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些遊戲一直留在老家的那台電腦裏,包括《戰地 1942》。隻因它在單機狀态下仍能做出大戰場的體驗,這得多虧了 DICE 爲敵我士兵寫的 AI,或者說機器人(Bot)。這些 AI 不算智能,經常瞎跑,偶爾打出令我猝不及防的爆頭,卻不妨礙我和他們玩得不亦樂乎,最後通了四遍單人劇情。
到了現在,《戰地》的最新作也一直留在我的個人電腦裏——就是那部毛病太多被無數玩家口誅筆伐的《戰地 2042》。
即便經曆了 6 個賽季的免費更新,我還是認爲,沒有劇情戰役、Bug 和優化問題頻出、平衡性仍待商榷的《戰地 2042》依然不值首發時 249 塊的昂貴價格。若不是 EA 财大氣粗願意把遊戲打骨折(Steam 秋促期間國區賣 39 塊 6 毛 8),這遊戲恐怕早就死透了。
玩家靈活的神作标準
但這遊戲有一個和《戰地 1942》相同的特性:由電腦 AI 控制的士兵。
《戰地 2042》設置了專門的人機模式,允許單人玩家或最多四人的玩家小隊,和己方 AI 合作,将敵方的 32 名 AI 推回家去。在常規的 PVP 模式中,倘若人類玩家數量不足,服務器還會自動使用 AI 補足人數,維持戰場氣氛。
這些 AI 比《戰地 1942》裏的二戰士兵們智能得多,不光懂戰術、會包抄、槍準,還會計算火箭筒彈道,屢屢精準擊落我駕駛的飛機,我還被一些 AI 蹲起嘲諷過幾回。
AI 之間打架也熱鬧得很
殺死 AI 敵人獲得的升級經驗值很少,但我仍然建議每個剛入坑的朋友去刷 AI,一爲練技術,二爲刷槍。槍械和載具的組件獲取,均需要拿敵人的人頭血祭,而 AI 士兵也算人頭。刷 AI 能夠彌補新老玩家在裝備上的差距,這樣菜鳥需要補足的就隻有技術了。
仔細一算,我在《戰地 2042》的人機模式所花費時間,比普通模式都要長。人機模式劃定了一個舒适圈,保證我和朋友們在高強度的 PVP 内卷中敗陣後還能縮回來,繼續享受突突突的快感。
相較市面上的遊戲競品和仿品,《戰地 2042》有着最爲現代化的大戰場人機模式。聽起來像沒地方誇了,但這确實是獨一無二的賣點。
倒也不限于《戰地》系列,FPS 遊戲的 PVP 模式從來都是難于入門更難精通。AI 和人機模式,具備新手訓練場和老手減速帶的雙重作用,理應向各大 FPS 遊戲推廣。
我知道市面上的大批射擊手遊都是這個思路。就算完全适應不來搓玻璃的操作,這些手遊中的 Bot,也能在遊戲的前幾個小時裏把任何玩家伺候得舒舒服服。甚至《絕地求生》(PUBG)端遊都在向衍生手遊學習,加入了一批能和玩家混排、行動軌迹迷離的 AI。
現在還有個以一人之力對抗 99 名 AI 的訓練模式,可惜隻能爽 10 次
一貫着力于 PVP 模式的《使命召喚》,其實也是有 Bot 的,可以在私人服務器中單獨設置,擊殺 Bot 沒有任何實際收益,僅能拿來練槍。
不過最新的兩部《使命召喚:現代戰争》作品,實現了對 Bot 的再利用。一部引入了類塔科夫的 PVPVE 撤離玩法,在開放世界地圖中加入了永遠殺不完的 AI 敵人。另一部又移除了 PVP、隻保留 PVE 模式,将前作中喪屍模式的要素融入進去。
前者叫 DMZ 模式,搬戰利品搬得爽。後者叫 MWZ 模式,刷喪屍刷得爽。這兩個模式上做出的創新不一定成功,卻是兩部多半差評的《現代戰争》作品難得的亮色。
官方吹逼:"MWZ 是《現代戰争》史上除戰役和多人外最受歡迎的第三模式 "
今年上半年我所體驗且寄予厚望的兩款 FPS 遊戲——《邊境》和《Battlebit》,均是因爲上手較難、首發内容不足、無力支撐後期更新,導緻新玩家迅速流失,隻剩下老玩家内卷,越卷人越少。特别是慘兮兮的《邊境》,活躍玩家隻剩個位數了,連一局滿人遊戲都湊不齊。
圖源 SteamDB 網站
一部無法留住新玩家的遊戲,基本等于一部混吃等死的遊戲。可我一直在思考,如果這些遊戲在首發時就加入 AI 敵人或人機模式,先給新玩家一個爽爽的機會,發現自己後勁不足時,拿 AI 撐門面,能不能稍微挽回一點顔面和銷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