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A 股上市公司第三季度業績報的陸續出爐,備受關注的動力電池企業營收、淨利潤業績也悉數亮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梳理中發現,前三季度多家動力電池企業增速存在放緩趨勢。綜合來看,雖有甯德時代前三季度淨利潤超百億元的喜報,但也不乏杉杉股份前三季度淨利同比下滑、孚能科技前三季度虧損數十億元的狀況。
在業績顯著分化的背後,是動力電池競争日漸激烈,甚至産能出現明顯過剩的表現。一家動力電池企業内部人士向記者表示:" 現在動力電池企業很多機會是傳統歐美 OEM 給到的,他們急于電動化快速轉型,但是再過 2~3 年,國内動力電池廠商日子可能會更難,因爲像寶馬、奔馳等主機廠已經在自建廠買設備,搭建電池産線了。"
根據韓國市場研究機構 SNE Research 數據,截至 2023 年上半年,動力電池全球前十榜單席位已基本确立,中國動力電池第一梯隊格局基本顯現,包括甯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企業。這就意味着,在當下諸多賽手湧入的情況下,第二梯隊動力電池企業進軍 TOP10 的争奪賽已然打響。
鑫椤锂電行業高級分析師張金惠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動力電池企業出貨量、營收、淨利潤等格局已經逐步穩定,淘汰賽的大幕已然拉開。" 接下來動力電池行業将有一輪洗牌,比拼的是誰能活下來且盈利,迎來真正的‘剩者爲王’考驗。" 張金惠說。
甯德時代、比亞迪前三季度淨利潤突破百億
随着 " 蔚小理 " 等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動力電池産業迎來爆發式增長。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産業創新聯盟發布數據顯示,1~9 月,我國動力和儲能電池合計累計産量爲 533.7GWh,産量累計同比增長 44.9%。其中,動力電池産量占比約 92.1%。
快速增長的出貨量,讓不少動力電池頭部玩家三季報取得亮眼成績。公開信息顯示,A 股上市公司動力電池闆塊中,前三季度淨利潤 TOP3 企業分别爲甯德時代、比亞迪及億緯锂能。其中,甯德時代、比亞迪以前三季度淨利潤突破百億元的成績遙遙領先,緊随其後的億緯锂能前三季度淨利潤僅爲 34.24 億元,淨利潤 TOP3 出現明顯斷層。
制表:每經記者 苗詩雨
根據公開數據,2023 年 1~8 月,甯德時代繼續穩居全球動力電池市占率第一。三季度甯德時代出貨量近 100Gwh,預計動力、儲能出貨量分别約 80GWh、20GWh。2023 年前三季度比亞迪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累計裝機全球總量達到了 100.9GWh,超越了 LG 新能源。
雖然除了上述三家企業,另有天能股份、欣旺達、國軒高科、天賜材料、孚能科技等企業前三季度營收突破百億元,但淨利潤方面,動力電池企業則表現出較大差距。例如杉杉股份、欣旺達前三季度淨利潤分别爲 12.02 億元、8.03 億元,孚能科技則出現淨虧損 15.63 億元的情況。
制表:每經記者 苗詩雨
不僅如此,記者調查過程中還發現,2023 年前三季度,多家動力電池企業營收或淨利潤,同比出現下滑。比如,杉杉股份 2023 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減少 7.14%,淨利潤同比減少 45.58%;天賜材料淨利潤同比下降 59.83%;孚能科技則因虧損數十億元,淨利潤同比下降 462.52%。
就業績下滑原因,天賜材料在答投資者問時表示,受行業上遊材料的價格波動、同業競争加劇及疊加下遊需求不及預期等因素影響,電解液市場價格持續調整,公司相關業務闆塊盈利受到一定影響。
據上海鋼聯、生意社等多方數據顯示,自 2022 年 11 月電池級碳酸锂價格漲至 60 萬元 / 噸高點後,進入 2023 年其價格便震蕩下行,來到 20 萬元 / 噸左右。截至 11 月 1 日,上海鋼聯統計,當日電池級碳酸锂下跌 1000 元 / 噸,均價來到 17.10 萬元 / 噸。随着原材料價格的下行,動力電池産業鏈價格也大幅下滑。
" 我們經常說,目前中國動力電池真正賺錢的企業隻有頭部的 3、4 家,在動力電池單個 GW 投入都要上億成本的前提下,淨利潤隻有幾億元可以說‘小打小鬧’。" 一位動力電池業内人士向記者表示,動力電池比拼到最後,很大程度上看的是搭載電池車輛的銷售表現,目前熱門車型搭載的基本是甯德時代或者比亞迪的電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兩家企業出貨量、盈利會處在較好區間。
" 剩者爲王 " 時代梯隊之争加劇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家淨利潤同比下滑的動力電池企業業績報中,産能過剩、同業競争加劇等字眼十分常見。EVTank 發布《中國锂離子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3)》中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全球 46 家動力(儲能)電池企業的實際産能已達到 2383.6GWh,其中 78.8% 的産能來自中國。
而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産業創新聯盟的數據,9 月我國動力和儲能電池合計産量爲 77.4GWh,其中動力電池産量占比約爲 90.3%,計算約爲 69.9GWh,同期動力電池裝車量僅爲 36.4GWh,僅爲動力電池産量的一半多,動力電池産能過剩情況已經顯現。
張金惠向記者表示,從今年三季度動力電池企業的業績情況來看,已然開始洗牌。" 根據目前出貨量與盈利情況來看,未來 3~5 年之内,動力電池全球前十的企業可能會陸續穩定,現在企業要做的是思考在這輪淘汰賽中如何挺過這五年。" 張金惠認爲,當下動力電池企業的重點應當在 " 如何活下來并且賺到錢 "。
事實上,随着動力電池競争逐漸白熱化,各家動力電池企業也試圖在海外謀求更大的增量市場。諸如,蜂巢能源斬獲寶馬歐洲地區訂單;國軒高科在美國市場投資建廠;億緯锂能在北美成立合資公司……
但放眼目前全球電動化進程,行業内有關是否重心應轉向海外市場的探讨聲愈演愈烈。
前述動力電池企業内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前三季度業績表現已經有分化态勢,這與動力電池市場需求有所下行相關,當前判斷未來市場需求可能将以海外爲主。" 現在海外的電池需求量還是很大的,因爲大部分傳統車企還沒完全電動化轉型,同時海外市場電動車的滲透率在 10% 左右,而中國已經是 30% 了,換言之,目前來看海外市場是比較大的增量。" 該内部人士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留意到,海外建廠一直是動力電池企業的路徑之一。早在 2022 年遠景動力就在美國投資建設年産 30GWh 項目。但據多方消息來看,動力電池企業對海外市場的開拓并不容易,例如北美建廠會受限一些法案法規;歐洲建廠審批流程較長,環保要求較高等。
但另有觀點認爲,動力電池未來 3~5 年的重點賽道仍在中國市場。
張金惠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全球的電動化格局來看,中國新能源及動力電池的發展速度是彎道超車的,海外以歐美爲代表的地區雖然概念提出時間較久,但目前動力電池産品的市場占有率并不高,未來特斯拉電池産品量産的效果也有待考量。
" 僅從目前新能源汽車、新勢力造車的更新叠代速度來看,未來 3~5 年内海外市場可能難以有較大的水花,國内市場和新車型的出台将是動力電池角逐的一大重點。" 張金惠認爲。
事實上,記者關注到,近年以來,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争,各家動力電池融資、上市步伐也顯著加快。除了此前 2022 年遞交上市申請的蜂巢能源、瑞浦蘭鈞外,2023 年作爲新晉黑馬的海辰儲能在年内 7 月完成 C 輪融資後開啓 A 股 IPO 上市輔導;欣旺達則是分拆控股子公司欣旺達動力赴深交所創業闆上市,在年内 7 月欣旺達發布公告後,10 月 15 日欣旺達動力正式啓動 IPO 進程。
記者多方了解到,多家動力電池加速沖刺 IPO 的同時,是全球動力電池緊俏前十席位的争奪。前述動力電池業内人士向記者表示,按照目前出貨量、營業情況、抗風險能力等綜合指标,目前國内甯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锂能等 6 家企業已跻身全球前十。根據韓國研究機構 SNE Research 數據,在 2023 年上半年的動力電池全球前十榜單中,甯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欣旺達、億緯锂能、中創新航出現其中。
可以預見的是,在餘下動力電池新晉賽手或現有企業中,跻身 TOP10 并非易事。海通國際證券在近期發布文章中也寫道:" 目前,中國動力電池産業仍面臨低端産能過剩、國際競争激烈以及礦産資源供應不足等問題,因此,我們認爲供應鏈控制能力較強以及具備大規模量産能力的動力電池企業将占據競争優勢。"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