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鍾藝璇
編輯|董潔
巴掌大的杯子,熟悉的綠色和标志性 logo,被國内咖啡品牌卷出天際的星巴克終于也出新品了。
在門店,它的名字叫 " 濃 " 系列,但因爲體積小巧、配色簡潔,人們又習慣在社交媒體上稱呼它 " 小綠杯 "。
這是星巴克這些年來爲數不多的大變動——改了濃度、換了杯子,背後是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在過去,凡是星巴克新品,大多都從大洋彼岸的總部悠悠飄來,但小綠杯不一樣,它由中國團隊研發,第一次在全球範圍内上市。
星巴克推出咖啡新品 " 小綠杯 "
用星巴克官方的話來說,小綠杯 " 從裏到外都是全新 "。首先是風味," 濃 " 系列,顧名思義,咖啡風味更濃郁。星巴克這次的新品一共包含四款口味,可芮朵、紅絲絨可芮朵、可可奇諾和濃椰馥芮白。它們的共同點是,都加入了雙倍意式濃縮咖啡,調整了奶咖比,還有咖啡師拉花。
一位深圳星巴克門店店員告訴 36 氪," 小綠杯濃縮的量是兩個 shot,過去中杯的拿鐵也才 1 個 shot,至于奶量,雖然變少,但加了淡奶油,實際奶味會更濃。"
不難看出,星巴克也開始向 " 奶咖 " 低頭了。畢竟最大的本土對手瑞幸,曾經就靠着生椰拿鐵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中國人喜甜早已經不是秘密。
實際上,外企做 " 奶咖 ",也早就不是新鮮事。去年 9 月,麥當勞旗下專業手工咖啡品牌麥咖啡(McCaf é)就正式推出了 " 奶鐵系列 ",奶量相比過去提升約 30%,在全國近 2500 家麥咖啡門店長期售賣,全面替代之前銷售的拿鐵。
小綠杯第二個重要變化是杯型,一杯更濃縮的咖啡,對應更小的容量。在常見的中、大、超大杯之外,星巴克這回做了全新杯型,隻有 259ml,類似于星巴克在國外提供的 "short" 杯。外形包裝也變了個樣,沒了最經典的雙尾海妖,隻留下大大的 Starbuck 字樣。要知道,這個來源于古希臘神話的海妖形象,已經陪伴了星巴克 50 多年。
濃縮、量少,還帶拉花,星巴克的小綠杯,倒是有一些精品咖啡的味道。與過去不同,星巴克雖然有自己的精品咖啡品牌星巴克臻選,但那隻是滿足小部分對咖啡有追求的客人,這次在所有常規門店推出小綠杯,或許也意味着星巴克進一步向精品咖啡靠攏。
不過,盡管在口感上開始不斷的向中國用戶 " 妥協 ",但在價格上,星巴克可沒打算低頭。小綠杯,一杯 33 元,依舊堅挺星巴克過去的高端咖啡價。
看起來,星巴克做了一個與競争對手截然不同的打法——在對手試圖用 9 塊 9 的價格重塑中國消費者的咖啡認知時,它不卷 " 價格戰 ",繼續穩固自己的高端價格定位,并且用更加精品、小衆的産品來應對市場。
實際上,早在今年 8 月,星巴克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靜瑛就回應過中國的咖啡價格戰,她用 " 長期遊戲 " 形容星巴克在中國的未來," 我們歡迎競争,競争實際擴大了咖啡市場,加快了咖啡消費的普及 "。言外之意也很明顯,星巴克不參與價格戰。
中國是星巴克第二大市場,也是其全球門店數量最多、發展最快的海外市場。星巴克在中國目前擁有 6500 多家門店,而在擴店計劃裏,這個數字将在 2025 年抵達 9000 家。
要實現這個野心,星巴克中國這兩年的壓力也頗爲沉重,本土對手勢頭兇猛,年輕的瑞幸單季度收入規模甚至一度超過了星巴克,許多問題也被迫抛在了這家老牌咖啡巨頭的面前,在今天的中國,星巴克的定位到底要不要改變?該不該降價?如何制造新品?又該怎麽下沉?
爲了尋找這些答案,星巴克中國在今年明顯動作頻頻。先是星巴克宣布在深圳創立星巴克中國創新科技中心,用于加速門店和多渠道的數字化進程,後有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産業園正式在江蘇昆山落成投産——它是星巴克在美國市場之外最大的一次生産性投資,整合了咖啡豆産業鏈,簡單來說,在中國的星巴克門店,生産一杯咖啡的速度變快了。
除此之外,星巴克中國近期還任命了一位中國本土首席執行官。9 月,星巴克宣布劉文娟(Molly Liu)爲星巴克執行副總裁兼星巴克中國聯席首席執行官,這位新高層此前曾擔任數字創新業務負責人,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中國未曾設置過聯席首席執行官這一職位。
而這一切,都是爲了靈活應對中國市場的變化。小綠杯的出現,或許再次明确了星巴克在中國咖啡市場的策略——星巴克要在穩固定位的前提下,進行本土化适應。
隻是一杯 259ml 的小綠杯,能帶來的答案,似乎還不夠。
上述深圳星巴克店員提到,盡管濃小杯算是星巴克更注重飲品質量的信号,也要求有拉花,但店員拉花的考核很快,根據配方當場制作一杯就可以上市了。
" 相比真正的精品濃縮,小綠杯還有一定距離,畢竟豆子還是原來的豆子,隻是加量了。" 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