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市場,正在上演一場 " 冰火兩重天 " 的戲碼。
黃金市場,正在上演一場 " 冰火兩重天 " 的戲碼。
2025 年開年,黃金牛市再度起航,短短不到兩個月,國際金價已累計漲近 11%,3000 美元關口近在眼前。随之而來的是金飾價格也水漲船高,逼近 900 元 / 克。
金價節節攀升,消費者的購金熱情也徹底被點燃,多家銀行金條 " 賣斷貨 "。然而,在繁花似錦的局面之下,黃金珠寶企業們卻備受煎熬。成本攀升,疊加金飾銷售遇冷,讓黃金珠寶企業們的業績集體承壓。
危機之下,黃金珠寶企業們該如何扭轉頹勢?這一波黃金熱還能持續多久?

金價漲 " 瘋 " 了,周大福們卻笑不起來
自 2024 年以來,黃金珠寶企業們的日子一直都不太好過。
在二級市場上,黃金珠寶企業們遭遇了滑鐵盧。2024 年全年,周大福股價累計跌近 39.5%,六福集團下跌 27.4%,周生生跌 23%,老鳳祥跌 19.1%。
股價低迷的背後是黃金珠寶企業們不斷下滑的業績表現。1 月 22 日,周大福發布的主要經營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第三财季集團零售值同比下降 14.2%,其中中國香港、澳門及内地市場的零售值分别下降 13% 和 20.4%,延續了中期财報的頹勢。
此前公布的半年報顯示,在截至 9 月 30 日的半年内,周大福營收同比減少 20.43% 至 394.1 億港元,歸母淨利潤驟降 44.4% 至 25.3 億港元,黃金首飾類産品營業額更縮水 21.6%。
周大福解釋稱,金價劇烈波動導緻消費者持币觀望,短期内壓制銷售,不過婚慶、禮品等剛性需求及高工藝産品仍具市場韌性。
周大福也并非個例,同在港股上市的周生生、六福集團等企業同樣陷入困境:周生生中期營收同比下滑 12.98%,淨利潤同比下滑 36.41%; 六福集團中期營收同比下滑 27.22%,淨利潤同比腰斬,降幅達 53.91%。
A 股市場的老鳳祥和周大生,2024 年前三季度營收分别下滑 15.28% 和 13.49%,淨利潤分别下降 9.6% 和 21.95%。
同時,黃金珠寶企業們開啓了關店潮,曾經的高速擴張轉向戰略收縮。數據顯示,周大福的内地門店數量從 2023 年末的 7501 家銳減至 2024 年 12 月末的 7186 家,淨關閉 315 家門店。
不過,關店并不能解決問題,甚至還可能會導緻周大福們的業績進一步下滑。
也許這也是券商投行們在看衰它們的理由之一。近來,中金将六福集團的目标價格下調 15% 至 16.56 港元,花旗将其目标價格下調 23.4%;裏昂将周大福目标價下調至 8.2 港元。
黃金投資迎來藍海,金飾消費陷入寒冬
從行業層面來看,周大福等品牌業績表現欠佳的動因,在于金條投資需求與金飾消費需求的顯著分化。
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金條和金币投資總需求達 336 噸,較 2023 年增加 20%,是 2013 年以來最強勁的年度表現。
但金飾需求卻有所減少,2024 年全年中國市場金飾需求總量爲 479 噸,較 2023 年減少 24%,而金飾總價值爲 2615 億元,同比下降 7%。
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黃金的 " 投資屬性 " 壓倒了 " 飾品屬性 "。相較于直接購買昂貴的成品黃金首飾,現貨黃金因其保值和投資屬性更受青睐。" 新浪眼 " 近日發布了一條微博小調查,有接近 500 人參與。調查顯示,在買了黃金的年輕人中,有超過 57% 的人賺了,有 19.8% 的人虧了,剩下 23.2% 的人基本持平。
這一市場行情變化,也催紅了另一門生意——打金。
年輕人 " 淘金 " 熱情頗高,但高昂的價格卻讓他們望而卻步,于是 " 打金 " 這種經濟實惠又能彰顯個性的服務便走紅起來。
在蛇年春節期間,網紅 " 打金老王 " 就收到了全國各地的訂單,要求制作哪吒的乾坤圈金手镯,從 30 多克到 100 多克,從空心款到實心款,他一共制作了 100 多條。
人們選擇打金而不是直接購買黃金飾品的另一原因,是品牌黃金飾品的品質,難以匹配其産品溢價。
去年 12 月,河北省秦皇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示 2024 年度産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
本次總計公布 273 批次産品抽查情況,不合格産品有 21 批次。周大福、中國黃金、六福珠寶、百信珠寶、鑫順緣等知名黃金珠寶品牌的部分産品在不合格名單之列。
截至 2025 年 2 月 17 日,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有關周大福的投訴有 5413 條,周大生的投訴有 2700 條,六福珠寶的投訴有 2341 條。

高價而低質,并非經商的長遠之道,更何況市場前景也不容樂觀。
世界黃金協會在 2025 年中國黃金市場展望中表示,中國市場金條和金币需求有望保持強勁态勢,金飾需求将持續下滑,隻是降幅有望收窄。
金價遠未到拐點,老字号需重新出發
黃金的價格是否會持續上漲?無論黃金持有者還是持币觀望者,都在關心這一問題。
Wind 數據顯示,近來有超過 30 家券商發布了超過 90 篇黃金相關研報。
整體而言,多數分析師在中長期仍看漲黃金,其中中信和國泰君安堅定看多 2025 年的黃金。不過,也有一些分析師警示風險,稱黃金短期内可能面臨築頂。
華泰證券宏觀首席經濟學家易峘認爲," 雖然短期多重因素驅動下,黃金強勁升值後可能面臨震蕩,但黃金升值趨勢的拐點遠未到來。"
不隻是券商看好,全球各央行也在狂買黃金。數據顯示,2024 年,全球央行購金量連續第三年超過 1000 噸,達到 1045 噸。
2024 年 11 月,中國央行在暫停購買黃金 6 個月後,重新增持黃金,當月增加 4.97 噸黃金儲備,全年累計增持 44.17 噸,黃金儲備達到 2279.57 噸,位居全球第 6 位。自此開始,中國央行連續三個月增持黃金。
金價繼續攀升的前景,懸念似乎不大。然而,這在未來卻會讓黃金珠寶企業們的處境雪上加霜,畢竟金價上漲,成本也會上升,同時還會抑制金飾的需求。
中國的珠寶品牌過去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經驗、商業邏輯正在被時代抛棄。要穿過紅海市場,黃金珠寶企業需在 " 差異化 " 和 " 原創性 " 上下苦工,更要跳出 " 賣材料 " 邏輯,轉向 " 賣服務 " 與 " 賣信任 "。
或許隻有這樣,這些老字号才能在新時代中活得體面。