商已經在空氣彈簧賽道率先突圍,供氣單元仍處于外資供應商壟斷格局,控制系統部分則開始出現硬件委外代工,系統自研的趨勢。
本文觀點主要來自天風證券報告《智能駕駛:新技術,新認知,新機會》(分析師:孫謙 S1110521050004)有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