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理編劇,周友朝、金皓執導,王雷、袁姗姗領銜主演的工人題材年代劇《鐵馬豪情的日子》正在北京衛視、愛奇藝熱播中。
這部劇以北京長辛店爲舞台,從 1917 年的民國講起,到改革開放落幕。它以工人運動實踐者的視角,書寫了曲折艱難的革命史,刻畫出工人群體的歲月故事。
一部年代劇,雲集衆多實力派演員,代入感和沉浸感無需多言;一部京味兒戲,有 " 京味主理 " 王之理坐陣,自然少不了趣味性與生活感。這部劇不僅表現了工人的時代處境,還深入到他們的精神生活,寫出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動與行爲動因。
工人運動全景圖
這是一幅全景圖,一部群像戲。
以一線工人康本善(王雷 飾)和工程師王冉秋(袁姗姗 飾)爲代表的群體是重點,與他們相對抗的鄧長同(果靖霖 飾)、馬福(謝園 飾)和知事(郭昊倫 飾)等也是重點。以王盧橋(畢彥君 飾)爲代表的大家長和以萬承順(曹雲金 飾)爲代表的商販,同樣得到了不少筆墨。
工人運動爆發時,工會内部領導者與執行者的思想錯位,以及外部力量對工會的幹擾與打壓都有具體表現,工廠三兄弟的人生選擇與參差家境也有清晰的交代。知識分子的豪情壯志和家國情懷得到了充分的書寫,市井百姓的觀念轉變和友愛互助也得到了具象的表現。
這部劇寫了工人革命者的堅韌不拔,也寫了他們的成長與分化。
康本善師從曾爲慈禧太後開龍車的鄭老虞(劉佩琦 飾),有着不錯的職業出身。亂世中,起初他也是一棵牆頭草,穿着清朝太監服給張勳當司機。當他目睹冉秋剪去長辮換短發時,他的靈魂被洗禮,毅然脫下長袍,加入到冉秋所在的組織中。
康本善一步步走向正确的道路,劇中對他思想轉變的過程進行了提綱挈領的展現。而同爲工人的發小萬承順在同一時間走向了另一條軌迹。
萬承順既沒有康本善優質的師承關系,也沒有王子辰(曲哲明 飾)優渥的家境,他聽膩了街坊稱呼他 " 臭工人 ",也相信父親倡導 " 有錢便是爺 " 的價值主張。工人運動時,他離開工廠,寄于資本家賈貴(梁天 飾)籬下,成爲一名任人差遣的傀儡。
但曆史的天空陰晴不定。大清國沒了,袁世凱來了;袁世凱走了,辮子兵又來了;緊接着曹大帥、吳佩孚、馮玉祥走馬燈登場,劇中準确、細膩還原了萬承順作爲一名棋子如何被人擺布,爲追求更大利益随波沉浮的經過。
除此之外,我們還看到工人運動不同主體的衆生相:洋人廠長先是靠遲到處罰霸占工人财産,後又拒絕安裝行吊剝削工人體力,當工人罷工時他選擇妥協,其真正目的是爲了企業持續運轉;縣長知事本有平衡勞資關系的義務,但他與資本家沆瀣一氣,工會大罷工時同樣選擇退讓,爲的是保護烏紗帽;鄧長同既在工會遊走,也混迹于資本中,他的算盤裏隻有個人私欲;鄭老虞是頑固老工人,不相信年輕的工會能争取到利益,大罷工時選擇明哲保身。
人物百貌畫
如果隻有冷冰冰的工廠和高漲熱烈的罷工運動,那隻能算是年代史書的一頁。《鐵馬豪情的日子》在豪情之外,也有煙火氣。
開篇就能感受到主創接地氣的人文情懷。工廠三兄弟中,子辰和萬承順都喜歡玉蘭(孫爽 飾),但玉蘭愛的是康本善,而康本善與冉秋的關系早已是公開的秘密。這五個人同住長辛店胡同,低頭不見擡頭見,康本善作爲五人組的年長者,如何端平這碗水令他苦惱不已。
另一邊,家長對于兒女親事也極爲上心。玉蘭家迎來送往的不隻有媒婆還有準親家,競争者互相攀比的彩禮價格也考驗着他們,究竟是做一名包辦婚姻的家長,還是倡導自由戀愛的長輩。編劇通過結婚這一件事,将複雜的人物關系和各角色的性格建構出來,引人入勝。
資本家鄧長同的生活也耐人尋味。他本是一介草民,但志存高遠,在工廠雖無實職,卻一步步成爲幕後強有力的操控者。花錢辦事、收買人心是他的套路,拍馬屁和編瞎話這套組合拳,打得局長、知事以及洋人暈頭轉向、爲他所用。要說弱點,隻有怕老婆一條,但他清楚地知道,老婆舅舅帶兵的身份對他也有加持," 爲了錢,爲了名聲 " 他得死皮賴臉地活。
劇中,流浪北京的江南歌女喬大花(徐潔兒 飾)是他的情人,這名女性的經曆也頗爲傳奇,她先後有三位丈夫。
第一任丈夫柳澤(徐僧 飾)是她的顧客,二人在學生時代相識孕子,但很快柳澤莫名消失。喬大花對他的感情是懷念,但事實證明相見不如懷念,再見面時柳澤已成爲特務,也将母子出賣給日本人。第二任丈夫是鄧長同,喬大花靠他在北京紮下腳跟,鄧長同靠她的美色打開财富道路。第三任丈夫是萬承順,喬大花對他充滿感恩,不惜代價救他于危難。
喬大花的三任丈夫,在當時社會都有不錯的财富積累,她依附财勢的目的是讓孩子有好生活。但三位男性都不靠譜,喬大花将命運交給他們,結局必定是悲慘的。
這些章節,有對生活的趣味還原,有對性格的側面描寫,有對人性的深層拷問。目前,《鐵馬豪情的日子》進度條已過三分之二,我們繼續看戲。
【文 / 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